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呐喊》、《彷徨》创作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期间,这两部小说是我国现代小说的鼻祖,在我国具有很高的地位。《呐喊》、《彷徨》反映的是当时真实的社会现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悲剧色彩,鲁迅通过这种对人物形象的详细刻画的手段展现当时社会的现实。现代关于《呐喊》、《彷徨》两部小说的研究比较多,但很多研究都是以当时的社会背景为严重的重点。本文研究是从小说本身带有的悲剧性色彩出发,对《呐喊》、《彷徨》的悲剧性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作为战火纷飞时代一名异类作家,其作品与当时革命文学创作不同,着重展现社会地层人物的心理状态和"传奇"故事。作者习惯用日常琐碎小事的描写来反映女性生存境地的艰难,并通过男性形象的畸形化来衬托女性悲剧的本源。《金锁记》与《怨女》是作者对同义素材进行不同创作的两部小说,虽然两部作品写作手法不同、艺术技巧不同,然而小说主人公七巧和银娣的悲剧命运却又异曲同工,本文主要对《金锁记》《怨女》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女性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3.
对上海这座城市而言,张爱玲是其20世纪40年代的代表,而王安忆则在半个世纪后成为其文学代言人之一。立足于文本,通过张爱玲与王安忆两部内涵有一定关联性——同写女性悲剧命运的小说《倾城之恋》《长恨歌》,比较两位女主人公——白流苏与王琦瑶在不同时代,相同悲剧结局的人生背后不同向度的悲剧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德伯家的苔丝》与《红字》两部作品是英美文学历史上的不朽之作。两位优秀作家托马斯·哈代和纳撒尼尔·霍桑栩栩如生地描绘再现了当时的社会。分析和对比两部作品,从多角度剖析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相似的悲剧命运和悲剧成因,引发后人揣摩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通过对《月牙儿》中的月牙儿与《嘉莉妹妹》中的嘉莉之比较,来分析两个被异化的女性形象之间的异同,分析造成他们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伤逝》、《边城》和《围城》分别是现代文学中20年代、30年代和40年代的代表作品,这三部作品分别诠释了不同时代作家的爱情观。虽然这三部作品中具体的爱情描写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但是仔细分析却可以发现三部不同的作品存在着明显的相似处:作品中的主人公都企图建立理想的爱情,但最终都以爱情悲剧告终。不仅如此,造成其爱情悲剧的根源也是相同的,即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剧作,剧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在多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之中,侍萍的形象是最具悲剧性的。侍萍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三个方面。命运悲剧是侍萍一生都无法摆脱周家在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对她的伤害。性格悲剧是侍萍善良的性格导致了她的顺从和忍受,她的逆来顺受使得她艰难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社会悲剧是当时的社会环境造成侍萍一生的悲剧。无论是社会环境、无法躲避的命运还是自身的原因都使得侍萍成为《雷雨》中最具悲剧性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8.
《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和《李尔王》一起被誉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四部。《哈姆雷特》这部作品具有非常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形象及丰富的艺术手法,是那个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刻画的形象真实、立体,性格各异,尤其是对主人公哈姆雷特、克劳狄斯、奥菲利亚及乔特鲁德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展现了这部作品独特的艺术特色。本文通过分析鉴赏哈姆雷特、克劳狄斯、奥菲利亚和乔特鲁德这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使广大读者对这部作品进一步了解,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哈姆雷特》这部经典悲剧作品的的精髓。  相似文献   

9.
《窦娥冤》是一部伟大的具有悲剧精神的戏剧作品,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也是一篇优秀的诗歌文本,蕴藏着诗性品格。本文将注重从悲剧精神和诗性品格这两个层面来剖析《窦娥冤》,以发掘它文本背后的一些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0.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深入地剖析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父爱的悲剧。造成《高老头》父爱悲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主要针对《高老头》中父爱悲剧进行分析,并探讨这一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姚玉婷 《现代妇女》2014,(12):273-273
《城市王子》和《半生缘》分别是激情和含蓄、平淡两种风格的代表。本文将首先简分析《城市王子》和《半生缘》在故事脉络、主人公的身份地位和至纯至真的爱情主题方面的共同性,然后探究二者在情节设置和叙事基调方面的不同点,最后比较二者殊异的爱情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12.
柳永和吴文英都是宋词婉约正宗之代表,且二人都擅填长调慢词。柳之《戚氏》与吴之《莺啼序》,一者为北宋最长长调,一者为两宋最长慢词,堪称两人长调之代表。虽然有相同之处,但仔细比较两词,就可发现其中差异更加明显。本文专从意象入手,通过比较阅读,寻找二者异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别从亨伯特和洛丽塔两个方面分析两人畸形关系的成因,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这段畸形关系如何得以维持。进而论述《洛丽塔》的现代性悲剧叙事。  相似文献   

14.
