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胃肠间质瘤的病理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 30例中CD117 阳性率为93.3%(28/30),CD34阳性率为76.6%(23/30),DOG1的阳性率为93.3%(28/30),Nestin 的阳性率为90%(27/30).结论 CD117、CD34、DOG1及Nestin标记阳性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胃肠间质瘤6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6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6例GIST患者,其中发生于胃42例、小肠18例(其中十二指肠9例、空肠3例、回肠6例)、结肠3例、回肠系膜3例。6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术后病理:良性或极低恶性15例、低度恶性18例、中度恶性15例、高度恶性18例。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率100%,CD34阳性率72.7%,SMA阳性率18.2%,S-100阳性率22.7%,vimentin阳性率90.9%。结论胃肠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确诊较困难,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是确诊的依据,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GIST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GIST位于胃25例,十二指肠2例,小肠19例,结肠4例,直肠3例。超声内镜确诊率68.8%(11/16);双源CT检查7例,阳性率71.4%(5/7)。CD117阳性率88.7%(47/53),CD34阳性率66.0%(35/53)。病理诊断良性间质瘤16例,交界性9例,恶性28例。本组均行肿瘤局部切除或局部消化道部分切除。53例随访6~72个月,16例良性间质瘤患者全部存活,28例恶性及9例交界性间质瘤患者中2例于术后10个月复发,4例术后18个月发生转移,10例术后36个月死亡。结论超声内镜结合双源CT是临床诊断GIST的主要方法,确诊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外科手术是GIST治疗的首选,对恶性或潜在恶性的胃肠间质瘤患者需行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34例胃肠间质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对CD117,CD34,SMA,S-100染色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胃肠间质瘤主要分布在胃和小肠。34例中良性21例,低度恶性8例,恶性5例。胃肠间质瘤中有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以CD117和CD34阳性为主。结论:CD117,CD34标记阳性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莉 《青海医药杂志》2009,39(11):17-2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21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应用CD117、CD34、SMA、S-100以及V im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镜下梭形细胞为主型14例(66.7%),上皮样细胞为主型5例(23.8%),混合细胞型2例(9.5%)。其中良性10例,潜在恶性4例,恶性7例,CD117阳性表达率85.7%(18/21)、CD34阳性率71.4%(15/21)。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常见的间叶性肿瘤,缺乏定向分化。CD117和CD34阳性表达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最可靠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刘红 《四川医学》2006,27(10):1018-1019
目的探讨大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11例大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未做免疫组化的病例补作免疫组化。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4岁,其中男7例,女4例,11例均为单发,良性8例,恶性及低度恶性3例。免疫组化显示CD117、CD34、Vimentin、SMA、MSA、S-100的表达率分别为100%(11/11)、90.9%(10/11)7、2.7%(8/11)、36.4%(4/11)1、8.2%(2/11)、9.1%(1/11)。结论大肠间质瘤是一种具有恶性倾向的肿瘤,主要依据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作出诊断,其中CD117和CD34是确诊大肠间质瘤的最有价值的指标,且CD117的阳性率比CD34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34例胃肠间质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对CD117,CD34,SMA,S-100染色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胃肠间质瘤主要分布在胃和小肠。34例中良性21例,低度恶性8例,恶性5例。胃肠间质瘤中有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以CD117和CD34阳性为主。结论:CD117,CD34标记阳性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 GIST患者21例,采取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患者平均年龄51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包块等。均行手术治疗,肿瘤位于胃16例,小肠5例;术后病理诊断8例良性,2例潜在恶性,11例恶性,免疫组化以CD117、CD34及 Vimentin阳性率较高,分别为90.4%,85.7%, 95.2%。结论 GIST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外科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分子靶向治疗可缓解肿瘤复发,改善预后。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诊断;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 收集GIST患者21例,采用回顾性方法 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患者平均年龄51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包块等.均行手术治疗,肿瘤位于胃16例,小肠5例;术后病理诊断8例良性,2例潜在恶性,11例恶性,免疫组化以CD117、CD34及Vimentin阳性率较高,分别为90.4%、85.7%、95.2%.结论 GIST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外科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 ,分子靶向治疗可缓解肿瘤复发,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5年外科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23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临床资料。结果:。部位以胃及小肠最多见。免疫组化表型CD117阳性率为87.0%,CD34阳性率69.6%,SMA阳性率26.1%,S-100蛋白阳性率21.7%,Desmin阳性率21.7%。病理诊断GISTs良性10例,交界性1例,恶性12例。23例均行根治性手术或局部切除。结论:GISTs的诊断有赖于纤维光镜及钡剂胃肠道造影与免疫组化的结合,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33例胃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钟珊  王卫星 《广西医学》2007,29(3):340-341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GST)的组织发生病理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方法 对33例GST标本,结合临床病理特点与免疫组化进行观察. 