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红花是鸢尾科番红花属球根类植物,含藏红花素、藏红花苦素、藏红花醛等功效成分,具有缓解女性经前综合征、抗焦虑抑郁、干预老年性黄斑变性、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心血管疾病等功效.综述藏红花的功效成分、作用、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以期为更好地利用藏红花资源开发系列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活血养颜的藏红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红花,食用名贵香料之一,别名番红花、西红花.由于藏红花的名声太响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藏红花产自西藏,其实不然,藏红花原产于南欧、西亚等地区.很久以前,红花穿过希腊、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和伊朗等国,再越过喜马拉雅山脉进入中国西藏,然后由西藏转销到内地广大地区,内地人只知此花来自西藏,所以就在红花前加上一个"藏"字,藏红花的名字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提取藏红花细胞培养液中藏红花素和藏红花苦素的工艺。方法:对4种大孔树脂提取藏红花素和藏红花苦素的效果进行比较,考察HPD-100A大孔树脂提取藏红花素和藏红花苦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HPD-100A树脂提取藏红花素和藏红花苦素效果最佳,其最适工艺条件为25℃、色素液pH6、藏红花素和藏红花苦素上样质量浓度分别为1.0mg/mL和24.6mg/mL、溶液处理量1.5BV、吸附流速1.5mL/min、洗脱剂为体积分数40%乙醇溶液、洗脱剂体积1.7BV、洗脱流速1.0mL/min。藏红花素和藏红花苦素的吸附率分别达到94.4%和75.5%,解吸率分别为99.9%和87.5%。结论: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藏红花培养液中藏红花素和藏红花苦素方法可行,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西红花集观赏、药用和经济价值于一身,是一种名贵的药食同源产品;产地的“道地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其品质的保证。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的方法,来同时检测不同产地西红花样本中的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苦番红花素素、藏红花醛这四种主要有效成分,方法回收率为98.0%~100.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西红花样本中的有效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浙江产地的西红花样本的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苦番红花素含量均值最高,江苏产地的藏红花醛含量最高。将UPLC测得的4种有效成分主成分分析后的得分向量进行LDA、KNN模式识别,结果表明KNN模型的效果更佳,当主成分数为3, K值为1时,模型的训练集和预测集的识别率分别为96.55%和100%。结果表明模式识别技术结合UPLC的西红花产地鉴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优化藏红花素碱水解制备反式藏红花酸的工艺,进而精制得到高纯度反式藏红花酸。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初步考察水解反应时间、温度、氢氧化钠浓度对反式藏红花酸的产率的影响,进而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试验进行参数优化。结果:反应时间60.0 min,温度80.0 ℃,氢氧化钠浓度1.70 mg/mL为最佳水解条件,此条件下得到纯度为86.0%、产率为80.09%的反式藏红花酸粗品,经重结晶后其纯度提高到99.3%,纯化产物经核磁共振碳谱和氢谱分析,确定为全反式藏红花酸。结论:碱水解藏红花素后重结晶的方法可以简便有效的制取高纯度全反式藏红花酸。  相似文献   

6.
藏花素是从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中提取精制的一种天然食用黄色素。本文对藏花素的理化性能作了全面的测试,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测定了该色素的吸收光谱。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pH值、金属离子、热、光等因素对藏花素的影响。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藏花素中As、Pb含量。从而得出:藏花素溶解性好,着色力强、金属离子、酸、碱、糖对色调无影响;耐热、耐光、As、Pb含量很低,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天然食用黄色素。  相似文献   

7.
正藏红花又称"番红花""西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是一味名贵的中药,其昂贵的价格令许多人望而却步。藏红花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还是一味调料,西班牙海鲜饭那迷人的香气和诱人的黄色,藏红花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价格高昂的红色金子番红花的球茎看上去有点像小号的扁洋葱头,它的花呈漂亮的紫色,中间有3根红色的丝  相似文献   

8.
天然食用色素栀花黄、山兰红在食品中应用试验报告王安邦昆明市瓶酒厂关键词栀花黄、山兰红、着色前言桅花黄色素由茜草科植物黄桅子Gardeni-asootepensisHurch的黄色香花提制而得。主要化学成分为藏红花原素及其甙元藏红酸复烯色素和4’-羟基...  相似文献   

9.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配制酒中栀子黄、柠檬黄、日落黄的分析测定方法。样品经加热除去乙醇后,用水定容后经微孔滤膜(0.45μm)过滤。以甲醇和0.02 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藏花素、藏花酸、柠檬黄、日落黄在1.0~2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8。检出限按公式C_L=3S_b/b计算,得出藏花素2.837 mg/kg、藏花酸0.614 mg/kg、柠檬黄0.117 mg/kg、日落黄0.105 mg/kg,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添加不同浓度的黄色素(添加量0.5~9.0 mg/kg),加标回收率在94.0%~98.5%之间, RSD5%。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满足定量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0.
鲜罗汉果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鲜罗汉果素是一种天然甜味剂,其主要甜味成分为罗汉果甜甙。本文用高温、沸水、酸、碱、紫外等条件对其进行处理,通过测定罗汉果总甙含量、甜甙V含量、甜度、吸光度的变化,检验鲜罗汉果素的稳定性,为罗汉果素在食品工业和药品工业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参考数据。实验结果表明,罗汉果素是一种对一般高温、一般酸、碱度和紫外环境都相当稳定的高甜度的天然甜味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保健食品中安石榴甙、鞣花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方法。方法采用迪马钻石Ⅱ(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波长256 nm下进行检测。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α安石榴甙24~240μg/ml;β安石榴甙56.0~560μg/ml;鞣花酸60.0~600μg/ml。相关系数r为0.999 7~0.999 9;检出限:α安石榴甙、β安石榴甙、鞣花酸分别为2.36、2.78、2.67μg/g;定量限:7.08、8.34、8.01μg/g。高低两个浓度水平加标回收率97.5%~104%;相对标准偏差(RSD)均<2.5%。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保健食品中安石榴甙和鞣花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正>浙江农林大学张有做教授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栀子富含藏红花素,具有较大的市场开发价值。同时,由张有做教授牵头组建的由浙江农业科学院、江南大学等高校组成的专家团队,经过品种筛选、规范种植、实验分析、产品研制,成功开发出了栀子藏红茶、栀子藏红油、栀子饭宝、栀子手工皂等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世界酒花品种由低α─酸向高α─酸品种、由香型花和苦型花向香苦兼优品种、由传统品种向矮化低架栽培品种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4.
优质营养油——红花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起红花,人们就会想起藏红花。这是因为它们的名字相近,又都是颇有名气的活血通经的中草药。其实,两者在植物分类学上是很不相同的。红花又名草红花、菊红花、红兰花、杜红花等,是一年生双子叶菊科植物。莫以为红花都是红色的,它还有白色、乳白色、淡黄、姜黄、橙黄、粉红、猩红以至深红色的。藏红花又名番红花,是单子叶鸢尾科球茎植物,花色鲜红。  相似文献   

