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的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78例AL的免疫表型。结果(1)5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率为31.0%,其中CD13阳性率29.3%,CD33阳性率13.8%,T-ALL和B—ALL髓系抗原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阳性ALL的髓系抗原表达率78.6%明显高于CD34阴性ALL的髓系抗原表达率20%(P〈0.01)。ALL髓系相关抗原表达(My^+ALL)的完全缓解(CR)率33.3%明显低于My^-ALL的CR率82.5%(P〈0.01)。(2)2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淋系抗原表达率为30%,其中CD715%,CD1910%,CD225%,CD7主要分布在AML-M1和AML-M2亚型中。CD34^+AML的淋系抗原表达率明显高于CD34^-AML的淋系抗原表达率(66.6%与9.1%,P〈0.05)。淋系抗原表达的AML(Ly^+AML)的CR率低于Ly—AML的CR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与71.4%,P〉0.05)。结论成人AL的抗原错译表达与治疗缓解率负相关;ALCD34的表达率与抗原错译表达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在31例初发急性白血病和8例正常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分析急性白血病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间完全缓解率(CR)的差别。结果Survivin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64.5%(20/3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5%(1/8)(P〈0.01);Survivin阳性表达的CR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P〈0.01)。结论.Survivin的过度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其阳性表达可能显示急性白血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老年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并分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对32例不同时期老年急性白血病(AL)患者及5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病细胞Survivin基因mR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以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32例老年AL患者白血病细胞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率为71.87%,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Survivin mRNA表达率为71.42%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细胞76%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均高于对照组(χ2=5.90、6.81,P〈0.05)。初治和复发AL患者白血病细胞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01%、84.15%,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2.61、9.23,P〈0.05),老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病细胞中无Survivin表达。结论老年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可能与Survivin基因的过度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杨宏  雷永虹  秦扬  他同生  杨承纲 《河北医药》2011,33(15):2245-2246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Ki-67的表达和临床意义。研究二者与肿瘤血管形成和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8例BTCC组织中VEGF和Ki-67的表达,分析VEGF和Ki-67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BTCC组织中VEGF阳性率为73.53%,Ki-67阳性率为70.59%。在不同病理分级BTCC组织中VEGF和Ki-67的表达有明显差异,病理分级高的明显高于分级低的(P〈0.05);浸润性肿瘤明显高于表浅性肿瘤(P〈0.05);复发组均明显高于无复发组(P〈0.05);Ki-67和VEGF协同强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和Ki-67的阳性表达尤其是联合阳性表达对判断膀胱癌复发、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癌基因P53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三者在卵巢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正常卵巢、45例良性、30例交界性、65例卵巢上皮癌中VEGF、P 53及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卵巢、良性、交界性、卵巢上皮癌中VEGF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17?.50%(7/40),24.44%(11/45),63.33%(19/30)和73.85%(4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卵巢癌组VEGF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及组织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正常卵巢、良性、交界性、卵巢上皮癌中P5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20.00%(8/40)、24.44%(11/45)、56.67%(17/30)、56.92%(37/65),4组中C-erbB2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15.00%(6/40)、15.56%(7/45)、50.00%(15/30)、67.69%(44/65),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C-erbB2蛋白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VEGF蛋白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与P53及C-erbB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44和0.23,两者均P <0.05),共同促进卵巢癌发生发展。结论 VEGF、P53及C-erbB2蛋白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53及C-erbB2在癌基因方面促进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发生,共同促进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三种蛋白的联合检测对卵巢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苦参碱联合DOLP方案治疗初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特点。方法:选取2005-2008年4月初治ALL 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应用DOLP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碱,观察两组缓解率及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81.1%和51.5%%,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骨髓抑制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苦参碱联合DOLP方案能提高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诱导缓解率。  相似文献   

7.
