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掌握兰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兰州市2004-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4-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平均报告发病率38.85/10万,2012年最高达81.16/10万,发病季节表现为春末夏初、冬季两个发病高峰,15岁以下年龄组报告病例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83.97%。结论近年来,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应继续探索新的MMR免疫接种策略,提高高发人群腮腺炎疫苗接种率,减少发病数;加大各级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力度,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应急接种措施,控制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2.
2004-2009年广元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4-2009年广元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制订防控流行性腮腺炎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9年广元市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 343例,报告发病率由2004年的41.75/10万下降至2009年的12.31/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9.12/10万。3~6月和10月至翌年1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以5~15岁儿童或学生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1.06%。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18.75%由流行性腮腺炎引起,9起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农村中小学校。结论 2004-2009年广元市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人群主要是15岁以下儿童,暴发疫情主要是在农村学校。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洪泽县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洪泽县2004-2013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65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7.77/10万;<15岁儿童病例数占报告总病例数的88.34%;学生和幼托儿童病例数为577例,占报告例数的88.50%;3-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男性报告发病高于女性;10年来,小学、幼儿园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共计15起,发病256例,占总病例数的39.26%。结论小学和幼托机构是防治流行性腮腺炎的重点单位,应加强学校和幼托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针对15岁以下人群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西安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西安市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策略。方法 对2005-2014年西安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5-2014年西安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43 84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3.58/10万,2011年最高达130.06/10万;春末夏初、冬季出现两个发病高峰;15岁以下年龄组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3.72%;发病人群职业主要为学生和幼托儿童;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发生在小学。结论 西安市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形势比较严峻,要进一步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和暴发疫情的规范处置,提高重点人群的腮腺炎疫苗接种率。加大各级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力度,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应急接种措施,控制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5.
了解周口市2005-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提供的周口市2005-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周口市8 a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9 525例,无死亡病例,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2.15/10万,其中2008年发病率最高(19.78/10万),不同年份间报告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7月为发病高峰,占56.27%;<15岁儿童病例占93.04%,4~9岁儿童发病占62.75%;发病以中小学生(62.93%)为主,其次是散居儿童(20.99%)和幼托儿童(10.22%).结论 流行性腮腺炎的易感人群为学龄儿童.应加强对3 ~ 14岁儿童的腮腺炎疫苗接种工作,防止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近年来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05-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州市2005-2012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0 621例,8年平均发病率为55.92/10万;发病时间集中在5-7月(39.82%),呈单峰高发;发病人群以0~14岁儿童和青少年为主(81.47%),18月龄婴幼儿病例占1.22%,3-9岁儿童高发,5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782.78/10万);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76︰1,0~14岁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5岁及以上人群男女发病率无差异;发病人群职业主要为学生和幼托儿童;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发生在小学。结论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一直较高,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和暴发疫情的规范处置,提高重点人群的腮腺炎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7.
芜湖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芜湖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芜湖市2006-2010年各级医疗机构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卡信息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芜湖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为40.90/10万,每年的3~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期。其中弋江区发病率最高,为93.85/10万;三山区发病率最低,为9.53/10万。20岁以下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3.05%,学生占总病例数的72.04%,中小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计25起,发病823例,占总病例数的17.54%。结论应针对高危人群、重点地区以及疾病的发病高峰期进一步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2010--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黔东南州2010--2012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所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黔东南州2010--2012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3711例,各年发病率分别为16.40/10万、28.10/10万、59.04/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33.45/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每年的5-7和10-12月,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9.56%(1097/3711)和41.09%(1525/3711);男性发病2406例,女性发病1305例,男女性别比为1.84:1;病例主要集中在3-9岁年龄组,共发病2434例,占总病例数的65.59%;职业以学生最多,共2199例,占59.26%,其次为散居儿童(662例)和托幼儿童(557例),分别占17.84%和15.01%。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56起,报告病例558例,平均罹患率为1.42%,暴发疫情集中在4-7、9-12月,均发生在学校。结论黔东南州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较高,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人群主要为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学校,应加强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的疫情监测,做好免疫管理工作,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04~2011年龙胜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特征,为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龙胜县2004~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运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2004~2011年龙胜县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94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68.57/10万,以散发为主.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4~7月、10~12月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高发季节,占总病例的77.85%.病例主要集中在4~15岁组儿童(占86.71%).结论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积极开展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深圳市2010-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腮腺炎")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腮腺炎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及暴发疫情资料中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3年,深圳市累计报告腮腺炎病例27 977例,发病率波动在37.6/10万-93.2/10万,年均发病率为66.6/10万,5-7月为发病高峰;男女发病比为1.74∶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10岁,占总病例数的64.83%;全市8个区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数以宝安、龙岗两区所占构成比排前两位,发病率以盐田区和光明新区分别位居前两位。暴发疫情系统共监测68起腮腺炎暴发,罹患人数920人,罹患率8.74%。暴发疫情都发生在学校,中小学占88.2%,暴发疫情以5月和10月最多。结论深圳市腮腺炎发病率较高,有一定的季节性分布,发病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应加强儿童入学麻腮风疫苗的查验及日常晨检,及早控制腮腺炎暴发。  相似文献   

11.