15.
建立肉制品中栀子黄色素中藏花素和藏花酸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实验优化了样品提取方法、液相色谱条件和质谱参数。样品用甲醇超声提取,乙腈饱和的正己烷脱脂,Eclipose plus 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流速1.0 m L/min。采用电喷雾质谱负离子模式电离,多重反应选择离子检测。藏花素的检测离子对为m/z 975.4/651.3和m/z 975.4/327.1,其中定量离子对为m/z 975.4/651.3,藏花酸的检测离子对为m/z 327.2/105.0和m/z 327.2/185.1,其中定量离子对为m/z 327.2/105.0。结果表明,线性范围50~2000 ng/m L,回收率为80.49%~90.34%,相对标准偏差3.01%,藏花素和藏花酸的仪器检出限分别为5、3 ng/m L,方法定量限分别为20、12 ng/m L,该方法简单、准确,适用于肉制品中栀子黄色素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6.
《丝绸》2017,(2)
"蓝"即蓝草,本为"染青之草",有蓼蓝、崧蓝、马蓝、木蓝诸种。作为染料的红花古亦称"蓝",曰黄蓝,又曰红蓝。黄蓝、红蓝之名产生于红花传入中原地区初期,当时蓝草早已人所普知,故而黄蓝、红蓝之"蓝"来源应该与此有关,古文献中多记载因其花或叶与蓝草相似、相同而得名。不过,研究比较发现,红花植物与各种蓝草皆无相似之处,更无相同可言。经考证认为,染料红花古名黄蓝、红蓝之"蓝"本义为泛指染料,与蓝草之"蓝"异。另外,研究红花古名还需要与番红花(西红花、藏红花)区别开。由于中国元代从西藏输入内地的一种新药材与汉代就有的红花药性近似,且外观、色彩也相像,故而产生了误解。研究表明,番红花(西红花、藏红花)与红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植物。  相似文献   

17.
克隆表达了一种赖氏菌(leifsonia spp. ZF2019)的一个GH3家族糖苷酶基因(Lf18920),以pET-28a-HMT为载体构建了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用Ni-NTA柱纯化表达蛋白。研究了该酶的底物特异性及动力学参数,分析了温度、pH、金属离子等因素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液质联用色谱探究了该酶对藏红花素的转化作用。结果表明:该酶与4-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nitrophenyl beta-D-glucopyranoside,pNPG)的亲和力最强,对底物pNPG的特征常数Vmax和Km分别为0.155U/mg和1.97 mmol/L。该β-糖苷酶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5.0;低浓度的Zn2+使酶活提高了37%左右,SDS和吡啶可以使酶完全失活,可耐受1%的尿素(仍能保持77%的相对酶活)。该酶能部分水解藏红花素,但不能将其彻底水解成藏红花酸。研究结果表明,该酶可用于以藏红花素为底物的不同水解度藏红花苷的制备。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世界酒花品种由低α-酸向高α-酸品种,由香型花和苦型花向香苦兼公品种,由传统品种向矮化低架栽培品种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广泛栽培的徐薯18薯蔓为原料,中试设备水提多糖后的滤渣经醇提、AB-8树脂精制获得薯蔓黄酮(FSPV).利用HPLC-ESI-MS对FSPV进行分析,从获得的质谱分子量信息初步鉴定出了6个主要的黄酮甙元.进一步结合HPLC,通过与标样保留时间对比,确定FSPV中存在:染料木素、木犀草素、槲皮素、刺芒柄花素、芹菜素、山奈酚6种黄酮甙元.其中,首次报道薯蔓中存在染料木素和刺芒柄花素.  相似文献   

20.
建立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制备栀子黄色素中藏红花素Ⅰ的方法,并对所得产品进行抗氧化性与稳定性研究。建立了乙酸乙酯-甲醇-水(体积比为100∶20∶15至100∶25∶15)的梯度洗脱体系,以及层析柱硅胶与栀子黄色素的质量比为350∶1的上样量比例,并制备出纯度为98.39%的藏红花素Ⅰ单体样品,其得率为15.58%,回收率为50.42%。抗氧化与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藏红花素Ⅰ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活性;藏红花素Ⅰ在高温、强光照射、强酸强碱环境中均会产生损失。含藏红花素Ⅰ成分的产品应贮存于低温、避光、pH值为6的环境中,且与适量抗坏血酸联用可以提高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