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08年天津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成人氟骨症的流行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年4-6月,在天津市氟中毒轻、中、重病区,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55个村,检测饮用水水氟,对16岁以上人群进行氟骨症临床检查;在55个病村中按轻、中、重分层抽取20个病村,对患者或疑似患者进行氟骨症X线检查.结果 在轻、中、重病区,水氟几何均值分别为1.35、3.44、5.49 mg/L,临床氟骨症检出率分别为6.4%(385/6016)、6.5%(757/11723)、27.8%(1538/5539).随年龄的增长,氟骨症检出率逐渐增高(r=0.534,P<0.01),临床病情也随年龄增长(H=84.813,P<0.01).轻、中、重病区X线氟骨症检出率分别为36.7%(44/120)、20.6%(33/160)、39.4%(43/109).随年龄的增长,氟骨症X线检出率逐渐增高(r=0.990,P<0.01),X线下病情也随年龄增长(H=25.169,P<0.01).临床、X线氟骨症检出率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3、3.532,P均>0.05).结论 天津市氟骨症病区成人氟骨症尚存在一定程度的流行,地方性氟中毒尚未达到完全控制.仍应坚持病区改水以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08年天津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成人氟骨症的流行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年4-6月,在天津市氟中毒轻、中、重病区,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55个村,检测饮用水水氟,对16岁以上人群进行氟骨症临床检查;在55个病村中按轻、中、重分层抽取20个病村,对患者或疑似患者进行氟骨症X线检查.结果 在轻、中、重病区,水氟几何均值分别为1.35、3.44、5.49 mg/L,临床氟骨症检出率分别为6.4%(385/6016)、6.5%(757/11723)、27.8%(1538/5539).随年龄的增长,氟骨症检出率逐渐增高(r=0.534,P<0.01),临床病情也随年龄增长(H=84.813,P<0.01).轻、中、重病区X线氟骨症检出率分别为36.7%(44/120)、20.6%(33/160)、39.4%(43/109).随年龄的增长,氟骨症X线检出率逐渐增高(r=0.990,P<0.01),X线下病情也随年龄增长(H=25.169,P<0.01).临床、X线氟骨症检出率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3、3.532,P均>0.05).结论 天津市氟骨症病区成人氟骨症尚存在一定程度的流行,地方性氟中毒尚未达到完全控制.仍应坚持病区改水以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山西省临猗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患病情况,探讨氟中毒与尿氟之间的关系,为当地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在临猗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重、中病区和非病区各选取1个村作为调查点,采用Dean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对当地居民进行氟斑牙和尿氟检查,对病区30岁及以上成年人进行前臂正位X线(包括肘与腕)拍片,进行氟骨症患病情况调查.结果 3个地区人群氟斑牙检出率明显不同(X~2=410.945,P<0.01),其中,中病区、重病区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92.34%(253/274)、90.09%(291/323),明显高于非病区[23.27%(64/275),X~2值分别为274.927、268.287,P均<0.01].重病区氟骨症检出率[59.75%(141/236)]明显高于中病区[24.76%(52/210),X~2=183.578,P<0.01].3个地区人群尿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11.197,P<0.01),其中重病区为(4.69±0.17)mg/L、中病区为(4.86±0.13)ms/L、非病区为(1.75±0.04)mg/L;而氟骨症患病程度与人群尿氟之间呈直线相关关系(r=0.508,P<0.01).结论 山西省临猗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氟斑牙、氟骨症患病情况严重,氟骨症患病程度与尿氟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4.
