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传统民居类型丰富多样,具有较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特征。传统材料在民居营建中的作用功不可没。其淳朴、生态、可循环,融于环境的自然属性与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高度统一。文章落脚甘南藏区传统材料的民居营建,着重介绍生土与石材的地域性应用,阐述专属于该地区的材料表情传达。  相似文献   

2.
河西走廊传统乡土民居承载着可供解读的特定的文化内涵和营建智慧,千百年来,当地人为应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形成了以生土为代表的营建智慧。文章针对河西走廊武威地区当前民居营建中出现的问题,结合传统营建智慧与新型民居设计实践,探索了河西走廊乡土民居"适宜性"改造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传统生土材料具有取材便捷,环保节能的优势。云南地区生土建筑数量庞大,红土高原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独具地域特色的营建技艺。该文以改进云南地区传统生土建筑营建工艺为研究目标,通过实地调研,梳理云南传统生土民居的种类构造,从材料性能、室内环境、整体安全性三大方面提出对应的优化改造策略,希望在实现生土建筑的使用保护、传承更新的同时,为云南地区的生土建筑保护提供更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南疆绿洲地区生土民居调研为基础,在分析当前南疆民居更新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当地民居传统营建经验和地域特征的基础上,尝试从营建智慧的延续与发扬、新旧技术的融合与发展、特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民居功能的拓展与整合、整体控制下的自主更新五个方面,建立"南疆特色生土民居"更新模式,以期为南疆乃至整个荒漠化地区的乡村住居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台风是浙东南地区传统民居之大敌。为了应对这一特殊的气候灾害,该地域的传统民居营建注重宏观环境的藏风、微观手段的避风、具体措施的抗风。其独特的营建技艺体现了地域性传统建筑高超的营建智慧。  相似文献   

6.
李延俊 《山西建筑》2009,35(7):25-26
以研究民居生态性为出发点,以宋宅为实例,从院落布局、建筑构造、庭院绿化、建筑材料等多方面对小满镇传统生土民居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地区传统生土民居的生态性特征,最后指出传统生土民居的生态思想对于现代建筑设计创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新疆吐鲁番地区生土村落民居 进行地域性解读,选取鄯善县吐峪沟乡洋海 夏村典型新老村落民居进行对比分析,在 介绍村落区位气候、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完 整呈现古村民居的建构材料、平面及主要功 能布局情况,总结其乡土营建智慧和村居更 新中的问题,分析得出新材料的引入、功能 生活的“现代化”转型及平面形态的固化生 长是地域乡土村落更新的主要异化表现, 并以此为基础,对当下新农村建设与保留传 承多样性的生土村居特征协同之策进行探 索思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秦巴山区传统民居现状调查基础上,以镇坪县危旧生土民居修复工程为例,提出了生土民居建筑生态修复技术策略。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立足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大空间”的均衡协调,保护传统民居生态景观特色;以生土建筑本土化技术为指导,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大要素”,传承生土民居生态建筑特色;以传承与发展理念为指导,吸收现代建筑技术成果,为有效提升生土民居建筑结构强度和居住环境质量提供技术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研究民居生态性为出发点.从聚落选址、院落布局、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庭院绿化、拆除回收等多方面对河西走廊传统生土民居进行分析,揭示了该地区传统生土民居的生态性特征一最后指出传统生土民居的生态思想对于现代建筑设计创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冯沛  李鹏涛  李家华 《城市住宅》2022,29(3):147-149
生土民居作为我国传统民居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广泛且类型多样.以位于山西省晋蒙边境地区的阳高县义和村现存生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村中生土民居平面、屋顶、立面3方面的形态类型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该村落区位的特殊性,分析当地生土民居建筑形态形成的内在逻辑,探讨建筑形态发展的变化历程,进一步明晰生土民居的发展脉络.希望相...  相似文献   

11.
杨涛  母俊景 《山西建筑》2009,35(24):43-44
结合新疆喀什地域气候特征和当地高台民居的特点,研究了地域气候对喀什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的影响,揭示了地域气候影响喀什高台民居建筑风格形成的原理,从而总结出喀什高台民居适应气候、自然的建筑特点。  相似文献   

12.
走向生土建筑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讨论生态文明时代给生土建筑带来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叙述生土建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其震害特征,提出生土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秉承传统生土结构的精髓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积极探索符合当代人生活模式的生土建筑形式以及满足抗震要求的生土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3.
倾听"福建土楼"的呼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土楼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以其神奇的聚落环境,特有的空间形式,绝妙的防卫系统,巧夺天工的建造技术和深邃的土楼文化,令世界瞩目,然而,深入研究,全面保护,仍是亟待解决的大课题,希望能引起全社会和各学科专家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巴渝地区夯土民居室内热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传统民居的传统生态建造经验与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巴渝地区因特殊的地形与气候,传统民居在热环境的营造上有自身的特点。以重庆江津区龙塘村夯土民居为研究对象,以实地测量的冬季室内热工参数为基础,运用软件模拟分析,对民居全年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发现夯土墙对改善夏季热环境更为有利,夯土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远比夏季差;民居建筑中阁楼空间在调节室内热环境方面作用显著,具有冬季保温,夏季隔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传统建造技术的改良和现代化应用,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实现绿色建筑生态性价比最高的技术路径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我国传统夯土建筑历史最为悠久,应用最为广泛的黄土高原地区,对其代表性传统夯土建筑类型、分布及各类夯筑建造工艺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和技术改良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赵鹏飞 《华中建筑》2012,(8):134-136
生土民居是指使用未经煅烧而仅作简单加工处理的原状土为材料营造主体结构的民居建筑形式。文章对两种山东运河生土民居类型——茅草土屋和囤顶土屋进行了实例介绍,在院落布局、建筑特征、建造方式及材料上进行了详细阐述,科学分析并归纳了它们在历史、文化、生态方面的内涵和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7.
传统生土民居是我国农村地区典型的居住形式之一,目前仍大量存在,但其室内采光差、热舒适性低等问题尤为突出。本文选取夏热冬冷地区典型生土建筑,利用Ecotect软件进行了室内光环境及热环境的模拟分析,针对建筑节能的薄弱环节提出技术改造措施。模拟结果显示适当提高窗墙比、墙面反射率及增设明瓦能使各房间的自然采光时间提高20%,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改造和被动式太阳能的利用使建筑冬季室内温度的升高与夏季室内温度的降低较为显著,可有效提高室内热环境质量。本研究为我国传统生土建筑的室内环境改善提供量化依据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立足于人与自然相融合的角度,从石桥村传统民居聚落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单体建筑的设计手法及建筑材料的巧妙使用等方面,研究石桥村传统土楼民居所具有的良好生态居住效果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在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绿色节能办公楼中进行的泥土地板实验研究,对传统民居中原生的建筑技术进行了一些改进性探索,以期为传统民居的绿色更新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