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美、日、欧加紧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安康信息高速公路是能以交互方式传递信息数据、图像和声音的高信息流量电信网。因技术进步而成为可能的信息高速公路,将可消除电信网、计算机网和广据部门之间目前的界限。美国.、日本及欧洲为争夺21世纪高新科技发展优势,正大规...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决定建立宽带多媒体业务实用试验网在全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热潮中,我国政府提出了实现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CHINA’’计划,广东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已初步确定了珠江三角洲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计划,以邮电公用电信网作为广东省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网,分为三个...  相似文献   

3.
1.引言 近年来,国外ISDN商用网走出低谷,其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传送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业务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起点。进入九十年代后,中国电信网获得高速发展。无论以网络的技术条件还是从网的覆盖能力都已经具备了开放ISDN业务的基础。应该指出,ISDN的发展会促进我国电信网各种业务的发展,包括数据,智能和图像  相似文献   

4.
大约在20年前,美国政府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后不久,美国的三大信息网络——电信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都想扛起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大旗,引领这一潮流。然而,按当时的实力,谁也当不了真正的旗手。美国政府采取不依不偏的做法,1996年修改了电信法,去除了政策壁垒,让这三大信息网络可以相互准入、放开手脚、繁荣发展。由此引入了后来所谓的三网融合。三网融合走到今天,实际上已经形成互联网引领、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追随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用户接入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是电信网络宽带化的关键,必须在现有的电信网基础上分步分层次地建设。本文对几种宽带用户接入网新技术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省情况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产光纤接入网设备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产光纤接入网设备的发展陈育平1邮电部电信总局的全国接入网试验概况在传输网和交换网已实现数字化的今天,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用户接入网部分。用户接入网是电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电信网络的建设投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随着...  相似文献   

7.
<正> 1994年,人们比以往更多地谈论着、关心着身边的电子世界,人们从未这么频繁、这么热情地谈论信息、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交互式电视…… 信息:全球主题 1994年3月,美国率先提出全球规模信息高速公路(GII)的崭新思路。 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构想,代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人们知道,业已存在的长途电信网、卫星通信网、海底光缆网,国际汁算机互联网,无一不是国际性的网络、全球性的网络。难怪美国AT&T公司董事长罗伯特·E·艾伦说,信息高速公路有相当一部分已存在于世,那就是  相似文献   

8.
电信界对下一代电信网进行了10几年研究,从对CII的研究到对NGN的研究,一直在探求下一代电信网发展方向及其关键技术,对电信业务的多样化需求和简化电信运营网络的要求是电信网向下一代电信网发展的根本原因,下一代电信网的核心技术是电信网向下一代电信网发展的关键。文中对ATM技术和IP技术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提出在传输资源不再稀缺的情况下,由于复杂性,没有现实业务等原因,ATM技术不能成为下一代电信网的核心技术;由于采用不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简化了信令、克服了节点设备复杂化、与传送网技术的发展相匹配等因素,IP技术将是下一代电信网的核心技术,并应以电信网的设计理念来改造IP网。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的最后二十年,是电信网长足发展最辉煌的时期。电信网中的交换网和传输网都先后完成了从模拟到数字的过渡,从交换节点到交换节点的信息高速公路可以说已基本建成。但是,用户终端与交换节点之间,仍由传统的用户环路连接着。这些用户环路是整个电信网的末梢神经,它好比“羊肠小道”,大大限制着用户终端与交换节点之间的信息传输速率,成为整个电信网的“瓶颈”。要建成从用户到用户的信息高速公路,必须拓宽用户终端与交换节点之间的“羊肠小道”,击破电信网中的“瓶颈”。 最近几年,击破电信网“瓶颈”的工程骤然兴起,传统的用户环路开始向接入网发展演变,铜线接入、光纤接入和无线接入等各种接入方式形成群雄竞争的局面,使接入网成为电信网建设中的又一热点。目前,ITU—T已对接入网与交换机之间的V5接口标准和VB5接口标准作出建议,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这一热点的形成与发展。 众所周知,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信息经济占主导地位。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对不同种类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电信业务开始从传统的电话业务向非话音业务转移,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新业务,如数据、可视图文、电子商务、电子信箱、可视电话以及会议电视等等。这些新业务的传输不是传统的用...  相似文献   

