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读本刊1982年第2期《“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之我见》一文(以下简称本文),受益非浅,但文中有几点似欠恰当,故提出以商讨。一、本文云:“用苦寒药治热病而热反增者,非火有余,乃真阴不足,虚火妄动之候。苦寒药多沉降,势必伤阴愈甚,虚火亦愈旺”笔者认为,伤阴之因不在药之沉降,沉降未必皆伤阴,如龙骨、牡蛎、珍珠母之类即不伤阴,苦寒之大黄配芒硝可急下存阴,再如玄参,生地、知母皆属苦寒药,不但无伤阴之弊,反而有养阴之功。若云苦寒药伤阴的话,原因有二:(1)苦味药多燥湿而伤阴,如黄芩、黄柏、黄连等。(2)性  相似文献   

2.
问题解答     
问:苦寒药既能坚阴,又能伤阴,其理由何在? 答:苦寒药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内经》云:“热者寒之”,“治热以凉”,就是说对于实热邪盛的病证,要用寒凉药治疗。因为邪热炽盛之病证,如不用寒凉药,势必邪热炽盛,灼伤阴液,故临床上常选用黄芩、黄连、黄柏、知母等苦寒药直折其热,从而达到清泻邪热,保存阴液的目的,这就是“苦寒坚阴”的道  相似文献   

3.
周雅莲 《陕西中医》1994,15(1):33-34
<正> 葛根芩连汤出自仲景《伤寒论》,治疗“表症未解,热利不止者”。葛根为君,滋阴清热;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炙草甘缓,调和诸药。药仅四味,组方严谨,是清热而不伤阴,利湿而不生  相似文献   

4.
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云:"药之辛、甘、酸、苦、咸,味也;寒、热、温、凉,气也。味则五,气则四,每一味各有四气,有使气者,有使味者,有气味俱使者……所用不一也。"中药以五味配四气,性味相同,功效相近;性味不同,则功效亦异。苦寒药物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有医家谓苦寒伤阴,有医家谓苦寒坚阴,众说纷纭,说法不一,看似矛盾,实则不然。观历代医家之方书,细思探究,始悟其奥妙。通过探讨苦寒药物的功效及临床运用,阐明其伤阴、坚阴机制。  相似文献   

5.
任维敏 《光明中医》2011,26(2):210-211
苦寒碍胃,有伤中之弊,已被古今不少学者所认同。苦寒伤胃,不宜用于脾胃病,特别是脾胃虚寒的病人。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脾为太阴湿土,喜燥恶湿;胃为阳明燥土,喜润恶燥。苦寒药大多有清热燥湿,并有泻下之功,能耗气伤阴,《血证论》云:"苦寒药能大伐生气"。苦能燥湿,燥伤阴,阴伤则胃无以受纳,寒能伤阳,阳伤则脾的运化功能受损,脾胃功能失调则消化吸收不良,出现痞满、隐痛、腹胀、腹泻等一系列症状。  相似文献   

6.
3 泻南补北温热病极期,每出现热盛伤阴、火旺水亏之象。此证之水亏,乃由于火旺而来,因而泻火一法,实为当务之急。然泻火之品,多为苦寒性味,味苦者燥,有伤津耗液之弊,因而单纯使用苦寒药则水愈亏。反之,专一使用甘寒育阴药则又不能扑灭火炎之势。唯有用泻火育阴法,合苦寒...  相似文献   

7.
苦寒药在肥胖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肥胖2型糖尿病的核心病机-中满内热,应用苦寒药物为主的开郁清热方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1.32%,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总结在临床中应用苦寒药的技巧和用量,同时摸索出克服苦寒药的克伐阳气,化燥伤阴,伤脾败胃等不良反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苦寒化燥伤阴探究戴春福(福建中医学院福州350003)不少学者认为如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及大黄等苦寒清热解毒之品有化燥伤阴之弊,不宜用于阴液已伤的温病营血分证 ̄[1~3]。有关苦寒化燥伤阴之说始自何时难以考证,但此说流传至今,严重影响了苦寒药物治疗热病的应有功用的发挥。笔者对此说提出质疑,兹对有关问题简探如下。1苦化燥之苦为苦温而非苦寒苦燥之语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云:“脾苦湿,急食苦以?...  相似文献   

9.
临床如何运用好苦寒药,这是一个专门课题。苦寒药具有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燥湿等多种功效,《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下品药,是真正意义上的治疗用药而极具疗效。但由于苦寒药药性猛烈,有克伐阳气,化燥伤阴,伤脾败胃等副作用。而临床用之过于谨慎,往往因噎废食,错失良机,延误病情。那么,怎样适时、适度、准确地把握苦寒药的应用,尤其是用于治疗虚损病就很值得研究。现就金元四大家之李东垣、朱丹溪治疗虚损病用苦寒药的经验作一整理研究,以供临床借鉴。李东垣所治虚损病,主要是脾胃元气内伤,中气不足,气虚湿浊…  相似文献   

