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观察氟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 8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服用氟伐他汀20mg,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20mg,均1次/d,疗程为12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结果 服药12周末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TC、TG、LDL-C均显著下降(P<0.01)、HDL-C均明显上升(P<0.05),但治疗组更为显著.结论 氟伐他汀与辛伐他汀降脂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宫玉霞  刘金万 《广西医学》2016,(10):1389-1391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TC、TG、LDL-C、HDL-C)、hs-CRP、Hcy水平及颈动脉IMT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升高,且观察组患者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Hcy、颈动脉IM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以上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延缓或阻止动脉硬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抽签法将78例ACS患者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39例.在常规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晚或阿托伐他汀20 mg/晚,共6个月.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6个月时的TC、LDL-C、HDL-C、TG、hs-CRP水平,观察6个月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TC、LDL-C、TG和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HDL-C水平有所升高(P<0.05),其中hs-CRP水平在4周时下降最明显,而血脂水平在6个月时下降最明显,瑞舒伐他汀作用强于阿托伐他汀(P<0.05).瑞舒伐他汀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0.51%)略低于阿托伐他汀组(30.77%),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可降低ACS患者TC、LDL-C、TG和hs-CRP水平,升高HDL-C水平,但瑞舒伐他汀作用强于阿托伐他汀.两者都能明显减少ACS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0例常规治疗组和80例氟伐他汀治疗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1,sICAM-1)、可溶性P-选择素(Soluble P-selectin)、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低密度脂蛋白-C(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水平的变化.[结果]氟伐他汀组病人治疗8周后sICAM-1、可溶性P-选择素、IL-6及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为P<0.05,P<0.05,P<0.05和P<0.05),并且低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P<0.05,P<0.05,P<0.05和P<0.05).而常规治疗组病人治疗前后sICAM-1、可溶性P-选择素、IL-6及LDL-C水平无明显差别(分别为P>0.05,P>.05,P>0.05和P>0.05).氟伐他汀组sICAM-1、可溶性P-选择素和IL-6水平降低与LDL-C降低无相关性(分别为P>0.05,P>0.05和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以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sICAM-1、可溶性P-选择素和IL-6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病变的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且其机制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  相似文献   

5.
邹顺  王冬梅  马俊 《四川医学》2012,33(5):781-783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与氟伐他汀对高血压肾病患者尿蛋白影响.方法 入选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86例,根据给予降脂药物的不同将所有的患者分为辛伐他汀组(n=42)和氟伐他汀组(n=44),两组患者分别给予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40mg/d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种降脂药物对高血压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HDL-C、TG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治疗前后和治疗后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C、L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BUN、SCr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疗前后和治疗后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U-Pro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可减少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排泄,但是二者发挥作用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烟酸缓释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 方法 7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对照组(38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2)治疗组(38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和烟酸缓释片1000mg/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的改变;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厚度(Tmax)、颈动脉斑块面积(Smax)变化.结果 (1)经过6个月治疗,两组TC、TG、LDL-C均有明显下降(P <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01).治疗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20.7%,对照组无明显变化.(2)治疗后,治疗组的 IMT、Tmax、Smax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P>0.05). 结论 烟酸缓释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疗效较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血压控制正常的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60例血压控制正常的高血压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氟托伐他汀组(30例)或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氟伐他汀(40mg)或安慰剂治疗12个月,观察血压(SBP/DBP),血脂(TG 、TC 、HDL-C 、 LDL-C)、肌酐(Cr)、24h尿蛋白(U-Pro)变化.结果治疗12月后,氟伐他汀组的Tc . LDL-C . U-Pro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而两组间的SBP/DBP、TG、Cr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明显减少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尿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常规剂量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6例ACS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单双号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20mg/d)68例和瑞舒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10mg/d)68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观察血脂、肝功能及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临床随访12个月,评价两组心血管死亡、非心血管死亡、因心血管再住院和因肾脏病住院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HDL-C、ALT、AST水平显著上升(均P<0.05);治疗后两组间TC、TG、LDL-C、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血肌酐(Cr)水平明显降低,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瑞舒伐他汀组Cr、eGF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常规剂量他汀治疗ACS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相似,都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但阿托伐他汀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入选的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治疗4个月心绞痛患者的血脂、心电图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治疗4个月阿托伐他汀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下降( 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 P<0.01);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均明显改善(P <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降脂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我院自2011年4月~2013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阿托伐他汀.两组均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①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3.6%(35/55)、81.0%(47/58) (x2=-4.29,P<0.05).②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比较,在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照组与观察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5.4%(3/55)及8.6% (5/58)(x2=0.43,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与通心络胶囊联合治疗CHD疗效确切,有效降低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观察病例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白藜芦醇,对照组给予安慰剂,4周后检测血糖(FPG、2HPG)及血脂(TC、TG、HDL-C、LDL-C)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TC、TG、LDL-C明显下降(P〈0.05),HDL-C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C、TG下降(P〈0.05),对照组TC、TG有升高趋势(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血脂水平,并能增强降糖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杨耀光  韩刚 《重庆医学》2018,(8):1023-1024
