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许韬 《公安学刊》2009,(1):42-46,91
作为“法治浙江”建设的一面旗帜与特色经验,全省各级各部门都十分重视“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值此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5周年之际,从厘清“枫桥经验”与“法治浙江”这两个概念性前提出发,明确“法治浙江”建设是“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的前提与保障,肯定“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丰富了“法治浙江”建设的内涵,这对于深入思考如何进一步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不断赋予“枫桥经验”新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为建设“法治浙江”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谏题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法治浙江”不仅需要制度层面的建设和完善,更需要主体意识的觉醒并在法治实践中充分发挥自主的能动作用。民主建设、地方立法、限制公权、法治氛围是培育塑造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而主体意识则是法律适用、法律遵守和法律监督等得以良好实现的原动力。文章同时对发挥民间商团的主体作用和引导农村宗族势力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政府改革运动的全球化趋势,掀起了政府创新的热潮,地方政府创新也成为全球政府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执政党和政府而言,政治正当性直接关系到政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而不同类型的政府创新(以及创新能力的高低和创新效果的强弱)在不同程度上对政治正当性产生着不同的影响。由此,考察中美两国地方政府不同领域的创新活动对增强政治正当性效果的异同,有益于执政党和政府择优而从,以增强政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法治中国一体建设、整体推进的基本思路,国内一些地方近年来也相继推出了以"法治指数"的量化指标体系来评价地方法治状况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法治建设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从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到具体量化指标设计的建设思路。这一思路是否能够达到法治建设顶层设计和整体推进的目标?需要对法治概念和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理论反思。从理论上说,现代法治概念包含了制度或者治理层面的法治、观念层面的法治和文化层面的法治三个方面的基本含义。地方法治评估体系缺乏从法治文化高度上推行法治设计的整体思路,需要从宪法至上、程序正义和权利本位三个文化要求和价值指数对其进行重构和引导。  相似文献   

5.
苏力 《楚天主人》2011,(8):43-43
中国的法治建设是同改革相伴随的。所谓改革,意味之一就是要突破已有的某些法律制度,因此改革时期常常出现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情的现象。是否仅仅坚守合法,拒绝合理和合情?如何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预先考虑到  相似文献   

6.
黄显标 《今日浙江》2006,(13):28-29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地区活力的源泉。创新是与时俱进浙江精神的重要内涵。对我省来说,在抓好企业创新、科技创新的同时,把政府创新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尤为迫切。当前,只有把政府创新摆到全局的高度,统筹考虑,才能更加有效地推进软环境建设。根据上海、深圳等地的经验,推进政府创新工作,就是要以便民、有为、服务为理念,努力建设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服务政府”;以高效、善治、民主为理念,努力建设决策科学、勤政务实“责任政府”以及依法行政、公证严明的“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建设,重点是加…  相似文献   

7.
舟来 《今日浙江》2006,(15):18-19
开展“五五普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法治浙江”的基础工程,同时也是顺利实施我省“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价值取向。然而法治的有效运作需要民情的支持,为此,特提出"法治社会化"的概念,这是一个政治共同体法治观念与行为模式的学习、传播、塑造与传承的过程。法治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是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强化法律意识或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和唤醒人们心中公平正义的信念。而普法宣传教育、党政机关等国家公共组织依法办事的榜样示范和公民亲身参与法治实践、以法治量化评估促进法治社会化,是法治社会化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如何发挥地方人大政治职能及其民主功能,是地方民主治理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听证"制度的民主创新实践,是在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架构下,探索发展地方民主治理的体制创新,凸显"民意民议"、监督"执行实效"、把握"有序参与"。"人民听证"制度很好地体现了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为地方人大建设和基层民主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示范,即应以社会需求为本位,应以有效运行为保障,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思想是我国法律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借鉴吸收韩非“法治”思想中的合理成分,对于实现依法治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试就《韩非子》中所述实行“法治”的原因、立法的指导原则、执法的指导原则这几个方面,浅要地分析韩非的“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11.
压讨兴碛械娜ɡ陀Φ玫降睦妗T谝桓鼋】涤行虻氖谐』肪持?消费者的权益应该得到充分的保障,但是目前国内的市场仍存在许多弊端,使一些消费者的权益难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据调查,有53%的北京市民作为消费者的权益受到过侵害,也就是说,每两个受访者中,就有一个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本文从它的产生背景、具体内涵和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依法治国”具有的时代价值、制度价值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寻求发展主张民主的国家里,人民渴望秩序祈盼富裕是一种顺理成章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许多学者都注意到天人合一这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意义 ,但是 ,几乎都将其解释为天人“同”一而不是天人“合”一或天人“和”一。这种差异是巨大的 ,前者所追求的是自然与人的混沌未分 ,而后者则强调自然与人是分离并矛盾的 ,正因为其矛盾而构成了相互不可或缺的差异协同的互补性整体。  相似文献   

15.
“法治”的内涵在与“人治”、与“法制”的差异中体现出来。“德治”并不是必然与“人治”相联系的概念。相反 ,“德治”作为相对独立的治国方略 ,对于建立“法治国”有着深刻的建设意义 ,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补充。德治既是法治产生的基础 ,又是法治实施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艾克文 《理论月刊》2003,(12):112-113
自然法思想对于西方法治国家观念的产生和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作用主要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一是说明了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所依之法必须“合法”;二是界定了法治国家的权力范围。这两个方面的思想奠定了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法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根据法治的价值内涵的不同,可以将法治分为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两大类.形式法治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传统的法治观念,认为法治就是法律之治;而实质法治则是价值法学传统的法治观念,认为法治必须是善法之治,必须以保障人权和自由为目的.在价值内涵上,实质法治和宪政主义的基本理念相契合,宪政主义构成了法治主义的价值本质.  相似文献   

18.
赵扬 《青年论坛》2009,(4):37-40
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列宁对苏俄广大青年发出了学习共产主义、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发扬主动首创精神的号召。这几个“点”与胡锦涛同志对全国广大团员和各族青年提出的“四个新一代”,即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与法治建设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都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将新型的理性观念贯穿始终。生态文明建设是充实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理论领域推动了法治观念的更新,使法治建设更加尊重和遵守客观规律;在实践领域凸显了生态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并提高了法律的质量。法治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保障:在理念层面树立法治思维,审视和引导生态文明建设;在制度层面构建制度体系,规范和调整生态文明建设;在方法层面运用法治方式,处理和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具有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融合而成的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亮点和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20.
苏盾 《理论月刊》2003,(12):123-125
德治与法治虽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二者在起源上同根同源,内容上相互渗透,功能上相互支撑,特点相异而又义理相通.德治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的,从各自的角度发挥作用,并能互相弥补对方的缺陷不足,相得益彰.二者只有兼行并举,不断完善,才能达到治国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