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后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住院诊断肾功能不全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4例,其中造影后发生CIN 23例,未发生CIN 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造影日用药情况、造影剂使用剂量、造影前后的肾功能变化;根据造影后2周内血肌酐(Scr)水平是否下降至造影前水平,将发生CIN患者分为肾功能恢复组(12例)和肾功能未恢复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造影日用药情况、造影前肾功能、造影剂使用剂量、造影日出入量.结果所有肾功能不全患者的CIN发生率为52.3%(23/44),其中Scr在132.6~168 μmol/L患者的CIN发生率为42%(8/19),Scr>176.8μmol/L的患者CIN发生率为60%(15/25);在23例CIN患者中,造影剂用量平均(144.79 ±71.8)ml,其中用量超过造影剂安全使用剂量的占43.5%(10/23),危险因素评分为5.14±1.3,与未发生CIN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使用造影剂的剂量与CIN的发生呈正相关(F=10.4,P=0.003).发生CIN患者造影后24、48、72 h的Scr、肌酐清除率(Ccr)与造影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造影前后尿量无明显变化.发生CIN患者12例(52.2%)造影后2周内Scr下降至造影前水平,11例(47.8%)肾功能未恢复,其中4例(17.4%)造影后开始透析治疗.肾功能恢复组与肾功能未恢复组患者造影前Scr水平[恢复组(194.5±70.7)μmol/L,未恢复组(443.8±282.9)μmol/L]、超过造影剂安全使用剂量的人数(恢复组2/12,未恢复组8/11)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造影剂的剂量是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CIN的危险因素,造影前Scr水平以及造影剂是否超过安全剂量与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CIN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及水化干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来院行介入冠状动脉造影的240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成A、B两组,其中A组120例患者接受水化干预,B组120例患者不接受水化干预。将A组未发生CIN的11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B组30例发生CIN的患者纳入观察组。统计所有患者基本信息,分析观察组及对照组CIN发生情况。结果 240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发生CIN,发生率16.67%。两组患者造影剂剂量、血肌酐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cystatin C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基线cystatin C、基线血肌酐是CIN发生独立危因素(P0.05)。对照组患者中有110例未发生CIN,比例为91.67%。观察组患者中有90例未发生CIN,比例为75.00%。结论患者在充分水化后使用造影剂可有效预防CIN;发生CIN的危险因素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基线cystatin C、基线血肌酐;血清cystatin C与血肌酐比较,预测CIN强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造影剂对肾功能影响,引起造影剂肾病(CIN)的易患因素及其防治。方法选择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222例,检测术前、术后24h、72h的血尿素氮、血肌酐(cr)。对造影后24~72h血肌酐较原来增高25%或者44μmol/L以上定义为CIN。结果肾功能不全组CIN发生率20%,明显高于术前肾功能正常组的4.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非CIN患者,术中造影剂用量少,而术前补液量明显多于CIN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造影剂可引起一过性肾功能改变,CIN与造影剂剂量、补液量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对行经皮血管成形并支架置入术的脑梗死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经皮血管成形并支架置入术的脑梗死患者115例,患者均应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测定术前和术后1、2、3 d肾功能,分析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对脑梗死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115例脑梗死患者经皮血管成形并支架置入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20例,发生率为17.4%.平均造影剂剂量CIN组为(230±33)ml,非CIN组为(120±6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造影剂201~250 ml组肌酐水平与100~150 m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行经皮血管成形并支架置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与造影剂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茶碱类药物对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 方法 按系统评价的要求,综合全面的查找茶碱类药物对造影剂相关肾损害预防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9个随机对照研究(RCTs),茶碱类药物vs.其他预防治疗组,结果显示茶碱类药物比其他预防治疗能更有效地降低CIN的发生率(RR=0.39,95%CI:0.22~0.68,P=0.001),但比较血肌酐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03,95%CI:-0.11~0.18,P=0.650),且比较肾小球滤过率(GF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3.24,95%CI:-29.60~23.11,P=0.810);茶碱类药物vs.安慰剂组,结果显示茶碱类药物比安慰剂能更有效地降低CIN的发生率(RR=0.44,95%CI:0.29~0.67,P<0.001),能更有效地降低血肌酐值(RR=-0.12,95%CI:-0.18~-0.07,P<0.001),更有效地升高GFR值(RR=11.82,95%CI:7.25~16.39,P<0.001)。 结论 基于现有资料,茶碱对造影剂相关肾损害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特别是对于年轻及不伴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的患者。但由于采用亚组分析,导致亚组组内样本量少,上述结论尚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6.
