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铜离子杀菌剂灭活SRB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斌  刘贵昌  徐磊 《腐蚀与防护》2005,26(5):187-188,199
通过静态的SRB培养实验,考察铜离子最低杀菌浓度与水样初始菌量的关系;铜离子最低杀菌浓度与作用时间的关系;铜离子和其它三种杀菌剂在单项或不同组合情况下对水样中SRB杀灭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最低杀菌浓度随初始菌量的增大而增大;杀菌剂与水样的接触时间90min最佳;与其它杀菌剂相比,铜离子对SRB的灭活效果更好,当铜离子和其它杀菌剂共同作用时,协同作用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钙离子对碳钢微生物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电子探针和电化学测试等技术,研究了Ca^2 离子对碳钢表面生物膜的形成、微生物腐蚀程度以及杀菌剂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a^2 离子促进了硫酸盐还原菌(SRB)的生长,增加了生物膜的致密性,降低了碳钢微生物腐蚀的敏感性.但同时也增加了SRB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给防治SRB带来更大困难。  相似文献   

3.
电场和杀菌剂对杀灭生物膜下硫酸盐还原菌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交变电场对生物膜的形成和对已经形成生物膜 的影响以及电场和杀菌剂的共同作用等方面问题.研究表明,电场对生物膜的形成没有影响 ,而在相同的情况下对已经形成的生物膜单位面积上的细菌量却有所降低; 在同样的时间内 采用同样的外加电场时,两种杀菌剂杀灭生物膜中的硫酸盐还原菌(SRB)所需要的杀菌剂的 浓度远远低于没有外加电场的情况.并从杀菌剂的传质过程和Ca、Mg离子从生物膜中脱除两 方面对电场和杀菌剂的协同作用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针对渤海某油田面临的SRB细菌全面控制难题,评选了9种杀菌剂,优选出长链烷基胍盐杀菌剂SJ-03,现场评价结果表明,当加剂浓度为30mg/L时,长链烷基胍盐杀菌剂SJ-03的杀菌率达100%,综合对比SJ-03的杀菌抑菌效果均优于其他药剂;配伍性实验表明,加入杀菌剂后均未对原油脱水速度与脱水体积产生明显影响;现场应用效果表明,以一定浓度冲击加注杀菌剂SJ-03后,监测周期内SRB细菌含量始终保持在低于6个/mL,说明杀菌剂SJ-03对水系统内SRB细菌的杀菌抑菌能力明显,同时水工艺舱出口、缓冲罐入口、缓冲罐出口和注水出口点位的水中含油OIW整体较为平稳,未发生大范围波动,因此杀菌剂的改变不会对平台生产流程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CO_2浓度下硫酸盐还原菌(SRB)在近中性pH值(NS4)溶液的生长曲线,以及SRB生长周期对溶液pH值和电导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技术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CO_2浓度对X70钢在有菌的NS4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CO_2在SRB代谢过程中起到了迟效碳源的作用,使SRB繁殖出现二次生长。SRB新陈代谢消耗了有机碳并释放出无机离子使溶液电导率在SRB对数生长期增加。SRB二次生长期消耗无机碳源(CO_2)和化合物时并不产生新的离子导致溶液电导率下降。SRB生长周期对溶液pH值没有影响,pH值随时间和CO_2浓度增加而略有增加。X70钢在有菌溶液中表面膜层表现出圈状裂纹,随CO_2浓度增加,X70钢在NS4菌液中表面膜层致密性变差。CO_2促进了金属表面点蚀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实验研究了注水系统控制SRB和硫离子的技术.结果表明:氧化剂投加浓度达到30mg/L时,来水中的SRB基本除去;SRB在pH值为6.0~8.0比较活跃,7.0~8.0最适宜生长,9.0以上SRB生长受到抑制;pH值在6.0~8.0时硫离子的含量降低不明显,在36h后降低70%以内,而pH在9.0~10.0时72h后降低85%以上;随pH的增加含硫量降低,在9.0~10.0时降低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7.
新型季鏻盐抗菌剂的合成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氯甲基苯乙烯为载体,通过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制备非溶出型高分子聚三苯基季鏻盐及小分子三苯基季鏻盐杀菌剂,并采用红外光谱图进行了结构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合成产物聚三苯基季鏻盐等的热稳定性及对SRB、TGB抗菌作用规律.结果表明,聚三苯基季鏻盐对SRB、TGB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小分子三苯基季鏻盐对SRB的抗菌性能高于聚三苯基季鏻盐.  相似文献   

