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6,(24)
为了能够合理解释隶属于吐蕃时期的敦煌藏医文献与吐蕃之后的传世文献中出现相同病类问题,选择了敦煌藏医文献P.t.127、P.t.1044与《四部医典》、《八支集心要》等藏文传世文献中共同出现的"达尔甘"病这一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并依据重要医史文献,发现在敦煌藏医文献中早已较为完整地记述了有关"隆奈达尔甘"(由"隆病"所引起的"达尔甘"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手法。经过追溯其渊源后,认为在10世纪之前或吐蕃时期藏地已有传播印度阿育吠陀经典《阇逻迦本集》等多种文献,并且提出很有可能当时在蕃土流传过《八支心要集》节译本,此译本后来为《八支心要集本注》、《八支心要集》的整本翻译工作起到过一定的作用。此论点为研究吐蕃时期藏医学与阿育吠陀经典文献关系指出了一个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6)
自1907年第一份藏文报纸《西藏白话报》创刊至今,藏文报纸已走过了她的百年岁月。其在弘扬传播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无可替代。本文以《甘南日报》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藏文报刊目前生存中遇到的多方面困境,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包括促进藏文报纸与藏区文化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跨媒介类型跨地区树立藏文报纸品牌、更新传播理念以及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等对策,试图探索出一条适合藏文报纸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7):985-987
以经络学说为切入点探讨《伤寒论》太阳经病证提纲的演变和发展过程。通过对《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黄帝内经》《伤寒论》等文献进行考证和分析,梳理经络学说和《伤寒论》太阳病证提纲的"源"和"流"。可见,经络学说对所蕴含的早期"伤寒提纲"的雏形和对《伤寒论》的影响。张仲景不仅通过经络学说的显性来表达,更是通过隐性的学说来解读《伤寒论》。如此梳理经络学说和太阳病证提纲理论完善的脉络,使我们看到伤寒六经学说形成与演变的雏形,和经络学说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从而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521-527
张氏针灸流派创始人张缙,以"尊古创新""传承发展"为主要思想,先后对《针灸大成》《针方六集》等进行校注,主编《中国针灸荟萃·刺灸学分卷》,著《针灸大成研究》。提出了潜在性感传及显性循经感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理论,总结出循经感传八个规律,倡导循经感传气至病所的研究。在临床研究方面兼蓄并容,师古创新,讲究针刺手法,以"随气用巧"为精髓,强调辨证施针,因人、因地、因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提出了投针速刺法、推针速刺法、按针速刺法、弹针速刺法等,形成了"烧山火"和"透天凉"的规范操作,还研制出音乐电针。张氏针灸学术流派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学校教育、师承教育等,目前已传承至第5代,有320余位传承人,广布海内外。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0)
梵夹装是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态之一,是古藏文书籍在吐蕃时期的主要装帧形式,《西游记》中西天取经取回的经书就是梵夹装。梵夹装是中国书籍装帧形态发展历史中唯一的外来形态,它的引进对中国纸本书籍的纸张组合方式、打开方式和装订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现代封面和现当代书籍的基本形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文献研究和考古材料中发现了古蜀国的地中意识,认为先秦文献中所谓“建木”就是古蜀国地中位置的标志。所谓“都广”指的是古蜀国的明堂建筑。地中标志是与古蜀国的明堂位置相关的。从三星堆遗址出土发掘的神坛形象中找到明堂的具体形式,结合位于金沙遗址北面的羊子山土台造型,复原出古蜀明堂。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10):1513-1514
《黄帝内经》在继承《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循经感传导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用解剖的方法寻找与循经感传导线路相对应的组织器官,认为与经络相对应的组织器官就是血管。这与现代人从解剖的层面对经络实质的研究是相同的,因此对经络本质的解剖研究最早起于《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9):84-85
本研究主要是针对《针灸学》教学中,如何解决经络循行抽象难讲、腧穴特异功能难明、刺灸补泻手法难显、治病机理玄妙难释等难点疑点问题进行研究和实践。课题组在吸取最新针灸临床、实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突出传统针灸学理论精髓、体现针灸现代科学内涵的针灸学四特性教学法,即经络内容教学。它能充分展现循行路线客观存在的动态特性,腧穴内容教学能验证腧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特性;刺灸法内容教学能体现针法灸法补泻手法参数的差异特性;针灸治疗内容教学能反映针灸治疗的科学特性。将四特性教学法引入到《针灸学》教学中后,使得抽象难讲的经络循行一目了然,功能难明的腧穴特性得以佐证,手法难显的刺灸补泻客观呈现,玄妙难释的治病机理诠释尽然。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1):17-20
目的:通过对古代文献中耳门、听宫、听会穴主治病症进行内容检索,明确其治疗耳鸣的作用,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及奠定文献支持的基础。方法:以耳门、听宫、听会为检索词,对《中华医典·针灸推拿灸》进行检索,整理出耳门、听宫、听会穴主治病症的文献条文,对符合文献纳入标准的条文建立数据库并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检索,耳门、听宫、听会穴治疗耳鸣病症的文献条文108条,其中耳门穴46条,听宫穴24条,听会穴38条,三穴单穴主治耳鸣病症的文献条目为63条,配穴为49条,涉及古籍24本。结论:耳门、听宫、听会穴有明确的治疗耳鸣的作用;在治疗耳鸣处方选择上,单穴处方多于配穴;治疗方法主要有针刺、艾灸或针刺结合艾灸。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5)
对《针灸甲乙经》中有关肾风的病因、病理、症状表现、预后判断及治疗方面的论述进行了研究,系统总结、整理和归纳了《针灸甲乙经》诊治肾风的规律及特色,以期指导肾风的针灸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1.
城市解读--试论城市意象的模糊性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  许铁铖 《华中建筑》2000,18(3):67-70
文章就现代城市特色缺乏、意象衰微而提出城市意象模糊性问题,追溯了其理论与3两方面的原因。作者探讨了相关的对策理论及其非决策 之后,就所截取的城市的四个片断进行了对策性的研究,以期对提高城市意象力作出有益的探索与尝度。  相似文献   

