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台湾紫啸鸫     
卢汰春 《大自然》2012,(6):60-61
1861年,英国驻台副领事斯文豪(RobertSwinhoe)在我国台湾首次采得台湾紫啸鸫C44yiophoneusinsulans)标本,随后将其送给英国鸟类学家古尔德(JohnGould)。1862年,古尔德确定这是一个新种并命名。  相似文献   

2.
广西宜州市蝗虫名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西宜州市蝗虫共有42种,分属于3总科932属,其中8种为河池地区第一次记载;1种为广西第一次记载;5种为新种。42种的标本保存于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动物实验室。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陆舟  周放  潘红平  徐蕴丽 《广西科学》2005,12(4):339-339
2004年1月,在广西南部中越边境地区宁明县采到一号鸮形目鸟类标本,经鉴定为短耳鸮(Asio flammeus),是广西鸟类新纪录.标本保存于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于2004年12月至2005年3月,分别在广西靖西县底定自然保护区、广西南宁市郊区、广西隆林县金钟山鸟类自然保护区、广西龙州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3种和2亚种疑难鸟类标本,经鉴定分别为斑姬啄木鸟云南亚种(P icum nus innom inatus m a layorum)、鹊鸲云南亚种(Cop sychus sau lar is er im elas)、宝兴歌鸫(T urdusm up inensis)、棕胸雅鹛(P ellorneum ticklelli)和黄喉穗鹛(S tachy r is am bigua)。其均为广西鸟类新记录。  相似文献   

5.
广西柳莺科鸟类一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7月,在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资源调查时,于该保护区山顶采集到2号黄腹柳莺(Phylloscopus affinis)标本,为广西鸟类的新记录。标本保存于河池学院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2010年11月,在广西金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获1号雄性布氏球果蝠标本,为广西翼手目动物的新记录.标本保存于广西金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九岭山脉与幕阜山脉的腹地,具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了进一步掌握江西省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于2017年2月—2019年7月在保护区运用公里网格法共布设了60台红外相机.红外相机累计观测到25 428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获得独立有效照片9 802张,记录到兽类5目9科12种,鸟类6目14科4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12种.在兽类中相对多度指数排列前5的物种依次为小麂(Muntiacus reevesi,RAI=10.12)、野猪(Sus scrofa,RAI=2.28)、鼬獾(Melogale moschata,RAI=0.92)、猕猴(Macaca mulatta,RAI=0.91)和食蟹獴(Herpestes urva,RAI=0.84); 在鸟类中相对多度指数排列前5的物种依次为白鹇(Lophura nycthemera,RAI=18.57)、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RAI=0.55)、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RAI=0.42)、灰背鸫(Turdus hortulorum,RAI=0.26)和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RAI=0.17).此次调查新增保护区鸟类记录12种.利用红外相机监测技术对九岭山自然保护区内大中型地栖野生兽类和鸟类本底资源现状的进一步调查,为该保护区更新本底、物种编目和管理策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初秋,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丛林里,常见一种体长约25厘米,上体灰褐,两翼黑褐,胸、颈栗红,下体较白的鸣禽,它就是赤颈鸫(Turdusruficollis)。夏天,赤颈鸫在西伯利亚繁殖,每年很守信用地迁到我国越冬,见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和华东等地区。在动物分类上隶属雀形目、鹟科、鸫亚科、鸫属。本属鸟类在我国有16种:黑胸鸫、灰背鸫、乌灰鸫、白颈鸫、灰翅鸫、乌鸫、岛鸫、灰头鸫、棕背鸫、褐头鸫、白腹鸫、赤颈鸫、斑鸫、田鸫、宝兴歌鸫、槲鸫。其中灰背鸫、乌灰鸫、白腹鸫和斑鸫为我国和日本政府共同协定保护的候  相似文献   

9.
周放  孙仁杰  韩小静 《广西科学》2006,13(1):75+80-75,80
报道2003年7~8月和2004年5~12月在广西崇左、那坡、隆林等县观察到在广西鸟类未记录过的绿背山雀(P arusm onticolus)和黑头金翅雀(C ardu lis am bigu),并采集了标本,其中绿背山雀标本在2004年12月15日采于广西隆林县金钟山,黑头金翅雀标本在2004年5月6日采于广西隆林县大哄豹。采集的标本保存在广西大学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1994 ̄11 ̄1995 ̄9我们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进行红腹角雉的野外生态研究,主要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红腹角雉与所在鸟类群落的其他鸟类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卧龙五一棚附近鸟类集团结构中,冬季红腹角雉的竞争种或潜在的竞争种是血雉和勺鸡,其次是斑背噪鹛和眼纹噪鹛;在春夏季红腹角雉的竞争种或潜在的竞争种是血雉,勺鸡,蓝矶鸫,紫啸鸫,其次是大噪鹛,红腹角雉与其他鸟类的种间竞争随着它们之间的相似性的减  相似文献   

11.
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2003年出版的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作者科学生产率的频率分布服从Lotka定律,其数学模型为f(yx)=0.7474/X^2.5103,并对这个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广西红树林恢复历史、成效及经验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航清  莫竹承 《广西科学》2018,25(4):363-371,387
回顾了广西红树林人工造林历史,通过收集资料和调查评估了广西红树林人工造林成效。结果表明,1980年以前广西有红树林人工林274.7hm2,1980-2001年新增818.2hm2。2002-2015年的14年间,广西营造了3 984.5hm2的红树林,成林1 338.9hm2,保存率为33.6%,其中乡土红树林和外来无瓣海桑林分别贡献了73.86%和26.14%。与此同时,广西红树林天然林比例从2001年的86.95%迅速下降到2015年的66.82%,年均下降1.34%。在广西红树林总面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天然林比例的快速下降,反映出15年间人工林逐渐替代天然林的现象严重。论文总结了广西红树林造林的经验教训,重新评估了宜林滩涂的潜力,将红树林恢复细分为自然恢复、人工修复和重建造林3大类。自然恢复、人工修复有利于改善红树林质量,重建造林则重在扩大红树林数量。最后,给出了中越边界困难滩涂乡土红树林重建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3.
记载广西花坪林区蜻蜓目Odonata昆虫14种,其中4种为广西区新记录种:巨齿尾溪虫忽BayaderamelanopteryxRis、大赤蜻SympetrumbachaSylys、秋赤蜻S.depresiusculumSelys及褐顶赤蜻S.infuscatumSelys。观察标本保存于山西大学生物系和广西师范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确定广西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所在各科的重要程度,用回归残差分析法对保护区182科被子植物中各科的植物种数和药用植物种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根据残差值将182科分成114个高利用科和68个低利用科。  相似文献   

15.
莫运明  周天福  谢志明 《广西科学》2003,10(4):300-300,308
在广西田林县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采得2号大仙鹟标本,经研究为大仙鹟指名亚种(Niltava grandis grandis)。  相似文献   

16.
1985~1986年,我们对桂西北红水河中上游流域的野生动物作了考察,经整理采集到的鸟类标本,发现有14种和亚种是广西鸟类新纪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