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法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特定法律制度的产物,文化差异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法学教育。但是,法律教育除了文化差异之外,还应当具有“基本元素”上的统一性,即教育目标、教育载体(法学院)、知识体系(课程)、师资水平(法学教授)等。奥地利的法学教育既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又具备了这些基本元素,因此是一种成功的法律教育模式。它强调一切法律从业人员应当在法学院接受一种广博而统一的法律专业教育,即一种通识教育。为此,其法学教育的制度设计和实践运行机制全部围绕这一目标而展开,具有自己的特征。认识奥地利法学教育的基本元素也许在一定程度上能为我国法学教育的改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WTO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国加入WTO是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中国经济还有教育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教育应从四个方面着手来应对加入WTO的挑战,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建立现代教育体制,构建现代教育内容,培养现代化人才。  相似文献   

3.
张婷 《现代大学教育》1999,(1):47-50,86
从一次智力测试说起前不久,在《报刊文摘》上,看到一篇题为《中德少年智力大测试,结果为何迟迟未公布》的文章,本来是一项颇有趣味的教育心理研究课题,其结果却引发了对中国教育的担忧。经过3年的分组测试,中国少年在创造力诸方面表现出的才智,不再需要做任何技术...  相似文献   

4.
虽然法律逻辑学在我国的逻辑教育和法学教育中起步很晚甚至连“法律逻辑”一词在我国也只是 80年代初才开始出现的 ,但法律逻辑学在法学教育中的基础地位与作用已越来越取得了人们广泛的认同。法律逻辑学已经成了我国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但是 ,由于我国对法律逻辑研究的稚嫩 ,目前的法律逻辑教学内容上存在许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能否得到解决直接关系着法律逻辑学这一门学科在整个法学教育中的存在与发展。一、当前我国法律逻辑学学科内容上的缺陷每一门学科的内容直接取决于该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性质的定位。传统法律逻辑…  相似文献   

5.
中日私立高等教育相关政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两国同属东方文化圈,在教育制度、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方面有许多异、同之处,而两国的私立高等教育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可比较性。本文拟从选取立法政策、资助政策、管理政策和产权政策这四个方面。就中日私立高等教育的相关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私立高等教育事业中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作浅显思考,以期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6.
中国职工焊接技术协会为总结多年来在焊工培训教育方面的成果,交流培训经验,提高培教工作质量,推动培训教育为社会服务,决定在2004年5月第十八届中国焊接博览会期间同步召开“中国职工焊接技术协会培训教育学术交流会”。本次会议主要议题是“焊工——培训——技能”,这也是中国职工焊接技术协会培训、技术委员会年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研究生教育地区发展差异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区间教育发展差异问题是中国教育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对于东、西部高等教育的差异与不平衡现象的研究,目前国内已经有很多,但对于研究生教育的地区发展差异问题的研究则尚显薄弱、欠缺。本文以中国地区间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差异问题为研究对象,力图从实证分析、理论分析与政策分析三方面推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年轻时当过教员,到晚年仍愿意只保留教员的身份。他直接或间接从事的教育活动很多,其中当代教育史应当为之写下一笔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实践。一、为贫穷落后的中国探索出一条正确发展教育的道路研究毛泽东教育思想当然不能离开毛泽东所处的时代和这个时代的中国实际。在建立新中国之前,中国是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不仅经济十分落后,文化教育也极其落后。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是中国许多志士仁人的长期愿望和共同理想。康有为以办教育起家,强调改革教育是立国自强的关键;梁启超提出“欲维新我国,当先维新我民”,“以教育为主脑”,但他…  相似文献   

