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2例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多层螺旋CT影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由Balfour和Stewart[1]于1869年报道,是一种由于肝门部或肝内门静脉分支部分或完全栓塞/阻塞后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门脉系统广泛侧支循环形成的疾病。由于大体标本切面呈海绵状血管瘤改变,故称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相似文献   

2.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是因门静脉主干和(或)其分支狭窄或阻塞,致门静脉压力增高,引起门静脉旁、肝内及胆囊窝周围建立广泛侧支循环,以及阻塞门静脉再管化所致的疾病.  相似文献   

3.
易珊林  王琼  曹庆艳 《华夏医学》2009,22(5):932-933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是由于肝内或肝外的原因,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阻塞,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造成门静脉周围侧支循环代偿性建立,引起形似海绵的一种病变。该病症状无特异性,临床诊断困难。笔者对2002年10月至2009年1月我院34例CTPV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该病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是指肝门部或肝内门静脉分支慢性、部分性或完全性阻塞后,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并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为减轻门静脉高压,在门静脉周围形成侧支循环、再通,属于肝前性门脉高压症,约占门脉高压的3.5%.现将本院近6 a确诊的16例CTPV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王潇  陈拥军  姚勇  杜恒   《四川医学》2021,42(10):1055-1058
<正>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在肝静脉和门静脉之间的肝实质内建立了分流道,有效地降低了门静脉压力,被普遍地运用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治疗中[1-3],但在TIPS的前后期,我们经常会遇到门静脉海绵样变(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 CTPV)、顽固性腹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CTPV)对门静脉高压症(PHT)的诊断及分类价值。方法收集42例PHT,肝内性PHT 26例,均为肝硬化患者,合并肝癌7例,门静脉肝内分支癌栓形成3例;肝前性PHT13例,其中门静脉肝外段血栓3例,门静脉肝外段癌栓4例,海绵样变6例;肝后性PHT3例,为布加综合征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检查,容积数据采用MIP、VR、MPR或CPR重建,观察门静脉、属支及侧支循环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CTPV能清楚显示侧支循环的分布范围、初步评估门静脉高压程度及部位分类。结论 CTPV能准确诊断PHT及鉴别分类,对预测其并发症、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是由于肝内或肝外的原因,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阻塞,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造成门静脉周围侧支循环代偿性建立,引起形似海绵的一种病变。以往认为罕见和少见,但近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提高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发现和确诊病例逐渐增多,现将15例病例诊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概念 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是指静脉主干和(或)其分支完全或部分阻塞后,在其周围形成大量侧枝静脉或阻塞的再通,是机体为保证肝脏血流量和肝功能正常的一种代偿性病变.Triger 通过血管造影和病理检查发现 CTPV 是门静脉阻塞后形成的向肝性静脉侧枝循环[1].由于这些血管在大体标本侧面呈海绵状血管瘤样改变,故被称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以往认为这种变性罕见,但随着影像技术特别是多普勒技术的发展,本病报道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超过90%的门静脉高压属于肝前型,门静脉海绵样变(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vein,CTPV)即是一种肝前型门静脉高压,少见。由于CTPV是机体为保证肝脏血流量和肝功能正常的一种代偿性病变,是一种临床相对少见的病变,对其研究较少。近年来随着诊断和认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的MDSCT表现,评价MDSCT诊断CTPV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或US或DSA证实的CTPV患者MDSCT表现。结果本组35例主要表现为门静脉正常结构消失或紊乱、主干和(或)分支闭塞,肝门区门静脉或胆囊周围可见大量侧支静脉形成;动脉期17例出现肝实质灌注异常,静脉期消失。通过VR、MIP血管成像技术能更直观显示门静脉栓塞、侧支静脉情况。结论MDSCT动态增强及血管成像技术对CTPV的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CTPV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有3例病例行手术治疗,术后未出现肝性脑病症状;其他病例均内科保守治疗或放弃治疗.结论 手术治疗仍是CTPV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螺旋CT表现,探讨螺旋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5例CTPV病人的螺旋CT资料.结果 15例全部为继发性CTPV,其中12例为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2例为肝硬化,1例为胰腺炎.