目的 探讨大黄水提物与醇提物单味应用与1:1伍用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血清中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体质量20~25 g昆明种雄性小鼠给予不同方法灌胃,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1组(水提取)、实验2组(醇提取)、实验3组(水提取与醇提取1:1配伍),实验28 d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实验1组小鼠TG、LDL-C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HDL-C高于模型组(P<0.05);实验2组小鼠TC、TG、LDL-C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HDL-C高于模型组(P<0.05);与实验1组比较,实验2组小鼠 TG、LDL-C降低(P<0.05);与实验2组和实验1组比较,实验3组小鼠TC、TG、LDL-C均降低(P<0.05),HDL-C升高(P<0.05).结论 大黄用乙醇提取降血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72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86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脂[(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炎症因子(IL-4、IL-10和IL-18)水平,并统计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1%(P<0.05)。治疗前,2组TG、TC、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G、TC、LDL-C、HDL-C水平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TG、TC、LDL-C、HDL-C水平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IL-4、IL-10、IL-1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4、IL-10、IL-18水平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IL-4、IL-10、IL-18水平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相比于单用阿托伐他汀,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炎症因子水平,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血脂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氧化酶法和GPO—POD酶法分别测定46例川崎病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的血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果川崎病患儿急性期治疗前血TG、Tc及LDL—C增高,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HDL—C降低,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并发冠脉病变组TG、TC及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较治疗前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组血脂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的动态测定可预测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bysis MHD)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65例,随机分为10mg组与20mg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和20mg,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时观察血清炎症指标: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介素6(IL-15)、血清高敏反应C蛋白(hs—CRP)浓度及血压、血脂、血压、营养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3个月后血清IL-6、hs—CRP、sICAM-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20mg组较10mg组降低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1个月时,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1、3个月后TC、TG、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3个月后20mg组TC、LDL—C较10mg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白蛋白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结论:常规服用阿托伐他汀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及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HbA1c(糖化血红蛋白)、25-羟维生素D、脂肪代谢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经OGTT试验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84例患者,按照HbA1c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HbA1c>6%)46例、B组(HbA1c≤6%)38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为对照组,监测并记录血清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脂)、HDL-C(高密度脂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25(OH)D3(25-羟维生素D3)。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B两组的TC、TG、LDL-C均明显升高,HDL-C、25(OH)D3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的HDL-C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C、TG、LDL-C明显降低,25(OH)D3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结果得出,25(OH)D3与TC、TG、LDL-C、HbA1c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237、-0.214、-0.340、-0.768,均P<0.05),25(OH)D3与HDL-C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 针对2型糖尿病,HbA1C、25-羟维生素D、脂肪代谢的水平与血糖的控制情况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本院自制汤剂冠心汤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介入术(PCI)后残余病变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100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介入术后残余病变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冠心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西药方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美托洛尔、单硝酸异山梨酯等),冠心汤组(50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冠心汤,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代谢(TC、HDL-C、LDL-C)和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的水平,观察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F-36)、心绞痛复发率、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在心绞痛复发率、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疗效等方面较前改善(P<0.05~0.01),冠心汤组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后冠心汤组的中医证候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1)。2组hs-CRP、TC、LDL-C均显著下降(P<0.05~0.01),冠心汤组降低更明显(P<0.05~0.01);2组HDL-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但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TIB均较前降低(P<0.05~0.01),冠心汤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 冠心汤可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PCI后残余病变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心肌缺血,调节血脂代谢,减少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普罗布可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中MMP-2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普罗布可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原2 (pro-MMP-2) 、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明胶酶谱法和酶法测定30例冠心病患者普罗布可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静脉血pro-MMP-2 、MMP-2及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后pro-MMP-2、MMP-2、TC、LDL-C较治疗前降低,上述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药物治疗前后HDL-C、TG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普罗布可在降低血清TC、LDL-C的基础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有抑制作用,提示普罗布可可作为一种稳定斑块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32例结直肠癌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他汀治疗效果的研究,探讨此类患者血脂水平变化的意义和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的安全有效性.方法 临床和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的32例冠心病患者在基线水平、患癌后手术前和手术后阿托伐他汀治疗6月测定其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广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水平.对照组为30例血脂检查TC均≥5.70 mmol/L的冠心病患者.结果 30例对照组患者在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6个月后,TC、TG、LDL-C均显著下降,并一直持续至12个月(P<0-01),而HDL-C和Lp(a)没有显著变化.32例结直肠癌合并冠心病患者基线水平的TC、TG、LDL-C和HDL-C在其癌症确诊后均明显降低(P<0.01),而Lp(a)却增高(P<0.05),术后继续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TC、TG和LDL-C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HDL-C升高(P<0.05),Lp(a)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对照组TC和LDL-C显著高于癌症组(P<0.05),后者Lp(a)显著增高(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癌症组LDL-C和HDL-C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TC和Lp(a)水平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Lp(a)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其抗肿瘤效应有关,合并冠心病的直结肠癌患者血脂谱的变化为在此类患者中进行调脂治疗的安全性提出了新的课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356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和331例健康对照组的体质量指数 (BMI)、促甲状腺素 (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 (FT4)、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空腹血糖 (FBG)、血尿酸 (UA)水平,比较其结果的差异。结果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组的BMI、TSH、TC、LDL-C、TG、FBG、UA水平高于对照组,FT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HDL-C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TSH水平与TC (r=0.254,P=0.000)、LDL-C (r=0.110,P=0.004)、TG (r=0.218,P=0.000)、BMI (r=0.119,P=0.002)和FBG (r=0.210,P=0.000)呈正相关;与HDL-C和UA无相关关系 (P>0.05)。结论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能会影响血脂、FBG、UA的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