9.
中国内地翻译教育构成非常复杂,教育教学对象繁杂不一,培养层次亦参差不齐。本文探讨翻译教育教学若干问题,着重清理分析翻译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学科体制演变,试图使翻译教育得到更清晰的呈示,从而有利于教育者与研究者准确、全面、整体地认识和把握中国内地翻译教育教学现状。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教育发展的进程中,比较教育在促进教育开放与教育现代化方面起到了无以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不断面临方法论的挑战。教育研究中常见的比较方法多源于或借鉴国外学者的理论学说,方法论偏重书面资料,方法应用侧重于文本与经验分析。教育比较研究相应地集中在静态制度与具体个案两端,而较少探讨教育制度与教育事实、教育价值之间的关系。在考察比较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三重比较法”这一新的比较研究思路:既移步换景,区分本国、国别与国际三种语境,在往返穿梭中辨明实境中的教育真实;又定点观察,探求“事实呈现—制度比较—价值分析”三个维度的互证性,循序渐进地开展比较工作。这一思路提供了一种根基下沉的开放性比较方法,有助于对比较教育的经典方法与经典理论进行再反思,探索国际比较与中国教育实践结合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1.
李迎吉  苗盈  陈义 《模具工业》2021,47(4):77-80
调研了无锡及周边地区的企业和社会人员参与高职教育提升学历的意愿和需求,分析了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招生的工作背景、完成学业的动力与困境、教学需求等,针对高职扩招生源结构的多元化,从制定差异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社会招生教育模式和校企双主体育人3个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如何把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加入WTO以后,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和面对新的竞争,从而构建新的影视高等教育体系?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21世纪是彩色读图时代,影视知识技术是人才所必备的三大基本知识技术之一;中国的影视教育必须构建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国民教育体系以及四合一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大学教学:传统与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模式的研究70年代肇始于美国,80年代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热点。本文是应用质的研究方法对大学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的一个尝试。研究者通过课堂观察和量的研究发现,大学教学基本上属于传统型教学;通过教师访谈和质的研究,传统型教学在教学方法、课堂交流、课堂控制及课堂艺术四个方面得到了诠释与印证。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力,是大学教学改革的一个迫切需要触及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高校内部规则的法理学审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制定内部规则是高等学校管理的需要。高等学校制定内部规则的依据有教育法律、法规,教育行政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大学章程。高校制订的内部规则只要有法律依据,并且是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制订的,体现高校各组群的共同利益和意志,就应当具有一定的效力。一般的日常管理事项由于属于大学自治的范围,法院应尊重高等学校的规定;涉及到教师与学生重大权益的事项属于法律保留的范围,法院应审查高校内部规则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关于研究教育规律的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附和潜心研究教育规律的要求与期望,还讨论了科学表述教育规律的问题,建议设立教育孔仲尼奖,以奖励国内外真正研究出了教育规律的学者。  相似文献   

16.
“教育产业化”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而教育界如民办教育,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实践给理论界的“教育产业化”的探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文就“教育产业化”的三个基本问题:教育是不是产业,教育能否产业化,教育怎样产业化,综述分析了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和观点,结合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个人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对素质教育实践中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观念正在影响和推动着我国的教育改革。然而,它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目的性还不十分明确。为此,笔者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思考:(1)究竟在什么意义下谈素质?(2)为什么在今天特别强调素质和素质教育?(3)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重心是什么?(4)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是怎样的关系?(5)当我们强调素质的时候,是否意味着降低了知识的重要性?本文的结论是:我们不是为贯彻素质教育而推进素质教育,不是为改革教育而进行教育改革,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浅谈法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三个环节: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实践表明,这三个环节对提高法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有良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9.
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居于统帅和灵魂的位置.然而,在中国,德育概念使用十分混乱,德育由原来的仅指道德教育,经历了一个不断"泛化"的过程,使得德育涵盖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等多重内涵,德育概念的"泛化",最终取消了德育概念本身,也造成德育实践中出现种种偏差.从语义分析,德育本来就是道德教育;从学者的探讨中可以看出,"大德育"有其名却无其实,德育原理更多的是道德教育原理.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是多样的,德育概念的"泛化"弊大于利.因此,终结德育概念的"泛化"现象,取消"大德育"概念的使用,正确处理和研究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等概念的关系,使他们各司其职,各就其位,回归德育即道德教育的本真,才能澄清理论上的误区,正确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