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电力勘测》2011,(6):63-63
青藏联网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质量管控难度最大的输电工程,挑战了沿线海拔最高、施工冻土区最长两个“世界之最”。国家电网公司充分发挥集团优势,提前谋划,组织攻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攻克了高原生理健康保障困难、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高寒地区冻土基础施工困难、高海拔过电压与绝缘配合及设备研制复杂四大难关。  相似文献   

2.
在堪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一条世界电网建设史上海拔最高的直流输电线路,正将根基扎入脚下那经过千百万年形成的冻土层之中,并一路向海拔更高之处缓缓延伸。为了架设这样一条"电力天路",在冬季这个冻土施工的最佳季节里,电网建设者克服高原反应、施工环保、冻土施工三大难题,毅然决然迎难而上。2010年12月22日,青藏联网工程直流线路基础施工全部结束,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3.
格尔木-拉萨±400 kV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沿线平均海拔为4 650 m。基于该工程,针对青藏高原冻土地区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特点和难点,研究杆塔基础施工关键技术,并提出了相应的基础施工方案,可为我国高海拔冻土地区输电线路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严福章  李鹏  程东幸 《中国电力》2012,45(12):34-41
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高海拔、高寒地区建设的最大规模的输电工程,工程挑战了沿线海拔最高、穿越多年冻土区距离最长“两个世界之最”。由于高原多年冻土具有热稳定性差、地下冰含量丰富、对气候变暖反应极敏感以及水热活动强烈等特性,冻土基础施工面临很多难题,包括冻土基础选型与设计问题、施工过程中多年冻土的保护问题和冻土基础的长期稳定问题等。在研究多年冻土区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基础上,对多年冻土区杆塔基础的主要工程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介绍了工程建设过程中针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750 kV输电工程途经青海拉脊山高海拔区,线路长度超过13 km发育岛状多年冻土。采用现场调查、遥感解译、室内外试验等方法,开展冻土分布与类型、冻土现象、冻土地温、冻土上限研究可为设计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结果表明:冻土发育区域、冻土类型受到海拔、地形地貌、坡向、植被、地表水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和控制,多年冻土下界海拔3660 m;暖季可见热融滑塌、融冻泥流、热融沉陷、热融湖塘、冻土沼泽化湿地等,寒季可见冰椎、冻胀丘、冻拔石等冻土现象;年平均地温-0.26^-0.43℃;多年冻土上限深度在1.6~4.3 m。本文从优化线路路径、优选塔基位置、合理选择基础形式、重点塔位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加强施工管理和后期维护等多个角度提出了输电线路建设中的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6.
输电线路工程现已成为我国冻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发现,在世界各冻土大国输电线路的建设中,俄罗斯在多年冻土区输电线路建设历史最长,累积长度约接近10万公里,电压等级主要为220 kV和500 kV;在环境变化条件下,各国工程建设中均发现冻胀融沉、冻拔问题、不良冻土现象等冻融灾害对对塔基稳定性造成的严重影响;鉴于输电线路点线工程特性,可充分结合冻土发育规律、合理选线和设置杆塔,有效减少冻融灾害发生;桩基础是多年冻土区较为通用的塔基形式,冬季施工是重要的选择原则;热管等工程措施的采用是减少冻融灾害和维护塔基稳定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国家电网》2022,(2):42-42
2010年7月,750千伏/±400千伏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作为工程建设副指挥长的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院长)文卫兵带领技术团队创新提出多年冻土区杆塔基础建设周期控制理论,打破了多年冻土区基础施工至少需要一个冻融循环建设周期的常规,攻克了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及冻土施工困难的世界难题.  相似文献   

8.
甘霄云  陈昱  胡辉 《江西电力》2011,35(4):37-40
格尔木~拉萨±400 kV直流输电线路工程7标段位于唐古拉山脉,沿线海拔在4 600~5 300 m之间,地形、地质、气象条件复杂恶劣,全线主要不良地质为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由于冻土是一种特殊的土体,冻土区的活动层中每年都发生着季节性融化和冻结,并拌有融沉、冻胀和各种不良冻土地质现象,以致冻土基础施工完毕,基础容易产生沉降和漂移,基础根开尺寸及高差控制难度较大。7标段冻土基础施工严格按要求进行冻土开挖、切实做好混凝土防冻、采取热棒和玻璃钢模板辅助措施、严格按设计要求回填土,从而使冻土区基础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9.
专家风采     
首席专家文卫兵:攀登特高压技术高峰,2010年7月,750千伏/±400千伏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作为工程建设副指挥长的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院长)文卫兵带领技术团队创新提出多年冻土区杆塔基础建设周期控制理论,打破了多年冻土区基础施工至少需要一个冻融循环建设周期的常规,攻克了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及冻土施工困难的世界难题。  相似文献   

