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州市4家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各血清型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按常规方法对各院各种临床标本进行细菌的培养、分离,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750株PA进行鉴定,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采用日本生研株氏会社分型血清用玻片凝集法对PA进行血清分型.结果:750株PA分型率为93.7%(703/750);以G、B、L、F、E型为主,其中G型197株占26.3%,B型90株占12.0%,L型78株占10.4%,F型77株占10.2%,E型72株占9.6%;5种主要血清型PA对临床常用的1 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是哌拉西林(PIP)14.3%~66.2%、替卡西林/克拉维酸(TIM)28.9%~68.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13.3%~62.3%、氨曲南(ATM)30.8%~42.8%、头孢他啶(CAZ)7.8%~22.9%、头孢吡肟(FEP)10.3%~18.3%、亚胺培南(IMP)7.8%~21.1%、庆大霉素(GEN)20.0%~66.2%、阿米卡星(AMK)10.0%~17.8%、环丙沙星(CIP)14.3%~59.7%、复方新诺明(SXT)90.0%~98.6%,经x2检验,各主要血清型对ATM、FEP、AMK、SXT的耐药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PIP、TIM、TZP、GEN、CAZ、IMP、CIP的耐药性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广州市4家医院的PA血清型以G、B、L、F、E为主,CAZ、FEP、IMP对各主要血清型PA的体外抗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儿童专科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流行趋势,观察PA的科室分布特征、耐药性及基因型。方法收集该儿童专科医院住院患儿送检标本分离的56株PA进行耐药性分析,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对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56株PA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00.00%,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耐药率为0.00%,对其他抗菌药物表现为不同的耐药率(1.79%~96.43%);共被分为18个PFGE型别,其中A型26株(均分离于呼吸科),B型12株(11株分离于内分泌科), C型3株,D~R型各1 株。不同科室分离的菌株数量不同,其中呼吸科分离最多,达27株(48.21%);其次为内分泌科13株(23.21%)。结论该儿童医院呼吸科和内分泌科分别存在PA的2种不同克隆菌株流行。PFGE具有特异性高、重复性好、结果容易判断等优点,是目前细菌基因分型较为可靠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某院鼻咽癌放射治疗(放疗)患者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基因型别同源关系及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感染传播。方法采用BD phoenix 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临床标本分离菌,应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进行基因检测分析。结果43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临床标本分离的49株PA主要来源于咽拭子(46.94%)、痰(32.65%)和口腔分泌物(10.20%)标本。49株菌样共扩增电泳出46个电泳图谱,分19个基因型。高度同源的H型菌株和J型菌株分别在放疗二区和放疗四区的分布达57.14%(4/7)和60.00%(3/5)。结论该院不同病区之间存在高度同源PA的局部流行,病区之间的患者交换是同源PA感染/定植的危险因素。应用RAPD等基因分型技术检测分析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同源性,对防控感染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ICU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确定重症监护室(ICU)铜绿假单胞菌流行菌株血清型别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研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控制措施,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日本生研株式会社的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分型试剂盒,对某院呼吸内科、神经内科、麻醉科ICU住院患者痰液及相关环境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及耐药性监测。结果3个ICU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88株,对其中80株进行了血清学分型,分型率90.91%;所占比率较大的血清型为:B型52.27%,G型22.73%,未分型菌9.09%。各型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种类数为:B与G型10种,未分型菌9种,D与E型8种,F型7种,I,M与K型<3种;铜绿假单胞菌对10种抗菌药物总的耐药率分别为:头孢曲松67.05%,阿洛西林61.36%,头孢吡肟44.32%,替卡西林/他唑巴坦54.55%,阿米卡星56.82%,头孢哌酮46.59%,左氧氟沙星54.55%,头孢哌酮/舒巴坦6.82%,亚胺培南55.68%,头孢他啶28.41%;B型菌的耐药率高于其他各型。结论该院ICU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分型以B型为主;以多重耐药菌株多见;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低,此两种药可作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铜绿假单胞菌(PA)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分型,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中PA医院感染的流行规律。方法采用RAPD技术对13株分离自某院ICU临床诊断为医院感染肺炎患者下呼吸道标本的PA进行分型,并与抗菌药物耐药谱分型比较。结果13株PA产生A型(12株,92.31%)和B型(1株,7.69%)2种耐药表型,优势耐药表型为A型;RAPD分型可分2型,分别为Ⅰ型(6株,46.15%)和Ⅱ型(7株,53.85%)。7株分子Ⅱ型和5株分子Ⅰ型的耐药A型PA是优势菌株,可判断为引起ICU中PA医院感染暴发的病原菌。结论ICU存在PA暴发流行,流行株为耐药A型/分子Ⅱ型、耐药A型/分子Ⅰ型。PA产生多重耐药性,RAPD分型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分子流行病学溯源手段。  相似文献   

