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面塌陷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广州市主城区地面塌陷频繁发生且损失严重。采用信息量数学模型与GIS技术结合对其地面塌陷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选取了断裂构造、地壳稳定性、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基岩岩性、地下水动力条件、地表人类活动强度和地下活动强度等7个指标中的21个变量构建了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rcGIS软件参与了数据的采集、管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达等过程,将广州市地面塌陷灾害危险性分为极不稳定级、不稳定级、次不稳定级、基本稳定级和稳定级5个等级,极不稳定级主要分布在主城区西北角,次不稳定级分布面积最广。研究结果表明:复杂的地质环境和剧烈的人类活动相耦合,加剧了地面塌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岩溶地面塌陷神经网络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包惠明  胡长顺 《力学学报》2002,10(3):299-304
应用神经网络理论的原理 ,通过对收集到的岩溶地面塌陷实例进行学习 ,建立了岩溶地面塌陷评价及预测模型 ,对某市岩溶地面塌陷进行预测。结果表明 ,神经网络方法具有精度高、收敛速度快、容错能力强等特点 ,在岩溶地面塌陷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系统论和控制论为指导分析了大瑶山燧道岩溶涌水系统。通过利用地质结构特征、水化学场和同位素场的综合信息分析,详细阐述了岩溶涌水的补给来源和范围以及水动力的补排关系。建立了较逼真的岩溶涌水水文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并对涌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最后分析了涌水所造成的地面塌陷机理并给出其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4.
根据收集的大量钻探资料统计, 分析了桂林市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机制、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 对桂林市的市政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滨  贺可强  孙建敏 《力学学报》2005,13(3):320-324
土洞的产生和发展是岩溶塌陷的基础和前提,临界土洞是土洞发展的最终阶段,以临界土洞为界,岩溶塌陷在时间和空间上划分为内部塌陷阶段和地表塌陷阶段。内部塌陷阶段是土洞在覆盖层土体内部的发育扩展阶段,土洞顶板土体的破坏形式类似于地下洞室洞顶围岩的破坏。根据地下洞室普氏平衡拱理论,建立覆盖层土体的天然平衡拱高度,即临界土洞高度公式,并以唐山市体育场岩溶塌陷为例,对该公式进行验证评价,计算所得塌陷的临界土洞高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误差仅为4.3%。  相似文献   

6.
刘广润  程伯禹 《力学学报》2001,9(4):414-417
按岩溶塌陷的类型, 对其成因机制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武汉市岩溶塌陷勘查与防治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基于单元生死技术构建了穿越岩溶区域的埋地PE管道管-土非线性耦合模型,研究了各个敏感因素对管道应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结合多元非线性回归理论得出了管道应力响应影响因素的敏感度排序。研究结果表明:(1)单元生死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岩溶塌陷的发育特征。(2)随着岩溶土体塌陷长度及宽度的增加,管道应力峰值不断增大,但两者对管道应力响应的影响是有限的;随着岩溶覆盖层厚度增加,管道应力峰值不断减小,厚度增加到4m后管道危险截面由受拉区域转变至受压区域;增大壁厚可以延缓管道进入塑性区的时间,提高管道抵抗岩溶塌陷破坏的能力;在穿越岩溶区域时应选择合适的埋深以保证管道安全,最佳埋深为1m~1.5m。(3)岩溶塌陷作用下管道应力响应影响因素敏感度排序为:岩溶土体塌陷宽度岩溶土体塌陷长度岩溶覆盖层厚度管道壁厚管道埋深。  相似文献   

8.
在岩溶区修建隧道常会面临突涌水等地质灾害,尤其是对于浅埋穿河隧道的建设,更是极具挑战性的一项工作。由于隧址区存在断层破碎带、岩体风化程度高、节理裂隙发育等,使得河水入侵隧道的可能性大幅增加。为了有效评价岩溶区浅埋隧道下穿河段突涌水发生的危险性,本研究根据隧址区地质条件及隧道特征,选取了地层岩性、修正的岩层倾角、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围岩等级、断层带宽度、断层性质、裂隙发育程度、地表水流量、地表汇水面积、隧道埋深、施工干扰程度共11个影响突涌水的关键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岩溶区浅埋穿河隧道突涌水危险性评价体系。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集对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联系度,进而确定评价样本的综合联系度;其次,运用最大隶属度原则识别突涌水风险等级;最后,根据危险性等级与涌水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初步预测突涌水量范围。针对跃龙门隧道下穿高川河浅埋段的突涌水风险,采用集对分析模型进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危险性评价预测的突涌水量范围为3 000~10 000 m3/d,现场开挖实际涌水量为7 000 m3/d。即危险性评价结...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多年冻土区道路路基稳定性的分析和研究,从冻土类型、温度、厚度、地质地貌单元以及工程条件5个方面选取了12项对多年冻土区路基稳定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冻土路基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安全可靠度并考虑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确定冻土区路基稳定状况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基于安全可靠度的用于评价多年冻土区路基稳定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结合青藏公路清水河段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段公路实施热棒处理措施前后,其路基稳定性评价系统可靠度分别为0.48和0.55,与该段公路实际运营过程中路基稳定状态相一致,即由不稳定到稳定,进一步对布设热棒后路基稳定性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其评价系统得分为63.74分。  相似文献   

