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四川省2004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四川省2004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情况,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对四川省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资料及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免疫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共报告<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349例,发病率1.89/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90.54%,粪便标本及时送检率96.23%,随访表及时送达率88.54%。OPV3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98.20%,加强免疫报告接种率97.70%。2004/2005年度部分地区开展OPV强化免疫活动,第1轮常住儿童接种率96.65%,流动儿童接种率95.37%;第2轮常住儿童接种率97.12%,流动儿童为95.70%。结论为保持无脊灰,应继续加强AFP病例监测,提高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率和OPV常规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2.
九江市2007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九江市2007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状况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存在的不足,以提高维持无脊灰工作水平.[方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九江市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13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为1.17/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69.2%,口服脊灰疫苗(OPV)基础免疫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4.8%和94.6%,两轮强化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6.7%和97.3%.[结论]九江市虽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但仍需加强AFP病例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质量,保持高水平的OPV接种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进一步做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保持无脊灰状态。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2000—2008年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通辽市共报告AFP病例114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31/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1.58%。根据病毒学分类标准,报告的AFP病例均为脊灰排除病例。结论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做好常规免疫和AFP病例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提高AFP病例首诊报告率,是保持无脊灰状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陕西省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陕西省2 0 0 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178例,其中16 5例为AFP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 .89/ 10万,其它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要求。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收到15 4例粪便标本,其中合格粪便标本14 1例,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5 .5 % ,分离出1株脊灰Ⅱ型疫苗株病毒,非脊灰肠道病毒13株,分离率8 .4 %。结论 要维持无脊灰状态,应继续保持高质量的AFP病例监测,保证高水平的口服脊灰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5.
宋立  王荣  张青华  孙亚辉  侯铁军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605-1606
目的分析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以增加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方法对西安市2008年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西安市2008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23例,确诊非脊灰AFP病例22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报告发病率2.12/10万。采集标本21例,合格标本20例,合格标本采集率90.90%,标本分离出PVⅡ型株1株,型内特征鉴定为疫苗变异PV,经病毒蛋白1(VPl)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未达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的分类标准。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3株,NPEV分离率14.29%。其他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结论要维持该市无脊灰状态,应继续保持高质量的AFP病例监测系统,保证高水平的脊灰减毒活疫苗(OPV)接种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浙江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工作进行评价,以便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浙江省200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131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79/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98.5%。分离出脊灰病毒(PV)9例,非脊灰肠道病毒10例;所有PV均为疫苗株。全省2003年口服脊灰疫苗(OPV)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99.2%,加强免疫报告接种率96.8%。杭州、嘉兴、湖州3市开展了对0~3岁儿童OPV强化免疫活动,第1、2轮常住适龄儿童接种率分别为96.5%、96.4%,流动适龄儿童接种率分别为98.4%、96.8%;其余8个市开展了OPV查漏补种活动。结论浙江省2003年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2003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维持青海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青海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17例AFP病例,按照病毒学分类标准,全部为脊灰排除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31/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4%。其它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指标。2003/2004年在全省开展了1次两轮口服脊灰疫苗(OPV)强化免疫活动,第1轮报告接种率96.73%,第2轮报告接种率96.99%,并对1 024名儿童进行了OPV强化免疫的快速评估调查,服苗率为90.58%。结论青海省继续维持无脊灰。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湛江市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与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V)免疫接种情况,为维持无脊灰状态和消灭脊灰工作制定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湛江市2004年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AFP病例监测系统及OPV免疫接种率进行评价。结果2004年全市报告AFP病例26例,零剂次免疫儿童2例;病例分布于25个镇,无明显季节高峰,<5岁病例占总病例数的61.5%,男女性别比为1.89∶1。26例AFP病例中脊灰病毒分离率为3.8%,为脊灰疫苗株;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为15.4%。<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30/10万。AFP病例48 h调查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标本及时送检率和随访表及时上报率均为100%。本地和流动儿童OPV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7.3%和99.1%。2004/2005年度两轮OPV强化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6.9%和97.2%,两轮强化免疫现场快速评估调查接种率均>95%。结论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无脊灰证实标准,但AFP病例首诊报告率低,OPV免疫空白仍然存在。今后应继续提高AFP监测系统工作质量,提高OPV免疫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人群。  相似文献   

9.
谷利妞  许雷 《职业与健康》2010,26(21):2444-2446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2007—2009年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结果。方法应用Excel软件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连云港市2007—2009年分别报告AFP病例19、10和12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55/10万、1.06/10万和1.27/10万。夏秋季节病例居多,4岁以下病例所占构成比为75.61%,服苗史≥3次的占90.24%。41例病例实验室培养结果显示,Ⅰ型、Ⅲ型脊灰病毒各1例阳性,均为脊灰疫苗株。AFP病例报告后48h内流调率、标本采集率、60d随放率及75d内送达率均为100%,粪便标本7d内送检率为97.56%,均达到相关要求。初到村级、乡级、县级及以上医院就诊的病例报告率分别为0、30.77%、70.83%。结论连云港市儿童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但仍需提高监测灵敏性,做好常规免疫和AFP病例合格标本的采集工作,提高首诊报告率,有效维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汕头市金平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汕头市金平区2001~2005年AFP病例监测数据。结果2001~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12例,其中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11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病例1例,未发现本土或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2001~2005年<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是0.51/10万、1.60/10万、1.74/10万、2.34/10万、0.59/10万;5年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平均为91.7%。结论2001~2005年汕头市金平区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正常,但应提高该系统的敏感性,尤其应提高AFP病例的报告发病率、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率和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吉林省2001—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评价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将吉林省7年AFP病例数据库、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数据库采用SPSS软件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整理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7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577例,每年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1/10万,以省为单位各项及时性指标均达到80%标准。每年为全省适龄儿童提供≥12次的口服OPV常规免疫服务,2001—2007年OPV报告接种率均在98.45%以上。开展了7次14轮重点县(市、区)4岁以下儿童OPV强化免疫活动,累计受种4049354人剂次。结论吉林省2001—2007年AFP病例监测系统的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保持高水平OPV免疫接种率和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2.
