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有: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及误吸、医源性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及营养不足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后病死率高,针对各种危险因素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加强基础护理,加强呼吸道、消化道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营养,减少肺部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01~2008-06收治的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其中深昏迷37例,留置胃管患者60例,既往有肺部疾病者41例,呼吸机辅助呼吸25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由多种病因所致,多发生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1周内,病原体主要为革兰阴性茵,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护理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2000-01~2003-01共收治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对30例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6例,并发肺部感染30例,发生率为23.8%,30例中男24例,女6例,年龄16~72岁,平均26岁;损伤类型:脑挫裂伤18例,颅内血肿11例,脑干损伤合并颅内血肿及脑挫裂伤1例,其中合并颅底骨折10例,有昏迷24例,行气管切开术20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56例伤后早期行气管切开术的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根据气管切开术后3周内根据临床表现、X线检查、支气管肺灌洗液或痰液培养确定肺部感染。结果 156例中,发生肺部感染46例,发生率为2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伤、气管导管留置时间长、入院时GCS评分低、体质指数高是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发生肺部感染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长、术前体质指数高、入院时GCS评分低、有合并伤等具有较高相关性,建议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肺部感染,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早期不同吸痰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收治的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9例。分别给予优化吸痰法和常规吸痰法,观察分析2组血气变化及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动脉血压分压、氧合指数较对照组高,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黏膜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吸痰方式能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早期患者的黏膜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大剂量沐舒坦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重型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24.3%~67.4%,最高可达78.9%[1,2]。肺部感染又成为影响重型TBI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成为重型TBI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降低颅脑疾病患者气管切开后感染率的作用,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行气管切开治疗的颅脑疾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2组治疗期间对防治感染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自护能力、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感染发生情况,对优质护理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对防感染认知问卷调查评分、自护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感染2例(4.65%),对照组7例(15.22%),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颅脑疾病患者病情严重且复杂多变,气管切开是较常采用的辅助治疗方式,气管切开后会增加医院感染几率,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对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SUH)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268例合并SUH重型颅脑损伤患者(SUH组)与250例未发生SUH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照组)的肺部感染率、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死亡率、生存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5与90天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等。结果 SUH组较对照组肺部感染率、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两组生存者治疗前NIHSS、B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后第45、90天时NIHSS、BI比较SUH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并SUH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较无合并SUH者不但肺部感染率、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而且生活质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常规手术与天幕切开脑疝复位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疝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疝患者92例,分为2组分别行常规手术与天幕切开脑疝复位手术,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与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患者病死率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脑动脉梗死、脑积水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疝临床效果满意,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浅析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控制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186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从病房的安置、基础管理、基础护理、流动人员的控制、消毒隔离措施等方面施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 严格的病房管理及规范的操作能有效地降低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论 明确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关键在于严格的病房管理及规范的操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车祸的增多,颅脑损伤患者也相应增多,而且往往入院时就已经是重型颅脑损伤[1],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或者治疗和相应的护理不得当,很容易并发肺部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2]。我院2010-09—2011-09诊治2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除了给予对症治疗外,还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69例,吸痰时,每根吸痰管反复使用,不注重无菌操作,根据经验使用抗生素;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例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57例,采取勤吸痰、翻身并保持气道湿化、行雾化面罩吸氧、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消毒隔离、予以必要的营养支持以及及时予以足量有效的抗生素等措施。结果肺部感染发生率由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的78.1%(132/169)显著下降到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的21.0%(33/157;P〈0.05)。出院时肺部感染治愈率由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的43.9%(58/132)显著提高到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的63.3%(21/33;P〈0.05)。结论有效的吸痰、湿化气道,创造人工呼吸道屏障,消毒隔离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是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 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应急性溃疡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出现应激性溃疡18例(52.9%),观察组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10例(29.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控制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186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从病房的安置、基础管理、基础护理、流动人员的控制、消毒隔离措施等方面施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 严格的病房管理及规范的操作能有效地降低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论 明确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关键在于严格的病房管理及规范的操作。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月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呼吸道感染98例患者的细菌学检查及药敏试验结果,并结合临床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的易感因素。结果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约占75.00%。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特殊因素。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关键是分析细菌分布及变迁规律,加强临床基础治疗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的主要临床特征和预防、治疗对策。方法 对5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并发MSOF的45例患者进行原发病的治疗及各种指标的监测。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后MSOF的发生率7.68%;既往有疾病的器官发生MSOF机率较高,达69%;颅脑损伤越重,MSOF发生率越高,GCS 6~8分者MSOF发生率为3.4%,3~5分者发生率为8.1%,脑疝者发生率为10.4%;死亡31例,病死率68%。结论 早期开颅手术,解除颅内高压,控制肺部感染,密切监测各器官功能,加强对器官功能的支持,可降低MSOF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1月手术治疗的31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318例中,发生肺部感染148例(46.5%),未发生肺部感染170例。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最常见的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由低至高依次为丁胺卡那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激素应用、使用3种以上抗菌药、气管切开术、机械通气≥7 d是术后继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继发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合理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呼吸道侵入性操作有助于肺部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并肺部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5-10收治的ICU重型颅脑外伤并肺部感染患者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GOS评分良好率12.5%,观察组为31.7%,观察组GOS评分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67.5%(27/40),观察组为90.2%(37/4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并肺部感染的护理效果突出,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伴胸部外伤的急救与优质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2011-07—2014-05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颅脑外伤伴胸部外伤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颅脑损伤伴胸部外伤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程序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96例2012‐10—2014‐10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实验组进行程序化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施程序化护理以后,实验组满意度为91.67%,对照组满意度70.83%;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对照组为35.4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有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程序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96例2012‐10—2014‐10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实验组进行程序化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施程序化护理以后,实验组满意度为91.67%,对照组满意度70.83%;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对照组为35.4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显著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