10.
泥灰质岩石的岩溶,特别是溶蚀作用研究是岩溶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同时又是揭示泥灰质风化岩及残坡积类膨胀 土工程特性和成因的关键。通过对三峡库区三叠系巴东组(T2b)不同溶蚀程度泥灰质岩石样品的扫描电镜图象分析,发现泥 灰质岩石的溶蚀作用导致岩石微观结构变化,这种变化可因溶孔形成使岩石力学强度降低,或大量溶孔或残积土变形引起地 面不均匀沉降、地裂缝、滑坡、崩塌和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井壁失稳区域及其面积能够反映井壁失稳破坏特性及其严重程度,以井壁安全系数作为识别准则,建立了井壁失稳区域识别方法,并基于Monte-Carlo 方法,给出了井壁失稳面积的计算方法. 以井壁坍塌为例,分析了钻井液密度、井斜角及方位角对井壁失稳区域特性的影响,以本文建立的失稳区面积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地应力场中井眼轨迹对井壁失稳区大小的影响,评价结果符合工程实际,表明能够利用本文方法评价井壁失稳特性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下工程中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崧  阎长虹  孙亚哲 《力学学报》2003,11(2):127-132
近年来, 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 交通与住房拥挤状况日趋突出, 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中, 道路交通隧道、地铁工程、地下商城等地下工程建设项目在逐年增多。由于城市工程环境特殊性和地下工程的特点, 在其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基坑失稳 (明挖 )、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洞室失稳、巷道突水等多种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不仅严重影响地下工程建设和周围建筑物环境安全, 而且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这一问题已引起岩土工程领域很许多专家的关注, 并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南京市区地下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 探讨城市地下工程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特点和形成机理, 并提出解决地下工程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将深埋溶洞-隧洞所处的地下空间转换为平面应变情况下的弹性半空间,溶洞为似椭圆形;由于圆形断面隧洞埋深与孔径相比比较大从而不考虑重力梯度影响,考虑隧洞衬砌法向支撑力的影响,且考虑溶洞先于隧洞形成等因素,利用复变函数中的柯西积分法结合Schwarz交替法求解出弹性半空间内椭圆形溶洞及圆形隧洞周边任意一点处的应力值和位移值解析解的具体显式表达式。采用有限元分析对理论推导的椭圆形溶洞-圆形隧洞体系的解析解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4.
We investigate the stability of a barotropic vorticity monopole whose stream function is a Gaussian function of the radial coordinate. The model is based on the inviscid Boussinesq equations. The vortex is assumed to exist on an $f$-plane, in an environment with constant, stable density stratification. In the unstratified, nonrotating case, we find growth rates that increase monotonically with increasing vertical wave number, the so-called “ultraviolet catastrophe” characteristic of symmetric instability. This type of instability leads to rapid turbulent collapse of the vortex, possibly accompanied by wave radiation. In the limit of strong background stratification and rotation, the vortex exhibits a scale-selective instability which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stable lenses. The transition between these two regimes is sharp, and coincides approximately with the centrifugal stability boundary. Received 6 December 1996 and accepted 1 November 1997  相似文献   

15.
铝蜂窝结构单向压缩、失稳和破坏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王飞  李剑荣  虞吉林 《力学学报》2001,33(6):741-748
采用结构代表胞元模型数值模拟了在没相对密度范围的单型铝蜂窝结构在单向压缩过程中的变形、失稳和破坏现象。我们推广了转角刚度方法,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结构失稳和破坏的三种不同特征及相应 拗观力学机制,计算了结构代表胞元开始失稳分岔时的宏观应力σT,其值与有限元数值计算和实验得到的结构宏观极限应力σu一致吻合。  相似文献   

16.
The onset of convective instability in the laminar boundary layer over the slightly curved wall is analyzed theoretically and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experimental data. A new set of stability equations are derived by the propagation theory considering the relative instability under the linear stability theory. In this analysis the disturbances are assumed to have the form of longitudinal vortices and also to grow themselves in streamwise direction. The critical position to mark the onset of Görtler instability is obtained as a function of the Görtler number, where disturbances at the critical state are mainly confined to the hydrodynamic boundary layer. Comparing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with available experimental and other theoretical results, the present predictions follow experimental trends fairly well with slightly higher critical Görtler numbers than those from the local stability theory. The propagation theory commanding the local eigenvalue analysis is successful to obtain stability conditions reasonably in Görtler vortex problems, relaxing the limitations by the conventional analyses.  相似文献   

17.
针对忽略岩土体非均质和各向异性将导致边坡稳定性评价产生误差的问题,应用极限分析上限理论及抗剪强度系数折减法,推导土体强度非均质和各向异性影响下隧道洞口含裂缝仰坡稳定性解析式,探究土体强度非均质和各向异性对仰坡稳定性系数、坡顶裂缝位置、隧道拱顶失稳范围及仰坡安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裂缝深度及坡角越大,仰坡稳定性系数越小;非均质系数越大和各向异性系数越小,维持仰坡稳定的临界坡高越大;非均质系数及各向异性系数越大,裂缝距坡顶边缘越远,隧道拱顶失稳范围越大;非均质系数增大有利于仰坡稳定,而各向异性系数越大仰坡越易失稳。  相似文献   

18.
李治广   董昕   马健 《力学学报》2009,17(4):569-573
岩质边坡结构面抗剪强度是分析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参数。反分析法是视滑坡将要滑动而尚未滑动的瞬间为极限平衡状态,求解滑动面抗剪强度的一种方法,相对于室内实验和原位测试具有成本低的特点,但其普适性较差,对反分析法的应用条件进行研究对该方法在边坡工程中的准确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反分析和室内试验两种方法确定西柏坡纪念馆不稳定斜坡结构面抗剪强度,发现对于单滑动面岩质顺层滑坡,直接采用滑坡断面进行反分析获得的结构面抗剪强度与室内试验结果相近,可用于评价同一结构面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