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化负载词是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的复合体,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衡量翻译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本文从奈达的"动态-功能对等"来看文化负载词的可译性,从而达到文化翻译的目的,最大限度地保留源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文化多元发展的国家,尤其是语言文化更是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们。语言文化体现在文字中,文化负载词便成为体现文化的重要部分。因此,对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也成了众多翻译家研究的首选。民间传说《白蛇传》源文本中运用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同时英译本也通过各种翻译技巧表现了其中的文化内涵。探讨民间传说"白蛇传"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力求为同类翻译提供可借鉴的翻译策略和理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全面、集中的体现,因此对其翻译应兼顾文本与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负载词的译介是典籍翻译成功的关键之一。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以《墨子》的英译本为例,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探讨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交流始于词汇,而汉语文化负载词便是带有鲜明的中国文化印记的词汇。由于翻译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密切联系,翻译汉语文化负载词时的策略选择和方法取舍会对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产生重大影响。文章认为使用音译法和直译法等异化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更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旅游资料的英译已成为吸引国外游客以及促进旅游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工作.以贺州市景区公示语、景区简介、导游解说等资料为文本,挖掘当中的文化负载词,再按照奈达文化类别对其进行归类.针对不同旅游资料的类别可采用音译、音译+注释、直译、意译的方法翻译文化负载词.本研究有助于准确地把旅游信息传达给国外游客,同时促进国外游客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进而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6.
文化负载词是带有特定语言文化特征的词语。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必然产生如何翻译文化负载词的问题。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目的论以是否达到目标语读者的预期目的来判断译文的成功与否。本文以莫言小说《丰乳肥臀》英译本为切入点,从目的论的视角审视英译本中对原文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由此挖掘文化负载词有多种翻译方法,包括直译、直译加注、音译、音译加注、意译、省略、替换等。译者在翻译作品时既要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又要保证准确地传达原语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负载词既有语言的属性,也具备文化的特征.鉴于语言的同质性和异质性,文化的普同性和特殊性,民族文化负载词是译学悖论中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统一体.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既不能为了凸显语言意义而忽视文化信息,也不能为了迎合译语读者而采取"归化"策略;而应该将文化负载词视为语言和文化的统一体,把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翻译实践中常见的翻译策略为直译和意译。而这两种翻译方法并不能概况翻译实践中中全部的翻译现象。零翻译的引入能够补充和丰富翻译实践中尤其是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体系,同时也为零翻译系统化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英语新闻翻译中对中国文化词翻译的异化策略,并举例说明了几种翻译方法在英语新闻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超越时空的限制传达着各方面的文化信息。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方式,翻译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但翻译时却不能完全绕过文化的障碍。通过比较中英文词汇、文化负载词的差异,该文指出怎样在翻译中跨越文化障碍,避免不必要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1.
文化负载词汇的可译性与翻译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负载词汇由于往往存在词汇空缺的原因而增加了翻译的难度.为了实行翻译的功能对等,翻译文化负载词汇需要恰当使用翻译补偿手段.以鲁迅作品的翻译为例,介绍了补偿手段在文化负载词汇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围城》以其幽默、机敏的语言受到中西方文学界的大力推崇,其英译本也成为了广大翻译研究者的研究阵地.然而,鲜少有研究者从译者主体性角度探究其中大量的生态文化负载词翻译.本文从译者意图、文化意识与译者创造性对《围城》中的生态文化负载词翻译进行讨论,认为译者应当充分发挥其主体性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与策略,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文化负载词是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和历电的一些词汇。笔者认为英汉互译中对这类词汇的处理应遵循“文化传真”的原则即要求译语从文化语义的角度再现原语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本文还简要提及翻译中“文化错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研究比较大卫霍克斯和杨宪益在《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的物质文化词的翻译。利用现有《红楼梦》平行语料库进行检索,在基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条件下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是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没有办法做到功能对等理论的最高层面,即译本读者与原文读者的感受完全一致。由此,译者在翻译时,应当正确理解功能对等理论的本质,以便真正为翻译工作提供指导,而不是盲目追求绝对等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中文化传播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文化意象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凝结,对文化意象词汇的翻译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以《三国演义》的两个英译本中文化意象词的翻译为例,从杂合的视角分析传统翻译策略的不足之处,进一步阐明杂合的翻译策略能对文化意象词进行准确的翻译,并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 words)也被称作文化词汇、文化词语、文化内涵词,是一个民族文化积淀(包括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等)的体现。跨文化交际与文化负载词教学息息相关,因此,研究跨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负载词教学就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文化负载词的定义与分类出发,分别介绍了文化负载词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以期对文化负载词的研究与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顺应论指出语言使用是一种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选择要顺应于它所在的语境。口译活动是一种更为复杂的语际交流活动,译者应该顺应源语和目的语双方相关的语境因素。在口译中对承载着本民族语言文化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可以体现译员的文化底蕴和应变能力。以顺应论为理论框架,分析2013年李克强总理“两会”记者会中译员对文化负载词的口译,指出顺应论可以帮助译员灵活进行语言选择,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8.
生态翻译学是借助生态学理论从事翻译研究,抑或是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出发,翻译是一个译者、译文、生态环境相互选择、相互适应的过程。译者在翻译时,需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中选取适应维度,结合译本所处生态环境对文本进行转换。该文从美食名称、俗语、方言、典籍等方面,选取若干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词,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出发,利用"三维转换"的基本翻译方法,对中国文化特色词英译进行研究,通过实例分析为译者在今后的翻译工作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色词数量有限,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审美情趣和时代风尚。文章对照分析了颜色词在汉语和英语文化中的不同内涵,总结了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颜色词数量有限,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审美情趣和时代风尚。文章对照分析了颜色词在汉语和英语文化中的不同内涵,总结了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