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及新认识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基础、最有效的药物。以往常把胰岛素作为其他药物治疗完全失效后的最后治疗药物。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确定了对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胰岛素的益处和必要性,因此,目前国内、外对胰岛素的应用日益增多,并且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文重点介绍了临床常用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并对新近应用于临床的胰岛素类似物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抗拒胰岛素治疗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抗拒胰岛素治疗的相关原因,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方法 采用发放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有胰岛素治疗适应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对胰岛素治疗的接受程度。结果 58例患者不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主要原因如下:67.2%患者因工作繁忙,70.7%的患者认为注射胰岛素使病情加重,29.3%的患者认为胰岛素治疗会成瘾,39.7%担心注射引起疼痛,17.2%因胰岛素治疗费用责。结论 有胰岛素治疗适应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抗拒胰岛素治疗,应针对其原因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对100例精神分裂症进行胰岛素快速昏迷治疗,并与50例常规胰岛素及50例胰岛素低血糖疗法分别对照。结果显示:胰岛素快速昏迷组与常规胰岛素昏迷组有效,低血糖治疗组无效。胰岛素快速昏迷疗法疗程短,相对费用减少,并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效。  相似文献   

4.
拜糖平与胰岛素联合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拜糖平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胰岛素用量的影响。方法 37例采用胰岛素治疗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加服拜糖了治疗4周,观察加药治疗前后疗效变化。结果 加服眼拜糖平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胰岛素明显减少。结论 拜糖平与胰岛素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糖尿病治疗效果,同时能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应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用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②方法对因口服降糖药治疗控制血糖效果不佳,改为单独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入胰岛素治疗组、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治疗组和胰岛素联用吡格列酮治疗组,治疗观察12周,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体重和HbAlc、胰岛素用量及发生低血糖情况.③结果观察结束时,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组和胰岛素联用吡格列酮组其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单纯胰岛素纽(P〈0.01,P〈0.05)。分别比胰岛素组减少24%和18%;HbAlc水平和低血糖发生次数均亦低于胰岛素纽(P〈0.05),但各组间体重无差异(P〉0.05)。④结论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或联用吡格列酮均可以节省胰岛素用量,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血糖,减少低血糖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伴高血糖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8例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组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组进行强化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空腹及馒头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观察两组治疗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FPG和2hPC比较无显著差异,胰岛素用量和达标时间有统计学意义,低血糖发生率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HOMA.8较治疗前增高,HOMA—IR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短期CSII和MSII治疗均可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B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CSII较MSII临床效果好,达标快,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胰岛素不仅对治疗1型糖尿病治疗是必需的,而且对治疗2型糖尿病,越早使用胰岛素治疗亦显得十分重要。为观察人胰岛素诺和灵R和动物普通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我院2002年1月至2003年8月共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74例,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5例恶性循环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护理,分析了胰岛素治疗时副作用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有计划安排胰岛素注射部位,向患者宣教有关胰岛素治疗知识,增进遵医行为,舒缓心理障碍,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孙玲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6):1113-1114
糖尿病是慢性终生.肚疾病,一经确诊,需终生治疗。胰岛素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大多数患者对胰岛素治疗存在误区,对机体造成了一系列不良影响,因此,医务人员有必要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疗法的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控制糖尿病,预防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99例患者治疗观察,进一步验证胰岛素治疗脑梗塞的剂量机制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颅脑CT确诊的脑梗塞患者,除外有明确糖尿病史者,按入院时血浆胰岛素及血糖水平进行治疗分组,观察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症状,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变化及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入院时血浆胰岛素增高的两组治愈率高于血浆胰岛素正常的两组;而入院时血糖增高的两组与血糖正常的两组之间治愈率无显著差异。治疗初始少数患者曾出现轻度低血糖反应,但经个别剂量调整后反应消失。结论 对脑梗塞患者其血浆胰岛素及血糖水平采用不同剂量胰岛素治疗的方法易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郭秀芳  冉秀荣 《中外医疗》2009,28(34):17-18
目的研究门冬胰岛素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对不规律进食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控制,观察门冬胰岛素餐后注射对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方法选择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38例,随机采用门冬胰岛素三餐后加睡前甘精胰岛素(长秀霖)皮下注射20例作为治疗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三餐前加睡前甘精胰岛素(长秀霖)皮下注射18例作为对照组。试验过程为期3个月,评估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发生次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相比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组餐后血糖波动小,低血糖发生次数及比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餐后注射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不能规律进食的患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减少餐后血糖波动,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更好的灵活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梁斌  黄斌 《四川医学》2011,32(8):1238-1240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方案与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2010年7月收治于我院的6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A组(n=32)和预混胰岛素组B组(n=28),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血糖均明显下降,甘精胰岛素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用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根据患者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二甲双胍+人胰岛素30 R治疗,观察组采取二甲双胍+门冬胰岛素30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FBG、2 h PG和HbA1c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平均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例数。