8.
新型季盐型缓蚀杀菌剂的合成及其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两种新型季盐型缓蚀杀菌剂(BHP-1、BHP-2 ),并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解析.结果表明这类缓蚀杀菌剂能抑制SRB的生长、抑制微 生物腐蚀的发展.失重法和绝迹稀释法对药剂的缓蚀杀菌效果评价结果都证明BHP-1缓蚀及 杀菌效果最佳,且BHP-1和BHP-2缓蚀杀菌性能均优于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新洁尔灭.  相似文献   

9.
大港油田采油装置腐蚀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港油田油藏温度差异大,地层水性质变化大,南部油田腐蚀率高于中北部数倍,尽管采取了较多措施,但腐蚀率仍然较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并寻求相应的对策。采用差点法在9个联合站取样分析水中各种离子和微生物浓度,用静态和动态法研究了含有细菌和无细菌条件下的腐蚀速率、矿化度和硫酸盐还原茵(SRB)的浓度关系等。结果表明,南部油田地层水矿化度最高(35g/L),硫酸根含量为50—150mg/L,SRB数量虽然低于10^2 cell/mL,但是腐蚀率高于标准值71%;中北部油田的情况却相反;在SRB存在的情况下,腐蚀率较无菌条件下高73%,产出水适宜微生物生长,水的pH和Eh都有不同的变化规律。由于南部的矿化度较高,腐蚀主要原因是电化学腐蚀,微生物腐蚀占有重要的比例。产物电镜分析表明,无菌和含菌条件下主要成分为Fe、S化合物和碳酸钙类。通过不同浓度SRB与腐蚀率的实验,获得了SRB对腐蚀的贡献率,提出了控制SRB数量指标,减少SRB数量和腐蚀的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南马庄油田马一接转站外输管线采出液水质特性分析及影响腐蚀的因素试验,找出了马一接转站外输管线腐蚀穿孔的主要原因是Cl^-1、SO4^2-、SRB。在室内对马一接转站外输管线采出液筛选出了针对性强的缓蚀剂和杀菌剂。缓蚀剂在投药量为60mg/L时,腐蚀速度〈0.076mm/a,杀菌剂投药量为80mg/L时,可使马一接转站外输管线采出水SRB控制到2.5个/ml,基本控制了SRB的繁殖生长。  相似文献   

11.
硫酸盐还原菌杀菌剂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硫酸盐还原菌常用杀菌剂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针对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如对环境生态的破坏性、对抗药菌的防治、对生物膜内微生物的抑制等,提出研究开发符合现场实际需要的新型杀菌剂,必须以微生物生长代谢机理及相应杀菌剂杀菌机理的研究为指导,弄清杀菌剂的作用机理、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等。同时,对于微生物腐蚀的防治,还应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寻找基于微生物自身特点的防治方法,以及开发环境毒性低的高效杀菌剂。  相似文献   

