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食管中段和上胸段食管癌根治术,胃与食管颈部吻合传统的手术方法是,保证游离后的胃与胃网膜右动脉和胃右动脉两条血管供血。而只保留胃网膜右动脉的胃与颈段食管吻合的报道较少。1995~1999年我院采用只保留胃网膜右动脉的胃与颈部食管吻合的手术方法治疗中段食管癌11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7例,女4例,年龄51~59岁,平均55岁,均为中段食管癌。术前均无手术史、消瘦及贫血现象。心肺功能未见异常。1.2 手术方法 左第6肋间后外侧切口开胸,游离食管、胃和常规食管癌手术相同。在游离胃小弯时见小网膜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2.
1993年 10月至 2 0 0 2年 4月我们采用经食管床颈部胃食管一层吻合治疗食管癌 5 1例 ,临床疗效满意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 0例 ,女 11例。年龄 36~75岁 ,平均 6 2岁。肿瘤生长在上段食管 3例 ,中段食管 34例 ,下段食管 14例。术后病理鳞癌 4 7例 ,鳞腺癌 3例 ,腺癌 1例。临床病理分期为Ⅰ期 1例 ,Ⅱa期 7例 ,Ⅱb 期 2 5例 ,Ⅲ期 18例。1 2 手术方法 左后外侧切口 ,游离胸段食管至胸锁关节上。切开膈肌游离胃到幽门 ,保留大弯侧血管弓。切断贲门。取左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切口 ,将食管自颈部拉出 ,胃底最高…  相似文献   

3.
胸骨后全胃代食管治疗上中段食管癌48例总结山东省高唐县人民医院李百明杨冷(高唐252800)我院胸外科从1985年2月~1996年5月应用开胸游离食管,开腹游离胃,在颈部切口做食管胃端侧吻合术,治疗上中段食管癌48例,取得了彻底根治肿瘤,减少近期死亡...  相似文献   

4.
1992年~1999年6月我科采用胃底圆开口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治疗食管癌89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89例中,男61例,女28例,年龄47~75岁,平均59.6岁,均为食管鳞癌,其中肿瘤位于胸上段8例,胸中段58例,胸中下段23例。行左胸后外侧切口经食管床颈吻合74例,行右侧颈胸腹三切口胸骨后颈吻合13例,食管拔脱术2例。1.2 手术方法 按照常规方法游离食管及胃,在贲门部切断食管后关闭胃腔,在胃无扭转情况下将胃沿食管床或胸骨后提到颈部切口,行食管胃端侧吻合术。…  相似文献   

5.
我院采用贲门周围及胃底粘膜下血管离断及脾切除治疗食管下端胃底静脉曲张 5 5例 ,近期疗效满意 ,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情况 男 43例 ,女 12例 ,年龄 2 0~5 8岁 ,平均年龄 49岁。肝炎后肝硬变 36例 ,混合型 18例 ,门脉性肝硬变 1例 ,5 5例中均有中到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其中有多次出血 42例 ,1次出血 4例 ,2次出血 9例 ,择期手术 30例 ,急诊手术 19例 ,再出血手术 6例。2 手术方法 采用左上腹或正中切口 ,切除脾脏 ,然后由胃冠状静脉分支开始向上剥离 ,切断冠状静脉通向胃前后壁分支及迷走神经分支达膈肌食管裂孔 ,同时一定要离断高位食管支或异位食管支 ,胃左动脉一并切断结扎。食管下段游离 6~ 8cm,食管左旁左膈下 ,胃后壁及胰腺上缘曲张静脉均结扎。贲门下 3~ 5 cm处切开胃底浆肌层 ,显露粘膜下静脉 ,缝扎胃底 1周 ,缝合浆肌层 ,左膈下置皮管引流关腹。3 术后并发症 反应性胸膜炎 1例 ,左膈下感染 1例 ,吞咽困难 1例 ,应激性溃疡 1例 ,经药物治疗而愈。4 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 46例 ,占 88.5 % ,时间 4个月至 2年 ,再出血...  相似文献   

