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特大型跨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其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涉及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以及调水区和受水区江苏、山东、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多个省(直辖市),需要统筹-12程管理与保护、水资源配置、水量调度、用水管理、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等多个领域,兼顾防洪、供水、发电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2.
受水区水污染治理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通过布设科学地防治措施,确保工程建成后受水区内各水体按功能区长期、稳定达标,因此在项目前期开展受水区水污染防治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省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为例,根据受水区主要环境问题,进行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形势分析,提出提高工业污染防治标准、加强城镇生活再生水回用率及污染治理、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及面源污染治理、强化水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防治措施体系。以期为编制类似项目水污染防治规划报告、合理布设污染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黄河流域水功能区的概况及水污染现状,提出了水资源保护的主要对策:①统筹协调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②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③全面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④完善水资源保护、水质监测和监督管理体系;⑤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等。  相似文献   

4.
合理的受水区范围选择对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十分重要。陕西省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初步设计批复后,二期工程(输配水工程)就成为项目建设的关键,分析关中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受水对象、水资源短缺程度及已有工程建设情况,遵循经济技术合理性原则、近远期结合、统一优化配置原则,提出调整原初设阶段批复受水区范围,对新的受水区范围进行分析,认为调整后受水区范围是合理的,能最大程度发挥引汉济渭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平顶山市受水区(以下简称"受水区")水资源日趋紧张,部分地下水超采,导致局部地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明显改善受水区水资源条件和配置格局,提高供水保障程度,为遏制地下水超采,逐步改善和修复受水区生态环境创造有利条件,现对受水区在南水北调通水后水资源配置进行初步探讨,通过对受水区2006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省供水区平顶山市城市水资源规划报告》,初步拟定受水区在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并通过一些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使水资源能够支撑受水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分析黄河山东段受水区水资源高质量发展主要成效,针对限制黄河流域及受水区水资源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提出了推动山东省黄河流域及受水区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主要路径:一是多目标水资源协同联合调度新模式;二是理顺引黄供水水价;三是促进水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四是健全水管体制机制。以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山东段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南水北调沿线受水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问题,以东线山东段为研究对象,研究南水北调受水区水资源供需平衡问题。受水区水资源配置是一个涉及多水源,多用途,不同区域的复杂问题。本文运用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建立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运用优化技术对模型进行求解,给出了优化决策算法的程序框架图,合理解决了多水源、多目标、多用户、多保证率的水资源配置问题,研究结果可为同类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规定了淮河流域水污染的防治目标:1997年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2000年淮河流域各主要河段、湖泊、水库的水质达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实现淮河水体变清。 自1994年5月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在蚌埠召开第一次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以来,在国务院领导下,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组织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淮河流域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治水污染和保护水资源工作。在监督  相似文献   

9.
论淮河流域水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淮河流域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评价淮河流域的水污染状况,分析淮河干流、省界监测断面和全流域历年水质变化情况,结合入河排污口的实测资料,评价主要河流以及流域内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四省入河污水量和主要污染物的变化情况。基于流域内已发生的水污染事故、现状水质和入河污染物的状况,简要分析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面临的困难,结合流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需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根据黄河流域水功能区的概况及水污染现状,提出了水资源保护的主要对策:统筹协调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保障供水安全;全面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以水功能区为核心,完善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完善与监督管理相适应的流域水质监测体系;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保障黄河干支流生态环境用水量,维持和提高河流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的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分析我国水环境现状,水污染的主要原因由粗放型经济模式的影响、城市人口爆炸的影响和人民节水意识薄弱等综合因素造成,提出防治水污染的重点,主要是从工业、城市和流域三方面污染源进行治理。通过对现阶段我国水环境的状况分析,确定水污染防治的工作重点,将节约水资源、防治水污染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深入探讨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从流域水资源保护看《水污染防治法》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泊  汪洁 《人民长江》2008,39(23):29-31
〗《水污染防治法》的两次修订都一定程序上影响了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较之1996年的修订内容,2008年的修订虽然尚未确定建立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体制,但通过与《水法》相协调而部分认可了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同时通过明确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的职责,实际上赋予了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及流域管理机构对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权,从而影响和促进了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两次修订,较之1996年修订的内容,第二次修订虽然尚未建立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体制,但通过与水法相协调而部分认可了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同时,通过明确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的职责,实际上给予了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及流域管理机构对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权,最终影响和促进了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海河流域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问题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简要介绍海河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修复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和水生态环境的目标,建议采取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快水污染防治、抓紧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提高调控洪涝水能力和加强管理等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其北方受水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如何对这些地区制定合理的水价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水资源要素作为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南水北调北方受水区由于长期的"北粮南运"源源不断地向南方地区输送虚拟水资源,因此,对其水价进行合理的补偿不仅有利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也是实施区域间资源要素补偿的根本要求。通过调研,本研究对南水北调北方受水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通水后各类水源加权平均终端水价和粮食虚拟水输出量进行测算,提出了考虑虚拟水输出的南水北调北方受水区水价补偿标准,测算结果显示,除北京、天津两市不需要补偿外,河北、河南、山东的补偿标准应分别为56.87亿元、553.26亿元和133.75亿元。  相似文献   

16.
以临潭县城供水工程——引洮入潭工程为例,针对城市水资源利用状况和供水需求,采用定额法进行受水区需水量预测,通过受水区域水资源平衡分析,确定工程引水规模;根据受水区所在流域水资源与供水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分析选择水源;从工程投资、建设管理运行等多方面比较,推荐洮河菜子沟汇入口处电力提水方案为引洮入潭工程供水采用方案。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南水北调来水后受水区水资源供需情况发生改变的实际,分析了河北省受水区南水北调前后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河北省节水与调水的关系以及受水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原则,提出了水资源利用的对策与措施。对南水北调来水后河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受水区的水资源调度与配置问题,以受水区总缺水量最小和泵站总能耗最小为目标,建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将南水北调工程调水与本地水资源进行联合配置,并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大为目标,构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水资源配置模型。采用基本方案和节水方案进行了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降水保证率分别为50%、75%和95% 3种情况下,受水区节水方案缺水率比基本方案分别下降了2.91%、3.61%和3.83%;受水区节水方案下各工程基本完成了受水区的供水任务,且优先利用了泵站单位能耗较小的运西线进行调水,说明优化调度配置方式在保障受水区用水的基础上,能够以更为经济节能的方式运行。  相似文献   

19.
刘廷海 《陕西水利》2017,(Z1):91-93
观音水库是我省黔北地区首座重大水利枢纽工程,是解决我省北部遵义市中心城区、仁怀市中心城区用水问题及赤水河谷农业发展的关键水源。工程规模的受水区选择需打破流域界限,从区域角度研究受水区本地水资源开发能力、非常规水源、供水功能调整确定工程建设规模。  相似文献   

20.
太湖水污染防治面临的挑战及其法律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围绕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问题,提出了解决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问题的法律对策建议:一是采取立法优先原则,建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制定《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法》;二是建立以流域管理为主,流域管理和地方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设立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管理委员会、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管理局、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专家委员会三个机构;三是以流域为单位,统一制定、提高污水的排放标准;四是将经济手段作为治理污染的主要政策措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