电影《夜宴》是著名导演冯小刚2006年的扛鼎之作。这部影片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莱特》,以五代十国太子无鸾和皇后婉儿以及青女的纠结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发生在宫廷内部的一个谋朝篡位、争权夺利悲剧故事。其中画面的色彩,音乐的制作,动作的设计都可圈可点,让人过目难忘。尤其是舞蹈动作的设计,对于影片主题的表达,人物形象的诠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杰出的跨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以其独特的"环境和性格小说"丰富了悲剧艺术。他塑造的许多悲剧人物都显示出不同的艺术魅力,其中尤以《德伯家的苔丝》的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命运最引人注目,其悲剧内涵最为深刻和丰富,最为人震撼,其悲剧成因也是错综复杂的。在这部作品中,哈代深刻表达了他对英国下层人民尤其是农村妇女的同情以及怜悯,在他的笔下,主人公苔丝是一位美丽单纯,并且具备容忍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女子,同时也被视为英国文学作品中最理想的女性角色,但这位单纯女性的命运却是悲剧性的:她的一生经历了被强奸,被抛弃,并且最终被处于绞刑。生活在被资本主义法律所操控的社会,到处充斥着虚伪的伦理、道德规范和社会罪恶,作为一名贫苦的农村妇女,苔丝的悲剧命运不可避免也不是偶然的。苔丝无助地与社会抗争,最终却成为牺牲品,是她的性格弱点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除此以外,与苔丝命运紧密联系的另外两个人物——安吉尔和亚雷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她悲剧命运的发生。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苔丝悲剧命运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结合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思想,对骆驼祥子的悲剧情节进行详细分析,首先介绍了祥子的形象,通过对祥子形象的介绍以及其遭遇的分析,充分体现出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同时,对虎妞形象进行分析和阐述,最后,总结了《骆驼祥子》悲剧结局的原因,认为这一悲剧结局是必然。在祥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正是民间视角下小人物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7.
《萎缩的胳膊》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经典短篇小说,收录在哈代的《威塞克斯故事集》中,其中大量的死亡情节无不体现哈代的宿命论。通过详细分析三个方面即超自然力量、社会、个人因素,探寻其人物悲剧的深层原因——资本主义发展所导致的阶级冲突。超自然力量,即罗达的梦、格特鲁德胳膊上的印记及使印记消失的方法;社会因素,即贫富差距、当时纵火案的盛行及以门第和财产为基础的婚姻观;个人因素,即罗达和洛奇的悲剧爱情及三个主要人物受到的精神折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祥子的悲剧形象、形成悲剧的原因、悲剧人生的意义和作品的思想内涵几大方面进行分析。它是一部成功的悲剧作品。《骆驼祥子》以军阀混战的20世纪初的北平城为背景,人力车夫祥子为主要人物,其悲惨坎坷的生活为线索,通过他的生活经历,控诉旧社会的黑暗,军阀的自私,人心的冷漠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深切关怀。可以这样说,祥子是时代下层人民的典型代表,被赋予了一定的时代意义。本文主要通过造成祥子悲剧人生原因的分析以及作品悲剧内涵的真正意义进行探究,分析主人公悲剧人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中曾专门探讨悲剧的含义。他认为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悲剧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气概,却总是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遭遇失败。悲剧美则是通过悲剧这样一个形式,将生活不堪、消极、无奈的一面的展示给人看,通过触动人内心深处的悲悯的方式来让人从反面获得一种悲壮美的快感,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珍惜的一种美德感受。因为悲剧美它本身也是通过这种距离化的审美让人和它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却产生美的感觉。所以这种美产生的根本在于它高于普通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追溯到15世纪末的西班牙文学,在中世纪文学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交接处,出现了一部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传世佳作——《塞莱斯蒂娜》。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特点鲜明的人物塑造,丰富有趣的俗语引用,使得作品独具匠心、引人入胜。同时,书中对肮脏的金钱关系的揭露,对追求自由的人文思想的赞扬,也因结合了当时西班牙社会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冲突、矛盾,而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让人深思。本文旨在通过从社会背景、阶级矛盾等方面来简析《塞莱斯蒂娜》中悲剧结尾的必然性,即男女主人公无法逃离的凄婉爱情以及塞莱斯蒂娜和两个仆人因财丧命的悲剧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