崔新宇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741-1742
目的确定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预后的关系,视网膜病变在急性白血病并发症颅内出血(IH)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2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急性髓性白血病86例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7例)年龄14—77岁。由眼科医生用直接或间接检眼镜在自血病诊断的5d内对视网膜变化进行检查。包括视网膜内出血(IRH),白色中心出血(WCH),棉絮状斑(CWS)。结果有网膜病变者,CNSL和IH的出现比无网膜病变者更常见(分别为27.1%与9.1%,P=0.046;29.2%与9.1%,P=0.029)。完全缓解(CR)率在有IRH表现的患者中比无此改变者减少(52.5%与80.5%,P=0.08),而WCH或CWS的出现与否与CR率无关。结论视网膜内出血的出现提示预后不佳。视网膜损害与颅内出血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在急性白血病(AL)发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初治AL患诱导化疗前后骨髓中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受体KDR、Flt-l变化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初治AL患骨髓组织中KDR、VEGF和MVD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完全缓解(CR)后MVD及VEGF阳性率明显下降;未完全缓解(NR)组的MVD及VEGF阳性率有治疗前无显性下降(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治疗前VEGF阴性组的生存时间大于VEGF阳性组(P<0.05)。结论:AL骨髓中存在血管生成,VEGF与AL的发病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疫分型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诊断、治疗、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9例已确诊的AML患者的细胞形态学与免疫表型结果。免疫表型分析采用CD45、侧向角光散射双参数散点图设门,四色流式细胞术,对169例AML患者用20种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McAb)测定白血病细胞的抗原表达。结果①形态学分型与最终诊断符合率为89.3%,免疫分型与最终诊断符合率为88.8%,二者联合应用分析与最终诊断符合率为97.1%。(2)CDⅡ7、CD13、CD33在AML各型中高表达;CD14、CD64、CD4在M4、M5中高表达;CD34及HLA—DR在M3中低表达;淋系抗原在AML患者中也有阳性表达,其中CD7表达率最高,占20.2%;CD7(+)与CD7(-)的完全缓解率(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L患者白血病细胞抗原表达复杂,应多个抗原综合分析;细胞形态学分型与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的联合应用检测可提高临床诊断与分型的准确性。淋系抗原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也有阳性表达,其中CD7表达率最高,伴有CD7^+的AML患者CR率低于CD7^-的AML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罗样激酶1(polo样激酶 PLK1)和抗凋亡蛋白(Survivin)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CC)检测54例AL初治患者骨髓细胞中PLK1和抗凋亡蛋白Survivin的表达水平,经过标准化化疗方案化疗后分为缓解组、未缓解组。并取19例健康体检成人(同期闻在本院确诊的非血液病患者)骨髓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PLK1和Survivin在初治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其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LK1和Survivin高表达组CR率低于低表达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LK1和Survivin的过表达对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不同程度地影响,有希望成为急性白血病预后判断的监测指标。PLK1和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提示PLK1的过表达可能促进Survivin的表达,增强Survivin的抗凋亡活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2例膀胱癌组织P~(53)基因表达进行了检测,试图探讨抑癌基因(P~(53))与膀胱癌组织病理分级及生物学行为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32例膀胱癌组织P~(53)基因蛋白总阳性表达率为50%,G_1期为30%,G_2期为44.4%,G_3期为69.2%。化疗后复发的12例膀胱癌组织P~(53)阳性表达率为75%。实验结果提示P~(53)基因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的生物行为及病理学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53、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宫颈癌内血管生成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49例子宫颈癌的p53、iNOS、eNOS及VEGF,并于临床病理及预后指标进行分析同时进行随访。结果宫颈癌组织中p53、iNOS,eNOS及VEGF阳性表达分别是59.2%、71.4%、57.1%和49.0%。p53、NOS和VEGF均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术后生存时间有密切关系(P〈0.05),但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iNOS与宫颈癌病理分级有密切关系;p53、NOS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53、NOS及VEGF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进展、术后生存时间有密切关系,提示p53、NOS及VEGF可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免疫表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对75例A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并评价不同的免疫表型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82%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表达CD15、CD33、CD44、CD117,88%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表达CD2、CD3、CD7、CD19、CD20,伴淋系抗原表达的AML(Ly+AML)占13%,伴髓系抗原表达的ALL(My+ALL)占11%。(2)按免疫表型的表达特征,在AML和ALL中以系列专一表达所占的比例最高,且临床治疗预后较好。裸细胞型表达在AML和ALL中所占的比例最少,且临床治疗预后极差。杂合表达的病例中,CD7^+的AM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明显低于系列专一表达者,预后极差。结论AL免疫表型可出现系列专一表达、杂合表达及裸细胞型表达三种类型。杂合表达和裸细胞型表达的患者CR率低于系列专一表达者,临床预后不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免疫表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对75例A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并评价不同的免疫表型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82%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表达CD13、CD33、CD64、CD117,88%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表达CD2、CD3、CD7、CD19、CD20,伴淋系抗原表达的AML(Ly+AML)占13%,伴髓系抗原表达的ALL(My+ALL)占11%.