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ACRL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解读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2014年11月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发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第三版),取代2000年制定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将成为国际范围内信息素养教育重要的指导性文件.通过对其内容的解读,为新信息环境下的国内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过程]阐述《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以及相关附件的内容,并与《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其内容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进行思考.[结果/结论]认为在新信息环境下,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要与学术过程进一步融合,并注重Web 2.0环境下的信息交互参与,建立相应的教学内容与评价体系.此外,借鉴其他信息素养指导性文件,使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目标明朗化.  相似文献   

2.
周琪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2):143-148
[目的/意义]立足于我国信息素养类MOOC课程建设的实践,提出行之有效的发展建议,旨在为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对27所高校或机构在国内知名的MOOC平台上开设的35门信息素养类MOOC课程展开调研,对照最新颁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学互动与反馈等方面分析国内信息素养MOOC建设的现状。[结果/结论]通过对我国信息素养类MOOC建设与应用现状的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对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理解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简称《框架》)中阈概念之间蕴含的逻辑关系以及教育层次,是构建大学信息素养教育生态系统的前提与基础。[方法/过程]将《框架》中信息素养的逻辑架构做立体层次性分析,以此为基础对信息素养的教育架构进行说明,并结合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开展的"灯塔历史文化研究"项目案例,阐释大学信息素养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方法与过程。[结果/结论]信息素养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是以培养学生判断力、分析力、研究力为核心,包含通识教育、技能教育、拓展教育,以及多方人员和组织共同参与合作的完整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可靠稳定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高校图书馆元素养教育体系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意义]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信息环境急剧变迁的背景下,信息素养的内涵和标准在不断变化,需要构建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体系,以完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方法/过程] 在对元素养理论研究及实践发展的相关文献和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现状进行调研后,以元素养理论为基础,以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的核心理念为参照,结合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实际,构建出“A-B-C-D”元素养培育体系模型。[结果/结论] 我国元素养教育应该注重元素养的阶段培育,依据目标深化教育内容体系,拓展教育模式和方法体系,协同教育资源和教育主体。同时高校图书馆元素养教育的实施,应灵活参照《框架》,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信息素养教育成果,建立专门的元素养培养队伍及合理的发展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美国ACRL颁布《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采用来自教育学的阈限概念理论与方法,构建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素养教育。由于对阈限概念思维模式和教学方式的陌生感,阻碍了信息素养教育者对《框架》的深度认知。[方法/过程]针对上述问题,应开展以下工作:①阐述阈限概念的本意;②阐明阈限概念方法的操作原理;③勾稽信息素养教育引入阈限概念的背景;④分析《框架》阈限概念的实质含义和具体运用。[结果/结论]掌握《框架》阈限概念可以改变学习者的思维境界,对《框架》阈限概念思维的理解可以改变传统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陈晓红  高凡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0):136-142
[目的/意义]梳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的现状,针对主要问题进行思考与展望,以期为未来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方法,对现有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教育模式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分析这些研究的特点及经验。[结果/结论]结合新环境、新理论和《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拓展数据素养、元素养等教育内容;从学习者的学习出发,寻求"MOOC"翻转课堂"等适当且多元的教育模式;提出应抓住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新机遇,关注信息素养教育新动向的建议。(请作者仔细核对摘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张莉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2):94-100
[目的/意义] 在深入解读《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核心理念和内容的基础上开展元素养课程的教学设计,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评估和修正,以期为研究和构建元素养教育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 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东北财经大学信息素养教学改革为案例,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的元素养教育模式。[结果/结论] 从元素养教育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考核评价方式等环节入手开展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将社会情境和学术情境融入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反思等元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研究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宏观规划,为进一步提升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助力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和网络调研方法,分析国内外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和发展规划进展,提出信息素养教育宏观规划的原则要点,深入探讨新时期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规划的核心体系构成。[结果/结论] 新环境下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宏观规划,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进入新的阶段提供科学规范和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玲  王钧钰  陈超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7):143-148
[目的/意义] 回顾五届欧洲信息素养教育大会(ECIL),为国内同行了解全球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 通过参加ECIL的亲身感受并结合历届会议资料与相关论文分析,从会议概况、与会国家分布、会议主题和研究热点、会议交流形式以及中国学者与会情况5个方面对会议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全球信息素养教育的最新进展以及发展方向。[结果/结论] ECIL平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趋势,即聚焦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应用、拓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领域、延伸信息素养的相关概念、丰富信息素养教育的服务对象、创新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中国学者通过参加ECIL展示了中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信息素养教育领域的最新成果。最后,建议中国信息素养教育界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借鉴ECIL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0.
秦小燕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9):139-144
[目的/意义]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是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2015年最新颁布的信息素养指导文件,通过对其内容的详细解读,可以了解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的发展动态,为新时期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分析《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的具体内容,建立框架结构模型,并与2000年版《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进行对比,剖析其显著特征与改进之处,思考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方向。[结果/结论] 认为《框架》拓展了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外延,重新界定了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并强调元认知培养的重要性,指导新信息环境下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教育向融入学术、注重能力、促进学术交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为弥补线上或线下单程授课模式的不足,引入Blackboard平台进行混合教学探索,以期为图书馆界信息素养教学模式提供更好的选择,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方法/过程]在信息素养授课中引入Blackboard课程管理平台,结合线下小规模授课模式(SPOC)进行教学;课程效果评价方法采用量化对比评价和课后质性访谈评价。[结果/结论]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基于Blackboard平台采用混合学习模式对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效果显著好于传统授课模式(P=0.000*,<0.05),质性评价中学生在课程参与度、师生互动等方面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2.
