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双黄连粉针剂致过敏性哮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8岁,因发热、鼻塞、咽痛2d,门诊给予青霉素肌注,口服速效感冒片等药物治疗,疗效不佳。于1994年11月4日入院治疗。查体:T38.5℃,P86次/分,R20次/分,BP16/10kPa,神志清楚,口周无发绀,咽部充血,扁桃体I°肿大,无脓性分泌物。心肺正常,肝脾不大。化验检查:WBC9.6×109/L、N69%、L31%,胸透未见异常。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入院后给予5%葡萄糖300ml加双黄连粉针3.6g(哈尔滨中药二厂生产)静脉滴注,滴速为60滴/分,当静点10min左右,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口唇发绀,不能平卧、腹痛,喉部有哮鸣音。查体:…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9岁。因心前区阵发性闷痛2天多,于1997年6月18日入院。查:体温36.8℃,脉搏9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20/14KPa。神清合作,全身皮肤未见出血点及皮疹,无颈静脉怒张、心肺未见异常。血胆固醇6.8mmol/L甘油三脂2.22mmol/L,静息时心电图无特殊。诊断为冠心病、入院后给予静滴丹参注射液20ml加5%葡萄糖液500ml扩张冠脉,并给予能量台剂等。第  相似文献   

3.
普乐林导致迟发型过敏反应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留柱 《淮海医药》1997,15(4):57-57
患男性.73岁。既往无过敏史,1996年10月24日因陈旧性广泛前壁心梗伴心律失常入院,精神欠佳.轻度贫血貌,全身乏力,24h心电监护结果,额发房早、短阵房速、心率波动在60-70次/min.给予卧床休息,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静点5%G.S250ml 普乐林0.3g,15滴/min.一周后于11月2日输液结束后约2min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潘南金对12~14岁儿童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分组,年龄为12~14岁的肝炎患儿。治疗组患儿100例,先用潘南金10ml/次,加5%G·S250ml静脉滴注,1次/天,疗程2周,然后改口服潘南金片,1片/次,3次/天。对照组患儿100例,用葡醛内酯(肝泰乐)及维生素C静脉滴注,1次/天,疗程2周后改口服肝泰乐片、维生素C片。两组其余辅助治疗为一般的综合治疗药物。两组用药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第4周各查一次肝功能系列(包括胆红素)、肾功离子系列、血常规、并观察症状体征。结果 治疗后2次复查,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9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5%、64%。P<0.005,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潘南金对12~14岁儿童肝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其它药物,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在儿科值得继续探讨使用。  相似文献   

5.
病例:男,66岁。因左鼻腔间断性出血2周入院。自发性鼻出血,血色鲜红不能自止,每次出血约40ml,共出血7次。伴左鼻腔阻塞。无鼻痛、鼻痒、喷嚏及嗅觉减退,亦无发热头痛及疲乏。外院诊为“鼻腔纤维血管瘤”,未经特殊处理。检查:体温36℃,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20/11kPa。心肺无异常。耳咽喉未见异常。左鼻腔少许血性分泌物,鼻  相似文献   

6.
例1、男,5岁,右下腹部疼痛二天,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查体:T.37℃ P.96次/分,皮肤巩腹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部饱满,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以脐上明显,无动性浊音,肠音0—1次/分.血常规:WBC:31.9×10~9/L.S:0.92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泛发性腹膜炎.首术治疗,术中见阑尾于结肠肝曲下,长约18cm,粗1.5cm,壁厚,斜向内上至脊柱左侧,且与后腹壁粘连,中段穿孔,周围形成脓肿,脓汁约270ml,  相似文献   

7.
头孢哌酮/舒巴坦致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红 《安徽医药》2005,9(2):117-117
患者,女,70岁,因COPD合并感染入院,体格检查,T36.8℃,P 100次/分,R 26次/分,Bp 140/85 mmHg,神清,无紫绀,桶状胸,两肺叩呈高清音,两肺呼吸音低,满布哮鸣音,两肺低细湿罗音,心率100次/分,律齐,无病理性杂音,其他未见异常.追问病史,患者反复多次使用过多种抗生素,自述有时青霉素皮试阳性,1周前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2.0加入0.9%氯化钠100 ml中静滴5 d.医嘱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2.0加入0.9%氯化钠100 ml中静滴,未做皮试.静滴约10 min时,患者出现心慌、胸闷,继之紫绀、呼吸微弱,心音、脉搏消失,立即给予心、肺、脑复苏.复苏成功能,患者已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8.
藻酸双酯钠致关节炎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藻酸双酯钠即多糖硫酸钠,简称PSS。是一种用化学方法引入有效基因精制而成的III期试用新型类肝素药物。广泛用于脑梗塞、高粘血症等的治疗。具有安全、疗效高、无毒等优点。现将在临床中3例表现为关节肿痛病例报告如下。 例1:男性,51岁,于1998-03入院。诊断脑动脉硬化症,高粘血症,既往无关节肿痛病史。查体:体温36.2℃,呼吸20次/分,脉搏80次/分,血压19/12kPa,肥胖体质,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四肢反射活跃,掌反射 吸吮反射 血脂及全血粘度均高。入院后给予PSS200mg加入5%葡萄糖300ml静滴,每日一次,3d后出现双指间关节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丹红注射液与不同输液配伍时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方法 丹红注射液分别与6种输液配伍,用微粒分析仪测定配伍前后的不溶性微粒数,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丹红注射液与6种输液配伍后,不同直径的不溶性微粒均有所增加;与10%G.S、R.S和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后≥10μm的微粒数均超标;与0.9%N.S、5%G.S、5%G.N.S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均符合规定.结论 丹红注射液配液时,应选择5%G.S、0.9%N.S或5%G.N.S为宜.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1岁,因患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于1999年11月25日来我院门诊治疗.查体:P 92次@min-1,R 18次@min-1,BP 140/90mmHg,心肺未见异常,给予脉络宁注射液2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活血化瘀治疗.  相似文献   

