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娟 《规划师》2016,(8):40-45
文章从依法治理区域和城市的迫切性出发,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为契机,在区域层面加快建立立法协同机制,充分发挥"机构—立法—规划"三种手段的作用,同时探索向国家立法机关申请特殊授权以突破制度瓶颈的方式,发挥立法对区域协同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为我国其他地区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创新提供示范。在城市治理中,抓住《立法法》修订的契机,根据城市自身特色和治理需求,积极推进地方立法,同时加快研究与城市公共资源保障、空间管控紧密相关的立法,强化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促进空间规划蓝图落地,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产权者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2.
《规划师》2016,(8)
文章从依法治理区域和城市的迫切性出发,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为契机,在区域层面加快建立立法协同机制,充分发挥"机构—立法—规划"三种手段的作用,同时探索向国家立法机关申请特殊授权以突破制度瓶颈的方式,发挥立法对区域协同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为我国其他地区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创新提供示范。在城市治理中,抓住《立法法》修订的契机,根据城市自身特色和治理需求,积极推进地方立法,同时加快研究与城市公共资源保障、空间管控紧密相关的立法,强化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促进空间规划蓝图落地,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产权者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4)
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的黑龙江省在参与东北亚经贸合作中具备地缘、产业和资源优势,我国政府将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黑龙江自贸区建设提供政策保障,自贸区建设也是该战略的具体落实。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黑龙江自贸区建设存在缺乏优势互补与错位发展特色,国际大通道建设迟滞,跨区域开放合作平台的功能较弱,政策与制度缺乏创新等问题。提出加快沿边城市群建设,加大对俄投资力度,加强园区建设,优化口岸环境,采取合作示范区模式,分层次、分区域递进式推进黑龙江自贸区建设。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2)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生态文明法治建设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提出了多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命题。政策与法律的关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生态文明理论及"最严格法治"观,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所遵循的理论基础,构成了理解生态文明法治转型中政策与法律关系的时代背景;在生态环境立法领域,党和国家相关政策对生态环境立法方向、目标、原则与基本制度具有直接影响;在生态环境司法领域,相关司法政策指引着生态环境司法改革与转型发展的方向、目标与路径;在生态环境执法领域,形态多样的各类政策构成了落实生态环境立法与法律制度的重要支撑。政策与法律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是实现生态环境目标的必备方式,扩展了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内涵,推动我国生态文明法治转型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3)
教育领域必须大力倡导依法治教的理念,弘扬"崇法、立法、执法、司法"四位一体的法治精神。现代大学制度是现代大学治理的运行机制,具有明显的法制特征,是现代大学依法治教的体现。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必须遵循法治精神,依据相关的法律规章进行,并自觉运用法治精神指导现代大学制度的运行和维护。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
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需以自贸区为试验平台,建立相关匹配的法律制度,比如,明确国际商事仲裁机构的准入条件、摸索国际仲裁机构入驻自贸区的存在模式、引入临时仲裁等。临时仲裁制度与常见的仲裁机构仲裁相比更加的高效、便捷、自由,更能够体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四川自贸区作为我国新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具有鼓励创新的政策优势,在四川自贸区引入临时仲裁具有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0):225-226
法治国家是以法律作为治理国家的根本措施、战略策略、方式方法的国家,法律在法治国家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作用。法治的具体情形会因国家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不同的国情决定了法治道路和状态的差异,不同于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因而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理性文化、市民社会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四大基础,其中市场经济是前提和基础;民主政治是重要保障;理性文化是必要条件;公民社会则为前三者提供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逐渐发展起来。与此同时,我国社会制度法律制度也在不断进步完善,在这几十年的发展中我国在立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民主的法治化与法治的民主化贯穿这些年的立法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9.
《煤气与热力》2007,27(12):37-37
作为一部辐射未来中国能源整体战略,涉及能源管理架构、定价机制、战略储备等问题的重大基本法,《能源法》一直受到海内外的高度关注。据悉,《能源法》正式稿已修订完毕,框架初具雏形,将选择集思广益的方式加以完善,很快就向包括民营油企在内的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体现了《能源法》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的精神。《能源法》将明确我国能源总体发展战略,确立能源行业各单行法律的立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确定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法律地位,建立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法律规范,明确有关能源政策,建立保障能源安全与应急体系的法律制度,规范能源对外合作行为。把《能源法》作为我国能源领域的基础性法律,要突出战略性、全局性、原则性以及对各具体能源领域法律制度的协调,涵盖能源资源勘探、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7)
《立法法》对设区的市的立法权限进行规定后,贵阳市率先对大数据立法。大数据立法可以为国家层面立法积累经验,保障大数据稳定安全发展,同时给传统法治带来了挑战。大数据地方立法还有着缺少国家层面立法的指导、存在地方立法权限问题、大数据相关概念存在分歧等问题,需要从加快国家层面立法、明确大数据地方立法权限、科学破解大数据立法问题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