12.
恶臭腐蚀性硫化物的微生物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一株化能自养型的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简称TD),经培养活化后用于抑制老化油储油罐污水及油田废水中微生物腐蚀及脱除硫化物。结果表明:加入TD生物制剂后,污水中FeS的去除率可达42.85%;污水中无机硫化物的总量去除率可达91.05%。介质中的SRB取片时比空白介质低2~3个数量级,菌量小于103 cells/ml;试验介质中无黑色的FeS出现,介质中也未检测到游离的硫离子存在;此外,TD生物制剂加入后基体材料N80钢表面腐蚀产物膜较少,可以看到样品表面保留了原有的痕迹,而添加无机培养基的油田废水以及空白油田废水中试样表面腐蚀产物膜较厚,且去除腐蚀产物膜后有明显的点蚀痕迹。TD生物制剂的加入抑制了基体材料表面SRB生物膜的形成,消耗了SRB代谢产生的活性FeS和H2S,从而抑制了由SRB引起的微生物腐蚀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3.
利用扫描电镜 (SEM)、能谱、X射线衍射仪 (XRD) 和超景深三维立体显微镜等表面分析手段,调查研究油田污水集输管线材料的腐蚀和结垢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暴露在没有添加杀菌剂的污水中30 d的试样表面形成了大量的垢状沉淀物,局部放大可以发现以胞外聚合物为主的生物膜覆盖在试样表面,此时生物膜的厚度高达169.6 μm,生物膜中含碳酸盐垢和细菌代谢产物硫铁化合物,且膜下基体材料局部腐蚀孔深度达到23.96 μm。在连续添加100 mg/L有机胍类杀菌剂1个月后,试样表面覆盖物中以无机矿物为主,且膜层厚度较未添加的薄,厚度为48.6 μm,膜下腐蚀较均匀,局部腐蚀轻微。硫酸盐还原菌参与的生物作用是管线局部腐蚀穿孔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油田产出水的腐蚀及防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长庆油田的靖北、吴旗、油房庄和大水坑区块采油装置发生腐蚀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产出水的缓蚀和杀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引起井下管柱及集输管线腐蚀的因素主要有产出水矿化度高、H2S和SRB含量高、部分水质溶解氧超标以及井下存在CO2伴生气和不均匀结垢;优选的CI-2缓蚀剂具有较好的缓蚀效果,加量为50mg/L时,可使产出水的腐蚀速度由0.125mm/a降至0.012mm/a,缓蚀率达90%以上;经杀菌剂筛选,BI-2和BI-3对SRB、TGB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为了防止产生抗药性,采用BI-2和BI-3交替加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海上油田注水开采中H_2S成因及油管腐蚀机理,对H_2S有效防治和油管防腐材质优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首先对现场取得的气样、注水样、油样及井口缓蚀剂进行化学检测,然后进行硫酸盐还原菌(SRB)培养验证试验、SRB生长特性研究,最后对废弃L80油管进行腐蚀行为分析。结果气样中存在H_2S,部分生产井H_2S的体积分数高达0.03%,但注水样、油样的水相组分和井口缓蚀剂均未检测到硫化物,排除注入过程中携带H_2S的可能性。PGC培养基中生长了SRB菌落,证明地层产出水中含有SRB。该油田SRB菌株的最佳生长温度为55~65℃,p H为5.5~6.0。添加Na NO2后,H_2S质量浓度一直极低(0.5 mg/L),192 h后菌浓才开始增加,抑制效果良好。废弃L80油管裂纹宽度为20~50μm,裂纹宽度较窄,硫化物应力开裂(SSC)的风险较小。点蚀坑深度小于50μm,表面没有较大较深的点蚀坑,腐蚀速率较低。结论 SRB在厌氧条件下通过生物膜内产生的氢将SO42-还原为H_2S,所以注水开采过程中的H_2S为次生,注水井水质不达标是导致该油田H_2S产生的根本原因。L80油管在SRB-CO2腐蚀体系中发生了微生物腐蚀(MIC),且次生H_2S对油管腐蚀较初生H_2S轻微。推荐该油田在后期开发中按照次生H_2S进行油管防腐材质优选,适当降低防腐级别,节约作业成本,该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Fe^2+对碳钢的微生物腐蚀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硫酸盐还原菌(SRB)对碳钢的腐蚀与其腐蚀产物FeS膜的状态有关。实验表明,当介质中的Fe^2离子浓度低于50mg/L时,SRB的存在对碳钢起保护作用,其腐蚀产物膜致密,阻碍了介质与铁的作用,而且生物膜(biofilm)^[1]中的细菌数当于介质中的菌量;当介质中Fe^2浓度高于50mg/L时,SBR的腐蚀产物膜厚且疏松,FeS成为腐蚀微电池的阴极,对碳钢的腐蚀起促进作用,生物膜的存在影响了杀菌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