10.
中医临床常用苦寒药治疗火热炽盛及湿热壅滞类病证,但传统用药理论有“苦寒伤阴”、“苦寒坚阴”、“苦寒伤阳”、“苦寒健胃”诸说,使学者常感无所适从。笔者在运用苦寒药的长期实践摸索中,对以上各种论点,有了一些初步认识,现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多种致病因素都可引起人体气血、脏腑、经络的不通而导致疾病。对于这些疾病,中医往往采用"通法"来进行治疗。"通法"作为重要治法,虽列八法之外,但该理论源于《内经》,且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就临床治疗而言的"通法",不能仅以狭义"通下"一法言之。其含义既包括扶气血、协调脏腑关系,解决"化源"之物质基础生成不足;又包括祛邪气、疏通经络气血、疏布津液,以解决"运行"之道路阻塞。基于对《内经》以及相关著作的探析,认为"通法"在扶正祛邪治则的指导下,可包括"通营卫法""通脏腑法""通经络法"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刺玫果药材的指纹图谱,为其有效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集18批刺玫果的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最终建立了刺玫果的指纹图谱,主要成分得到有效分离,共得到10个共有峰,并确定了4个特征峰的峰归属。样品可被聚成4类,并且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3.432%。结论:所建指纹图谱可为刺玫果质量标准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天癸浅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天癸乃先天肾精所化,赖后天水谷滋养,为人体阳气之一。此气在人体中至关重要,可保而不可伐,以免灭其生生之机。临床上常见的性发育迟缓、性功能减退、月经不调以及更年期综合征,多以天癸不足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治疗天癸病的原则应以温补为先,以固涩为要。  相似文献   

14.
双膦酸类药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国内外双膦酸类药物的各种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概括,对如何有效控制该类药物的质量进行探讨。方法 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 现有的分析方法为双膦酸类药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手段。结论 随着新的双膦酸类药物的开发与研制,需要根据药物特有的结构与性质建立与其相适宜的分析方法,以更好地进行药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从腧穴定位而言,《针灸大成》中内关穴定位与现代《经络腧穴学》教材所述一致;从刺灸方法而言,《针灸大成》记载为灸三壮,针刺深度三分或一寸二分,现代研究已证实其均为内关穴针刺的有效深度,而补泻手法不同,可出现催吐和止吐的不同作用,体现出腧穴的双向调节作用;从临床应用而言,《针灸大成》中所记载的内关穴主治范围主要涉及痛证、情志、脾胃、肛肠、五官、肢体、妇科等方面疾患,其中以痛证、情志、脾胃这三方面疾患运用最为广泛,痛证配穴多以循经取穴配合辨证取穴为主,情志疾患多配合心经之神门、通里和背腧穴之心俞,脾胃疾患多配合脾经之公孙、胃经之足三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TGA-DTA热分析法快速鉴别中药乳香,并进行质量分析。方法:收集市场上乳香药材共计25份,通过考察升温范围、升温速率、粉末粒度三个重要因素对TGA-DTA热分析实验的影响,利用TGADTA特征图谱快速鉴别药材真伪;分别采用一阶中点法和连线法进行热重分析与热焓计算,对乳香药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确定了乳香TGA-DTA实验的最佳条件:升温范围选择50-750℃;升温速率选择20℃·min-1;粉末过100目筛;在该条件下,通过特征峰位(T1=447±5℃、T2=549±5℃、T3=350±5℃)、热重分析(TV-max、ΔW2+ΔW3)、热焓分析(ΔH)可以很好的区分正品乳香、伪品乳香以及乳香的掺伪品。结论:TGA-DTA技术操作简单,是一种快速、准确、简单的乳香鉴别与质量分析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聚类分析法对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的病例进行收集整理,将使用频数≥90次的药物、总使用频率达81.48%以上的中药进行R型聚类分析,从而明确各药的主治功能和适用范围。结果:得到6个关系密切的聚类组和10个常用药对组。结论:以聚类分析法分析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用药规律,发现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用药多以滋阴、通络、解毒、化瘀、补泻脏腑为主。  相似文献   

18.
现今对表证的研习,多只言病情轻重之势,不言病情上下之位。而临床辨证时,证候的辨别主要是以临床表现为依据,而病邪在不同病位层次当表现出不同症状,因此表证亦应该有病位层次之分。表证分上下,实际是在肌表这个空间维度上的详细分辨。因为病位上下浅深不同,应当有不同的症状体征,表证分上下,从治法的角度来说,就是辨别病位的上下浅深层次,因为层次不同治法各异。  相似文献   

19.
郁火证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郁火的成立具备三个要素 :一是邪气 ,二是阳气 ,三为郁滞。郁火的病机为邪气郁阻阳气使阳气有余的一种病理状态 ,属气分病变。将郁火分为外邪郁火和内邪郁火。无论外邪郁火或内邪郁火 ,皆可以分为脏腑郁火和五体郁火 ,并论述其临床表现。强调外邪郁火在五体郁火阶段 ,病情轻浅 ,较易治疗 ;深至六腑或五脏郁火阶段 ,则病情深重 ,症状复杂 ,治疗较困难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近30年生物医学期刊有关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文献的处方录入,对其用药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探索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常用药物和配伍规律.频数分析结果显示,菖蒲、川芎、黄芪、何首乌、远志、丹参、当归、枸杞子、郁金、水蛭、淫羊藿等为常用药物.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了本病治疗的用药规律.用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用药处方规律,可更好的指导临床,同时也是血管性痴呆证候规范化研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