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肝炎合剂1号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所致小鼠急性黄疸模型的退黄降酶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茵栀黄注射液)和提取液大、中、小给药组。各治疗组连续灌胃给药7d后,ANIT诱发黄疸模型,48h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以血清肝功能指标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的改变为观察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茵栀黄组、合剂小剂量给药组的ALT、AST、ALP、TBIL、IBIL,均显著下降(P〈0105);与茵栀黄组比较,合剂小剂量给药组ALT、AST、ALP、TBIL、IBIL,均无差异(P〉0.05)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合剂能明显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小胆管增生。结论合剂具有降低黄疸小鼠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和改善肝脏组织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药复方茵白汤的剂型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茵陈、白茅根、紫草等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所致小鼠急性黄疸模型的退黄降酶作用,并且选择最佳剂型。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茵栀黄注射液)水煎液组和水煎液正丁醇萃取液给药组。各治疗组连续灌胃给药7d后,ANIT诱发黄疸模型,48h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以血清肝功能指标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的改变为观察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茵栀黄组、水煎液给药组、水煎液正丁醇萃取液给药组的ALT、AST、ALP、DBIL、IBIL,均显著下降(P〈0.05);与茵栀黄注射液比较,水煎液给药组和水煎液正丁醇萃取液给药组的ALT、AST、ALP、DBIL、IBIL,均无差异(P〉0.05),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茵白汤能明显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小胆管增生,水煎液正丁醇萃取液优于水煎液。结论:茵白汤具有降低实验性胆汁淤积小鼠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和改善肝脏组织损伤的作用。剂型选择正丁醇萃取转水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芍药苷对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芍药苷低、中、高剂量组。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胆汁淤积型黄疸模型,观察各组药物对小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影响,并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组织中钠-牛磺胆酸盐共转运多肽(NTCP)和还原型辅酶Ⅱ氧化酶4(NOX4)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学指标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肝组织中NOX4表达升高,而NTCP表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除芍药苷低剂量组ALT、TBIL,芍药苷中剂量组TBIL外,其余各剂量组ALT、ALP、TBIL、DBIL、TBA均明显降低(P〈0.01)。芍药苷治疗组肝组织中NOX4表达较ANIT模型对照组表达减少,芍药苷给药组小鼠肝组织中的NTCP蛋白表达较ANIT组上升。结论:芍药苷具有一定的利胆退黄和保肝降酶作用,且该作用是通过抗氧化减轻肝细胞损伤和增强肝细胞对血液中胆盐的摄取的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肝宁颗粒剂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所致大鼠急性黄疸模型的退黄降酶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组,每组10只.各治疗组连续灌胃给药几天后,分别用CCL4、ANIT造模,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以血清肝功能指标、SOD的活力及MDA含量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的改变为观察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除肝宁颗粒剂的低剂量组外的其余各组的ALT、AST、 TBIL、ALP、GGT、MDA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使SOD显著升高(P<0.01或P<0.05);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肝宁颗粒剂能明显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小胆管增生以及炎细胞浸润.与联苯双酯组比较,肝宁颗粒剂各项测定指标的疗效均较差.与茵栀黄注射液比较,肝宁颗粒剂高剂量组的ALT、GGT无差异(P>0.05).结论:肝宁颗粒剂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降酶保肝作用,但疗效低于联苯双酯滴丸.同时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所致大鼠急性黄疸模型具有退黄降酶作用,疗效略低于茵栀黄注射液.含大黄的醇提制剂依然具有退黄、降酶、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消黄方对急、慢性肝损伤所致黄疸的治疗作用。方法:以消黄方为研究对象,运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急性黄疸和二甲基亚硝胺大鼠肝硬化诱导慢性黄疸模型,观测消黄方的疗效。(1)急性黄疸: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ANIT处理组(30只)。ANIT按照2mL/kg一次性经口灌胃,48h后ANIT处理组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消黄方组及UDCA组(各10只),各组每天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消黄方、UDCA治疗1周,实验结束处死全部大鼠。(2)慢性黄疸:Wistar雄性大鼠27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DMN模型组(17只)。DMN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DMN(10mg.kg-1)共4周制备肝硬化伴随黄疸模型。造模2周末取正常和模型大鼠各3只作为药前观察,其余模型大鼠(14只)随机分为消黄方组和模型对照组(各7只);实验第4周末处死全部大鼠,获取样本,观察大鼠的死亡率及肝功能情况。结果(:1)急性黄疸模型结果发现,与正常组相比:ANIT模型组大鼠肝功能显著异常,ALT、AST、ALP、TBIL显著升高(P〈0.05或P〈0.01)。