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院在应用中药针剂时出现的安全问题,探讨合理应用中药针剂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使用中药针剂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使用中药针剂时出现的安全问题.结果:在本组患者中,有10例患者出现了用药不良反应,占10%.在出现用药不良反应的1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因使用双黄连注射液、野木瓜注射液或柴胡注射液而导致了过敏反应,有2例患者因使用冠心宁注射液而导致了消化道系统损伤,有2例患者因使用柴胡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而导致了心血管系统损伤,有2例患者因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或血塞通粉针剂而导致了泌尿系统损伤.在发现这些患者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后,我们立即为其停用中药针剂,并进行了对症治疗,最终使其不良反应逐渐消退.结论:中药针剂不仅在制造程序、药材选用上存在不合理之处,在药品使用管理方面上也存在一些漏洞.我们应高度重视中药针剂的安全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减少患者在使用此类药品时出现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杨振陆 《基层医学论坛》2016,(15):2048-2049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卡托普利联合普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单用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36例采取卡托普利联合普伐他汀治疗,对比2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上述两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卡托普利联合普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可改善患者生命体征,进一步确保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102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中药制剂引起不良反应的情况,促进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对近年来上报的中药制剂所引起不良反应的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有102例,其中最多是双黄连粉针剂(30例),其次是茵栀黄针剂(14例)、葛根素针剂(13例)。ADR表现主要是皮肤损害,其次是全身性的损害如畏寒、发热等;较严重的ADR有溶血性贫血3例,过敏性休克3例,呼吸困难2例,呼吸骤停1例,高热12例。结论: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中,有的病情较严重,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因此加强其不良反应的监测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黄彩亮 《当代医学》2016,(7):140-141
目的 分析左氧氟沙星片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致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65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均采用左氧氟沙星予以治疗,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的不良反应有皮肤反应(24例,36.92%)、胃肠道反应(12例,18.46%)、全身性损伤(10例,15.38%)、神经系统反应(7例,10.77%)、心血管反应(3例,4.62%);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有年龄、用药疗程、药物剂量、联合用药.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其影响因素,保障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并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口服索拉非尼的不良反应及护理要点.方法 将45例符合入组要求的肝癌患者纳入研究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取口服索拉非尼治疗,对照组22例采取常规对症护理措施,观察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口服和辨证施护.结果 观察组除1例晚期肝癌合并腹水患者在服用索拉非尼治疗1.5月后,因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他所有病例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毒性反应(手足综合征、皮疹、脱皮),消化道反应(厌食、恶心呕吐、腹泻),高血压,白细胞低下,发热.观察组皮肤毒性反应、消化道反应、白细胞低下发生率与严重程度明显降低,观察组发热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皮肤毒性反应、消化道反应、白细胞低下、发热不良反应平均持续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索拉非尼作为治疗晚期肝癌的一种小分子靶向药物,服药期间应密切关注相关不良反应,及时采取中医治疗及辨证施护,能明显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活血化瘀中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因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60例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分析总结其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结果①中药里血栓通所致的不良反应率35.00%明显高于其他活血化瘀类中药(P0.05);②60例患者不良反应累及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皮肤及附件等,其中皮肤及附件受累比例58.33%明显高于其他受累系统,差异明显(P0.05)。③60例患者中13例(21.67%)存在过敏史,其中6例对2种以上药物过敏。结论活血化瘀中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比较常见,多种药物均可诱发不良反应,尤其是存在过敏史患者,皮肤及附件受累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片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左氧氟沙星片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致不良反应的28例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处理方法.结果 28例患者不良反应表现为消化系统15例(53.6%),皮肤6例(21.4%),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反应各2例(7.1%),泌尿系统反应1例(3.7%).所有患者经调整剂量或对症处理后症状减轻或消失,能继续抗结核治疗.结论 左氧氟沙星片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发生的不良反应与疗程、剂量、合并用药、年龄等因素有关,临床医生应考虑上述因素,注意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早期手部慢性特殊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部皮肤软组织慢性特殊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新型抗分枝杆菌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35例轻中度手部皮肤软组织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患者给予口服克拉霉素治疗2~4个月,平均2.5月.随访6个月至1年,观察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结果 35例患者当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4.3%.治疗后的症状消除天数最短15天,平均45天.不良反应中以胃肠道反应为主(6例),皮肤出疹1例,谷丙转氨酶一过性升高2例.结论 克拉霉素主要针对沿海地区常见的海分枝杆菌感染,可以单独用于治疗早期轻症(Hurst Ⅰ~Ⅱ型)的手部皮肤软组织分枝杆菌感染,早期控制炎症,避免感染向深部组织扩散.且疗效可靠,对肝肾损伤少.  相似文献   

9.
中药针剂常见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和中毒反应。现将临床常用中药针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1发生原因1.1中药针剂质量中药针剂内在质量不稳定将导致疗效不稳定,并影响安全性;药材质量的不稳定,基础杂质未去除干净,针剂中微粒的多少、稳定性、溶解性对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直接影响。1.2药物中的抗原成份蝮蛇抗栓酶等针剂中含有的毒性蛋白,水牛角、鹿茸精等异性蛋白具有抗原性,容易产生过敏反应[1]。1.3中药针剂量及浓度超量使用是造成中药针剂引起药源性疾病的原因之一。中药针剂一般按药材量100%~300%制成,随意加大…  相似文献   