6.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某院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和医院环境中MRSA的污染情况,研究临床和相应环境标本中MRSA的同源性,寻找MRSA医院感染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方法采用Vitek-2细菌鉴定系统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头孢西丁纸片琼脂扩散法和mecA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MRSA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临床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占58.54%(24/41);环境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占38.10%(16/42)。MRSA菌株经RAPD扩增后均可见数量不等(4~6条)的条带,分型率达100%。经聚类分析,24株临床MRSA菌株分为4型,其中以RAPDⅠ型为主(14株);16株环境MRSA菌株分为3型,亦以RAPDⅠ型为主(13株)。烧伤科与神经外科各有4例患者及其周围环境分离出同源菌。结论该院临床标本及医院环境标本中MRSA分离率较高,RAPDⅠ型MRSA为其主要流行株且存在RAPDⅠ型MRSA菌株克隆传播。外源性途径是MRSA医院感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某医院住院患儿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及菌株的血清型和耐药性,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寻找防治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明确诊断为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肺炎链球菌的药敏结果、血清型,以及疫苗对其血清型覆盖情况。结果 74例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主要为幼儿期患儿(55.4%),感染部位主要以单部位血液为主(44.6%)。74株肺炎链球菌,其中22株分离自脑脊液标本,分为13种血清型,常见的血清型为19F、19A、14和23F。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P)检出率为56.7%(42株),未发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的肺炎链球菌。不同血清型菌株的耐药率有明显差异,血清型19F和19A对青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于其他血清型。肺炎链球菌疫苗对肺炎链球菌的覆盖率:PCV7为63.5%,PCV13为97.3%。结论 该医院住院患儿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多见于婴幼儿,分离的肺炎链球菌血清型以19F、19A、14、23A为主,PCV13对这些血清型覆盖率高,可通过接种疫苗减少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发生。流行率高的血清型往往表现出更高的耐药性,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E)各血清型分布及其耐药状况。方法 按常规方法对临床各种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结果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标准进行判读;血清分型采用日本生研株氏会社分型血清;用SPSS 12.0软件对资料进行卡方分析。结果 405株PAE分型率为92.1%;以G、F、E、B、I型为主,共占76.8%;主要血清型PAE对临床常用的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是PIP 13.7%~66.7%、TIM 29.3%~68.3%、TZP 13.7%~61.7%、ATM 18.3%~43.1%、CAZ 8.3%~23.5%、FEP 10.0%~18.5%、IMP 8.3%~21.6%、GEN 19.6%~66.7%、CIP 13.7%~60.0%、AMK 9.8%~17.6%、SXT 90.2%~98.2%,经X^2检验,各主要血清型对ATM、CAZ、FEP、IMP、AMK、SXT的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PIP、TIM、TZP、GEN、CIP的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AE血清型以G、F、E、B、I为主,不同血清型的PAE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且有差异,临床应合理谨慎应用抗菌药物以延缓耐药株的快速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及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SCCmec分型技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行基因分型,以了解医院感染MRSA的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天津市南开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MRSA 40株,进行耐药谱分析、PFGE分型和SCCmec分型。结果40株菌耐药谱高度相似,可被分为A-E 5个PFGE型,其中A型21株,B型8株,C型4株,D型6株,E型1株;SCCmec分型:Ⅰ型1株,Ⅲ型33株,Ⅳ型1株,V型5株。通过对医院内菌株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分析,明确了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情况,即在2007年1月-2008年12月存在MRSA散发感染。