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0 毫秒
1.
本文阐述红透山铜矿竖井深部开拓施工箕斗井和盲井,井筒破碎带的支护方式,大断面硐室的开凿与支护,及简便出碴方式,主溜矿井和溜矿控制闸门的改造,罐笼井底排水和污泥杂物的清除,竖井掘进采用最新起爆方式采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红透山铜矿竖井深部开拓施工箕斗井和盲井,井筒破碎带的支护方式,大断面硐室的开凿与支护,及简便出碴方式。主溜矿井和溜矿控制闸门的改造,罐笼进底排水和污沁杂物的清除,竖井掘进采用最新起爆方式采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某铜矿深井大断面配电硐室稳定性问题,通过在现场对配电硐室的工程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结合配电硐室的服务年限及用途,提出了"喷射混凝土+钢网+锚杆+长锚索"的联合支护方案,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配电硐室三维数值计算模型,模拟其开挖和支护过程。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喷射混凝土+钢网+锚杆+长锚索"的联合支护方案后,配电硐室的塑性区面积明显减小,应力得到释放,围岩的稳定性得到有效控制,可为某铜矿大型配电硐室进行支护提供一定的指导,对其它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川二矿区盲副井工程是深部开采工程700m中段2023年全面投产后毛石提升和进风的主要通道,因井筒断面大,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毛石严重影响井筒的施工速度,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通过研究该井筒目前施工现状,结合周围现有工程,提出在井筒和钻孔硐室贯通处布置稳车悬吊下滑模板,针对硐室的布置及硐室与井筒链接合茬施工工艺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安全措施等,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提高了井筒施工效率,确保盲副井能够按期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梅山矿业公司采矿场井下1号底侧卸式硐室的改造情况及2号卸矿硐室进行设计修改和改造施工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梅山矿业公司采矿场井下1号底侧卸式卸矿硐室的改造情况及2号卸矿硐室进行设计修改和改造施工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避难硐室内良好生存环境,提高人员生存环境质量,并为今后避难硐室的设计提供指导性依据,基于数值模拟软件FLUENT仿真平台,以压风供氧方式下的避难硐室生存区为研究对象,对主要扰动源进行分析,建立两种压风供氧管路方案下的避难硐室三维模型.通过控制方程组、RNG k-ε湍流模型、有限容积离散方法和SIMPLE算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避难硐室空气分布可视化.得出在压风供氧下,以九个布气孔弥散式均匀布气的管道布置及尺寸设计最优方案,以及硐室内氧气和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主要分布规律.通过现场载人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银山铅锌矿银山西区3~#竖井于1989年8月动工基建,1991年5月竖井主体开拓工程基本完成.如何开挖该竖井-240m中段水泵房和中央变电硐室,形成完善的竖井排水系统,加快银山西区开拓,是银山矿1994年的重点工程.本文就应用导坑——留矿法开挖3~#竖井-240m中段水泵房和变电硐室的实践作一扼要述评.  相似文献   

9.
针对深部地下硐室与地应力场之间的轴变关系及其对硐室围岩损伤破裂的影响,建立了非均质围岩统计损伤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断面形状、地层侧压系数、构造应力场对硐室围岩损伤破裂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规律,定义了地层临界侧压系数;开展了三山岛金矿西岭矿区埋深2000 m地层硐室损伤破裂数值模拟,得到了该矿区深部地下硐室设计与布置原则。研究结果表明,“等应力轴比”情况下硐室围岩应力集中程度最小,损伤破裂区面积最小;地应力场是围岩损伤破裂的根本原因,侧压系数越大,硐室顶、底板处应力峰值越大,围岩以拉伸破裂为主,围岩损伤破裂区面积随侧压系数增大呈指数性增大;随着地层深度的增加,硐室临界侧压系数不断减小并趋近于1,深部地下硐室对水平构造应力更加敏感;构造应力场诱使围岩损伤破裂程度增大,损伤破裂区向构造应力场围岩应力集中区转移,使得硐室围岩发生冒顶和岩爆风险升高。因此,深部地下硐室的设计与布置应结合实际地应力条件,硐室轴向、断面形状、轴比尽可能符合地应力条件,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地应力场对硐室围岩损伤破裂及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某金矿包含了4个矿区,采用竖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井深达-1 830 m。由于该矿井下负荷大、距离远的特点,其供电电缆的敷设、电气设备的运输、井下配电硐室的布置、井下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等都有其特殊性。针对这些特点在进行井下供电系统及工艺设备控制系统设计时,配备了对应的高低压供配电、照明、接地系统和控制系统。实践证明,采用矿用电气设备、低压配电系统采用IT系统、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等措施有效保障了该项目井下供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智能化。  相似文献   

