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湖北保丽纸业有限公司采用浅层气浮—吸附再生—氧化沟工艺对再生纸废水进行处理,分别对浅层气浮、吸附再生、氧化沟主要处理工段进出水水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调试运行中系统发生污泥膨胀、氧化沟出现短流情况以及二沉池污泥上浮问题与相关解决措施进行了总结,系统最终出水水质可达到《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44—2008),运行费用较低,为2.565元/m3,可供相关废水处理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中可能存在的能耗大、污泥淤积的问题,将活性污泥的黏度和沉降速率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导入Fluent软件,对某污水处理厂的标准氧化沟进行水-活性污泥两相流数值计算,得到氧化沟中推流器功率、速度分布情况及污泥分布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选出最优电机功率及推流器分布。对氧化沟内流场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将数值模拟及试验测得断面流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测点数据吻合程度较好,因此认为数值模拟能够较好地预测出真实流场中各点的流速,且速度死区率大的区域污泥质量浓度一般较高。  相似文献   

3.
西安市北石桥污水处理厂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安市北石桥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计规模 14万m~3/d,远期规模30万m~3/d,工程建设利用北欧发展基金与北欧投资银行联合贷款,处理工艺采用丹麦KRüGER公司DE型氧化沟处理系统,污泥不经消化直接脱水.主要生产构筑物有:弧形细格栅、曝气沉砂池、厌氧混合池、DE型氧化沟、二沉池、加氯间与接触池等,污泥处理系统有重力浓缩池、匀质池和污泥脱水机房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温度6~27℃和进水COD在400mg/L左右的条件下,对生物膜氧化沟处理生活污水的运行特性、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采用电子显微镜和微生物活体计数和分离技术等,探讨了生物膜氧化沟进行同时硝化反硝化的工作机理,在悬浮生长和附着生长两类微生物对基质存在竞争作用的假设下对生物膜氧化沟生物降解动力学进行了探讨。并对生物膜氧化沟与传统氧化沟的运行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1)生物膜氧化沟对生活污水中的COD、BOD_5、SS、NH_3—N及反硝化脱氮均十分有效;(2)生物膜氧化沟总生物量较大,可在高容积负荷、低污泥负荷下运转,悬浮污泥量较少,污泥产量亦少,与普通氧化沟相比,可在低于50%的污泥回流比下运转,且保持较 好的出水水质;(3)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生物膜氧化沟对COD、BOD_5、SS、NH_3-N的去除能力均略高于普通氧化沟,对TN的去除效果则近于普通氧化沟的两倍,污泥沉降性能、脱水性能、运行稳定性均优于普通氧化沟,因而可降低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 本文还对氧化沟水平轴转刷曝气机进行了开发研制,通过小试中试开发研究、结构设计、机械设计、样机制作和生产性试验,形成了直径700mm和1000mm两个系列不同有效长度的十几种产品。  相似文献   

5.
滕昱  孙大明 《吉林水利》2014,(4):32-34,61
摘要:选用Visual Basic 6.0和ActiveX Automation接口技术,研究并开发了奥贝尔氧化沟工艺计算机辅助系统。软件成果能够通过输入基本参数,计算出奥贝尔氧化沟的容积、污泥负荷、长度、需氧量等一系列参数,整个设计过程在Windows 7系统环境下完成,利用AutoCAD 2010对软件进行调试,可连接到AutoCAD,自动绘制简单的平面图,初步实现了奥贝尔氧化沟工艺设计的计算与绘图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首先根据通沟污泥处置的潜在途径确定其污染物检测指标,然后采集上海14个区通沟污泥处理站共39个通沟污泥泥样进行检测,通过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根据上海市通沟污泥的具体性状和测试分析结果,结合上海的资源环境条件及经济社会情况,通沟污泥潜在的最终出路主要为污泥卫生填埋、建材利用这2个方面。最后经过综合比较,提出了符合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通沟污泥处理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7.
三沟式氧化沟的运行及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邯郸市东污水处理厂是我国第一座三沟式氧化沟城市污水处理厂.本文介绍了三沟式氧化沟的结构特点、硝化运行模式和硝化-反硝化运行模式及运行管理经验.并对处理后出水用于农业灌溉和剩余污泥的处置利用进行了探讨.两年多的运行实践表明,三沟式氧化沟是一种经济、可靠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三沟式氧化沟在处理城市污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邯郸市东污水处理厂是我国首次采用三沟式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的一个成功实例。污水在氧化沟内交替进行曝气和沉淀,无需一次二次沉淀池和回流污泥设备,污泥脱水前也未设消化池。试运行证明,出水 BOD 和 SS 分别达到了15mg/L 和20 mg/L的设计要求。本文还对该系统的主要构筑物、生物脱氮和工程造价等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张晟 《给水排水》2003,29(12):20-23
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采用改良型氧化沟处理工艺 ,对好氧处理难降解的油脂、LAS等物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去除污染物广泛 ,充分发挥了厌氧和兼性菌在处理工艺中的作用。在低有机负荷条件下 ,为充分利用有限的BOD ,应尽可能使预处理简化 ,并通过厌氧池良好的绝氧环境弥补氧化沟中存在的过量曝气现象 ,满足系统中各类生化反应的DO需要。通过较长的污泥龄保证了良好的污泥沉降性能及剩余污泥的稳定消化  相似文献   

