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2.
非负矩阵分解方法是基于局部特征的特征提取方法,已经成功用于人脸识别。研究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的人脸图像识别的改进算法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采用二维非负矩阵分解方法(2DNMF)和对角非负矩阵分解方法(Di-aNMF),并且使用正交的基矩阵进行Matlab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以上改进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人脸图像识别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非负矩阵分解方法是基于局部特征的特征提取方法,已经成功用于人脸识别。研究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的人脸图像识别的改进算法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采用二维非负矩阵分解方法(2DNMF)和对角非负矩阵分解方法(DiaNMF),并且使用正交的基矩阵进行Matlab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以上改进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人脸图像识别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基于非负矩阵分解NMF(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的数字水印算法.先通过NMF构造载体图像基于部分表示的系数矩阵,将灰度水印图像嵌入其中;再利用NMF基矩阵作为密钥提取水印.为了说明有效性,该算法与主流的DCT水印算法进行相关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同DCT算法一样有效,且在抗剪切和抗滤波性能上优于DCT算法. 相似文献
5.
6.
利用欧几里得距离衡量非负矩阵非负满秩分解的近似度,将其转化为最小二乘法求最优问题。并用VC6.0与Lingo对算法进行程序实现,可以为非负矩阵分解应用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9.
10.
分形图像压缩作为一种基于结构的图像压缩技术,在许多图像处理中得到了应用.但是分形图像压缩的编码阶段非常耗时,且重建图像的质量效果不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非负矩阵分解的分形图像压缩编码算法.在传统的非负矩阵分解理论上,将投影非负矩阵分解与L3/2范数约束相结合,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取具有代表性的图像特征.算... 相似文献
11.
建立鲁棒的外观模型是目标跟踪中的关键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增量型非负矩阵分解的目标跟踪算法.首先根据转移概率模型在当前帧中预测得到一组图像样本;随后利用非负矩阵分解获取样本在子空间中的坐标向量;在此基础上计算样本与前一帧视频中目标图像在低维坐标向量上的相关性,以具有最大相关性的图像样本作为目标在当前帧中的图像区域;最后以增量的方式完成子空间的在线更新,提高了外观模型的更新效率,且所要求的存储空间大小恒定.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目标物的外观变化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能够在视频序列中对目标进行稳定的跟踪. 相似文献
12.
图像融合的非负矩阵分解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一种将非负矩阵分解思想用于图像融合的算法.在非负矩阵分解过程中,适当地选取特征空间的维数可以获取原始数据的局部特征.首先分析了使用非负矩阵分解算法提取图像综合特征的原理,并给出了一个可视化实例;将参与融合的图像作为原始数据,特征空间的维数选为1,利用非负矩阵分解得到的特征基包含了原始图像的整体特征,这个特征基图像就是原始图像的融合结果.多类不同模态图像融合的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比小波变换的方法具有更好的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Web媒体被公认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而Web2.0的迅速普及,又使当今的Web媒体呈现了一种"自媒体"形式,即每个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发布者和信息转发者,因此,在当今的Web上形成了在线社会网络。研究表明在线社会网络呈现出一种很强的"模块性"("社区性"),因此,在在线社会网络中,社区发现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即如何设计算法以发现大规模社会网络中的社区结构。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拉普拉斯矩阵的在线社会网络社区发现算法,该算法将在线社会网络转换成以拉普拉斯矩阵形式表现,通过计算该矩阵的谱并利用其性质发现社会网络上的社区结构。文章同时针对人造数据集与真实数据集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能够有效的发现社会网络中的社区结构。 相似文献
15.
针对推荐系统中用户评分数据稀疏所导致推荐结果不精确的问题,本文尝试将用户评分、信任关系和项目评论文本信息融合在概率矩阵分解方法中以缓解评分数据稀疏性问题.首先以共同好友数目及项目流行度改进皮尔逊用户偏好相似程度并将其作为用户间的直接信任值,然后考虑用户间信任传播过程中所有路径的影响构建新的信任网络;其次通过BERT预训... 相似文献
16.
Harry L. Trentelman Paolo Rapisarda 《Mathematics of Control, Signals, and Systems (MCSS)》1999,12(1):24-61
In this paper new algorithms are developed for J-spectral factorization of polynomial matrices. These algorithms are based on the calculus of two-variable polynomial matrices
and associated quadratic differential forms, and share the common feature that the problem is lifted from the original one-variable
polynomial context to a two-variable polynomial context. The problem of polynomial J-spectral factorization is thus reduced to a problem of factoring a constant matrix obtained from the coefficient matrices
of the polynomial matrix to be factored.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we specifically address the problem of computing
polynomial J-spectral factors in the context of H
∞ control. For this, we propose an algorithm that uses the notion of a Pick matrix associated with a given two-variable polynomial
matrix.
Date received: January 1, 1998. Date revised: October 15, 1998. 相似文献
17.
概念分解(CF)算法是一种有效的图像表示算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维数约简、特征提取、数据挖掘等机器学习领域中.然而,传统CF算法不能利用有效的标签信息,也不能学习数据的稀疏表示.为此,将局部坐标约束和数据有限的标签信息融入到CF模型中,提出了一种带有局部坐标约束的半监督的概念分解(SLCF)算法.SLCF算法利用局部坐... 相似文献
18.
光伏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使用规模日益扩大,光伏发电的精准预测已成为数据挖掘的重要研究领域,但是光伏发电本身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使得现有的预测功率难以达到理想的高度,对电网运行的稳定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为了探索预测日的发电功率、历史日的发电功率以及气象数据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解决光伏发电难以准确预测的问题,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