从方法论的角度,回顾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的体系与技术。研究从英文综合类和图书情报专有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依据内容分析方法形成分析框架,包括测度对象、测量方法、工具来源及依据、测量内容四方面;依据分析框架对随机抽取的64篇文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测度对象来看,大学生占据了多数;从测量方法和工具来看,填答类特别是问卷类型的测量工具应用最普遍,并且,吸收了教育领域的评价方法;从工具来源及依据来看,有多个机构开发的应用较广泛的量表或问卷,ACRL《标准》是信息素养测量工具形成的重要依据,测试题的内容则结合被调查者的专业或学习背景嵌入具体的信息资源类型或工具。研究较全面地分析了信息素养评价英文文献,对信息素养指导者实施教学成果评价和学生水平测试提供方法论层次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广泛调研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构建集成化、开放式的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课程"建议,并从教学内容的整体构架、教学模式、模块内容、学习效果测试和反馈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医学领域信息素养的发展及其标准化评估实践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信息素养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及信息素养标准化评估工具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阐述医学信息素养标准化评估工具研究的必要性,并通过对比得出国内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及评估研究中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指出应将中国特色的医学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和标准化评估工具的研究设计以及公众的健康信息素养干预作为未来研究的若干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问卷的形式对沈阳药科大学各年级学生的信息素养情况进行了调研,并运用SPSS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信息素养各层面密切相关,信息素养具有显著的年级、专业差异性,是否学过文检课亦对信息素养总体情况产生显著影响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进行年级、专业差别化信息素养教育;以文献检索课为核心,完善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建设;提高认识,从国家层面加强对信息素养教育的监督与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An investigation into preservice teachers’ information evaluation skills at a large university suggests that formative assessment can improve student achievement. Preservice teachers were asked to apply information evaluation skills in the areas of currency, relevancy, authority, accuracy, and purpose. The study used quantitative methods to assess preservice teachers’ evaluation skills as demonstrat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a final project, or summative assessment, in an elementary education course. The authors compared the preservice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evaluations to analyze final projects from two semesters. When asked to evaluate the sources cited in a final project for an education methods course, preservice teachers who received formative feedback from librarians improved in most information evaluation areas. Formative assessment is explored as a tool for improv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7.
Business information literacy (BIL) is a core competency for lifelong learning and critical to achieving professional success.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the evolution of a collaborative framework for integrating and assess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subject-specific upper-level undergraduate, as well as introductory MBA, courses in finance. The framework, developed over a significant period of time, provides a guide for structured and full collaboration between librarians and classroom instructors and includes a sample assignment and accompanying evaluation rubric which are adaptable across disciplines. Additionally, it provides a model for developing pedagogical methodologies for student attainment of BIL competencies and for faculty assessment of them.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强调检索技能和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提出的"媒介信息素养"(简称MIL)概念,首次将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融合形成复合型概念,对目前媒介融合环境下的信息素养教育有着指导性意义,明确提出和媒介素养融合的思路和策略,有利于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人文性和社会性,突破学科的局限性,探索新的跨学科结合点,实现创新和发展。[方法/过程]通过归纳分析近年来有关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比较研究的成果,结合国内外的媒介信息素养理论和实践,尝试提出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融合的途径。国内信息素养教育应融合媒介素养教育,实行参与式教学,革新在线课程,建立学科之间融合交流的平台,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发挥图书馆的中介作用,实现从技能型向素养型教育的转化。[结果/结论]信息素养教育需要避免单纯的技术至上的取向,将技能学习和媒介信息解读能力结合培养;与媒介素养结合是趋势所向,媒介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拓展了信息素养的学科视野。  相似文献   

19.
国内高校信息素养教学效果评价研究系统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立伟  李磊  潘宏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23):146-152
[目的/意义] 分析国内高校信息素养教学效果评价取得的成效、经验与不足,为后续实证调研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基于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数据库,聚焦于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生学习效果,利用系统综述方法对国内信息素养教学效果评价方法、评价类型、评价主体等进行研究。[结果/结论] 国内信息素养教学效果评价利用调查法、量表法、表现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评价方法的科学化、评价类型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专业化方面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在分析大学生信息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以知识组织和个性化定制相结合的信息服务对策,提高大学生信息收集及综合利用的能力。[方法/过程]结合大学生信息获取能力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的信息服务需求,提出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发现、组织、跟踪与利用的服务模式,为提升大学生的信息敏感性及判断与利用能力提供帮助。[结果/结论]提出引导大学生早期步入专业领域知识学习的信息服务模式与对策,旨在解决大学生信息获取的盲目性和对互联网模式的依赖性问题,为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