苏晶晶  洪镭  朱正平  李建平 《职业与健康》2012,28(23):2924-2925
目的了解南京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为制定南京市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南京市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8 036例,发病率分别为29.15/10万、22.02/10万、36.65/10万、27.40/10万、10.85/10万;以4—7月份发病为主;其中6~14岁年龄组发病较高,占2006—2010年报告病例数的66.80%。结论 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与儿童腮腺炎疫苗免疫接种率低、易感人群大量增多有关,应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和传染源的管理工作,提高疫苗的接种覆盖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绍兴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特征。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绍兴市2004—2012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绍兴市2004—2012年共报告流腮2435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6.83/10万,病例集中在3~14岁儿童,占84.59%。发生暴发疫情36起,共有1057例发病。所有暴发疫情均发生在托幼机构及中小学校。结论绍兴市流腮发病率较高,应从MMR联合疫苗的推广、重点场所的疫情监测以及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3方面开展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澄迈县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前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防制措施及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7年澄迈县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近14年澄迈县流行性腮腺炎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5.95/10万,流行性腮腺炎未纳入免疫规划前(2004-2008年)年均发病率为8.78/10万,免疫规划前期(2009-2012年)年均发病率为29.82/10万,免疫规划中期(2013-2017年)年均发病率为8.61/10万,各乡镇(农场)地区发病情况差异较大,发病率在4.15~45.29/10万;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存在季节趋势,主要以5月~7月发病高峰;男性发病率(19.70/10万)高于女性(11.40/10万),病例主要集中于15岁以下年龄组学生和儿童为主(87.28%)。澄迈县自2008年7月1日起将麻腮风/麻腮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接种,2008年报告接种率69.12%较低外,2009-2017年的各年度接种率均高达95.00%以上。结论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需加强15岁以下年龄组学生和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提高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率,还可以提倡2剂次免疫接种,避免发生暴发疫情,持续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9-2013年绍兴市柯桥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经验.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绍兴市柯桥区2009-2013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共2 23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37.70/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占总事件病例的52.63%.结论;预防接种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根本措施;结合流行病学特征,重点做好学校暴发疫情的预测、防控和宣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09-2013年北碚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北碚区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及暴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该区流行性腮腺炎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89.62/10万,发病高峰与学校行课时间一致,主要发病人群为15岁以下儿童;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学校,尤其是小学。结论 2009-2013年北碚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和暴发疫情报告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应推广普及腮腺炎疫苗接种,加强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监测,及时调查处置,必要时开展应急接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宿松县2008~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宿松县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宿松县2008~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累计报告94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2.02/10万,发病呈上升趋势(χ2趋势=256.35,P<0.01)。发病以散发为主,同时发生聚集性疫情10起。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4~7月为发病最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5~19岁年龄组。结论宿松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上升趋势,暴发疫情时有发生,应针对高危人群、重点地区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掌握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MMR)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前后,淮安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淮安市2004-2007年(纳入免疫规划前)、2008-2011年(纳入免疫规划后)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4-2007年、2008--2011年淮安市流行性腮腺炎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8.4/10万、4.78/10万;“三间”分布流行病学特征未改变,表现为春末夏初、冬季2个发病高峰,发病前2位县(区)位次未改变,5~ 14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最多.结论 MMR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对淮安市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成效显著.应继续落实好MMR免疫接种策略,提高免疫接种率,减少发病数;加大腮腺炎疫情监测力度,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应急接种措施,控制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04-2016年贵州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贵州省2004-2016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系统中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6年贵州省报告腮腺炎病例133 88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21/10万,2013-2016年疫情较前明显下降。每年发病的季节趋势呈规律的双峰分布,发病高峰为4-7月及11月-次年1月。铜仁市、遵义市、黔东南州年均发病率较高。贵州省流行性腮腺炎高发年龄为5~9岁,年均发病率为206.39/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2004-2016年贵州省累计报告腮腺炎暴发疫情319起,均为小学或幼儿园内暴发。结论 为进一步降低腮腺炎流行强度,贵州省应为学龄儿童增加第1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免疫,以有针对性地降低腮腺炎高发人群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 2004 2014年银川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国家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银川市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数据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银川市2004 2014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4 49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76.66/10万;发病季节性明显, 4-7 月为发病高峰期,11 月-次年 1 月出现次高峰;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50∶1,主要发病人群为14岁及以下儿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发生在学校。结论 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监测预警,针对重要地区、重点人群强化健康教育和因病缺勤追查,做好疫苗预防接种工作, 规范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置等,是有效防控流行性腮腺炎、降低健康危害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句容市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1日至12月51日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句容市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和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2年,全市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05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69.26/10万,男女病例报告发病率性别比为1.29:1;时间集中在3~6月份;年龄主要集中在6~20岁(占96.5%);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主要发生于学校(占97.0%),尤其是小学、中学。结论本年我市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较往年有大幅度上升,应进一步完善麻疹一腮腺炎一风疹(MMR)联合疫苗儿童免疫规划,提高疫苗接种率,并建议发生暴发疫情时学校启动晨检,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