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番茄品种仙客8号为试材,采用苗期和定植后施用普绿通免疫蛋白的方法,探究了普绿通植物免疫蛋白对早春日光温室有机栽培条件下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用普绿通植物免疫蛋白的对照相比,所有施用普绿通植物免疫蛋白的处理在植株生长、产量、果实品质及抗病性方面均有提高;当番茄定植后,在植物免疫蛋白施用方式相同的条件下,苗期时施用植物免疫蛋白处理的试验效果优于苗期未施用的处理,且以苗期施用+定植后叶面喷施与灌根的处理(T3)效果最佳。T3处理比对照增产74.08%,VC含量增加61.9mg·kg-1,糖酸比增加3.94,落果率、畸形果率分别降低8.66、19.16个百分点,未出现死株及感染病毒病、青枯病的情况。有机番茄栽培生产中推荐自苗期开始整个生长期施用普绿通植物免疫蛋白,尤其以T3的施用方式为佳。  相似文献   

2.
对41个番茄育种品系的单株前期产量构成因素中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2种果型的番茄单株前期产量的规律不同,大果型番茄单株前期产量与茎粗、单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小果型番茄的单株前期产量与单果重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钾、钙、镁肥的施用能够避免番茄常见的生理性病害筋腐病、脐腐病、叶片泡泡病的发生与危害,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番茄的商品品质,番茄每亩施用50%硫酸钾50kg的组合,产量明显高于每亩施用50%硫酸钾40kg的组合,但施用钾,钙、镁肥的处理,产量又明显高于一般常规施肥的对照,施用钾、钙、镁肥番茄植株生长势明显强于常规施肥的植株生长势.可见,施用钾、钙、镁肥番茄生长势、抗生理性病害能力明显强于常规施肥的植株,番茄产量也明显的高于常规施肥的番茄,同时避免了番茄生理性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以光辉201番茄为材料,研究2种不同性质钙肥施用对酸碱度不同的土壤条件下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番茄定植时施用石膏粉(15 kg/667 m2)和石灰粉(25 kg/667 m2)均可显著降低脐腐病发病率,显著提高产量。在弱碱性土壤中,施用石膏粉处理最好,与施用石灰粉处理相比,番茄脐腐病发病率显著降低,产量显著提高;在弱酸性土壤中可以施用石灰粉和石膏粉,其中以施用石灰粉的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3414”田间试验方案研究不同肥料组合对长寿沙田柚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的平衡施用对长寿沙田柚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不施氮肥处理比平衡施肥处理(处理6)单株果数减少21.7个,减产23.4kg/株,综合品质居第2位(处理6最优);不施磷肥处理比处理6单株果数减少11.0个,减产12.0kg/株,综合品质最差;不施钾肥处理比处理6单株果数减少20.7个,减产19.44kg/株,综合品质倒数第2位。过量施氮肥处理比处理6单株果数减少8.3个,减产5.04k∥株,综合品质居第6位;过量施磷肥处理此处理6单株果数减少9.3个,减产2.35kg/株,综合品质居第8位;过量施钾肥处理比处理6单株果数减少15.7个,减产5.54kg/株,综合品质居第5位。氮、磷、钾三因素中,磷、钾对沙田柚品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对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樱桃番茄、番茄为实验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壳聚糖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施用壳聚糖在提高樱桃番茄和番茄产量的同时,还改善了其品质。壳聚糖能显著提高果实中Vc的含量,并调节果实中的糖酸比,使之口感更佳,且施用壳聚糖处理的番茄果型更加美观。  相似文献   

7.
越冬栽培番茄在低温弱光的生长环境下,常发生落花落果问题,施用外源激素可有效防治落花落果,选取4种外源激素为试材,以大果型、小果型2个番茄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配制3种浓度对番茄进行蘸花处理,研究不同浓度激素对番茄坐果率、畸形果率及番茄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较适合的外源激素及其适宜浓度。结果表明:整体上,对于小果型番茄,15mg·L~(-1)番茄灵理处的第3、4、5、6穗果的坐果率均较高,对于大果型番茄,各处理间第3、4穗果的坐果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整体上以20mg·L~(-1)的2,4-D、15mg·L~(-1)的番茄灵处理的坐果率较高,15mg·L~(-1)的番茄灵、15mg·L~(-1)的新保花保果乐处理的畸形果率为零。在大果型中,15mg·L~(-1)番茄灵处理的果实横径和纵径较大,10mg·L~(-1)的丰达处理果形指数较大,接近于椭圆形。小果型番茄果实横、纵径和果形指数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20mg·L~(-1)2,4-D处理的大果型番茄产量较高,667m2产量为4 548.33kg,15mg·L~(-1)番茄灵处理的小果型产量较高,667m2产量为2 992.53kg。  相似文献   

