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将环氧丙烷与磷酸反应,首次合成磷酸三丙基酯,再将其与三氧化二锑反应,得出一种新型锑-磷复合阻燃剂-磷酸三(2-羟基)丙基醌锑;研究了反应体系酸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产率的影响;制得的产品经化学分析,红外光谱等测试,证明了化合物的结构为CH3CH(OH)CH2OP(O)「OCH2CHO(CH3)」2SbOH。将其添加于氯丁橡胶及环氧树脂中,当该阻燃剂用量达到12.5%时,阻燃制品氧指数分  相似文献   

2.
草酸铁芬顿、UV/芬顿、暗芬顿降解对硝基酚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草酸铁芬顿、UV/芬顿和暗芬顿工艺中草酸钾,H2O2,FeSO4浓度,pH值,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降解对硝基酚的影响,得出引入K2C2O4并不能提高对硝基酸酚的降解率,但可以使降解反 在一较宽的pH范围内进行,且缩短了反应时间,VU/芬顿同暗芬顿对硝基酚具有相同的降解效果,三种工艺降解对硝基酚的最佳条件分别是,草酸铁芬顿:K2C2O4:H2O2:FeSO4=1:10:1[(化学计量数(旧称摩尔比)],pH=2-6,t=30min,UV/芬顿及暗芬顿,H2O2:FeSO4=10:0.1(化学计量数),pH=3-4,t=40min,反应温度对降解反应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结晶法新工艺净化湿法磷酸生产Na2HPO4.12H2O测定了反应温度,搅拌强度,NaoH浓度,反应时间与P2O5转化率的变化关系,讨论了各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及极差分析,得到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生产的Na2HPO2.12H2O产品已达部颁标准HG:1-713-70-一级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正交试验, 详细研究了反应温度、Ca (OH)2 浓度、添加剂用量和添加时间等因素对超细CaCO3 产品沉降体积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影响超细碳酸钙沉降体积的主次因素依次为: 反应温度、添加剂用量、Ca ( OH)2 浓度和添加剂的添加时间;并获得了生产超细碳酸钙的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5.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异辛酸和异辛醇为原料合成异辛酸异辛酯.考察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带水剂用量等因素对异辛酸转化率的影响,并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n(异辛醇n(异辛酸)=2.0 1,对甲苯磺酸为反应物总质量的7%,反应时间为4.5 h,反应温度145~174℃.在此条件下异辛酸的转化率为92.37%,经气相色谱测定精制异辛酸异辛酯含量为94.78%.  相似文献   

6.
CO+H2合成乙烯膜催化反应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设计了反应与分离合二为一的膜催化反应器,将自制的负载型TiO2-聚丙烯疏水性复合膜材料用于以Ni-Cu/MSO为催化剂的CO+H2合成乙烯的反应,考察了反应中CO的转化率和乙烯的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以Ni+Cu/MSO为催化剂CO+H2合成乙烯膜催化反应(反应温度为150℃),与常规的催化反应在同温度下进行比较,CO转化率提高了8.5%,C2H4的选择性提高了12%。  相似文献   

7.
水热法制备锆钛酸铅纳米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b(NO3)2、ZrOCl2.8H2O和Ti(OC4H9)4为前驱物,在温和水热条件下合成了制得了单一物相的压电陶瓷瓷锆钛酸铅纳米粉体。了前驱物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矿化剂浓度对合成粉体的影响。在Pb/(Zr+Ti)=1.7,Zr/Ti=0.52/0.48,NaOH的浓度为3mol/L,反应温度为200℃,反应时间为2小时的条件下,得到了较好晶形的单一相的PZT粉体。  相似文献   