10.
一、接入网现状电信网由交换网、传输网和接人网3大部分组成。接入网指本地交换机与用户之间的连接部分,通常包括用户线、传输系统、复用设备,还可包括数字交叉连接设备和用户/网络接口设备等。现代通信正向着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和个人化方向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建设,许多地区已基本构成了以光纤为主的干线网、中继网,但信息高速公路的末端──用户接入网却仍然以模拟双绞线技术为基础的管道电缆配线为主,已成为信息高速公路的“瓶颈”。如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设我国的光纤接入网,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电信网由信息传输、交换和终端三个部分组成。信息传输和交换部分可粗略划分为主干网和接入网,主干网固然重要,但接入网的问题更多,市场更大。因此,有“竞争在最后一公里”之说。随着电信网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的发展,尤其是主干网上SDH、ATM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推广,如何实现直接面向千家万户的用户接入网宽带化,以克服信息高速公路的瓶颈,在电信界引起了热烈的争论。除了光纤用户环路(FITL)之外,近两年还出现了  相似文献   

12.
下一代电信网是技术发展必然趋 电信网是逐步发展的结果,电信网多网并存的局面(电话网、数据网、Internet网等)不利电信发展。用户和运营商都期望网络简单化,能将全部电信业务融合到一个网中去,降低运行和维护成本,并进而降低电信业务的价格。电信网原有技术不能满足电信发展的需要,电信网的发展需要引入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Internet网络的迅猛发展,IP网络已经遍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预计在今后很长的时间内IP网仍将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大有超越传统的以电路交换为主的电信网、成为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之势。应运而生的基于H.323技术的视讯会议系统,使得面向公众的应用成为了可能。而且,随着技术堡垒的突破,视讯系统设备成本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4.
《广播与电视技术》2010,(11):102-102
昨日,记者从市政府公众信息网上获悉,我市电力光纤到户试点工程目前已正式启动。电力光纤到户解决了信息高速公路的末端接入问题,在提供电能的同时,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同网传输。  相似文献   

15.
接入网技术一直被人们视为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是未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的发展重点,接入网络设备运营商电信业务落地的必经之路,是网络运营的基础。无论某运营商的骨干网络资源多么丰富,如果不能解决网络“最后一公里”的接入落地问题,很难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以因特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和电信体制改革正在深刻地改变传统的电信概念和体系架构。传统电话网将不可避免要过渡到以数据业务特别是IP业务为中心的下一代电信网,这种下一代电信网的基本特征将是宽带化和IP化,接入网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剧烈的变化,如何兼顾技术进步、用户需求、网络发展和竞争的需要是我们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根据深圳电信网发展情况及用户接入网现状,分析了适合深圳未来电信网发展的用户接入网模型。  相似文献   

17.
根据深圳电信网发展情况及用户接入网现状,分析了适合深圳未来电信网发展的用户接入网模型。  相似文献   

18.
电信网与互联网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信网和互联网是两张现存的网络,这两个网络在商业模式、服务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有许多差异,但是技术的发展使得电信网和互联网提供的业务又在相互渗透。文章介绍了电信网和互联网的现状以及各自面临的问题,分析了电信网和互联网面临的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电信网和互联网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重视农村接入网的规划目前中国的本地电话网,基本完成了交换网和局间传输网的数字化,乡镇以上已经实现了局间的光缆化。用户接入网是电信网的基础,也是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虽然在农村大部分地区,用户接入网主要还是解决农村用户的通话问题,但随着电信网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的发展,尤其是SDH、ATM/IP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推广,各种非话业务将会得到迅速发展,接入网工程完全以传统的以双绞线接入电话业务为主的用户网络已不能满足电信业务的需求。与城市一样,大量的铜缆直接接入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农村通信网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信息跟踪     
信息跟踪孙玉奎美国州内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克林顿政府的“信息高速公路”设想提出后,州政府也要求在州内建设信息网。许多州计划利用电信网和有线电视(CATV)网实施远地教育,其中,北卡罗来纳州和阿肯色州与地区电话公司合作共同建设州内信息基础设施。1.北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