2008年青海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掌握2008年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病情,为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青海省所有地方性氟中毒病村以改水前的水氟分为轻、中、重3类,分别抽取2、4、4个调查村.对未改水的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采集5份水样,测定水氟;对已改水病村,抽检3份末梢水样和1份水源水样测定水氟,水氟测定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水氟化物的测定方法>;用Dean法对调查村所有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并按年龄段各抽检6人的尿氟;尿氟测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对调查村16岁及以上成人进行临床氟骨症检查,在中等病区和重病区调查村,每村按年龄段抽取约20人进行X线氟骨症检查.结果 共检查8~12岁儿童562名,氟斑牙检出率为43.59%(245/562);检测300例8~12岁儿童尿样,尿氟为1.52 mg/L:对3144名16岁以上成人进行临床氟骨症检查,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50.32%(1582/3144);对163名成人进行了X线拍片检查,氟骨症检出率为29.45%(48/163).结论 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病情仍然很严重,并且有回升趋势,须进一步加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福建省地方性氟中毒轻、中病区现状。方法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轻病区村6个,中病区村4个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测定饮用水氟、8~12岁儿童氟斑牙和尿氟、对16岁及以上成人进行临床氟骨症检查和X线检查。结果10个病区村饮水氟均值均低于1.0 mg/L,9个村儿童氟斑牙低于30%,10个病区村儿童尿氟几何均数均未超过1.4 mg/L。临床氟骨症检出率4.42%,X线氟骨症检出率19.82%。结论饮水型氟中毒实施改水措施效果显著,临床与X线氟骨症诊断标准的衔接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西安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病情现状,用于指导全市地氟病防治。方法Dean法进行儿童氟斑牙诊断,X线拍片检查氟骨症,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氟、儿童尿氟。结果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31.53%,尿氟均值为1.41mg/L,成人氟骨症X线检出率为44.74%。结论西安市属于地方性氟中毒轻病区,但有些地方病情仍很严重,建议继续加强病区改水,只有长期提供合格的低氟水,病情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贵德县饮水型氟中毒防治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青海省贵德县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现状及改水降氟工程修建、使用情况,为深入开展氟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2005年,对贵德县未改水病区村进行普查,并对病区村及周边非病区村进行高氟水源筛查,每个村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采集居民户家中饮用水水样;对已改水病村,进行工程运转状况调查、采集全部水源水、末梢水进行改水工程质量监测,水氟测定采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水氟化物的测定方法>.在2008年,按改水前水含氟量,将贵德县氟中毒病区村按轻、中、重分类,分别抽取其中1、1、3个村作为调查村,采用Dean法对调查村所有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每个年龄段抽检尿样6份,尿氟测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对调查村16岁及以上成人进行临床氟骨症检查,在中、重病区村,每村按年龄抽取20人(男女各半)进行X线氟骨症检查.结果 共对85个村进行了高氟水源筛查,其中有3个村饮水含氟量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1.0 mg/L);在16个改水降氟工程中,有8个间歇供水,3个报废,工程正常使用率仅为31.25%.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41.13%(116/282);尿氟中位数为1.06 mg/L,范围为0.20~9.44 mg/L;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47.95%(969/2021),X线氟骨症检出率为20.73%(17/82).结论 青海省贵德县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大部分改水工程供水不正常,病情有回升趋势,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的重点应放在保证改水降氟工程的正常使用上.  相似文献   

8.
青岛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成人氟骨症流行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青岛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成人氟骨症的流行现状。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方法,对青岛市主要氟病区平度、莱西、胶州、即墨等4市(县)1517例30岁以上成年人进行了临床症状与体征及X线检查。结果4市(县)共检查30岁以上成年人1517例,临床与X线氟骨症阳性检出率平均为15.00%,病情以平度市最为严重,检出率高达27.80%,并出现了10例临床3度、13例X线Ⅲ期病例;不同年龄段之间氟骨症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高检出率逐渐上升,且病情也随之加重;在不同性别人群之间氟骨症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但男性较女性显示了上升的趋势。结论青岛市病区成人氟骨症尚存在一定程度的流行,地方性氟中毒尚未达到完全控制;不同年龄段人群均有病例出现,随着年龄增长氟骨症检出率逐渐上升,且病情随之加重。  相似文献   

9.
