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柳  王雪楠 《酿酒》2024,(1):2-5
四川白酒不仅是四川省“5+1”现代产业体系规划中五大支柱产业的16个重点领域之一,同时从年产量及营销情况来看也是中国白酒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明晰川酒发展路径,大力推动川酒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重点研究课题。分析了四川白酒产业整体发展现状以及成都市作为核心城市对推动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所具备的各项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成都白酒产区重构的研究成果,建议在成都打造中国白酒营销中心、中国白酒体验经济集聚区、中国白酒策划创意及包装设计生产中心、中国白酒金融孵化中心、世界酒文化创新交流中心、中国白酒总部基地、中国白酒科研基地,供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产业融合的角度,依据四川既是白酒生产大省又是旅游文化强省的实际,提出了推动四川白酒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切入点,即旅游文化融入白酒产业、使白酒产业与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产生新业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转型升级。分析了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在白酒产业的延伸,论证了旅游文化融入白酒产业的可行性和时代意义,给出了"川酒+旅游+遗产文化""川酒+旅游+民俗文化""川酒+旅游+饮食文化"和"川酒+旅游+创意文化"等旅游文化融入四川白酒产业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白酒变局下,川酒军团抱团协作,达成共振川酒共识。共同推动川酒产业安全、健康、稳步发展。2013年3月17日,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食品安全委员会、四川省酿酒协会联合主办的2013年四川省白酒业发展形势分析会在成都召开。会议针对四川省白酒产业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销售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与会者一致认为,在白酒变局下,2013年川酒军团应该精诚合作,抱团作战,共同推动四川省白酒产业安全、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据《华夏酒报》报道,2010年是川酒发展迅猛的一年,在宜宾、泸州、绵竹、成都(成邑邛)几大白酒产区的相继发力下,"白酒千亿产业"工程实现了质的飞越。近年来,川酒始终保持20%以上的发展速度,稳居全国白酒行业龙头地位,可以说与"打造中国白酒金  相似文献   

5.
要闻     
《新食品》2011,(8):30-30
川酒“六朵金花”签署原产地保护公约 3月26日,在“中国白酒金三角”产区保护论坛上,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勇代表川酒“六朵金花”宣读了《中国白酒金三角产区依法共同保护公约》,“六朵金花”企业负责人共同签署了该公约。当天下午,来自政府及协会领导、白酒专家、川酒六朵金花企业代表就白酒金三角的产区标准、品牌推广、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6.
敬海锋 《新食品》2014,(8):103-104
3月27日,中国邛酒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四川邛崃古川酒庄隆重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邛崃市地方领导、邛崃白酒产业链代表、白酒营销咨询、包装设计公司等多方人士参加。  相似文献   

7.
区域竞争是目前国内白酒市场的必然趋势,四川白酒酒业集中区即中国白酒金三角是中国白酒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之一。为更好的推进四川白酒的发展,白酒区域化是川酒的优势也是必然趋势,在深入分析中国白酒金三角所具有的优势的同时,从现实问题出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据《中国酒业新闻》报道,一个是白酒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强的省份,一个是白酒利润占全国三分之一强的省份,二者联合能够摩擦出怎样的火花?日前,由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剑南春等省内主要酒企参与的川酒行业代表团赴贵州茅台集团考察。双方商讨落实去年签署的川贵两省白酒产业合作备忘录,并就进一步推进中国白酒金三角区域品牌建设,巩固扩大川贵两省白酒产业的优势地位展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发挥川酒优势、创新川酒特色、打造核心屏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让中国传统蒸馏白酒从经验型产业提升为科学型产业,特别是如何发挥川酒的整体优势,为我国白酒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依靠科技创新带动并提升我国白酒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蔡波 《新食品》2010,(4):37-37
一个地区白酒产业集群的发展,不是一个企业的问题,也不仅是一家龙头企业就能带动的,只有黔酒企业集体发力、百花齐放,黔酒才有可能与川酒、苏酒等白酒板块相媲美。  相似文献   

11.
林枫 《新食品》2012,(2):32-32
最近,看到四川省“中国白酒金三角”推进办公布了一条消息,称四川省今年白酒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有望超过1400亿元。其中一线川酒是1400亿业绩的贡献主力军,二线川酒增速则相对缓慢,大部分二线川酒的增速低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二线川酒要做大做强,省外拓展的突破口在哪儿?我认为二线川酒省外发展一定要用好产区概念和做好价格定位。  相似文献   