10.
青海—西藏±400 kV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大部分铁塔基础位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带,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建设环境极其复杂。在连续冻土上进行施工,基础施工质量是控制的关键点,它直接关系到输电线路结构的安全性和线路长久稳定运行。高海拔连续多年冻土地区输电线路施工国内外参考资料较少,国内没有成熟可供借鉴的工程实例。在工程开工准备前期,国家电网公司与青海送变电工程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试验,在基础坑开挖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冻土的扰动是基础稳定的关键,也是环境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青藏联网工程冻土地基装配式基础载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冻土地基杆塔基础稳定性,进行了粗粒冻土地基装配式真型基础在竖向上拔与水平荷载或下压与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的载荷试验,试验基础施工采取与工程基础尺寸、施工工艺和时期一致的原则,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基础极限及破坏状态,研究了荷载与位移关系曲线特征及承载特性,求得试验基础的承载能力及“土重法”上拔角等设计参数的取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荷载作用下粗粒冻土装配式基础因水平位移过大而失稳,荷载与位移关系曲线表现为非陡降型,活动层冻结状态时地基强度及基础承载性能优于融化状态,粗粒冻土地基上拔角大于13°,装配式基础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首次在玉树与青海主网330kV联网工程冻土地段大规模采用灌注桩,由于无施工经验,青海送变电工程公司施工技术人员经过多次探讨和试验,结合青藏高原高寒、缺氧、高海拔等恶劣自然环境条件,选择旋挖钻机与内外护筒相结合的施工技术,避免产生各种污染,保护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并按期完成了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13.
青藏联网直流输电工程7标段位于唐古拉山附近,现场生态环境脆弱。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多项环保措施:固定施工活动范围;限制运输线路;在运输线路地面上铺设草垫或棕垫,避免车辆与地面直接接触造成植被破坏;需要开挖的地面施工前对地面草皮进行剥离,并及时进行回植;采取保温措施防止冻土融化;对剥离回植恢复效果差的地区采用培植的方法进行植被恢复。这些施工措施有效保护了施工现场环境,最大限度减少了工程施工对动物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为高海拔、高寒冷地区输电线路工程环境保护及植被恢复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施工冻土区最长、高寒地区建设规模最大的输变电工程,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有效的物资供应保障。阐述了面对多种高寒地区物资保障难题的情况下,通过创新管理模式、管理机制,构建了适应高寒地区的输变电工程的物资保障机制和管理模式。从项目管理的理论出发,借鉴矩阵式管理模式进行了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物资保障机制及“项目制”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2月22日,随着冻土区最后一基铁塔基础浇灌完毕,青藏联网工程直流线路基础施工全部结束。多年冻土施工难题能否成功解决,直接关系到工程建成后的安全运行。在海拔5200米的唐古拉山,电网建设者们与多年冻土展开了一场特殊的较量。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内配电自动化工程管理经验不足,现场施工经验缺失的情况,长沙配电网自动化工程建设总结提炼了配电自动化工程设计的"六大新原则"和现场施工的"新八步法"。新的工程管理和现场施工模式成功应用在省府新区46条线路和城东书院片区67条线路提质改造工程。实践证明新模式有效地克服了工程建设中设备厂家多、工期短、合作单位多、外部建设环境复杂等困难,确保了施工的安全和高质,达到了预期目标。长沙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具有示范作用的优秀案例,已在湖南省得到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正>2010年8月27日,±660 kV宁东—山东直流线路工程陕3标段放线施工全部完成,至此,宁东直流线路工程全线架通。自2009年8月工程实质性开工建设以来,有效克服了1 000 mm~2大截面导线施工难度大、工程建设外部环境复杂等困难,经过1年的艰苦努力完成了导线架设。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跨区电网"总部统筹组织协调,属地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建设管理模式,宁东直流线路工程由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和山东等省电力公司负责建设管理。各省公司充分发挥属地化优势,加强  相似文献   

18.
《电力安全技术》2011,(1):63-63
2010—12—22,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攻克青藏高原冬季冻土基础施工难题,全线2361基塔基浇筑完毕。这为工程早日竣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投资达162亿元的青藏联网工程是迄今为止在世界上最高海拔地区建设的规模最大的输电工程。  相似文献   

19.
童武 《青海电力》2001,(4):38-39
随着青藏铁路(格拉段)工程的开工建设,工程的施工电源及未来铁路沿线的配套供电系统急需解决,然而高压输电线路必须穿越青藏高原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区.文章就冻土对输电线路杆塔基础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许鹏 《国家电网》2011,(3):66-69
蓝天白云、千里草原、雪山绵延,这是青藏高原的自然之美…… 2010年11月,沉寂了亿万年的唐古拉山麓的沼泽地草甸上迎来了一批电网建设者.为了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早日竣工,造福青藏两省区人民,他们勇敢地挑战生命极限,挑战世界性施工难题,在雪域高原打响了一场冻土基础施工的攻坚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