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徐晨光  邓承志  朱华生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47(11):1117010-1117010(9)
稀疏正则化函数的选取直接影响到稀疏非负矩阵分解高光谱解混的效果。目前,主要采用L0或L1范数作为稀疏度量。L0稀疏性好,但求解困难;L1求解方便,但稀疏性差。提出一种近似稀疏模型,并将其引入到多层非负矩阵分解(AL0-MLNMF)的高光谱解混中,将观测矩阵进行多层次稀疏分解,提高非负矩阵分解高光谱解混的精度,提升算法的收敛性。仿真数据和真实数据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避免陷入局部极值,提高非负矩阵分解高光谱解混性能,算法精度上比其他几种算法都有较大的提升效果,RMSE降低0.001~1.676 7,SAD降低0.002~0.244 3。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分类问题,已有的在线学习算法通常引入L1范数正则化增强预测模型的稀疏性,但单一的正则化约束不能高效的获取稀疏模型.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具有双重稀疏机制的在线学习算法(an online learning algorithm with dual sparse mechanisms,DSOL).在DSOL算法中,一方面利用L1/2正则化项约束目标函数以增强预测模型的稀疏性,提高算法的泛化性能.另一方面用改进的梯度截取法对数据特征进行选择,有效稀疏化预测模型.通过L1/2正则化与改进的梯度截取策略的有机融合,有效利用了历史数据信息,提高了算法分类数据的性能.通过与另4种代表性稀疏在线学习算法在9个公开数据集的实验对比表明DSOL算法对数据分类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标准的非负矩阵分解(NMF)应用于高光谱解混时,容易受到噪声和异常值的干扰,解混效果较差。为了提高分解性能,该文将L21范数引入标准的NMF算法中,对模型进行了改进,从而提高算法的鲁棒性。其次,为了提高分解后丰度矩阵的稀疏性,将双重加权稀疏约束引入L21NMF模型中,使其中一个权值提高每个像元对应的丰度向量上的稀疏性,另一个权值提高每个端元对应的丰度向量上的稀疏性。同时,为了利用像元的全局空间分布信息,观察地物在不同图像中的真实分布情况,引入子空间结构正则项,提出了基于子空间结构正则化的L21非负矩阵分解(L21NMF-SSR)算法。通过在模拟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与其他经典算法的比较,验证了该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同时具有去噪能力。  相似文献   