2007年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国家监测点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掌握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降氟措施落实进度和病情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政府部门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青海省互助县普查改水防氟工程使用情况,同时以互助县蔡家堡乡岩崖村作为监测点,检测该村生活饮用水,8-12岁儿童及16岁以上成人氟斑牙和尿氟,成人临床及X线氟骨症.水氟和尿氟测定采用氟离子电极法,氟斑牙诊断用Dean法,氟骨症诊断按国标(GB 16396-1996,WS 192-1999)进行.结果 互助县有60个病区村,其中有36个村实施了改水,改水率为60%.监测点岩崖村水氟均值为1.25 mg/L(国家标准<0.05 mg/L),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90.20%(46/51),成人为88.89%(48/54),儿童氟斑牙指数为1.77,成人为2.95,儿童尿氟几何均数为2.27 mg/L,成人为2.00 mg/L,成人氟骨症临床检出53例,检出率为98.15%(53/54),X线检出10例,检出率为18.87%(10/53).结论 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病情重,降氟措施落实缓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辽宁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现况,评价改水措施的防病效果。方法按病区分层抽取的85个病区村进行8-12岁儿童氟斑牙、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的普查,采集饮用水和儿童尿样进行氟含量的检测。结果抽样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16.74%,尿氟几何均值0.97 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重病区高于中病区,中病区高于轻病区,未改水病区儿童尿氟水平明显高于改水病区。16岁以上人群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4.98%,随着年龄的增长氟骨症检出率逐渐升高。结论地方性氟中毒病情随着病区水氟含量的增高而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体总摄氟量和氟骨症患病情况间的确切剂量-效应关系,为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家庭手压井饮水含氟量的不同,分别从江苏省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村瓦庙村和非病区村新淮村抽取调查对象,观察日均总摄氟量和氟骨症患病情况,并把两村的调查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根据每个调查对象日均总摄氟量分为5个剂量组(<2.00、2.00~、3.00~、4.00~、≥5.00 mg/d),分析日均总摄氟量和氟骨症患病情况的关系.结果 瓦庙村氟骨症检出率为31.06%(41/132),新淮村未发现氟骨症患者(0/35).调查对象随着日均总摄氟量的升高,氟骨症的检出率明显增加,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Quadriatic fit模型拟合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2.624-6.855x+3.424x2,r=0.997).根据剂量-效应关系计算的总摄氟量的基准剂量95%可信限的下限值为2.50 mg/d,由此可得日均总摄氟量的参考剂量为2.50 mg/d.瓦庙村氟骨症患者[(5.09±1.20)mg/d]和非氟骨症者[(3.08±1.12)mg/d]的日均总摄氟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2,P<0.01).结论 在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日均总摄氟量和氟骨症检出率间呈正相关剂量-效应关系,日均总摄氟量的参考剂量(2.50 mg/d)低于<人群总摄氟量卫生标准>(WS/T 87-1996)的要求(3.50 mg/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重庆市燃煤型氟中毒病区环境氟分布特征,为制订科学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年,根据重庆市的历史资料,以巫山县凌云村、栗子村和彭水县太平村、大青村4个病区村和永川区的双楼村、现龙村2个非病区村为调查村.对4个病区村所有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对16岁以上人群进行临床氟骨症检查.6个调查村每村抽取5户居民,每户采集1份家中所用煤、拌煤土、混土煤、煤渣、土壤,每份500 g;每村抽取15户居民,每户采集玉米、大米、土豆、蔬菜,粮食和蔬菜样品各1份,每份500 g,干辣椒样品1份,每份100 g;每户采集1份饮用水水样,每份250 ml;有饮茶习惯的居民村,每村采集茶叶15户以上,每户采集50 g茶叶和600 ml茶水测定含氟量;每村抽取5户居民,测旺火时的室内、外空气含氟量.结果 病区村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74.65%(736/986),成人氟骨症检出率为7.20%(75/1592);病区村煤、拌煤土、混土煤、煤渣、土壤含氟量分别为(310.56±209.46)、(360.51±224.96)、(293.62±65.15)、(186.59±133.66)、(497.54±294.70)mg/kg;非病区村分别为(48.68±10.62)、(275.66±62.69)、(152.20±34.43)、(209±14±188.66)、(269.98±58.21)mg/kg,病区村均显著高于非病区村(t=7.67、31.54、5.82、5.82,P均<0.05);病区村饮用水、玉米、辣椒、大米、土豆、蔬菜含氟量分别为(0.30±0.14)、(1.83±2.67)、(23.50±91.80)、(0.77±0.25)、(0.44±0.11)、(0.48±0.18)mg/kg,非病区村分别为(0.18±0.06)、(2.21±0.46)、(2.82±2.51)、(1.31±0.21)、(0.64±0.41)、(1.10±0.77)mg/kg;饮用水、辣椒含氟量病区村显著高于非病区村(t=7.79、2.33,P均<0.05);大米、土豆、蔬菜含氟量非病区村显著高于病区村(t=39.29、4.69、4.01,P均<0.05);病区村茶叶、茶叶水含氟量[(99.41±55.83)、(1.59±0.91)mg/L]与非病区村[(79.95±43.78)、(1.80±1.16)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0.27,P均>0.05);但病区人均饮茶水量[(1.45±0.68)L/d]显著高于非病区村[(1.00±0.47)L/d,t=4.27,P<0.05].病区村室内空气氟[(12.77±8.08)μg/m3]显著高于非病区村[(1.16±1.08)μg/m3,t=9.49,P<0.01],病区村室外空气氟[(1.10±1.57)μg/m3]与非病区村[(0.39±0.31)μg/m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P>0.05).结论 重庆市氟中毒病区的氟源为煤和拌煤土,氟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从食物摄入量很少,干辣椒含氟量虽高,但居民不食用;防治措施应以控制室内空气氟为主.饮茶可能为氟中毒的因素之一,须在深入研究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黑龙江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病区成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情,探讨饮水型氟中毒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 2008年,在黑龙江省肇州县选取4个饮水含氟量≥1.0 mg/L的自然村作为病区组,在泰来县选取4个饮水含氟量<1.0 mg/L的自然村作为对照组.