8.
以番茄"东农722"为试材,选取8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为番茄灵、坐果胶囊、2,4-D、丰产剂2号、膨果王、硼肥、植物精华素和坐果膨大剂,以清水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生育期、坐果率、畸形果率及番茄果实外观品质、产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较适合温室冬春茬番茄生长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使番茄提前采收,各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番茄的坐果率,增加番茄的前期产量和总产量。丰产剂2号处理的番茄坐果、转色及开始采收的时间均早于其它处理,始收期较对照提前6d。番茄灵、坐果胶囊、2,4-D和丰产剂2号处理的番茄第1穗果坐果率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坐果胶囊、丰产剂2号处理的第2穗果坐果率较高,分别为100.00%、97.22%,丰产剂2号处理的第3、4穗果的坐果率均高于其它处理。各处理间及各处理与对照间的第1、2、4穗果的畸形果率均差异不显著。各处理间及各处理与对照间的果形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其中膨果王、硼肥处理的果形指数较大,均为0.85。丰产剂2号处理的667m~2前期产量及总产量较高,分别为2 934.12、5 987.99kg,显著高于对照,其次是番茄灵处理。综上,丰产剂2号处理的番茄坐果期、转色期及始收期均早于其它处理,且坐果率较高,畸形果率较低,单果质量较大,并能有效提高番茄的667m~2前期产量和总产量。  相似文献   

9.
以大果型番茄品种"威蔓"为试材,采用日光温室营养基质袋培的方式,分别进行施用"窝窝肥"(F1)、"禾利缘"(F2)、"金贝"(F3)3个微生物菌剂处理,同时以不施用微生物菌剂作为空白对照(CK),通过测定植株的形态指标、生物量、产量和品质,以期明确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日光温室袋培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微生物菌剂处理下番茄的产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窝窝肥"处理的产量最高;微生物菌剂处理下的番茄前期长势优于对照,"窝窝肥"处理的生物量最高;"禾利缘"处理下第4穗果果实品质提升最显著。综上所述,微生物菌剂对于基质袋栽培下的番茄生长指标、番茄产量、品质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说明微生物菌剂的配施或将成为蔬菜绿色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振动器授粉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花期设计振动器授粉、激素点花、自然授粉3种处理,比较不同授粉方式对番茄坐果率、单果质量、产量、畸形果率、灰霉病病果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授粉能提高番茄坐果率,降低畸形果率和灰霉病病果率,增加番茄前期产量,同时还能节省授粉时间。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密度下东西向栽培对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设施蔬菜轻简、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持.试验采用适合温室机械化作业的东西向起垄种植番茄,设密度和不同位置2个因素,主因素为普通稀植(3.3万株·hm-2,留4穗果)和矮化密植(6.6万株·hm-2,留3穗果),副因素为4个不同位置的种植畦处理...  相似文献   

12.
以"秀玉"番茄为试材,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温室番茄的株高、单果重、单株果数、商品率、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室大棚土壤上施用微生物菌剂,能够促进番茄的生长,增加番茄的商品率、单株果数、单果重,提高番茄的商品率和产量,且高于常规施肥和添加等量基质。番茄商品率A1(常规施肥)、A2(常规施肥+液体微生物菌剂)、A3(常规施肥+等量基质)处理与不施肥的空白对照(CK)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分别比CK增加了0.44%、1.67%和0.87%。番茄商品率A2处理表现最为突出,平均商品率达到94.25%,比A1、A3分别增加了1.22%和0.79%,A2与A1、A3处理相比差异显著(P0.05)。番茄产量A1、A2、A3处理与CK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分别比CK增产1 170.70、1 453.45、1 193.26kg/667m2,分别增加了28.40%、35.26%和28.95%。番茄产量A2处理表现最为突出,平均产量达到5 575.68kg/667m2,比A1、A3处理分别增加了5.35%和4.91%,A2与A1、A3处理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增施5种功能水溶肥对番茄生长、产量及果实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施用氮、磷、钾大量元素肥料的同时,根部冲施不同功能水溶肥,能够增加番茄株高、茎粗和单株叶面积,增强长势;改善果实大小、果形、品质,增加产量.通过对番茄果实性状运用DTOPSIS法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出,以处理5(施用悠满多中微量水溶肥)的值最大,为0.6980,说明悠满多施用效果最好.因此,番茄生产上在施用氮、磷、钾大量元素肥料的同时,推荐适当增施中微量元素水溶肥.  相似文献   