6.
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是指腹段食管、食管胃连接部和部分胃组织通过膈食管裂孔凸入胸腔。在某些患者.腹腔内其他脏器也可随同疝入胸腔。食管裂孔疝属膈疝中最常见的一种,占90%以上。国内外发病率有一定差异,西方国家尸检资料发现在40岁以上者30%有食管裂孔疝,而国内因消化道症状就诊的病人中本病占5%~20%,随年龄的增长,本病发病率也增高一。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后并发症 ,自1995年 4月~ 1997年 4月 ,我们设计并采用食管粘膜延长、食管胃分层吻合术治疗贲门癌 30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男 2 0例 ,女 10例 ,年龄 39~ 74岁 ,贲门病变直径 <5cm者 19例 ,病变直径 >5cm并侵及胃体小弯侧 <1 2者 11例 ,其中 2例食管下端轻度受累。术中切除胃体约 1 2者 17例 ,切除胃体约 2 3者 13例。1.2 手术方法全组病例均经左胸后外侧切口入胸 ,常规切开膈肌游离病变 ,切除近端胃大部及部分食管 ,封闭残胃。在食管切除平面以上约 5mm处环形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腹经膈肌裂孔途径行根治性切除累及食管下段进展期胃食管结合部癌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腹经膈肌裂孔途径切除全胃和食管下段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除标本病理资料,并与20例经胸腹途径切除全胃和食管下段患者作比较。结果:经腹经膈肌裂孔途径组平均手术时间180min,失血量250m L,食管切除长度5cm,近端切缘肿瘤残留0例,清除淋巴结数目26枚,切除食管下段周围淋巴结数目3枚,食管下段淋巴结转移2例;经胸腹途径组平均手术时间205min,失血量350m L,食管切除长度6cm,近端切缘肿瘤残留1例,清除淋巴结数目25枚,切除食管下段周围淋巴结数目4枚,食管下段淋巴结转移5例。两组比较,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经膈肌裂孔途径手术切除进展期胃食管结合部癌是替代胸腹途径手术的合理手术方法,避免开胸手术对患者的创伤。  相似文献   

9.
程波  张国强  姚珂 《重庆医学》2000,29(4):339-340
我科自 1989~ 1997年 ,应用上海GF - 1型 2 8号吻合器及CDH2 5圆形吻合器行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 6 84例。1 临床资料6 84例 ,均采用左侧开胸。其中男性 5 38例 ,女性 146例 ;年龄 2 7~ 78岁 ,平均 5 6岁 ;食管癌 5 82例 ,贲门癌 10 2例 ;食管胃弓上吻合 471例 (其中 8例是胃经主动脉弓后吻合 ) ,弓下吻合 2 13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 4例 (其中 3例经保守治疗痊愈 ) ,占 0 5 8% ;吻合口狭窄 17例 ,占 2 4%。手术方法 :左后外侧剖胸切口进胸 ,游离食管 ,切开膈肌游离胃 ;在病灶上缘切开食管前壁 ,放入吻合器头 ,在距病灶上缘5cm处行…  相似文献   

10.
1990年2月至1996年11月我科共行食管病变切除食管胃或食管结肠颈部吻合术70例,现对外科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的防治探讨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42例,女28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30岁,平均50.9岁。食管癌66例,肿瘤长度3cm以下10例,3~5cm26例,5~7cm18例,7cm以上者12例;食管良性狭窄4例,其中中上段者3例,中段并支气管瘘1例。病程最长18个月,最短1个月,平均4.62个月。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者59例(伴胸背痛者5例),进食梗噎感伴胸骨后痛者11…  相似文献   

11.
腹内脏器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称为食管裂孔疝。胃疝入胸腔最多见,所以通常所说的食管裂孔疝即指食管裂孔胃疝,以老年人为多发。现将我院临床资料完整的8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 手术治疗食管中、下段食管癌160例,男性128例,女性32例,年龄34~75岁,平均56.8岁。发生胃排空障碍4例。经钡餐及胃镜检查证实膈肌或幽门窦部位胃出口排空受阻,于手术后10~13d再次手术探查。术中证实胃排空障碍的原因是由于胃出口机械性梗阻引起。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 1.1我院自1987年8月~1991年4月有选择地采用改良食管胃“围巾式”吻合,对40例食管癌患者手术.男33倒,女7例.年龄47~69岁,平均52.1岁.病变位于中段或下段食管,其中施根治术36例,姑息手术4例。  相似文献   