8.
聚苯乙烯基2,2′─联吡啶与Ru3(CO)12和Rh12(CO)4Cl2反应,制备了担载金属羰基络合物(A)和(B).利用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鉴定.对1─庚烯的氢甲化反应的实验结果表明,A的活性低,选择性差;B的活性高,选择性好.当催化剂B0.26克,1─庚烯1.0ml,甲苯5.0ml,压力4.0MPa(CO:H2=1:1),温度110℃,反应时间20h,1─庚烯转化率达90%以上,选择性超过95%.进行560h时寿命实验,B仍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头孢唑肟钠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头孢唑肟钠合成工艺,考察了碱种类、有机溶剂、醇水体积比、反应温度等条件对头孢唑肟钠反应收率的影响。确立了较优化的合成工艺条件:以异辛酸钠为转钠剂,异丙醇为溶剂,当异丙醇和水体积比为10∶1时,头孢唑肟钠收率为91.8%,纯度为99.34%(HPLC),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标准规定。此方法工艺简单,易于产业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在H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存在下,邻苯二甲酸酐及顺丁烯二酸酐与乙二醇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在H型强酸性阳离交换树脂存在下,上述反应的动力学过程不能用Lin在液体酸催化时的动力学方程-d[COOH]/dt=k"[COOH]^2来表示,但与动力学方程-d[COOH]/dt=k(kh+k'h)[COOH][OH]^2则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Fe(Ⅲ)/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下,H2O2将苯直接氧化成苯酚的反应情况。并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物料比及反应时间对苯酚收率和选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含有极性基团(-COOH,-SO3H)的色酚AS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合成了4种新的色酚AS苯环3或4上含有-COOH或-SO3H基团的衍生物;利用该类衍生物作为第二偶合组分,采用混合偶合工艺对颜料红57:1进行改性研究,研究了其添加量对改性颜料的着色力、色光、流动性以及在水介质中的分散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辛酸和甘油为原料,阳离子交换树脂HND-6为催化剂,采用直接酯化法制备三辛酸甘油酯。建立了三辛酸甘油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974 980x+1 197(R2=0.999 0)。以三辛酸甘油酯的转化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三辛酸甘油酯酯化合成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辛酸甘油物质的量之比和催化剂添加量4个因素对三辛酸甘油酯转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对工艺条件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7 h,反应温度113℃,辛酸甘油物质的量之比5.3∶1,催化剂添加量65%(甘油质量计,相当于反应物总质量的6.99%),在此条件下三辛酸甘油酯转化率为87.52%,与理论预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Schiff碱型羧酸开链冠醚的合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按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类端基为羧基的Schiff碱型开链冠醚其中,X=CH2CH2-时,R=CO2H(H2L1);-OCH2CO2H(H2L3);-OCH2CO2C2H5(L8):X=时.R=CO2H(H2L2):-OCH2CO2H(H2L4)测定了配体H2L1和H2L3的酸的离解常数.  相似文献   

15.
MnO2氧化法制取Ba(OH)2最佳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a(OH)2除去工业铝酸钠溶液中的硫,将产生大量废渣(其主要成份为BaSO4,BaCO3),和消耗大量Ba(OH)2。本提出了利用除硫废渣并补充重晶石(BaSO4)作为原料,用软锰矿(MnO2)作氧化剂,制取价廉的Ba(OH)2的工艺方案,并对MnO2氧化工艺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αmxτ)[L9(3)^2]正交试验,得到了分子比(αm),反应时间(τ)与氢氧化钡产出率(ηBH),钡的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H2O2+2I^-+2H^+=I2+2H2O的氧化还原反应为指示反应,用化学动力学法研究Ti^3+离子与H2C2O4的配位反应,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表明了TI^3+与C2C^2-4作用生成1:1的配合物,其配离子式为(Ti(C2O4)^+,K稳(Ti(C2O4)^+=(7.12±0.01)×10^7。  相似文献   

17.
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反应研究与催化剂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KOH.Ba(OH)2型二元复合催化剂。以产物分子量和产品色泽为主要指标,通过对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等反应条件的考察确定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剂分散法制备Rh2(CO)4Cl2/NaY和Rh2(CO)4Cl2/BX催化剂,将其用于催化一氧化碳加氢反应,研究温度、载体及CO/H2(摩尔比)对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用H2-O2滴定法及CO吸附法测定Rh的分散度及CO吸附量。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催化剂具有稳定的高分散度,对CO加氢反应有较高的活性和较好的选择性,而对CO的吸附是很弱的。  相似文献   

19.
常压下,温度460~570℃,H2O/C3.0,4.0,5.0。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内研究了C6H12-H2O转化反应的宏观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水-煤气变换反应并未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20.
小麦面筋蛋白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盐酸改性小麦面筋蛋白,探讨盐酸浓度,盐酸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改性样品的乳化性和溶解性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选择最佳工艺条件:0.3mol.L^-01HCl,70℃下作用于谷朊粉30min,盐酸用量与谷朊粉用量之比为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