UDCA和消黄方显著降低血清TBIL含量(P〈0.01),消黄方显著降低ALT、AST活性(P〈0.05或P〈0.01),UDCA改善不明显(P〉0.05)。(2)血清TBIL含量及ALT、AST活性随DMN造模时间呈梯形增加(与正常大鼠比较,P〈0.05或P〈0.01);与4周模型对照组相比,消黄方显著降低血清TBIL含量及ALT、AST活性(P〈0.05或P〈0.01)。结论: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治法的消黄方具有保肝降酶退黄作用,对急慢性肝损伤(黄疸)均有显著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充分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贾俊清  贾俊英 《四川医学》2011,32(11):1688-168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茵栀黄注射液对硫代乙酰胺(TAA)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给药后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取肝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不同剂量组的茵栀黄注射液均可明显降低TAA所致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升高,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茵栀黄注射液组肝组织变性、坏死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轻(P〈0.001)。结论茵栀黄注射液对TAA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与蓝光照射治疗迟发型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2月我院门诊收治母乳性黄疸患儿164例。根据患儿家属意愿,治疗上分为单纯停止母乳改配方奶粉组(对照组)50例、茵栀黄口服液组(茵栀黄组)58例和蓝光照射组(蓝光组)56例。治疗后3 d和1周分别抽血复查总胆红素水平。结果对照组、茵栀黄组和蓝光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及1周时,茵栀黄组与蓝光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茵栀黄组与蓝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茵栀黄组和蓝光组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暂停母乳喂养的基础上,采用茵栀黄口服液和蓝光治疗新生儿迟发型母乳性黄疸疗效确切。由于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一定风险,推荐优先选用茵栀黄口服液。  相似文献   

8.
肝素辅助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疗效观察及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肝素辅助治疗和常规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30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分成两组,肝素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清TBIL、IBIL、DBIL、AST、ALP、ALT水平的变化。结果:肝素组治疗后血清中TBIL、IBIL、DBIL、AST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但血清ALP、ALT水平下降幅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素静脉滴注可作为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柴胡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模型组、柴胡注射液干预组;后两组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制作梗阻性黄疸模型,术后第1天起分别给药,并于术后第7、14天分别测定不同组别大鼠血清ALT、AST、TBIL、DBIL等指标。结果柴胡注射液干预组术后第7、14天大鼠血清ALT、AST活性及TBIL、DBIL含量明显下降,与梗阻性黄疸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对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改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α-异硫氰酸萘酯(ANIT)灌胃法复制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模型。将2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茵栀黄注射液组(YI组)、熊去氧胆酸组(UDCA组),每组7只。造模结束后,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变化,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法检测肝组织法尼酯X受体(FXR)m 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肝脏病理损害,血清ALT、AST、ALP、TB水平,肝组织MDA活性、FXR 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肝组织SOD活性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YI组大鼠肝脏病理损害明显减轻,血清ALT、AST、ALP、TB水平及肝组织MDA活性均显著下降,FXR m RNA表达水平及肝组织SOD活性上升(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能显著改善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促进FXR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胆总管结扎法制作大鼠阻塞性黄疸模型,随机分组.姜黄素给药组每日灌胃给予姜黄素400mg/kg,于第14d采集各组血液及肝组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并利用HE染色和Western blot法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及α-SMA表达水平.[结果]阻塞性黄疸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及TBIL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HE染色结果显示,阻塞性黄疸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结构受损,发生肝纤维化,肝组织中α-SMA表达水平增高.姜黄素给药组ALT,AST及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阻塞性黄疸模型组(P<0.05),姜黄素给药组肝纤维化程度有所减轻,肝组织中α-SM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阻塞性黄疸模型组(P<0.05).