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宓永宁  胡春媛  赵琳  陆超 《人民长江》2009,40(24):34-35
辽阳首山地区由于地下水长时期的过量开采,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形成了地下水漏斗区,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该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和供需矛盾分析,研究了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对水文地质条件、回灌水源条件、水质等进行分析后,认为在首山地区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是可行的,并从水环境角度提出了3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安阳市区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安阳市区水资源的供需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对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水源条件、工程效益等进行分析后,认为在安阳市区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是可行的,并提出了4条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北海市涠洲岛水资源的供需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提出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对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水源条件、工程效益等进行分析后,认为在涠洲岛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凌海市大小凌河扇地下水人工回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善长  秦龙 《吉林水利》2005,(10):23-25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水文、水文地质及多年地下水动态观测等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地下水人工回灌的各种条件,对地下水人工回灌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我国人工地下水回灌类型及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再生水地下调蓄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即将颁布的再生水地下水回灌水质标准,提出实施再生水地下调蓄工程配套的再生水处理工艺和应遵循的准则。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敦煌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应用FEFLOW软件建立月牙泉地区浅层地下水三维不稳定流数值模型,重点分析人工回灌场(A场、C场)对月牙泉地区地下水系统的影响,探讨影响月牙泉湖水位动态的主要因素,预测最佳人工回灌方式。结果表明:区内水位的抬升和波动主要由渠系渗漏和C场注水引起;人工回灌并未宏观改变模拟区原有地下水渗流场补径排条件,只是局部促进或阻碍地下水径流;A场以回灌量2500m3/d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7.
孔隙结构对地下水回灌颗粒堵塞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人工回灌是增加地下水补给量的有效手段,颗粒堵塞是影响地下水回灌效率的主要因素,介质孔隙结构是颗粒堵塞发生发展的直接影响因素。为了研究孔隙结构如何对地下水回灌颗粒堵塞产生影响,基于地下水回灌工程实际,设计并搭建了一维砂柱物理模型,通过玻璃珠介质和石英砂介质的对比试验,研究了介质孔隙结构对地下水回灌颗粒堵塞的影响。定量表达并分析了孔隙结构对颗粒运动过程和颗粒堵塞发生发展的影响。对试验现象进行了定量描述和理论推导,分析总结了地下水回灌试验过程中的颗粒运动规律及颗粒堵塞机理。研究表明,地下水回灌过程中介质孔隙结构越不规则,颗粒堵塞发展越快、发展程度越高、影响范围越大。本研究为地下水人工回灌等提供了一定介质孔隙结构对颗粒堵塞影响方面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地下水替代水源、人工回灌、海侵区帷幕灌浆稳压回灌以及地下水监测网站建设等工程措施介绍和分析,突出了工程措施在辽宁省地下水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现场回灌试验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保定市一亩泉水源地下水超采降落漏斗分布范围、地下储水空间、回灌水向深层含水层及外流域流失的可能性,及入渗场地下水回灌地质条件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了适于本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地下水回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根据研究区辽阳市首山漏斗区内的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建立漏斗区回灌入渗数学模型,对回灌水在相同水头、不同渗透系数和孔隙度情况下的入渗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从模拟仿真结果分析人工回灌工程入渗效果,以有效恢复地下水位,减小降落漏斗,为科学地实施人工回灌工程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1.