用B超对40岁以上居民进行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查,保留超声图片并做记分、诊断、评分.结果病区组4个村(新丰村、太平山村、宝产村和后郑村)共检查266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分别为47.3%(35/74)、63.5%(40/63)、73.3%(33/45)、60.7%(51/84);对照组4个村(哈拉村、乾兴村、三家村、爱林村)共检查283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分别为32.7%(17/52)、32.9%(24/73)、39.2%(31/79)、30.4%(24/79),两组间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P<0.05);病区村与对照村按年龄标准化后的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分别为47.3%、63.5%、73.3%、60.7%,34.7%、36.3%、43.0%、41.3%,两组间预期阳性率[57.5%(153/266)、37.8%(107/2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36,P<0.01);按年龄标准化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例病变严重程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15,P<0.01).结论饮水型地氟病病区成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病变程度重于对照,高氟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青海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变化和防治措施落实效果,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择6个监测县,每个县根据历史资料将病区村分成轻、中、重3个类型,每个类型抽取1个病区村作为监测村。在已改水病区村采集出厂水1份和末梢水3份,在未改水病区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采集1份水样,水氟测定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对监测村全部8~ 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法。对监测村全部16岁以上常住人口进行临床氟骨症检查,选择其中2个村,对有临床氟骨症症状的成人进行X线氟骨症检查,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8)。每个监测村采集儿童尿样30份、成人尿样20份,采用尿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WS/T 89-2006)检测尿氟。结果 6个县18个病区村中,14个村已落实改水项目,改水率为77.78%(14/18),其中5个改水工程供水正常、9个间歇供水;共检测水样75份,水氟均值为0.48 mg/L。8~ 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31.95%(285/892);16岁以上人群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36.55%(1570/4295),X线氟骨症检出率为25.64%(20/78)。共检测儿童尿样571份,尿氟几何均数为1.04 mg/L;共检测成人尿样370份,尿氟几何均数为1.52 mg/L。结论 青海省饮水型氟中毒流行仍然较为严重,改水防氟措施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1992-2006年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措施落实进度和病情变化动态,为制订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选择桓台县(1992-1996年)和梁山县(1997-2006年)作为监测县,调查2个县改水情况和饮水含氟量;在桓台县选择李家村,染山县选择东徐村,调查居民饮水含氟量,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尿氟水平以及16岁以上成人临床与X线氟骨症患病情况.结果 1992年桓台县、2006年梁山县的改水降氟完成率分别为100.00%(304/304)、63.72%(137/215);1992-1996年桓台县正常使用工程的水氟超标(>1.0mg/L)率范围为5.00%(5/100)~17.14%(18/105),1997-2006年梁山县为18.97%(11/58)~45.61%(26/57).1992-1996年李家村居民饮用水水氟均<1.00 mg/L,1997-2006年东徐村居民饮用水水氟均<0.50 mg/L.李家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由1992年的30.86%(25/81)降为1996年的10.13%(8/79,χ2=12.41,P<0.05),东徐村则由1997年的68.95%(151/219)降为2006年的0(0/38,χ2=222.04,P<0.01);李家村和东徐村儿童尿氟水平连续监测均低于1.40 mg/L.桓台县李家村16岁以上成人X线氟骨症阳性检出率由1992年的30.0%(15/50)降为1996年的13.95%(6/43,χ2=3.41,P>0.05),均为Ⅰ度病例;东徐村由1997年的64.58%(31/48)降至16.67%(4/24,χ2=14.71,P<0.01),且无Ⅲ度病例检出.结论 监测县改水降氟措施落实进度尚不平衡,梁山县进展比较缓慢;部分改水工程水氟超标;重点监测村居民饮用水水氟正常,氟中毒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今后应加大投入,加快改水进度并加强改水设施的管理与病情监测,最大限度降低氟中毒危害.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与X线方法诊断氟骨症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临床与X线诊断氟骨症结果,为制订诊断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资料回顾方法,在占林省乾安、农安县选末改水的15个病区屯,按各电饮水平均含氟量分为0.5、1.0、1.5、2.0、2.2、2.4、3.0、3.5、4.0、6.0、7.0 mg/L共11个等级.抽取居住10年以上的16~60岁居民共675例作为观察对象,对两种诊断方法的氟骨症检出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水氟为2.0、2.2、2.4、3.0、4.0 mg/L时,临床检出率(21.43%、22.45%、21.28%、19.05%、38.89%)明显高于X线(0、2.04%、0、4.76%、12.96%,X2值分别为7.96、9.49、11.19、4.08、9.45,P<0.05);水氟为2.0、2.4 mg/L时,X线检出率为0;水氟为3.0、4.0 mg/L时,X线检出率仍较低;水氟为0.5、1.0、1.5、3.5、6.0、7.0 mg/L时,临床检出率(1.00%、4.44%、7.23%、18.00%、54.39%、49.18%)和X线检出率(0、2.22%、3.61%、8.00%、36.84%、52.46%)的差别不明显X2值分别为1.00、0.17、0.47、2.21、3.54、0.13,P>0.05).结论 氟骨症临床和X线检出率随水氟增高析增高,临床方法检出氟骨症随水氟增高的规律性好于X线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