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BG、2 h PG和HbA1c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03、1.735、1.784,均P〈0.05);平均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发生低血糖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13、1.774和χ2=3.873,均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时,首选门冬胰岛素30可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黄恋川  张勤  林肯  王言 《四川医学》2012,33(7):1184-1185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30)为格列美脲早餐前口服+地特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对照组(n=30)为格列美脲早餐前口服+二甲双胍晚餐后口服。根据血糖监测调整药物剂量,12周后观察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BMI、胃肠道反应。结果格列美脲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能使血糖达标,而且不增加体重,无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低血糖风险小,患者依从性好,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种较理想选择。结论格列美脲联合地特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均可有效降低血糖,两组HbA1c、FBG、2hP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性的影响。方法以6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阿卡波糖组(联合组,32例)和预混胰岛素组(预混组,31例),联合组每日给予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及餐前口服阿卡波糖,每日3次。预混组每日2次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2周后,监测并比较患者血糖变化,记录胰岛素使用情况。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联合组平均胰岛素使用量明显少于预混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为40.63%,明显少于预混组(83.87%),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后两组平均血糖水平及高血糖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标准差、每日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低血糖AUC明显低于预混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控制不良时,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能使血糖控制在较稳定水平,且血糖波动小,低血糖发生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郑引水 《当代医学》2009,15(21):60-61
目的 比较不同降糖策略对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OOPD急性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改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仍继续口服降糖药,2组抗感染治疗相同.观察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抗感染有效率和病程。结果2组血糖达标率无显著性差异,抗感染有效率分别为86.7%和81.5%(“P=0.72”),但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39”)。结论不同降糖策略不影响抗感染有效率,但能影响病程,采取胰岛素控制血糖能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诺和锐)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R)分别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诺和锐组和诺和灵组。入选病例于每晚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的基础上,分别于每日三餐前注射诺和锐和诺和灵R,比较3周后两组7个时点血糖、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事件的差异。结果诺和锐组和诺和灵组治疗后血糖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诺和锐组餐前、餐后2h血糖和血糖达标时间均低于诺和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诺和锐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诺和灵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对血糖控制更有效,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高血糖对大鼠认知能力和Tau蛋白磷酸化程度的影响,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探讨2型糖尿病神经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设定两个干预因素,即2型糖尿病造模手段(3水平:普食喂养、高脂高糖高蛋白饮食、高脂高糖高蛋白饮食并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和药物干预(2水平:无处置、罗格列酮片按照3.0 mg/(kg·d)灌胃4周)。48只SD大鼠分为6组。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认识能力;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浆血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程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海马谷氨酸浓度;ELISA检测海马p-PHF1Ser396/404、p-AT8Ser199/202、p-12E8Ser262的表达。结果  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造成认知障碍,罗格列酮可缓解认知障碍;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可明显增加海马中血糖(Glu)浓度,罗格列酮可减少Glu浓度;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可增加海马中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罗格列酮可减少海马中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结论  胰岛素抵抗及血糖升高可能是2型糖尿病时海马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原因;罗格列酮可以缓解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2年6月入梧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同样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应用中效胰岛素和重组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通过统计分析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餐前、餐后2h和凌晨2:00血糖分别为(11.58±1.37)、(18.74±1.69)、(7.11±0.73)mmol/L,对照组餐前、餐后2h和凌晨2:00血糖分别为(11.59±1.49)、(17.95±1.55)、(7.68±0.54)m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餐前、餐后2h和凌晨2:00血糖分别为(5.44±0.75)、(6.21±0.77)、(4.45±0.51)mmol/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照组餐前、餐后2h和凌晨2:00血糖分别为(6.74±0.69)、(8.12±0.49)、(5.87±0.69)m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糖达标天数远远少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也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尿常规检查和肝肾功能、血脂检查中均未发现明显变化.结论 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可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铁超负荷与II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中的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和胰岛素(INS)含量,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铁(SerumIron,SI)和血糖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I型糖尿病患者SF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显著升高(P<0.01)。结论II型糖尿病存在铁超负荷,造成IR。铁超负荷可能是II型糖尿病的一种重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