12.
钱明亮  张小建  任丽琴 《山西建筑》2008,34(15):349-349
探讨了亭、廊、架的作用及设置原则,提出了园林和绿地中应用亭、廊、架时应遵循宜小不宜大、宜散不宜聚、宜藏不宜露等原则,并结合当地特点、周围环境、绿地性质,以期设计出轻巧别致、新颖美观的亭、廊、架。  相似文献   

13.
李瑞 《广州建筑》2008,36(1):40-43
随着中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建筑开发商对建筑项目的品质、成本、进度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项目管理中的关键环节——设计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项目管理中设计管理的概念和任务,分阶段论述了设计管理在工程项目中所起的作用,指出了设计管理的核心,并指出了一种研究设计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的途径。本文最后列举了两个工程实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设计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从科学方法论的视角对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工程技术领域以及经济、社会领域中的互动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建立了互动、互动效应、互动发生规律等概念,对互动效应、互动方式和互动发生律进行了初步分类.并对互动原理在科学史和科学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五年多来在美国西北部的一个安全度很高的军用飞机场的停机坪上,石油基填缝料的破坏和边缘剥落等情况时有发生,对喷气发动机吸入异物造成了潜在的危险,从而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为了对原有的损坏进行修补,减慢将来边缘和接缝的破坏,主要是根据材料和正确的安装技术制订了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6.
论墙材革新及墙材装备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墙材革新与技术改进的关系;墙材革新现状及市场经济形势;墙材及装备发展思路;加入WTO后对墙材生产及墙材装备行业的影响及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我市建筑市场状况的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提高建设工程质量进行一些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项目成本管理的含义,针对设备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重要性,从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维修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经济寿命率,从而更好地控制项目成本.  相似文献   

19.
针对合同文件前期准备工作对建设工程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性,通过招标文件对施工项目的造价、质量、工期、安全等管理目标控制的分析,提出了相应控制措施、方法,为建设单位实现工程管理目标工作明确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氧化锌压敏电阻自身的热效应引起限压型电涌保护器短路起火的事件越来越多,为了保证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有必要对SPD的散热特性进行研究。当SPD内部存在多个电阻片并联结构时,电阻片组与SPD外壳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间距,间距距离的大小会影响SPD的散热性能。运用传热学原理对SPD进行了理论传热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间距距离越小,SPD散热能力越强。以3个电阻片并联且左右两侧间距不等的SPD为例,通过试验研究不同间距距离下的SPD降温曲线,结合传热学计算结果分析间距大小对SPD散热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SPD结构设计时,减小电阻片与外壳之间间距能有效提高其散热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