4.
将稀疏贝叶斯学习引入线性混合像元分解中,提出一种基于复合正则化联合稀疏贝叶斯学习的高光谱稀疏解混算法.在多观测向量的稀疏贝叶斯框架下,对各参数建立概率模型,经贝叶斯推断得到基于L2,1正则化的联合稀疏贝叶斯解混模型,并将丰度向量的非负与和为一约束加入到凸优化的目标函数中,通过变量分离法将复合正则化问题分解成多个单一正则化问题交替迭代求解,并利用参数自适应算法对正则化参数进行更新.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比贪婪算法和凸优化算法能获得更高的解混精度,并且适用于端元个数较多和信噪比较低的高光谱数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稀疏解混方法对丰度的稀疏性表征不充分及空间信息利用率低等问题,本文在分析迭代加权稀疏解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光谱加权协同稀疏和全变差正则化的高光谱解混方法.该方法一方面在协同稀疏解混的基础上引入光谱加权因子进一步刻画丰度系数的行稀疏性,以促进所有像元之间的联合稀疏性;另一方面引入各向异性全变差空间正则化促进图像同质区域的平滑性,以提高解混的准确性.通过交替方向乘子法求解该模型,通过迭代,利用内外部双循环迭代方法对光谱加权因子和丰度系数进行优化.模拟和真实的高光谱数据实验结果均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与现有同类算法相比能大幅提高混合像元分解的精度,在稀疏解混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徐夏  张宁  史振威  谢少彪  齐乃明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47(2):226002-0226002(5)
高光谱解混是学术界的一个难题,稀疏高光谱解混指的是利用已知光谱库进行解混,旨在从先验光谱库中找到一些可以表征图像的数个纯光谱向量作为高光谱图像的端元,并利用这些端元求解相应的端元丰度,这是一个NP难的组合优化问题。目前多通过将L0范数凸松弛为L1范数进行稀疏解混,但该方法得到的仅仅是近似解。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Pareto优化的稀疏解混算法(ParetoSU),将稀疏解混问题转化为一个两目标优化问题,其中一个优化目标是建模误差,另一个目标是端元稀疏度。ParetoSU直接解决稀疏解混中的组合优化问题,不需要对L0范数进行近似。最后利用仿真数据验证了该解混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袁红星  安鹏  吴少群  郑悠 《电子学报》2018,46(2):447-455
半自动2D转3D的关键是将用户分配的稀疏深度转换为稠密深度.现有方法没有充分考虑纹理图像和深度图之间的结构差异,以及2D转3D对用户误标注的容错性.针对上述问题,借助L1范数对异常数据的抵制,在一个统一框架下实现结构相关具有容错能力的稀疏深度稠密插值.首先,利用L1范数表示估计深度和用户分配深度在标注位置的差异,建立数据项;其次,根据特征的相似性用L1范数计算局部相邻像素点之间的深度差异,建立局部正则项;再次,对图像进行超像素分割,根据不同超像素内代表性像素点之间深度差异的L1测度,建立全局正则项;最后,用上述数据项和正则项构建能量函数,并通过分裂Bregman算法予以求解.无误差和有误差情况下的实验结果表明,与边缘保持的最优化插值、随机游走、混合图割与随机游走、软分割约束的最优化插值和非局部化随机游走相比,本文估计深度图绘制的虚拟视点图像空洞和伪影损伤更小.在误操作情况下,本文比上述方法PSNR改善了0.9dB以上,且在视觉上屏蔽了用户误操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分块压缩感知(BCS)重建图像质量较差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最小化l0范数的分块压缩感知全变差(TV)正则化迭代阈值图像重构算法(BCS-TVIT)。BCS-TVIT算法考虑图像的局部平滑、有界变差等性质,将最小化l0范数与图像的全变差TV正则项结合,构建目标函数。针对目标函数中l0范数项和分块测量约束项无法直接优化问题,采用迭代阈值法使重构图像l0范数最小化,并通过凸集投影保证满足约束条件,完成了目标函数的优化求解。实验表明,与基于l0范数最小化的分块压缩感知平滑投影算法(BCS-SPL)相比,BCS-TVIT算法重构图像峰值信噪比提高2 dB,能消除BCS-SPL的“亮斑”效应,且在视觉效果上明显优于BCS-SPL算法;与最小全变差算法相比,BCS-TVIT算法重构图像峰值信噪比提升1 dB,且能降低重构时间约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9.
波达方向估计(Direction Of Arrival,DOA)通过使用传感器阵列来识别声源方位,而传统的DOA估计方法忽略了声源在空间分布的稀疏性,目前的凸稀疏DOA估计方法和非凸稀疏DOA估计方法所使用的惩罚函数未考虑稀疏度量l0范数的重要特性——尺度不变性,因此无法精确描述声源的空域稀疏结构,难以获得较高的DOA估计精度.为此,本文首先使用具有尺度不变性的范数比函数来逼近l0范数,刻画声源空域稀疏结构;接着,针对范数比函数的非凸特性,采用光滑化的思想,构建了平滑的近似函数;然后,构建了基于光滑lp比lq范数的稀疏DOA估计模型,开发了基于光滑lp比lq范数的稀疏DOA估计算法(Smoothed lp-Over-lq regularized Sparse DOA Estimation algorithm,SPOQ-SDOA).大量仿真分析表明,与流行的多快拍DOA估计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算法在不同信噪比和快拍...  相似文献   