11.
高连辉 《河北医药》2009,31(16):2190-2190
患者,男,69岁,主因间断胸痛5-6年,加重1月余于2008年12月6日入院于阜外医院。10余天前患者于他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示:三支病变,建议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樾术(CABG)。患者及家属要求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 I)治疗。入院查体:血压(BP)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HR)68次/m in,心肺腹未见异常。常规化验未见异常。予阿司匹林300 mg,1次/d;氯吡格雷75 mg,1次/d;  相似文献   

12.
景坚  袁成林  张桁忠  许俊 《江苏医药》2003,29(5):340-340
例 1,男 ,6 8岁 ,因“胡言乱语、打人骂人 6小时” ,拟“脑炎”收住入院。患者 6小时前出现胡言乱语、打人骂人、东奔西跑 ,无发热、呕吐、抽搐。入院查体 :T37 2℃ ,心率 96次 /分 ,律齐 ,两肺呼吸音清 ,神志模糊 ,颅神经检查无异常 ,四肢肌力Ⅴ° ,肌张力检查不合作 ,双侧腱反射 ( ) ,双侧巴彬斯基征 ( + ) ,颈软 ,克氏征 ( - ) ,布氏征 ( - ) ,头颅CT、心电图均未见异常。入院后急测血糖 1 6mmol/L ,予 5 0 %葡萄糖溶液 6 0ml静推 ,10 %葡萄糖溶液 5 0 0ml静滴后 3小时患者精神症状消失 ,不能回忆发病时的情况。追问病史 ,患者有糖尿…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56岁。有糖尿病史5年,无药物过敏史。于2003年8月20日来我院门诊要求做保健治疗。体检:T36.2℃、P 88次/min、R 16次/min、BP 130/80 mmHg、空腹血糖7.2 mmol·L^-1。第1组给药为:香丹注射液(四川升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304218)2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ivd滴速为50滴/min;  相似文献   

14.
杨翠英 《首都医药》2006,13(6):40-40
患者女,46岁,因腹痛来医院就诊,经诊断为急性肠胃炎。给予肌肉注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654-2)10m g,注射后留院观察。患者用药20分钟,出现心慌、憋气、周身麻木、恶心、呕吐等症状。查体:神志模糊,面色苍白,表情淡漠,四肢发凉,全身散在红色皮疹,以双上肢及后颈部明显。BP0/0m m H g、P110次/分、R14次/分、血氧饱和度50%,心音低、两肺呼吸音低。立即给予吸氧,5%GNS静点扩容,地塞米松15m g小壶,10%葡萄糖酸钙10m l+肾上腺素1m g+10%G S20m l静推,约25分钟后,患者症状好转,查体:BP70/50m m H g、P150次/分、R16次/分,神清。2小时后,BP90/…  相似文献   