10.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药注射液引起的741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公开发表的10种医药期刊中有关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道的有关文献156篇,并对741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呼吸系统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等.结论:应加强防范意识;提高药品质量以及严谨其配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我院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我院搜集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中的34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品种、药物剂型、临床表现以及同一批次药物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349例中药注射剂使用患者不良反应中,清热类204例;活血类54例;补益类41例;其他类50例。(2)严重不良反应8例:骨瓜5例,细辛脑1例,血必净1例、参芎葡萄糖1例;皮肤及附体损害188例,消化75例,心血管52例,呼吸22例,其他12例。结论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且影响因素角度,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加强不良反应监测、报告,降低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三叉神经痛是口腔的常见病、多发病 ,我们对 6 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按摩加封穴加中药综合治疗 ,临床效果比较理想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自 93年以来临床所遇三叉神经痛患者 6 1例 ,男2 8例 ,女 33例 ,年龄 4 6岁~ 77岁 ,均采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 ,治疗后 6mon~ 7a。2 方法2 .1 药品及方法 链霉素针剂 0 .5g或维生素B12 针剂 2 5 0ug ,2 %利多卡因针剂 2 .5ml。隔日封闭 1次。对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主要穴位按摩推拿 ,隔日 1次。每日煎服中药当归 2 0g川芎 10g白芷 10g 1付 ,早晚分 2次口服。2 .2 封闭部位及时间 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提高胰岛素的治疗效果和更好地预防不良反应发生。方法:通过对我科30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采用的护理方法:(1)皮下注射部位的选择及轮替注射法;(2)准确的注射时间;(3)掌握胰岛素剂量;(4)应用普通胰岛素及中效胰岛素的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结果:30例患者无一例出现低血糖反应、局部皮肤反应、过敏反应、胰岛素性浮肿。好转出院。结论:强调胰岛素治疗期问的观察与护理对保证治疗的成功、降低不良反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及对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都采用非甾体抗炎药药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8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38例,有效3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5.0%.但是出现40例不良反应患者,其中心血管不良反应12例(30.0%).临床表现是白细胞下降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且药物品种使用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结论: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提高治疗效果,但是可导致心血管不良反应,且与使用药物种类次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艾司洛尔在预防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瑾  姚菊  沈施仁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3,23(3):295-295,297
目的 :观察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 4 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 2组 ,观察组在拔管前 2 m in静注艾司洛尔 2 mg/kg,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观察围拔管期心率、收缩压以及心率 -收缩压乘积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拔管期心率、收缩压变化明显 (P<0 .0 1) ,观察组拔管期心率、血压平稳下降 ,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艾司洛尔能有效预防全麻后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动态同步加量调强放疗,观察腮腺不良反应.方法 鼻咽癌患者共32例,设定靶区处方剂量和危及器官限量,根据靶区内剂量分布情况以及剂量体积直方图对各阶段治疗计划整合后的治疗计划进行总体评估,采用RTOG/EORTC 不良反应评价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正常组织不良反应以1~2级为主,其中唾液腺、咽、黏膜以2级反应为主,皮肤以1级反应为主.结论 鼻咽癌动态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急性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鼻塞式CPAP,观察并分析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50例患儿上机时间12~120 h,平均60h.治愈41例;9例予CPAP无效后改为有创呼吸机治疗,其中2例因家长放弃治疗死亡.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10例,腹胀10例,鼻部皮肤损伤2例,均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 鼻塞式CPAP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来预防全麻患者插管过程中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我院从2002年3月开始用术前2%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的方法来预防插管过程中的心血管不良反应。经实践观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选择需要全麻ASAⅠ~Ⅱ级无呼吸、循环系统疾患的择期手术640例,年龄(39  相似文献   

19.
杨丽芳  邓省益 《当代医学》2008,14(23):150-151
目的 观察紫草油配合热疗对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作用.方法 恶性肿瘤患者140例接受不同部位常规分割放射治疗.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照射剂量均在50~700y,均在出现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1级时开始治疗.治疗组76例.开始单用紫草油涂抹野内皮肤,每天于放疗后涂2~3次.随着剂量的增加,其中16例出现Ⅱ~Ⅲ级反应,配合热疗,隔日1次.每次30~40分钟,总热疗5~8次.对照组64例,用地塞米松针剂+维生素B12针剂湿敷野内皮肤,每天2~4次,直到放疗结束.其中24例出现Ⅱ~Ⅲ级反应.结果 皮肤损伤分级Ⅱ~Ⅲ级治疗组占21%,对照组占37%("P<0.05").治愈时间,治疗组平均天数在放疗结束后(14.47±2.98)天后痊愈,对照组平均天数在(23.68±4.26)天痊愈("P<0.01").结论 紫草油配合热疗可降低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毒性分级.皮肤损伤治愈时间缩短,有助干完成放疗全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不典型案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方法 对2例亚急性联合变性进行临床观察,周围血象、骨髓象、头颅MRI、肌电图、胃镜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中药针剂参麦注射液配合弥可保(维生素B12)治疗.结果 2例患者均以肌无力就诊,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