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前沿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强情境下,具有新特征的科学方法不断涌现,《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有着40余年方法论的优厚积淀,目前课时压缩严重,方法论内容式微。因此,重启方法论向度是对学术初心的回归与现代响应。跟踪和关注前沿科技方法,梳理并探索融入课程的科学方法论理路,锚定课程方法论优势,破解在有限课时内实现内容优化的难题,实现课程从“大而全”转向“小而精”,引领学生从“观念”向“方法”的认知与实战转型,强化自然辩证法方法论向度的潜力挖掘和空间拓展,以接应新时代科学的到来,做好准备的未来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2.
1988年,国家教委根据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总结10年《自然辩证法》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决定采取加强的措施——将原已开设的《自然辩证法》改为《自然辩证法概论》,再增设一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总学时也作了相应的调整。 对研究生开设两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是必要的,其目的在于突出研究生政治素质方面的培养,培养又红又专的优质人才,以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根据国家教委的规定,积极创造条件及时开出这两门课程才迈出了第一步,而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紧紧把握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之形成有机的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24日--25日,工科院校《自然辩证法概论》教材第三次会议在东北大学召开。参加本教材编写的单位有: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化工大学等。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讨论修改本教材的目录及初稿。  相似文献   

4.
在建党百年的历史上,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启迪民智、引领创新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自然辩证法事业得以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与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指导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创新。新时代我国自然辩证法事业要“顺天时、借地利、聚人和”,在哲学学科门类内,逐渐将科技哲学建设成为一级学科;在交叉学科门类内,逐渐将科技与社会、科技伦理等建设成为一级学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新的学科门类,逐渐将自然辩证法建设成为其中的一级学科;在“新文科”建设过程中,逐渐将“哲学+科技”建设成为其中一个新的文科专业。  相似文献   

5.
自然辩证法教学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思想启蒙教育、进入高校课堂、在困境中坚持、在调整中发展等。"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调整非始于今;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滞后影响其教学;自然辩证法教学要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相似文献   

6.
现代网络技术为提高“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效果提供了新的平台。本文以浙江大学的课程教学改革为基础,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析了制作“自然辩证法”网络课件的指导思想、内容框架、管理模式,为现代网络技术与政治理论课程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在地包含着自然辩证法的原创性发展。只有站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新时代自然辩证法创造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新时代自然辩证法明确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底色,创造和坚持了生态学与生存论相统一的新自然观;深刻把握了“大科学”时代技性科学和科学的技术之发展模式,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科技创新的最大法宝;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新兴科技伦理体制,推进科技治理体系现代化。新时代自然辩证法作为有机整体,凸显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全方位展现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下科技发展的科学性和人民性。  相似文献   

8.
魏宏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4,16(4):79-79,78
全心身投入法的实践与体会本人从1987年起担任西北大学工类和经济类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概论》(以下称概论)课的教学。为了上好此课,曾作过种种努力与尝试。其思路是着眼于对本课程功能的认识。在我看来,本课程主要不是要向学生传授关于自然的知识,也不是要训练具...  相似文献   

9.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8(3):67-72
编写说明 在教育部社政司领导下,2001年12月2日~3日在北京召开“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教学研讨会”,就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调整问题,以原教委社政司组编的《自然辩证法概论(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的目录为蓝本,开展了深入的讨论,现对研讨会上提出的意见进行整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研讨型和互动式教学的需要,由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编写,雷毅、李正风、曾国屏教授主编的《自然辩证法:案例与思考》已于2011年9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1.
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文章针对当前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从教学方式方法方面,对课程教学改革及精品课建设进行了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2.
2021年是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正式确立为高校理工农医硕士生思政必修课40周年。以一手史料为依据,以时间为顺序,按编年形式研究中国共产党引领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发展的历史,有助于传承课程历史文化,亦有助于从历史中汲取课程发展的现实力量。研究表明,伴随高校思政课改革,课程发展大致分五个阶段:1977年3月28日至1981年3月27日的筹备阶段、1981年3月28日至1985年7月31日的正式开设阶段、1985年8月1日至2004年10月14日的第一次改革阶段、2004年10月15日至2019年8月13日的第二次改革阶段、2019年8月14日至今的新时代深化改革阶段。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北京部分高校"自然辩证法概论"任课教师的问卷调研,对2012年课改以来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教学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存在对教学目的认识不统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关注相对较少、对专题性教学问题深入研究欠缺、课堂规模普遍偏大、师资培训机会相对稀缺、对定期召开专题性会议和增加学时有强烈期望等问题。因此,建议注重对"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的专题性培训、加强对专题式教学细节问题的深度研究、加大对自然辩证法概论课课堂规模督查力度、积极拓宽对任课教师专业性培训渠道、建立健全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专家库、定期召开自然辩证法概论专题性教学会议,最终促进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0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创新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财经学院承办的“全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秋意浓浓的山东济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近30所高校和研究单位的40余位学者以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创新专业委员会、山东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负责人、国家科技部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全国“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暨第十一届博士生公共理论课教学研讨与《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参考教材建设会议,于2006年7月16—19日在昆明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约6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教育与普及工作委员会、云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云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和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云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云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承办。会议的内容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学术交流与研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研讨与参考教材统稿、定稿。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于1982年7月21日至29日在烟台市联合召开了全国高等院校自然辩证法教学讨论会。这次会议总结、交流了近年来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学经验,重点讨论了理、工、农、医、文各科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当前教学中的其它问题,明确了“巩固提高、稳步发展”的指导方针。与会代表回顾了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认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家以教学实践中的大量生动事例说明,高等学校的研究生、大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助于锻炼辩证思维的能力,有助于扩大知识面、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结  相似文献   

17.
经本会组织专家学者对全国各地作者申报的自然辩证法优秀教材、著作材料进行初审和复审并报常务理事会通过 ,共评出获奖成果 6 5项 ,其中 :一等奖 11名 ,二等奖 2 1名 ,三等奖 33名。现将获奖成果及作者公示 ,如有异议 ,请在一个月内向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提出。一等奖于光远 一个哲学学派正在中国兴起龚育之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朱 训 找矿哲学概论陈昌曙 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孙小礼 自然辩证法通论沈小峰 自组织的哲学李正风 中国创新系统研究魏宏森 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傅世侠 科学创造方法论林超然 现代科学哲学教程吴光宗…  相似文献   

18.
“自然辩证法概论”作为思政课,具有阐释和传播系统观念的重要功能。当前该课程讲授系统观念存在着两方面的不足:系统观念理论基础的理解错位和系统观念与课程其他内容的脱节。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在教学中通过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演绎出系统观念的方式来融合系统观念的哲学基础和科学基础,需要将系统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相贯通。另外,通过“以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案例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系统观念的理解,同时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1):75-75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扩大我国自然辩证法中青年学者的学术交流,推进自然辩证法的学术研究,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第二届“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将于2007年5月19日-5月21日在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召开。论坛的主题是: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分议题为:(1)科技进步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和谐社会建设中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技术中的自主创新问题,和谐社会的科技保障问题,科技创新与创新型城市建设问题,创新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2)科技伦理的问题研究:技术、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科技研究中的伦理问题,科技管理中的伦理问题;(3)技术哲学与工程哲学的理论及前沿问题研究:技术、工程的方法论,技术与工程中的社会建构,技术现象学问题,信息、计算与认知的哲学问题等。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有机性和系统性,同时与人的历史发展相统一。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具有"实践批判"导向、"目的意志"指引、"社会实践"中介的三点核心要旨。绿色发展作为自然辩证法在新历史机遇下的时代思想延伸继承了自然辩证法的核心要旨,体现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