12.
黄永光  黄平  姜萤  张肖克 《酿酒科技》2011,(12):17-23,32
以白酒产量、销售收入、增长倍数及主要产酒省份占中国白酒的产销比例为指标,分析了中国白酒工业"十五""、十一五"发展情况、主要白酒产业大省白酒产业发展情况及贵州白酒工业发展现状。对黔酒的现状及其发展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酒产业发展空间及其发展前景潜力较大,贵州白酒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具有后发优势,其发展空间较大,发展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3.
川酒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是中国酒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年川酒行业进入调整转型期,需要深度的梳理与科学挖掘川酒文化,形成行业急需的文化生产力,以新的文化指引行业发展新方向,引导正常的消费。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深度发掘川酒文化中与生态文明相关的文化内涵以及现阶段川酒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主要分析了目前川酒文化中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方向,包括川酒企业生态环境建设、川酒微生物生态机制研究、生态酿酒产业建设、川酒生态消费、川酒文化生态旅游、以及川酒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同时讨论了目前川酒文化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的研究将为川酒行业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树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寻找最契合川酒发展生态产业形式提供支持,为四川白酒产业振兴提供方向,为川酒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4.
吴英 《新食品》2010,(18):68-70
在四川省政府建设“长江上游名酒经济带”,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背景下,2010年上半年川酒企业业绩全线飘红,但川酒企业却不能大意,因为其他区域白酒企业正以更快的速度在追赶,以期挑战川酒的领跑者地位。面对挑战,川酒企业将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5.
"9"论中国白酒金三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老的天府之国,悠久的巴蜀文化,孕育了闻名天下的川酒文明,长江中上游成为中国名优白酒的核心腹地,由此以泸州、遵义、宜宾为顶点的“中国白酒金三角”应运而生,三地山水相连,得天独厚的酿造条件,造就了以泸州老窖、郎酒、贵州茅台、宜宾五粮液等为代表的中国名酒。中国白酒金三角,为白酒产业集群发展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郭斌 《新食品》2006,(18):25-26
一方面,川酒板块的领先背后隐藏着不可忽视的四大危机;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对川酒发展不明晰的态度变成了重新认识,川酒发展将纳入“工业强省”的战略体系。从8月25日四川白酒年会传递出来的信息,让四川白酒企业紧而又兴奋。四川省政府部门的态度转变,不仅有力支持川酒未来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白酒行业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谈资     
《新食品》2010,(4):33-33
川酒正面临着盛世危机。 ——在日前的一次酒业研讨会上.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中国担忧地说.中国白酒不但没有真正走出国门,反倒是洋酒品牌不断在中国推销他们的文化,倡导他们的生活方式。这种趋势长此下去,中国白酒将走向没落,川酒的未来值得担忧。  相似文献   

18.
王聪  杨光 《酿酒》2001,28(5):103-104
20 0 1年 5月 11日 ,经国务院批准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调整酒类产品消费税政策的通知》 ,决定对白酒实行从价和从量相结合的复合计税方法 ,该方法自 5月 1日起正式实施。《通知》一发 ,无疑在中国酒界掷下一枚重磅炸弹 ,既听到酒类企业叫苦不迭 ,也引发社会诸多行业和人士将视线投向白酒企业。四川乃产酒大省 ,川酒占据了中国白酒市场 2 / 3的份额 ;税收政策的调整 ,对川酒影响颇大 ,川酒将如何面对 ,企业如何发展 ?为此 ,记者采访了部分企业及职能部门 ,发现“川酒将重新洗牌”。1 名酒企业 困难挡道 希望长存以五粮液为…  相似文献   

19.
董宝珍 《新食品》2014,(18):40-43
这一轮调整中,江淮系名酒率先企稳,而川酒企业显示出了明显的落后。这种落后并非偶然。而是由川酒集团普遍在产品结构、市场体系、经营模式上与正在日益明显的新的白酒产业发展潮流与模式的不一致所导致的。在未来,高端化和全品类这两个过去的成长动力已经不适应未来白酒的发展潮流。那么,什么样的企业将获得发展先机?  相似文献   

20.
张茜 《新食品》2011,(5):98-102
序 顶起川酒发展的那股力道 2000年,中国白酒产量最大的6家企业依次为五粮液、沱牌、仰韶、兰陵、古井、种子酒,产量均超过2万吨。排行榜上.川酒企业仅占两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