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目标导向作用、方法论意义和现实启示。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包含深远的生态意蕴,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目标导向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全人类视野、群众立场、实践观点、辩证方法和未来向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启示在于建立空间相对有限的自然观、重视对资本生态负效应的规避和致力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中国当前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现实为导向,其深刻的理论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继承和发展,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佳音 《新东方》2015,(2):29-33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我们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指导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才能从坚持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入手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才能超越西方生态文明话语霸权,建立以维系中国发展权和环境权为指向的生态文明理论,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搞好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社会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重大理论创新。实现世界观、自然观和价值观的转变,推动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形态的转型,生态文明建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抓住并运用好这一机遇,不仅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还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生态文明引领世界,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做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首次把这个概念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这一新思想是同马克思主义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深刻蕴涵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骆清 《传承》2014,(4):74-75
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阐述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当代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派则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传承》2016,(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引领和根本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思想的辩证扬弃,是对当代世界生态文明理论的重要借鉴,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唯物史观在生态领域的表现形式,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在生态环境问题El益突出的今天,正确认识和评价并充分发掘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循环经济理念符合发展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当代中国的重要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9.
杨桂梅  裴前方 《人民论坛》2012,(17):180-181
生态政治的发展逐渐成为调节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生态政治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中国的生态政治正基于马克思基本原理,并结合中国的国情而不断向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冲 《前沿》2014,(19):51-52
建设生态文明,是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陈云同志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历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他一再强调,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这些理论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孙晓鸥 《前沿》2008,(10):146-148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只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早日这成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新东方》2017,(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阐述了生态文明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理论意义。针对我国生态危机、环境污染的现状,我们该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社会主义战略布局中的"五位一体",体现了党在新时期战略发展的整体性思维。同时,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精髓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时空观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从时间维度上看,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人类重要实践活动有其历史必然性,对社会时间具有直接作用,能够推进社会空间的拓展;从空间维度上看,同样有其现实必要性,能够推动构建新的社会空间结构,促进社会时间的延长。社会时空基于其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下实现相互转换,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杨学礼 《传承》2013,(6):82-8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的成果,这种结合并非简单地将两者观点糅合在一起,而是针对现实中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即人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是和谐统一的辨证运动,社会发展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覃元理  阎建明  荀启明 《前沿》2013,(3):173-175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崭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时代迫切需要人们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即由非生态的生活方式向生态生活方式的转型。大学生生态生活方式包括健康的生活习惯、科学的消费方式、全面的生活追求和合理的闲暇安排等基本内容。建设大学生生态生活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新时期推进大学生生态生活方式建设,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吴学丽 《前沿》2012,(3):143-144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当代严峻的生态现实要求人类建设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提高大众的生态意识,培养人的生态素质。培养人的生态素质离不开文化教育,当代文化素质教育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娄菲菲 《传承》2013,(4):82-8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的成果,这种结合并非简单地将两者观点糅合在一起,而是针对现实中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即人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是和谐统一的辨证运动,社会发展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面对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福斯特和著名环境思想家布朗分别提出了组织生态革命和发动环境革命的主张,将他们两人的"革命"思想加以比较,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视角思考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中国的发展道路,尽快实现从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向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跨越.这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形成的关于人与自然生态的正确看法和经验,包含水利建设、工业布局、植树造林、勤俭节约、资源利用、控制人口等方面,它是当代中国生态文明理论的重要思想资源。实事求是地总结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对于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纵观人类历史进程,人与自然之间维持着一种统一与分裂、斗争与联合的辩证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从“以人类为中心”到“以自然为中心”,最终转向“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坚持守正创新,实现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自然”到“人民—自然—人民”的历史性转变,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治理思想,倡导重塑生态劳动、生态生产力和构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和生态正义的现实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