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蔡桂鸿 《中国岩溶》1982,1(2):159-162
<正> 第八届国际洞穴会议于1981年7月18日至24日在美国肯塔基州Bowing Green市召开。这次会议由美国洞穴协会主办,具体筹备的是西肯塔基大学地质地理系。参加会议的国际洞穴协会成员国代表共有一千一百余人,其中东道主美国的代表人数将近一半。会议分别在四个报告厅进行。会前印制了会议文集,共刊载论文319篇,大多属摘要性质。我国岩溶工作者提交大会的论文共有9篇,主要是介绍南方岩溶地貌和岩溶水文地质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张美良 《中国岩溶》2003,22(2):161-162
20 0 3年 5月 11- 18日 ,在法国南部地中海岸蒙彼利埃(Montpellier)市举行了第三届岩溶记录 -气候变化的国际研讨会。第一届国际研讨会 ,于 1996年在挪威卑尔根 (Bergen)市举行 ,李彬博士参加了这届研讨会。第二届国际研讨会 ,于2 0 0 0年在波兰克拉科夫 (Krakow)市召开。出席第三届会议的有法国、德国、美国、英国、中国、意大利、加拿大、波兰、以色列、新西兰等 2 5个国家 ,出席会议的专家和代表达 12 0余人 ,其中有国际著名学者 D.Ford,P.Williams,A.Baker,D.Genty,S.E.L auriten和 B.Onac等人。会议共提交论文摘要 10 0余篇 (其…  相似文献   

3.
一年一度的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协会年会(SEG)和美国地质学会年会(GSA)于1986年11月2日至13日分别在美国休斯敦和圣安东尼奥召开。煤炭部地质局派出陈广雅、毛邦倬和李文杉参加了这两个会议。两  相似文献   

4.
《中国岩溶》2011,(4):396-396
2011年12月4日,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八次会议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隆重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汪集旸院士、委员加拿大皇家科学院Derek Ford院士等其他委员和广西科技厅领导共23人参加,  相似文献   

5.
《中国岩溶》2010,29(2):190-190,195
2009年12月13日上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国桂林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岩溶地质馆贵宾厅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袁道先院士主持。  相似文献   

6.
1986年8月1日至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举行了第九届国际洞穴学大会,同时还召开了国际洞穴学会成员国代表会议。共有35个国家的代表450余人参加了大会,中国有3名代表出席。 会议论文集共2卷,纳入论文256篇,近30个国家提交了论文。中国共提交论文16篇,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地理所,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岩溶地质研究所及四川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  相似文献   

7.
吴华英 《中国岩溶》2010,(3):312-312
2010年8月2日,由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主办,内蒙古地质学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北方岩溶和岩溶水学术讨论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顺利召开。来自国内35个科研、生产和教学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为期4天。  相似文献   

8.
秦葆瑚 《物探与化探》1984,8(3):190-192
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第53届年会于1983年9月11日至15日在美国拉斯韦加斯市举行。一万一千余人参加了会议。除美国本国的地球物理学家外,还有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苏联等二十余国的地球物理学家参加。我国由7人组成的代表团也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由美国陆军冷区研究和工程实验所(CRREL)、美国陆军研究局及阿拉斯加州联合主持的“第三届国际土冻结讨论会(ISGF)”于1982年6月21—24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西黎巴嫩市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西德、英国、中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13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共宣读了约60篇论文。黑龙江省低温建筑科学研究所袁忠淮所长和笔者作为中国代表出席了会议,并分别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0.
1984年初,费琪、张家骅和作者合写的论文“中国东部新生代底辟型油气圈闭”为美国石油地质家协会1984年年会接受.作者代表科研组参加了1984年5月20—23日在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召开的该届年会.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云南省地质学会于1983年10月在昆明市联合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岩溶学术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有关地区和部门150多个单位的代表274人。其中,正式代表226人,列席代表48人,云南省政府、省科协、省地质学会和省地质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词。从上届学术会议到这次会议的召开,历时五年整。这五年,我国岩溶地质研究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会议交流的论文共202篇,它包括岩溶基本理论14篇,区域岩溶24篇,岩溶地貌与洞穴19篇,岩溶水文地质78篇,岩溶充水矿床水文地质22篇,岩溶工程地质31篇,其它14篇。在大会发言的论文作者有17人,分组会发言的近80人。会议分为五个专题组——区域岩溶和岩溶地貌组、岩溶水文地质组、岩溶水定量评价组、岩溶工程地质组以及岩溶学名词组进行了学术交流。与会代表围绕各组的中心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陈伟海 《中国岩溶》2009,28(4):439-438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主办,乐业县人民政府、凤山县人民政府承办,广西地质学会协办的“全国第十五届洞穴学术会议暨乐业凤山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于2009年11月14—18日在“天坑之都、洞穴之城”——广西乐业县和凤山县隆重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中国南方峰丛喀斯特天坑与洞穴系统发育演化研究;国际洞穴探险与岩溶旅游产业开发研讨;乐业-凤山地质公园研究、保护与旅游开发。出席本次会议的代表人数约200人,分别来自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会员代表,全国岩溶景观与洞穴科研、  相似文献   