14.
以番茄品种罗拉为试材,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CK,定植密度33 300株·hm~(-2),留6穗果;T1,49 500株·hm~(-2),留4穗果;T2,66 000株·hm~(-2),留3穗果;T3,49 500株·hm~(-2),单株留2穗果与留6穗果相间;T4,66 000株·hm~(~(-2)),单株留2穗果与留4穗果相间,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留果方式对外保温覆盖大棚内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品质、群体微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T2和T1处理生育期平均温度、温度适宜度较高;T1和T3处理摘心前的叶片SPAD值显著高于对照;T1、T2处理的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V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番茄红素等果实品质以T1处理最优。综合产量、品质以及大棚内的温湿度和光照适宜度,T1处理种植风险较小,是外保温覆盖大棚中较为合适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5.
金粉早冠是以自育后代材料渝94-11-1为母本,以育7-1株系为父本杂交选育成的自封项类型粉果番茄一代杂交种.株高70 cm.早熟,成熟期集中,生长势强.平均单果重166 g,是自封顶番茄品种中果实较大的类型.果形高圆,果面光亮,商品性状优良.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3%,糖酸比9.3,品质优良.田间表现抗病毒病、叶霉病、枯萎病和早晚疫病.春季栽培平均每667 m2产量8 114 kg,最高可达9 388 kg.适合河南、安徽、河北、山东等地早春保护地和秋季栽培.  相似文献   

16.
不同时期追施磷肥对番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磷酸钙为磷肥肥源、番茄为研究对象,磷肥作基肥与追肥配合施用且比例为6:4的前提下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时期追施磷肥对番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将追肥总量平均分为2份,分别在第1花穗现蕾和第1穗果的第1个果开始膨大时施入,能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并且根系中氮、磷、钾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以番茄为试材,研究了秸秆生物反应堆和S-诱抗素对番茄生物学特征、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施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或S-诱抗素,番茄植株长势中等,番茄品质一般,不埋秸秆、喷施S-诱抗素的处理产量高于埋秸秆、不喷施S-诱抗素的处理,不埋秸秆、不喷施S-诱抗素的处理植株长势最弱,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最低;埋秸秆喷施S-诱抗素的处理植株长势、果实品质和产量均高于其它3个处理,综合分析得出,秸秆生物反应堆和S-诱抗素相互作用有利于提高设施番茄植株生长、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8.
生态有机肥对露地土壤特性及番茄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绿源"牌生态有机肥对露地土壤特性及番茄生长和产量有一定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态有机肥2 500 kg/667 m2~3 750 kg/667 m2并追施适量化肥有利于生育期内各速效养分的平衡供应.施用生态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pH,防止土壤盐分积累;同时可明显增加番茄植株叶片数,但减小植株开展度,对株高、茎粗影响不大;施用生态有机肥2 500 kg/667 m2~3 750kg/667m2并配施适量化肥可使果实采收期提前1 d~3 d(天),同时明显增加单株采收果数和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19.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是近几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的一种病害,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已成为番茄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尤其在3-6月发生严重,对番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因该病以前发生较少,发病后菜农常不能准确诊断、对症下药,导致盲目配药、滥施农药,防治效果不理想,且增大了用药成本,  相似文献   

20.
路涛  余宏军  李强  蒋卫杰 《园艺学报》2022,(6):1261-1274
通过研究华北地区日光温室番茄秋冬茬椰糠栽培中不同留叶数和留果数对植株生长、叶片光合特性、果实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获得最佳功能叶片和果实保有量,为改善设施番茄生产轻简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大果型番茄‘粉抗1号’为试验材料,统一留7穗果打顶,从上向下留7、9、11完全展开功能叶和每穗留3果(共21果)和4果(共28果)等共6个处理,对不同冠层叶片光合和呼吸、叶片和果实发育特征、果实品质和产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植株株高和茎粗在打顶后无显著差异。留9叶21果和9叶28果处理中部冠层叶片净光合速率(Pn)、光饱和点(LSP)、CO2饱和点(CSP)、表观量子效率(AQE)和羧化效率(CE)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暗呼吸速率(Rd)较低,底部冠层叶片上述参数及叶片叶绿素含量以留7叶21果和7叶28果处理为优。留9叶28果处理单株果实产量、单栽培槽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果实糖酸比表现稳定且最优。综上,华北地区设施番茄生产中,留7穗打顶,以保留9片功能叶,每果穗上保留4个果实为最佳叶果量调控方式,该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番茄群体结构,利于光合色素合成和积累,有效增强叶片光合作用,从而提高番茄产量并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