结果 33例GST中,良性11例,交界性14例,恶性8例;伴有溃疡18倒,占54.5%.GST由梭形细胞和上皮细胞构成,CD117阳性率87.9%,CD34阳性率87.9%,SMA阳性率33.3%,S-100蛋白阳性率21.2%. 结论 GST术前确诊非常困难,CD117、CD34是GST的诊断性标记物.对此类肿瘤,手术治疗为好;对恶性或复发再次手术切除者,辅以化疗,可望延长病人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薛军 《吉林医学》2011,(30):6432-643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23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临床资料。结果:部位以胃及小肠最多见。免疫组化表型CD117阳性率为87.0%,CD34阳性率为69.6%,SMA阳性率为26.1%,S-100蛋白阳性率为21.7%,Desmin阳性率为2l.7%。病理诊断GISTs良性10例,交界性1例,恶性12例。23例均行根治性手术或局部切除。结论:GISTs的诊断有赖于纤维光镜及钡剂胃肠道造影与免疫组化的结合,术前确诊仍较困难,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 本组大部病例肿瘤部位以胃肠为主,均行手术治疗.GIST主要发生在胃11例(11/23,47.8%)和小肠9例(9/23,39.1%),其他部位少见.免疫组化CDll7阳性表达率为95.7%,CD34...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伴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胃肠间质瘤伴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其免疫表型,并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16例患者,GIST(胃肠间质瘤)术前及术中诊断均为0例,术后诊断16例。GIST危险度分级示:极低危险12例(75.0%),低度危险4例(25.0%),中度及高度危险均为0例。GIST免疫表型:CD117阳性14例(87.5%),DOG-1、CD34阳性16例(100.0%),SMA、S100、Des均为阴性。结论胃肠间质瘤和食管鳞状细胞癌同时发生非常少见,术前发现困难。其中胃肠间质瘤以早期病灶为主,恶性度低。以手术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为主。  相似文献   

15.
51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积累临床经验,提高诊治率。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从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达的角度,对51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分析。结果良性、交界性、恶性间质瘤的直径存在差别,CD34阳性率为35.29%,CD117阳性率为88.24%。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发生于胃肠道的间叶性肿瘤,CD117与CD34在诊断中的常规应用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从而提高对胃肠间质瘤的认识。方法对35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17、CD34、SMA、S-100、Vim、NSE、Actin在其的表达。结果胃肠间质瘤约51.43%(18/35)发生在胃,31.43%(11/35)发生于小肠,8.57%(3/35)发生于大肠,8.57%(3/35)发生在食管。根据免疫组化分型分为:平滑肌分化型占42.86%(15/35)、神经分化型占17.14%(6/35)、双向分化型占11.43%(4/35)、未分化型占28.57%(10/35)。免疫标记CD117、CD34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1.43%(32/35)、74.29%(26/35)。免疫组化检测与间质瘤良恶性无关联性。主要根据Lewin提出的标准判断。结论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其光镜下形态相似,但免疫表型呈异源性,需根据免疫组化结果与平滑肌等肿瘤相鉴别。CD117、CD34对诊断胃肠间质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66例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分析实验参数及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为病理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提高GIST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我院1993-2005年所有经病理诊断并有充分的临床资料的病例66例进行研究,对66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标本做CD117、CD34、S-100、Desmin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66例病例中男性37例,女性29例,均行手术切除。发生的部位胃占66.7%(44/66),小肠占25.7%(17/66),其他7.6%(5/66)。良性25例,潜在恶性8例,恶性33例。CD117阳性表达率98%(65/66),CD34阳性率71%(47/66),Desmin阳性率6%(4/66),S-100阳性率35%(23/66)。结论 GIST好发于中老年人,肿瘤直径大于10cm、肿瘤有坏死等影响病人的生存,CD117标记阳性是确诊GIST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手术切除是GIST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D34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5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s)进行CD34、vimentin、Desmin、actin、S-100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35例胃肠道间质瘤(良性14例,潜在恶性9例,恶性12例)免疫组化阳性表达率依次为vimentin 100%(35/35)、CD34 85.7%(30/35)、actin 22.9%(8/35)、S-100 20.0%(7/35)、Desmin 5.7%(2/35),良恶性GISTs免疫表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D34 在GIST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对其良恶性判别无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2例GIST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胃肠间质瘤,肿瘤发生于胃78例,小肠45例,结直肠19例,盆腔和后腹膜10例.临床表现为腹痛108例,消化道出血53例,腹部包块88例.超声内镜阳性率为85%(72/85),CT阳性率为48%(73/152).免疫组化:CD117和CD34的阳性率分别为98.7%(150/152)和90.1%(137/152).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姑息性手术94例,根治性手术58例,无手术死亡病例.135例获随访,术后复发41例,其中17例出现肝脏转移,均服用伊马替尼,疗效显著.结论 CD117和CD34是GIST的诊断性标志物,外科手术是GIST治疗的首选方法,对无法切除的晚期患者及术后复发患者应及时应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以积累临床经验,提高诊治率。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从临床特点、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表达的角度对60例GIST进行分析。结果:良性、交界性、恶性间质瘤三组之间肿瘤的直径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CD117、CD34的阳性率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CD117与CD34可能是诊断GIST的特异性抗体,具有比较重要的诊断意义,但CD117和CD34的阳性率并不能对判断间质瘤的良恶性起决定性作用,间质瘤的良恶性与其直径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