(2)按免疫表型的表达特征,在AML和ALL中以系列专一表达所占的比例最高,且临床治疗预后较好.裸细胞型表达在AML和ALL中所占的比例最少,且临床治疗预后极差.杂合表达的病例中,CD7+的AM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明显低于系列专一表达者,预后极差.结论 AL免疫表型可出现系列专一表达、杂合表达及裸细胞型表达三种类型.杂合表达和裸细胞型表达的患者CR率低于系列专一表达者,临床预后不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125FAK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10例肠化生、21例异型增生及110例胃癌手术标本中P125FAK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胃黏膜及肠化生P125FAK表达均阴性,异型增生P125FAK表达阳性率为4.76%,胃癌表达阳性率为78.18%,其中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3.57%,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89.0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125FAK表达水平与胃癌浸润胃壁的深度和pTNM分期呈正相关(分别为P<0.01,P<0.01)。P125FAK表达阳性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8.05%、27.32%,表达阴性者为82.33%、57.63%,两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P<0.01)。结论胃黏膜组织由于P125FAK表达增加,导致恶性细胞的发生、增殖、浸润和转移。故检测胃癌组织中的P125FAK表达状况,对进一步了解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静  桂琳  金强  张嵩  罗瑞  叶隽 《淮海医药》2012,30(3):189-192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环氧化酶-2(COX-2)在恶性血液病中的表达,了解两者对血液肿瘤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其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以及在急性白血病(AL)的不同病期表达的差异,探讨两者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5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4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共设为对照组)的血清中VEGF与COX-2的含量,分别对90例不同病期AL患者进行血清VEGF与COX-2含量测定,并对疾病转归进行随访。结果非恶性血液病患者VEGF(91.45±40.16)及COX-2(37.15±31.14),正常健康者(84.15±15.45)(29.35±26.6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血液病患者VEGF(226.17±126.81)和COX-2(57.89±41.1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两种因子之间在表达上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75。在AL的不同病期存在VEGF和COX-2表达不同,VEGF表达在AL初治组(208.45±101.16)高于复发难治组(197.68±89.56)及AL-CR组(143.29±154.37);COX-2的表达在AL复发难治组(87.86±44.73)高于初治组(55.10±47.32)和AL-CR组43.04±36.36),AL-CR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性(0.05>P>0.01)。AL患者VEGF与COX-2表达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511和r≈0.562(P<0.05)。结论血液肿瘤患者存在VEGF与COX-2的高表达,两者在表达上可能存在相关性。AL不同病期VEGF与COX-2表达有差异,血液肿瘤患者进行VEGF与COX-2的检测,可能为AL病期判断、预测复发、评估预后的研究提供又一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P~(53)在23例直肠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结果直肠癌 P~(53)表达为11/23(47.8%)而癌旁组织仅为1//23(4.3%)。标记定位于肿瘤细胞核。阳性病例中,40%以上的细胞被标记。本组资料提示:直肠癌 P~(53)的过度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Dukes 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蛋白P16、CDK4缓解前后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V法,在初治AL组,AL完全缓解(ALCR)组及健康对照组中,分别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16、CDK4蛋白的表达.结果 P16、CDK4蛋白表达阳性率在健康对照组、AL-CR组及AL组中分别为95.0%,81.2%和41.7%; 10.0%,15.6%和64.6%.P16蛋白表达在缓解后增加(P<0.05);CDK4蛋白在缓解后减少(P<0.05).结论 P16、CDK4蛋白表达与AL疗效及预后相关,有助于阐明AL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9.
栗艳松 《河北医药》2014,(19):2903-2905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 TNB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P5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TNBC和125例N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P53在二者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 VEGF在TNB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1%,在NTNB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2.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VEGF的表达与TNBC组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病理学分级无关。 P53在TNB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2%,在NTNB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7.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P53的表达与TNBC组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病理学分级无关( P >0.05)。结论 TNBC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 VEGF、P53在TNBC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VEGF、P53可以做为评估TNBC预后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4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64.9%。VEGF的表达与肿瘤大小(P〈0.05)、临床分期(P〈0.05)、腋淋巴结转移(P〈0.05)有关。VEGF表达阴性和阳性两组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瘤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VEGF阳性表达提示乳腺癌预后不良。VEGF可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