15.
韦瑞芳 《天津药学》2001,13(3):78-78
1病例介绍 患者,女,68岁,体重50公斤.主诉左侧肢体麻木无力5年,加重2周,以脑梗塞后遗症于2001年3月5日入院. 入院时患者精神尚可,皮肤黏膜无异常,查T:36.5℃,P:80次/分,R:20次/分,Bp:140/90 mmHg.遵医嘱,给予脑活素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第1组);血塞通0.3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第2组).连续静滴,40~50滴/分,每日1次.当第3日静滴后,于晚间患者眼睑、颜面、颈项、四肢等处,出现点片状红色皮疹、瘙痒,无其它症状和不适,即遵医嘱给予息斯敏10 mg口服,后症状逐渐缓解.次日按治疗计划继续给药,当第1组药液输入2/3时,患者眼睑、颜面、颈项、四肢及腹部,又一次出现点片状红色皮疹、瘙痒,无其它症状和不适.即停液给予地塞米松10 mg肌注,半小时后症状逐渐缓解以至完全消失.后继续静滴第2组药液再无症状出现直到出院.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47岁,主因右侧肢体活动无力12h入院。患者昨日因“急性咽炎”在门诊输液:甲硝唑250ml,静脉点滴,1次/d,维生素C注射液600mg Q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输液前后均无异常。回家后未饮酒。第2天凌晨4~5点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走路不稳,无恶心呕吐,无吞咽困难,饮水无呛咳,全身未见皮疹。急来我院。查:T 36.5℃,R 26次/min,P 76次/min,BP 130/80mm Hg,神清,语利,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全身皮肤黏膜无皮疹、黄染、蜘蛛痣。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6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扣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无增强及亢进。神经系统查体:双瞳孔正大等圆,眼球无斜视,双侧额纹对称,口角向右偏斜,伸舌居中,肩部对称。指鼻试验(-),指指试验(-),BabinsKi 征(-),颈软,Kernig 征(-),BrudzinsKi征(-),左侧肢体肌力Ⅴ级,右侧肢体肌力Ⅳ级。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无传染病史,未到过牧区及疫区。辅助检查:血 WBC 10.6 Q 109/L, RBC 4.65 Q 1012/L,HB 126g/L,PLT 126 Q 109/L。尿、便常规未见异常。电解质:钾3.8mmol/L,钠135mmol/L,氯108mmol/L,钙1.90mmol/L。颅脑CT平扫未见异常。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考虑甲硝唑过敏。急给予20%葡萄糖酸钙20ml Q 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点滴,维生素C注射液600mg Q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静脉点滴,氟美松注射液5mg 静脉推注。30min后病情逐渐缓解,2h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患者,35岁,病毒性肝炎(型)慢性中度,入住我院,因需退黄,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ml(湖南衡阳制药厂,批号98011914A),约5分钟,突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四肢麻木和畏寒,无高热寒战和抽搐,查体:体温37.5℃,脉搏96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5/4kPa,病者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双瞳等圆等大,对光反射存在,心律低钝,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四肢冰凉,床边心电图示:未见异常。诊断为过敏性休克,立即进行抢救,给予吸氧,肌注肾上腺素0.5mg;静推及静滴10%葡萄糖注射液30ml,加入地塞米松10mg,同时,静滴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入阿拉明20mg,多巴胺40mg。15…  相似文献   

18.
车伟民 《云南医药》1993,14(1):35-36
中国药典1963年版规定葡萄糖注射液含量测定使用旋光法,并注明5%G.S(g/ml)可不加氨试液,直接测定。1977年版以后的中国药典又增加10%G.S及其以下者可直接取样测定,不需加氨试液。笔者经多年对其成品含量测定结果观察,结果比较稳定可靠。但是从近年对其中间体含量测定结果观察,发现有大幅度的偏高现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OP)又叫退行性骨质疏松。我院2001年4月—2004年4月开展老年性重度骨质疏松症治疗84例。以QCT(用东芝CT机自带参考骨体模和软件为测量方法)检查为主。采用静脉滴注5%G.S100ml加10%葡萄糖酸钙10ml,肌肉注射密钙息50国际单位、口服钙尔奇D、阿仑膦酸钠片、多源频谱照射。配合康复护理60岁以内QCT均值为75.83mg/cm3,治疗后总平均值为100.5mg/cm3,骨密度测定上升了24.67mg/cm3。60岁以上治疗前总平均值为59.33mg/cm3,治疗后总平均值为79.17mg/cm3,骨密度测定上升了19.84mg/cm3。;总有效率为96.4%。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26岁,主因“宫内孕38 Q 6周第一胎、不规律下腹痛5h”于2014年10月3日入院。查体:T 36.9℃,P 100次/min,R 20次/min,BP 120/85mm Hg。宫高35cm,腹围106cm,已见红,未破水,头S-2,宫口未开。彩超示双顶径9.9cm,股骨长8.1cm,胎方位右枕前,脐带绕颈1周,羊水最大深度6.1,胎盘Ⅰ级。血尿常规、肝肾功能、D二聚体、糖化血红蛋白、心电图、血凝四项均正常。C反应蛋白稍高,但无发热。产妇于10月3日17:00出现规律宫缩,10月4日2:00宫口开大3cm,头S-2,胎心146次/min,测BP 141/92mm Hg,无头痛头晕症状;3:00宫口开大5cm,头 S-2,BP 149/87mm Hg,4:00宫口开大9cm,头S0,4:30宫口开全,头SQ2;5:30侧切助娩一女活婴,新生儿Apgar评分1min 9分(肤色1分)、5min 10分、10min 10分,体质量3400g。5:35测 BP 155/95mm Hg,给予心痛定10mg舌下含服,30min后测BP 142/83mm Hg,P 90次/min,R 20次/min,1h 后测 BP 136/74mm Hg,P 88次/min,R 20次/min,2h后测BP 130/70mm Hg,P 88次/min,R 20次/min。分娩过程顺利,产后出血不多(产后2h出血共230ml),无异常情况,安返病房休养。于10月6日21:00(产后2d)突然出现头痛头晕嗜睡症状,无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立即行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神经内科会诊,诊断为产褥期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经脱水,利尿、止血,降颅压、抗生素保守治疗及精心护理顺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