13.
韩再生 《地质通报》2003,22(2):142-143
1会议简况第四届国际地下水人工补给会议于2002年9月22-26日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市举行。这是继1988年在美国加州Anaheim、1994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Orlando和1998年在荷兰Amsterdam召开的前3届会议之后,由国际水文地质学会(IAH)、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等组织主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26个国家的197位正式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中国地质调查局1人、中国科学院3人。会议论文集收录了100篇论文,反映了当代世界各国有关地下水人工补给研究的最新成果,由A.A.BALKEMA出版社在会前出版,…  相似文献   

14.
章程 《中国岩溶》2011,30(3):270-270,277
2011年6月8—10日“岩溶水文地质与生态系统”国际会议暨IGCP598项目国际工作组会议在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召开。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牙买加、斯洛文尼亚、巴西、印度尼西亚、荷兰、匈牙利、乌克兰、德国、英国等12个同家的6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第八届国际雨水收集系统大会”在伊朗举行“第八届国际雨水收集系统大会”于1997年4月21~25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市举行,会议由伊朗建设部主办、国际雨水收集系统协会协办。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南非、肯尼亚、伊朗等40多个国家...  相似文献   

16.
《地球科学进展》1991,6(6):90-90
第15届国际勘查地球化学会议于1991年4月26日至5月4日在美国内华达(Nevada)州Reno市举行。来自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约200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进行学术报告和论文展示三天,并组织了地质旅行、专题讲座、参观等活动。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地质学会会同中国地质科学院承办的IAH第21届大会1988年10月10日—15日在广西桂林举行,来自32个国家的外国专家240人连同中国代表共450人参加了大会。 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岩溶水文地质和岩溶环境保护”,包括岩溶区综合规划开发的战略方向、岩溶地下水区域规律和系统分析、岩溶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勘探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岩溶》2004,23(4):F002-F002,F003
由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等七个学术机构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等两家科研单位承办的“高分辨率记录与同位素技术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全国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9月21-23日在桂林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我国台湾及内地的130多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9.
《地质论评》1994,40(3):284-287
1 岩溶开发利用学术讨论会(岩溶水文地质、岩溶工程地质、岩溶区农田水利及岩溶探测技术方法等为30届国际地质大会遴选优秀论文),约100人。会期:1994年11月下旬(5—6天)。地点:昆明(铁二院岩土工程公司,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承办,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 2 大陆构造学术讨论会——迎接30届国际地质大会  相似文献   

20.
由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组织召开的寒区工程学术会议是北美寒区岩土工程界最为重要的学术交流会议之一.近年来,参加该会议的北美以外的寒区科研技术人员日渐增多.第14届寒区工程会议于2009年9月在美国Minnesota州Duluth市成功举行.根据本次会议的论文主题,从冻结作用、路面工程、铁路及公路工程以及其它一些方面对会议展示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