劳成涌  李齐芳  邓肖英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482-1483
目的进一步做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监测工作,巩固无脊髓灰质炎成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灵山县2008—2010年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灵山县2008—2010年分别报告AFP病例9、8和12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58/10万、2.59/10万、和3.94/10万,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要求,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6.42%(27/28),分离出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6例,占20.68%;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1例,占3.45%,经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鉴定后排除。结论灵山县儿童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良好。做好常规免疫、强化免疫、查漏补种和AFP病例合格标本的采集工作,提高首诊报告率,是有效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南京市2005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情况,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 应用EPI info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南京市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19例本市AFP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7/10万.其他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要求.口服脊灰疫苗(OPV)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为99.92%,加强免疫报告接种率为99.75%.2005-2006年度OPV强化免疫活动中,第1轮常住儿童接种率97.27%,流动儿童接种率98.29%;第2轮常住儿童接种率98.07%,流动儿童为97.76%.结论 南京市2005年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今后仍须保持敏感的AFP病例监测系统,开展高水平、高质量的OPV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活动.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2003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全面评价甘肃省 2 0 0 3年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工作 ,保持无脊灰状态。方法 对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和口服脊灰疫苗 (OPV)免疫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 0 0 3年共报告AFP病例 1 2 8例 ,<1 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 1.94/1 0万 ,其它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AFP病例中格林 巴利综合征占 54 %。从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出脊灰病毒 (PV)疫苗株 6株 ,其它肠道病毒 1 1株 ,病毒分离率为 1 4.1 7% ,所有PV阳性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为疫苗株。OPV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 >95% ,估算接种率 71 %。 2 0 0 3/2 0 0 4年部分地区强化免疫活动共免疫 0~ 3岁儿童 4944 98人次 ,两轮报告接种率均 >98% ,估算接种率均 >90 %。结论 自 1 993年至今已连续 1 1年未发生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 ,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但部分地区存在着监测和免疫薄弱区域 ,应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并有效落实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2004年上海市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情况,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应用EPI info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2004年上海市共报告本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21例,小于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报告发病率1.04/10万,合格粪便采集率90.48%,其他监测指标达到WHO或卫生部要求。两轮强化免疫服苗率均>83%,全市AFP病例漏报率为1.19%,病原学监测未分离到脊灰野病毒。[结论]为了维持无脊灰,仍需保持敏感的AFP病例监测系统和高质量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活动。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2003年无脊髓灰质炎证实工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江苏省 2 0 0 3年继续开展保持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工作 ,2 0 0 3年共报告AFP病例 2 0 3例 ,<1 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 1 5 2 / 1 0万 ,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AFP病例及时随访率、粪便标本及时送检率、检验结果及时反馈率均 >93 0 %。通过开展主动搜索 ,全省AFP病例漏报率为 3 8%。全省继续开展脊灰病原学监测 ,未分离到脊灰野病毒。同时继续开展口服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两轮强化免疫报告服苗率均 >98 0 %。表明江苏省AFP病例监测质量较高 ,消灭脊灰各项措施得到了较好落实 ,全省仍保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当前保持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情况 ,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 利用EPIinfo软件对安徽省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及常规免疫报告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安徽省 2 0 0 1~ 2 0 0 3年 <1 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 >1 /1 0万 ,报告的AFP病例分布于 1 0 2个县 (市、区 ,下同 ) ,占全省总县数的 97.1 % ,监测系统敏感性较好 ;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要求 ,但个别地区仍有差距。AFP病例免疫史分析显示 ,每年约有 2 0 %的病例未全程免疫。结论 为保持无脊灰 ,今后应继续加强AFP病例监测和免疫工作 ,直到全世界消灭脊灰  相似文献   

18.
中国通过使用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PoliomyelitisAttenuatedLiveVaccine,OPV)、加强OPV常规免疫和开展补充免疫活动,以及加强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alysis,AFP)病例监测,消灭脊灰已取得了重大进展。1994年报告最后1例本土脊灰野病毒(WildPoliovirus,WPV)病例,2000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实现无脊灰目标。随后中国实施了维持无脊灰策略和措施,但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生了输入脊灰疫情。在现阶段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面临的挑战包括:WPV输入风险很大,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Poliovirus,VDPV)和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病例时有发生,常规免疫存在薄弱环节,脊灰疫苗免疫策略需要调整。为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直至全球消灭脊灰,中国要大力加强OPV常规免疫,适时引入脊灰病毒灭活疫苗和调整脊灰疫苗免疫策略,保持高水平AFP病例监测质量,及时和有效地处置可能发生的WPV输入和VDPV循环事件,开展WPV、VDPV及其感染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封存和安全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