物元模型在新疆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物元分析法建立了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模型,并用该模型对新疆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新疆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属于Ⅲ级,已接近饱和值,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近40年来的深层地下水开采和水位动态监测系列数据为基础,应用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和统计学方法,揭示了德州深层水位降落漏斗形成和演变规律,识别和确定深层水位降落漏斗形成与变化的主导因素为人工开采;建立了德州深层水位降深漏斗变化与人类开采活动的相关模型为多次项模型,并预测了不同开采条件下德州深层水位降深漏斗中心和漏斗区平均水位的变化趋势,为制定漏斗合理调控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西北地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郭占荣  刘花台  朱延华 《水利学报》2001,32(6):0037-0041
本文通过分析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和水循环特点、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总结了西北地区多年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提出今后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即提高社会对西北地区地下水的认识,适度增大地下水开采;充分发挥地下水的一态环境调节作用,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遵循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多次相互转化规律,提高水资源总体利用率;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资源涵养相结合;加强西北地区地下水的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受水区地下水保护与修复十项措施和五点建议。强调南水北调受水区内必须合理利用水资源,建立地下水保护区,控制地下水超采,进行地下水人工调蓄,防止地下水污染,确定地下水合理生态水位,因地制宜修复地下水水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华北地区河湖生态补水对地下水漏斗演变的影响,以京津冀平原浅层地下水漏斗2003年至2022年的相对变化作为识别目标,从气象因素、地形因素、人为因素和含水层水力学特性4个方面进行考虑,选取8个具体指标构建特征变量数据集,使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LR)、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方法建立漏斗演变识别模型,并利用敏感度、特异度和决定系数R2 对拟合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显示随机森林为最优模型。进而利用模型分析研究区地下水漏斗演变规律,阐明具体因素对漏斗演变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京津冀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漏斗在2010年之前整体呈扩张趋势,之后在部分地区呈现缩减和消失的态势。河湖补水前,地下水漏斗发展主要受开采影响,其重要度约50%;2018年后河湖补水对抑制漏斗扩张发挥了较为明显的作用,重要度达16%。从发展过程来看,地下水开采依然是控制京津冀平原浅层地下水漏斗变化最重要的因素。对比宁柏隆和高蠡清两个典型浅层地下水漏斗的发展变化可知,河道生态补水对宁柏隆漏斗变化的贡献率接近10%,而对高蠡清漏斗变化影响的重要度仅为1%,因此持续的河流生态补水对宁柏隆漏斗水位恢复会产生积极影响,而对于高蠡清漏斗则需要以水源置换压减农业灌溉地下水量为关键手段实现水位恢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湛江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防止地下水过度开采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湛江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湛江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湛江市各行政区综合评价值各不相同:市区〉徐闻县〉遂溪县〉吴川市〉雷州市〉廉江市。市区的综合评价值最高,分值达53.817,说明相对于其他行政区,市区的地下水资源开发潜力较小,承载力已趋于饱和,继续开发利用的潜力甚小。  相似文献   

17.
三江平原井灌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物元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揭示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安全状况,以红兴隆分局为例,采用物元分析法对其下属12个农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五九七、饶河、二九一和江川农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等级为Ⅲ级,已接近饱和值应以控制地下水开采、合理利用地表水资源为主;宝山农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等级为Ⅱ级,当地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有相当规模,但仍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友谊、八五二、八五三、双鸭山、曙光、北兴和红旗岭农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等级为Ⅰ级,这7个农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较大,状况较为乐观。物元分析方法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更为简便的方法,同时为政府科学管理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玛纳斯河流域山前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是玛纳斯河流域山前平原区的主要供水水源,该区内地下水资源动态变化的研究对于指导当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收集流域多年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水均衡法评价了地下水资源量和构成,剖析了地下水资源及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下水均衡状态由正均衡演变为负均衡,地下水储存量在逐渐减少;地下水资源构成发生了变化,河道渗漏补给量、田间灌溉入渗量及渠系渗漏补给量占总补给量的比例分别由20世纪80年代的23.69%、12.03%、37.74%降低为21世纪10年代的18.36%、11.46%、36.91%,人工开采量占总排泄量的比例增加了42.94%;(2)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表明,地下水位年内动态与河流流量、农田灌溉及地下水人工开采紧密相关,年际动态表明地下水位在过去21年内呈下降趋势,且冲洪积扇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大于细土平原;(3)渠系硬质化、大面积引河水灌溉以及人工开采的增加是地下水资源量组成改变和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驱动力。该研究为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9.
海河流域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了解水资源支撑当前农业发展规模所处的状态,以科学调整农业发展战略及相应政策,保障海河流域水安全及粮食安全,开展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在构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熵权法确定权重,采用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五元联系数法对海河流域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并通过模糊综合分析法验证该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两者计算结果基本相同,表明计算方法可行。研究结论为:山西、内蒙古、辽宁的承载潜力处于V_3级临界状态,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的农业水资源承载力处于V_4级饱和状态,表明海河流域的农业水资源承载力的强弱与地下水失衡状况密切相关。通过承载能力"等级逆推",得出现状条件下流域内各行政区的地下水开采率及有效灌溉面积的适宜区间,即:未来海河流域地下水需减少开采1.782×10~(10)~2.031×10~(10) m~3。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在大气降水、人工开采等作用下表现出一定的韧性,为定量刻画浅层地下水系统韧性程度,以安徽省涡阳县为研究区建立了地下水资源系统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 Topsis 法对研究区地下水系统韧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2011—2020年地下水系统韧性总体呈增强趋势,其中2013年韧性水平最弱,2018年韧性水平最强;韧性水平主要受降水量、地下水开采程度以及含水层自调节作用的制约与影响。研究成果可以为地下水科学系统的开发利用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