门静脉系统栓塞14例,脾静脉栓塞3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1例.CT特征为:门静脉期正常门静脉结构消失,11例主干或(及)分支可见充盈缺损,7例左支、8例右支充盈缺损;胆管周围、胆囊静脉丛扩张14例,胃左静脉扩张、迂曲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例,呈多发点状、结节状、网状不规则门脉期强化血管影,形似海绵样改变;动脉期肝实质灌注异常.结论 螺旋CT在CTPV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平扫和肝脏快速容积成像(LAVA)技术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3例经临床证实的CTPV患者的MRI平扫、动态增强LAVA技术横轴位、冠状位及3D-MIP重组图像的表现及特征。结果CTPV的MRI平扫及增强LAVA技术可见门静脉增粗、栓塞或狭窄、部分或完全闭塞,肝门部门静脉周围可见迂曲增多的侧支静脉形成的异常团块状、网状不均匀软组织样等T1短T2信号影明显强化,LAVA冠状位及3D-MIP重组可直观立体显示上述异常病灶。结论 CTPV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MRI对CTPV诊断及明确病因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是指门静脉主干和/或分支部分或完全阻塞后,在其周围形成大量侧支静脉和阻塞后再通,一部分病人发展成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以往报道较少,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确诊病例逐渐增多,现将我院诊治的10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PCTPV)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造影或手术证实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患者的MSCT血管成像,观察其特征性,并对其指导临床治疗进行了评价。结果:6例中4例清楚显示门脉主要分支近肝门处阻塞,2例门静脉主干阻塞,代之以肿块样纡曲血管并在其周围形成向肝性放射状侧支血管影像,以及离肝性侧支循环静脉。6例CT血管成像均能对与分流或断流手术有关的血管解剖提供准确信息。结论: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的MSCT血管成像具有特征性,对CTPV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治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或DSA证实的10例CTPV病例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 三期螺旋扫描,层厚6mm,层距6mm,部分0.75mm图像重建后行MPR或MIP图像重建。结果10例病例均见肝门区门脉走行紊乱,并见侧支循环形成,其中显示胆囊静脉6例,胃左静脉5例,脐旁静脉及后腹膜静脉1例,门脉癌栓8例,肝外围异常灌注3例,胆囊壁增厚2例,肝内原发灶8例。结论螺旋CT对门静脉海绵样变诊断快捷、方便,且准确率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极大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用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及多种血管重建方法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10例经手术、数字血管造影、超声诊断证实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病例,均行腹部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及血管后处理成像。结果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主要表现为门脉主干和(或)分支的阻塞,门脉走行区正常结构消失,出现大量向肝性及离肝性侧枝静脉。通过VR、MIP、MPR等血管成像技术能很好的显示门静脉栓塞、侧枝血管的重建与开放情况。结论 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技术对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及侧枝血管的显示有较大优势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门静脉海绵样变(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是一种肝前型的门脉高压症。既往报道不多,但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发展有逐渐增多趋势。文中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多以反复呕血便血、脾肿大、脾功能亢进为主要症状,8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4例经CT血管成像确诊。6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大多行分流术加断流术。结论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临床表现以肝前型门静脉高压为主,超声检查多能确诊。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行手术,手术以分流加断流术为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造影技术的提高以及CTA的出现,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m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的诊断病例越来越多,CTPV是指门静脉主干和(或)它的分支完全或部分阻塞后,其周围形成大量侧支或阻塞后的再通,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海绵样外观,是机体为保证肝脏血流量和肝功正常的一种代偿性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增强CT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中的应用和诊断价值。方法对经增强CT诊断为CTPV并经临床证实的患者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增强CT扫描可清晰显示CTPV患者门静脉的狭窄程度及周围侧支的形成,表现为门静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或缺失和大量迂曲静脉的形成。结论增强CT扫描是诊断CTPV的有效方法,对该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