低渗造影剂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焕皓 《海南医学》2008,19(8):80-81
目的探讨低渗造影剂碘海醇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功能的影响以及水化对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101例行静脉肾盂造影和增强CT的CKD患者按肾功能情况分为肾功能正常组(A组)和肾功能轻度损害组(B组),其中A组56例随机分为水化组29例和对照组(非水化组)27例,B组45例随机分为水化组22例和对照组(非水化组)23例,水化组从行造影检查当天起予以0.9%的生理盐水以1ml.kg-1.h-1的速度静滴至造影后12小时。所有患者测定造影前以及造影后第1、3、5天血肌酐(Scr)、尿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101例患者中发生CIN8例,其中肾功能正常组无一例发生CIN,肾功能轻度损害组,CIN发生率为8/45(17.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水化组CIN发生率为1/22(4.54%),对照组CIN发生率为7/23(30.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渗造影剂碘海醇对肾功能正常的CKD患者比较安全,术前肾功能不全是发生CIN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水化是预防CIN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及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412例行冠脉介入诊疗老年患者分为高龄组(t〉75岁,n=183)和非高龄组(60~75岁,n=229)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临床特点、手术前后肾功能变化,CIN的发生率并观察水化治疗的效果。评价高龄老年患者发生CIN的危险因素。结果高龄组患者合并有更多的基础疾病,其CIN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25.2%VS10.5%;P〈0.05)。两组CIN患者术后1、3d血清肌酐水平(Scr)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7d恢复到基础水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组发生CIN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心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造影剂用量等。结论高龄老年患者CIN的发生率较高,其原因和年龄、危险因素比例增加有关,应在术前慎重评价其危险因素并给予充分的水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低渗与等渗造影剂对不同分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肌酐水平的影响.方法 整群选取并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1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91例肾功能不全患者在行计算机体层摄影(CT)增强扫描前后血肌酐清除率的变化,将91例患者按血清肌酐清除率分为CKD(慢性肾脏疾病)3期组、CKD4期组,各组按所使用造影剂的不同分为两个亚组.比较各亚组间肌酐(SCr)浓度升高值的差异.结果 CKD4期组,低渗造影剂亚组在注射后第1天及第3天SCr浓度升高值分别为(10.6±15.2)μmol/L、(25.6±19.9)μmol/L,显著高于等渗造影剂亚组的(3.5±9.8)μmol/L和(17.3±10.6)μmol/L(t=4.613、3.762,P=0.012、0.015),第5天两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5,P=0.180).CKD 3期患者各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31、1.376、1.262,P=0.096、0.117、0.268>0.05).结论 CD4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等渗性造影剂比低渗性造影剂更安全.  相似文献   

9.
788例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等渗和低渗造影剂应用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医学》2007,30(Z1)
目的研究造影剂渗透压与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相关,并比较等渗和低渗造影剂在冠脉介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入选我科冠状动脉造影注册数据库中连续788例行冠脉造影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和临床随访,所有患者术前应用相同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术中造影剂使用类别由操作者决定, 379例应用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409例应用低渗造影剂碘帕醇。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第2天清晨抽取静脉血测定临床指标。根据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肌酐清除率(Ccr),评估肾功能。比较两组术后肾功能改变, CIN及术后7d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碘克沙醇组患者年龄、血清尿素氮、肌酐和CRP显著高于碘帕醇组,Ccr水平显著低于碘帕醇组,两组造影剂用量及其他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cr降低幅度在碘克沙醇组显著小于碘帕醇组,碘克沙醇组CIN发生率显著低于碘帕醇组。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造影剂用量>100 ml (OR=12.943; P=0.000)、术前Ccr<60 mL·min-1·1.73m-2(OR=2.642;P=0.009)是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碘克沙醇可显著降低CIN发生率(OR=0.398;95%;P=0.006)。进一步分析248例肾功能不全患者,碘帕醇组CIN发生率显著高于碘克沙醇组(4.1%vs 13%,P=0.010)。回归分析发现除造影剂用量和碘克沙醇外,术前Ccr<30 mL·min-1·1.73m-2(OR=12.746;P=0.001)是CIN的独立影响因素。两组术后7 d内心脏、外周血管栓塞、脑卒中和术后出血等不良反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等渗性造影剂相对与低渗造影剂更有利于降低CIN发生率,且应用等渗造影剂及控制造影剂用量对降低高危患者CIN发生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等渗性造影剂对行CT增强检查的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行CT增强检查的70例高血压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将其分为等渗组46例和低渗组24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率情况。结果 CT增强检查后第7天,等渗组患者血清肌酐升高率低于低渗组(P0.05)。CT增强检查后7 d内,等渗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低渗组(8.33%vs. 29.17%)(P0.05)。两组患者CIN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渗性造影剂对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影响较小,临床使用等渗性造影剂进行CT增强检查可有效降低患者肾功能损伤,同时还能够减少患者检查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