14.
陈少希 《广东医学》1997,18(10):679-679
我院外科1973年1月~1995年12月行食管缘楔形切除及宽边吻合用于食管(贲门)癌手术,全组56例术后未出现吻合口瘘,未发现吻合口狭窄、变形及阻塞现象,是一个可取的手术方法。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9例,女17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40岁,平均54岁。癌肿长5~10cm。食管上段癌2例,中段32例,下段19例,贲门癌3例。术后病理诊断:鳞职45例,腺癌11例。1.2手术方法:经左胸切像食管(贲门)癌后,充分游离在无张力下行食管胃端侧吻合术。食管断端缘的前、后壁分别作楔形切开,切出三角形高及底边长各0.sclll。胃断端缝闭。在胃前壁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和总结膈肌脚在贲门食管区疾病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199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贲门食管区疾病的临床资料,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住院贲门食管区疾病手术患者140例.将所有患者按手术路径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经胸组31例,经胸腹组9例),治疗组经腹100例。通过切开膈肌脚、扩大食管裂孔、膈肌成形重建食管裂孔,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贲门癌、胃上部癌112例;缝合、收紧、修补膈肌脚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28例;分析膈肌脚、迷走神经等解剖标志的识别方法。结果:本组贲门食管区疾病手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少,部分患者避免了经胸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长期疗效确切。结论:膈肌脚是贲门食管区的重要的解剖结构,通过切开膈肌脚,扩大食管裂孔,缝合、收紧膈肌脚,腔镜手术,解剖标志膈肌脚的正确识别,比较合理、准确、有效的手术治疗贲门食管区疾病。  相似文献   

16.
食管裂孔疝为膈疝的一种,是腹腔内脏器通过食管孔进入胸腔而形成的。疝内容物多为胃,所以食管裂孔疝又称食管裂孔胃疝。本文收集10例并经食管钡餐证实,探讨其病因、临床表现及CT表现的特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HH)是指腹段食管、食管胃连接部和部分胃组织通过膈食管裂孔凸入胸腔^[1]。食管裂孔疝引起的急诊胸痛往往容易被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我们收集我院从2001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食管裂孔疝患者1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94年10月至1998年10月,采用上海产GF-I型管状消化道吻合器和快速医用OB吻合胶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中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组108例,男93例,女15例。年龄36~74岁,平均56.3岁,50~69岁者96例。食管癌76例(胸中段55例,下段21例),贲门癌32例。全组均经左胸手术,行主动脉弓上吻合72例,主动脉弓下吻合36例。1.2治疗方法全组均按常规切除食管,贲门部肿瘤,游离胃组织后,在食管离断处荷包缝合,远端纵形切开置入吻合器抵钉…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是常见的并发症 ,患者病死率较高。自 1990年以来采用食管胃吻合口不等边距间断全层缝合法进行食管胃吻合32 3例 ,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现将经验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32 3例患者中 ,男性 2 71例 ,女性 52例 ;年龄 37~ 76岁。食管癌 2 32例 ,其中上段 17例 ,中段 177例 ,下段 38例 ;贲门癌 91例。1.2 食管胃吻合口不等边距吻合方法 切除食管肿瘤后 ,游离食管至距切缘 1.5~ 2 .0cm备吻合用 ,将胃提到胸腔 ,于其最高点作一稍大于食管的开口 ,胃切口粘膜下血管结扎止血 ,距切缘 1.5…  相似文献   

20.
经食管床全胃代食管治疗上中段食管癌李英亮郑国华张国庆(东营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东营市257091)关键词食管癌;胃代食管;病例分析我院于1985年至1994年间,经食管床径路全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治疗上中段食管癌112例,取得根治肿瘤、提高切除率和远期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