10.
依据氧化沟的工作特征和活性污泥反应速率,建立了氧化沟分区理论,对影响氧化沟分区和供氧的设备充氧能力、混合液流速以及污泥的耗氧速率等进行探讨,并推导出相关的定量表达式。对某实际氧化沟工艺中的溶解氧分布进行了监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相吻合,证明了分区设计和供氧优化理论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一体化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一体化氧化沟技术处理城市污水。在试验运行期间 ,考察了冲击负荷、温度和污泥龄等因素对试验系统稳定运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污泥负荷的确定应根据温度和脱氮要求 ;水温在 15℃以上时 ,可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污泥龄 c>4 0d时 ,污泥可达到好氧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污泥膨胀的发生,针对氧化沟工艺,以昌平污水处理中心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发生的污泥膨胀为例,对设计工艺和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进水水质、水温、pH、溶解氧含量、污泥负荷以及营养物质都与污泥膨胀有着密切的联系。针对污泥膨胀的原因及相关的机理,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控制进水水质、适当增加溶解氧含量以及加大排泥,污泥膨胀可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咸阳机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处理能力为:近期3250m~3/d;远期6500m~3/d,一次规划设计.该工程采用一体化氧化沟技术和船式二沉池,污泥通过池底通道直接回流.本文按工艺流程逐个介绍了系统中各构筑物设计参数和设备配置情况,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氧化沟工艺运行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就枣庄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三沟污泥浓度分布不均匀 ,直道内曝气转刷易产生污泥沉积现象 ,出水中含有飘泥 ,氧化沟负荷过低等几个常见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了解决或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浅议三沟式氧化沟的设计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本文从泥龄、污泥浓度在三条沟的分布、产泥率等几方面分析了在三沟式氧化沟设计时的取值,并总结了三沟式氧化沟工艺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水下推动器单独运行时一体化氧化沟流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下推动器单独运行时一体化氧化沟主沟流速进行了测试分析 ,结果表明 :水下推动器单独运行时一体化氧化沟中的流速分布与曝气转刷单独运行时沟中的流速分布具有明显的互补性 ;水下推动器设置在曝气转刷上游可以解决曝气转刷底部流速低、易引起污泥沉积的问题 ;增设水下推动器可以使一体化氧化沟的运行方式更加灵活 ;同时 ,可为氧化沟沟深增加所引起的氧化沟底部混合推动不足提供较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求氧化沟工艺中间导流墙与叶轮边缘间距(L)的不同对氧化沟沟内水力特性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氧化沟内的流态进行模拟,对模拟结果使用灰色关联法和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分析,同时对不同工况下叶轮消耗的功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由于平均值难以体现最大值和最小值所占比例,直接采用均值法难以对氧化沟的流速分布情况进行合理评价;AHP评价得出的最佳间距范围为0.01~0.15D,但是该范围太大,且间距过小动力消耗太大;灰色关联法评价得出的最佳间距范围为0.08~0.15D,该范围内叶轮的动力消耗适中,且氧化沟内出现污泥沉积现象的概率最小,水力特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采用船型一体化氧化沟处理乳制品厂废水的工程实例,指出了其主要工艺特色,并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工程实践表明,该氧化沟具有较高的COD,BOD,SS及NH3-N去除率,且基本没有剩余污泥产生,氧化沟与沉淀池合建占地少,流程短,但对P的去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9.
南方沿海地区某处理能力5万m~3/d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原以2台带式脱水机为主要脱水设备,污泥脱水系统投入运行超过8年,存在日常生产运行时间长,操作不便,反冲洗用水量大,维护保养工作量大等问题。改造了污水处理厂原有污泥脱水系统,介绍了改造工程措施与设备优化,总结了污泥脱水系统改造及其调试经验。  相似文献   

20.
氧化沟工艺污泥膨胀及出水水质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丝状菌污泥膨胀造成改良式氧化沟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超标的问题,通过分析进水水质、溶解氧、温度、污泥膨胀指数、出水水质变化的关系,探讨了导致丝状菌膨胀的主要限制因子以及出水水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此工艺中进水BOD5、CODcr、TP浓度和pH值变化不是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进水TN和环境温度对污泥膨胀略有影响,DO、NH3-N变化与SVI有较强的相关性,DO和NH3-N越高,SVI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