结论 PFGE可有效鉴定菌株间的亲缘关系,SCCmec分型对是否为医院感染菌株有提示作用,两种分型方法相结合可更好地鉴定流行菌株的特征,为医院感染的监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儿童呼吸道感染流行病学及肺炎链球菌(SP)感染的血清分型特点。方法选取山东省日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吉林省白城市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1 050例(1 050份痰标本),检测病原体类型,分析S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对SP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 1 050份标本检出病原体273株,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真菌分别占50.92%、38.83%、5.49%、3.66%、1.10%,最常见的为SP、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 050份样本中SP检出率为10.09%,不同性别儿童SP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3.0~6.0岁儿童SP检出率高于3岁儿童(P0.05),冬春季SP检出率高于夏秋季(P0.05);106株SP菌株中5株未分型,余101株中19F型、19A型及6A/6B型占比较高,分别为39.62%、17.92%、15.09%;检出的SP对万古霉素、莫西沙星、利奈唑胺较敏感,对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耐药率10.00%,对克林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80%,对青霉素G耐药率达29.25%。结论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以SP、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中SP在冬春季、3.0~6.0岁儿童中高发,SP菌株多重PCR分型以19F型、19A型、6A/6B型为主,需及时予以血清型别检测、药敏试验,合理选择预防疫苗接种及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2011-2012年杭州市肠道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型别,了解本地菌株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66株肠道沙门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其中主要血清型:鼠伤寒、甲型副伤寒、萨雷甲尼和肠炎沙门菌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分布于21个血清型的66株沙门菌分成26个ST型别。发现一株纽波特沙门菌为新型ST1690。菌株血清型与MLST型别数据库中所对应的血清型符合率为100.00%。9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PFGE带型完全一致(P7型),与先前杭州流行菌株有差异(P1-P6型)。6株肠炎沙门菌分成4个PFGE型,型间最小相似性为92.70%。13株鼠伤寒沙门菌分为11个PFGE型,型间最小相似性为71.70%。7株萨雷甲尼沙门菌分成4个PFGE型别,型间最小相似性为91.00%。结论近年杭州腹泻病人中流行的肠道沙门菌菌株主要血清型为鼠伤寒、甲型副伤寒、萨雷甲尼和肠炎等。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菌株在杭州出现了新PFGE型别。MLST数据可以对沙门菌血清学鉴定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分型的PCR简便方法 ,初步了解肺炎链球菌血清型/群的分布状况.方法 设计合成12种肺炎链球菌血清型/群特异性引物,优化不同血清型/群引物FCR条件,并检测最佳反应浓度、灵敏性以及特异性;初步应用于肺炎链球菌菌株的血清型/群检测.结果引物浓度优化后,12种肺炎链球菌血清型/群特异引物呈现较好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对119株肺炎链球菌菌株进行PCR分型检测,其中113株可分为9个血清型/群(3、5、6A/B、9A/V、14、18、19A、19F、23F),6株未分群.结论 初步建立了12种血清型/群肺炎链球菌PCR分型技术,可用于鉴别人群中主要流行的肺炎链球菌血清型/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包括超低出生体重儿)医院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出生体重<1 500 g、住院时间>48 h的VLBWI相关资料。结果77例VLBWI发生医院感染18例,29例次,医院感染率为23.38%,例次感染率为37.6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55.17%),其次为皮肤软组织(17.24%)和血液(13.79%);共检出病原菌34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7.64%(23株),以肺炎克雷伯菌多见,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占14.71%(5株);真菌占17.65%(6株),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胎膜早破及静脉营养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出生体重<1 kg(OR 95% CI:1.65~90.95)、机械通气时间>7 d(OR 95% CI:2.71~129.15)、静脉营养>14 d(OR 95% CI:1.83~76.52)是VLBWI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LBWI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危险因素多;呼吸道是其主要感染部位,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病原菌,真菌感染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老年痴呆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6月某院干部病房住院、年龄≥60岁的82例老年痴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2例老年痴呆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8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4.1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15例,53.57%),其次为泌尿道(6例,21.4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长期卧床、住院时间长、吞咽障碍、保留导尿管、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合并肿瘤和低蛋白血症是老年痴呆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40株,62.50%)为主,居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12株,18.75%)、大肠埃希菌(10株,15.63%)和铜绿假单胞菌(8株,12.50%)。