11.
从排水管支撑布置的普遍形式入手,分析了对深竖井大直径排水管支撑系统的受力特征及受力情况,并结合国外某深竖井大直径排水管支撑系统的典型工程实例,总结论述了合理布置深竖井大直径排水管支撑系统方案选择、受力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某矿坑内卷扬机硐室出现破损沉降的原因,然后针对硐室所处的特殊地层而无法使用常规加固措施的情况下,提出了对穿式锚索+钢筋砼墙+壁后注浆这种联合加固方案,并给出硐室加固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对类似坑内硐室工程的围岩控制和加固维修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谦比希铜矿东南矿体属于埋藏较深的缓倾斜中厚矿体。为满足生产需要,并实现将东南矿区建设成为自动化、机械化的现代化先进矿山,需在井下建立大型维修硐室,其稳定性对矿山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BIENIAWSKI岩柱强度理论和普氏压力拱理论,对硐室的稳定性进行校核,并对冒落拱高度进行预测。提出该硐室的支护方案为锚喷支护,并结合工程地质调查、理论分析和经验取值法等,确定该方案的支护参数。可保证硐室的长期稳定性,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7年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对3号烧结机进行了环保升级改造,将环冷改为竖冷炉。其中的卷扬设备作为竖冷炉的关键设备,能否顺利调试投产,对整个系统的建成投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卷扬设备的调试过程中,笔者在原系统上进行了部分修改优化,尤其是对卷扬系统的安全保护方面做了比较大的优化调整。此文对整个卷扬系统的调试和改进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15.
井下巷道测量包括平面测量和高程测量。井下巷道平面测量的目的是建立井下平面控制,确定井下巷道、硐室及采掘工作面的平面位置,指导矿井采掘施工,满足矿图填绘的要求,为矿井安全生产和规划发展提供数据资料。巷道高程测量的目的是建立井下高程控制系统,进而确定井下导线点、高程点的标高,以及巷道硐室的标高,达到指导矿井采掘施工和满足矿图填绘高程注记等目的。  相似文献   

16.
红透山铜锌矿1958年建矿,历经60多年的开采,已形成21个中段(+253~-827m),中段走向长度达2 600m。-827m以上生产系统简称老系统,老系统采用平硐+竖井联合开拓,通达地表平硐为+253m平硐,包括4条明竖井,3条盲竖井。由于红透山铜锌矿深部新探明了资源,2011年开展了深部开采接续开拓系统(以下简称"新系统")工程建设,新系统新增明竖井1条,盲竖井2条,新系统还将开拓6个生产中段(-877m中段~-1 177m中段),加上老生产系统共计27个中段,目前开拓深度达到1 650m(从+430~-1 220m)。本文就新老系统接续开采及优化调整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矿井掘进巷道火灾时人员应急疏散情况,给矿井掘进巷道内避难硐室的合理设置提供参考。通过Pyrosim火灾仿真模拟软件和Pathfinder人员疏散仿真模拟软件对矿井掘进巷道仿照真实情况分别进行建模,在Pyrosim模型中掘井巷道与联通巷交汇处高1.6 m设置8个烟雾探测器,在Pathfinder模型中设置3种不同布置的避难硐室,得出掘进巷道火灾、烟雾蔓延规律以及3种情况下人员应急疏散结果。研究发现:火灾发生后烟雾迅速在掘进巷道内蔓延开来,人员在3种情况下疏散的时间依次为232,123,55 s,比较火灾时各烟雾监测点的TASET与3种情况下相同位置的TRSET,只有情况3时避难硐室的设置才能够满足全部人员安全疏散。矿井掘进巷道避难硐室的修建要跟上掘进巷道深度的推进,且避难硐室的间距应控制在100 m以内。  相似文献   

18.
为了认真落实毛主席“开发矿业”的伟大指示,几年来,我们在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铜矿峪铜矿的竖井、主要运输平巷、马头门、变电硐室、岔道口和电耙坑道、硐室工程中,大力试验应用了喷射混凝土和喷射混凝土——砂浆钢筋锚杆联合支护试验。喷射混凝土是利用喷射机将水泥、砂子、石子和少量速凝剂按一定配比拌成千的混合  相似文献   

19.
本主要介绍2#高炉主卷扬技术改造的原因、改造方案的确定及改造后的系统原理说明。  相似文献   

20.
以高炉主卷扬系统为例,对全数字直流调速和交流变频调速两种传动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介绍了两种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