[结论]姜黄素可改善阻塞性黄疸大鼠受损肝脏纤维化程度,减轻肝损伤,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GP73及AFP在诊断HBV相关性肝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3例(A组),乙肝肝硬化患者57例(B组),HCC患者41例(C组),分别检测GP73、AFP及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B组GP73较A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AFP及GP73较A、B组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ALT、AST、CHE、ALB、TBIL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ALP、ALT、AST、CHE、ALB、TBIL较A、B组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与AST、CHE呈相关(P〈0.05),GP73与ALT、AST、CHE、ALB呈相关(P〈0.05),与ALP、TBIL无相关性(P〉0.05).结论 GP73相对于AFP是反映HBV相关性肝病患者进展重要指标,并与肝损害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红景天甙对梗阻性黄疸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组、梗阻性黄疸低剂量治疗组、梗阻性黄疸高剂量治疗组。在两个时间点检测各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二醛(MDA)值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术后第7天,A、D组AST、ALT、TBIL、DBIL与B、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术后第14天,A、C、D组中AST、ALT、TBIL、DBIL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术后第14天与第7天相比,B组AST、ALT、TBIL、DBIL有显著性差异(P〈0.001),C、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术后第7天,A、D组中的MDA、SOD较B、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术后第14天,A、C、D组的MDA、SOD较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术后14天与第7天相比,B组SOD有显著性差异(P〈0.001)。D组MDA、SOD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红景天甙对肝脏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应激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塞米松对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大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α-萘异硫氰酸(ANIT )诱导的胆汁淤积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仅灌花生油。B组,仅灌ANIT液。C组,灌ANIT液的同时予地塞米松(DEM )处理。D组,灌ANIT液后24 h予DEM处理,每组8只。48 h后收集胆汁,计1 h胆汁量(BC)。取门静脉血检测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转氨酶(ALT )的浓度。肝脏标本活检。[结果]B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A组( P <0.01)。C、D两组 TBIL、DBIL指标低于B组(P <0.01),D组与C组两组无明显区别(P >0.05),D组略高于C组。B组ALP高于C组(P<0.05),低于D组( P<0.01)。D组高于C组( P <0.01)。B组ALT低于C组( P <0.01)。C、D两组没有明显差别(P>0.05)。B、D两组没有明显差别(P >0.05)。B、C、D三组中,BC值C组多于B、D组(P<0.01)。D组多于B组( P <0.01)。[结论]地塞米松有减黄作用,提示临床对药物性肝损引起的急性黄疸病例可早期予激素制剂干预。鉴于激素干预可能增加肝细胞损伤,大剂量应用应该谨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作亚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动物模型,探索亚急性胆汁淤积发生的生化和病理变化。方法幼年SD大鼠,分为对照组与ANIT模型组,分别给与芝麻油以及α-萘异硫氰酸酯(ANIT)灌胃,每周一次共4次,48小时后分批处死动物,取血标本送检肝功能指标,留取肝脏标本观察肝脏以及胆道病理改变。结果 ANIT灌胃后48小时,血转氨酶、胆红素明显上升,肝脏出现结构坏死,炎症细胞浸润、增生,胆管增生,9天、16天逐渐加重,23天肝功能指标逐渐恢复,肝脏结构好转,胆管增生和纤维化仍明显。结论成功制作幼鼠亚急性胆汁淤积的动物模型,ANIT每周一次灌胃后2~3周内胆汁淤积明显,第4周生化和病理结构逐渐恢复,但胆管增生和肝纤维化仍然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五味子醇提取物减轻丙戊酸钠所致肝损伤的作用及协同抗癫痫作用。方法第一部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五味子醇提取物低剂量组,五味子醇提取物高剂量组。连续给药14 d后检测动物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歧化酶(SOD)等含量。第二部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五味子醇提取物组,丙戊酸钠组,丙戊酸钠联合五味子醇提取物组。实验动物连续给药7 d后,按照经典癫痫发作行为标准评价五味子醇提取物的协同抗癫痫作用。结果五味子醇提取物高剂量组血清ALT、AST含量分别为(45.60±10.54)、(154.60±33.46)U/L,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五味子醇提取物高剂量组肝组织中的SOD,GSH含量分别为(4.50±1.16)U/mL、(47.53±5.11)g/L,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五味子醇提取物可能通过增加肝脏中的GSH及SOD含量来降低小鼠血清中ALT、AST。五味子醇提取物能够减轻小鼠癫痫发作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蚊香对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 IL)及肝组织的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慢性吸入组每天熏蚊香8 h,连续6 d;急性吸入组急熏蚊香3 h;联合吸入组在慢性吸入的基础上再急熏3 h;空白组不作处理。各组小鼠处理后立刻检测血清中ALT、AST和TB IL的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切片。结果联合吸入组的血清ALT和AST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慢性吸入组的血清ALT和AST亦明显高于急性吸入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联合吸入组、慢性吸入组的血清TB IL明显高于急性吸入组和对照组(P〈0.01)。病理切片显示联合吸入组、慢性吸入组、急性吸入组的肝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水变性和肝窦充血。结论蚊香对小鼠肝脏具有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