结论了解老年痴呆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常见病原菌,有助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某院多耐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进行调查,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患者标本和环境标本进行培养,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区域分布、暴露时间判断是否为暴发。结果从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出病原菌4株,均为多耐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4例感染者均来自重症监护室同一病区,床位相邻;发病时间集中,为2011年1月16-22日。环境标本分离病原菌5株,分别分离自上述患者所在病区的床头柜、呼吸机管道、治疗车、被子、医务人员手,其他病房环境中未检出该菌。患者来源和环境来源的病原菌耐药谱基本一致。结论此次多耐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主要是重症监护室医疗用品被该菌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某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机制,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2012 年5月临床分离的32株CRAB,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法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通过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协同试验对碳青霉烯酶进行表型分析;检测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氯苯腙(CCCP)对美罗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筛选外排泵表型阳性菌株。结果32株CRAB检测出9种基因型,其中以A(10株)、H(7株)两种基因型为主,其次为I型(4株),B和E基因型各3株,其他基因型各有1或2株。2012年3-5月分离11株CRAB,10株为H(7株)和I(3株)两种基因型,1株为A型。21株(65.63%)CRAB检测到OXA 23特异性条带,且其在改良Hodge试验中均为阳性(包括2012年3-5月分离的11株CRAB);除1株CRAB检测到NDM 1外,其余金属β 内酰胺酶基因检测均为阴性;CRAB在CCCP存在的条件下对美罗培南MIC仅有轻微改变,均为外排泵表型阴性。CRAB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13株)和神经外科(7株)。结论该院2012年3-5月间暴发了CRAB同一基因型克隆株的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是表达OXA 23;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耐药与外排泵无关,产NDM 1菌株已在该院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医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B)医院感染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南省肿瘤医院2011年1-12月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的MDRB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细菌2 562株,其中MDRB 449株,占17.53%。MDRB中,革兰阴性菌305株(67.93%),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54.57%,245株)最高,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9.80%,44株);革兰阳性菌144株(32.0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1.80%,53株)和表皮葡萄球菌(11.58%,52株)检出率较高。MDRB感染重点科室是普通外科(120株,26.73%)和肝胆外科(98株,21.83%);标本来源以胸(腹)腔引流液较多(39.42%),其次为痰液(19.82%)和血液(19.16%)。结论医院感染监测有助于了解医院MDRB感染情况和预防医院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某院重症监护室(ICU)流行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该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流行期间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9株以及环境中分离的24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 PCR)技术对其进行基因分析,建立DNA指纹图谱;同时应用K 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9株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共分为4个基因型,其中E1和E2型分别有4株和3株,E3和E4型各1株;环境样本分离的24株中,17株属E1型。药敏结果显示,临床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株,环境分离株中19株为多重耐药株。结论此次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流行主要是由E1和E2基因型在患者之间的相互传播所致,同时患者所处环境也被明显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