10.
王汗三  陈杰 《电子科技》2013,26(5):106-108
在图像处理和统计中,对于一个大的欠定线性方程,找到一个稀疏的近似解,是一种常见问题。标准方法是对一个目标函数求极小值,其中目标函数由一个二次的误差项l2加一个正则项l1组成。针对一般性问题,目标函数有一个光滑的凸函数加上一个非光滑的正则项,提出了一种算法结构。该算法通过求解最优子问题,从而求出稀疏的近似解。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更快的求出近似解,在正则项是凸的情况下,可以证明目标函数的极小解是收敛的。  相似文献   

11.
高光谱图像凭借其“图谱合一”的特点逐渐在军事、环境、农业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传感器空间分辨率的限制以及地物分布的复杂多样性,高光谱遥感图像中通常存在大量的混合像元,严重制约了高光谱遥感的应用范围。目前,处理混合像元问题最有效的分析方法是混合像元分解(解混)。近年来,深度学习的发展对高光谱遥感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催生出一系列基于深度学习的解混方法。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解混方法在隐藏信息挖掘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潜力和优势,通常情况下能够取得更加准确的结果。然而,这些方法大多只考虑了地物的光谱信息而忽略空间分布规律,导致在复杂场景中估算结果可能并不理想,逐渐难以满足工程应用的实际需求。为进一步发掘和利用空间信息提升解混的准确性,本文构建了一种新的深度学习网络来实现高光谱图像解混。新提出的解混网络采用卷积层来获取先验信息,利用高斯核函数的特性来协助区分物质属性,并且通过分配中心像元与邻域像元间的权重来增进丰度平滑性。在新网络中,本文使用Softmax作为丰度对应层的激活函数来约束丰度的输出。此外,在Softmax中,本文采用了L1/2正则化来避免节点出现过拟合而影响最终结果,进一步强化了网...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克服经典协同稀疏解混算法的不足以及全变差正则项引起的边缘模糊问题,同时考虑到稀疏性和空间信息对解混精度提高的重要性,采用结合超像素和低秩的协同稀疏高光谱解混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该算法对高光谱图像进行超像素分割,并对每个超像素施加协同稀疏性约束.此外使用低秩正则项代替传统的全变差正则项来利用空间信息,选取...  相似文献   

13.
针对L_2范数的非局部变分模型在迭代过程中未考虑图像局部梯度信息,模糊图像细节信息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L_1范数的非局部变分模型。首先,对基于L_1范数的非局部变分模型的扩散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接着,将该模型应用于退化图像的复原中,并推导出该模型的Bregman交替迭代求解过程。最后,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L_1范数的非局部变分复原模型能更好地重构图像的细节信息,相对于L_2范数的非局部变分模型峰值信噪比提高大于1dB,图像复原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4.
陈雷  甘士忠  孙茜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46(6):638001-0638001(8)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光谱图像的解混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回溯优化的高光谱图像后非线性解混算法。在后非线性混合模型的基础上,以观测图像与重构图像之间的重构误差为目标函数,使用回溯搜索算法在解空间搜索使目标函数取得极小值的最优解。在搜索过程中,利用回溯搜索算法的边界控制机制有效保证了高光谱图像解混过程中的约束条件,进而有效实现了对解混丰度值和非线性参数的精确估计。针对合成高光谱图像和真实高光谱遥感图像的解混实验表明,文中算法具有优异的解混性能,所达到的解混精度显著优于现有非线性高光谱图像解混算法。  相似文献   

15.
传统非负矩阵分解方法仅基于单层线性模型,现有的深度非负矩阵分解模型忽略了地物光谱的实际混合物理过程,仅从数学理论考虑深度分解。对此,文中从光谱混合的物理过程出发,综合非负矩阵分解和深度学习,将光谱混合过程进行反向建模,并充分考虑丰度的稀疏性和空间平滑性,构建了用于高光谱遥感影像解混的面向端元矩阵的全变差稀疏约束深度非负矩阵分解模型。通过模拟实验和真实实验,将文中所提方法与5种解混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面向丰度的深度非负矩阵分解算法,文中所提方法的平均光谱角距离和均方根误差均有所降低,取得了最佳解混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