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CT灌注成像不仅能够反映组织的形态学特点,而且可以反映其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特征,在肿瘤性病变中应用广泛.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在乳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监测、疗效评价、预后评估等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就CT灌注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灌注成像技术不仅在脑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趋于成熟,而且也广泛用于脑部原发性肿瘤的研究。脑胶质瘤约占所有脑部原发肿瘤的60%,就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定性诊断、鉴别诊断与肿瘤分级分期中的研究及在脑胶质瘤手术、放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CT灌注成像技术不仅在脑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趋于成熟,而且也广泛用于脑部原发性肿瘤的研究.脑胶质瘤约占所有脑部原发肿瘤的60%,就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定性诊断、鉴别诊断与肿瘤分级分期中的研究及在脑胶质瘤手术、放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CT灌注是一种功能成像技术,可以提供活体组织血管的生理和代谢方面的信息,用于评价局部微循环状况.肿瘤的生长与新生血管的形成和血流量增加有关,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侵袭与转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肿瘤性病变的研究中有很重要的价值.本文复习了CT灌注成像在肿瘤病变中应用研究文献,对CT灌注成像在肿瘤中的应用基础、定性诊断和疗效监测与预后评估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肝脏CT灌注成像可对肝脏组织灌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它可用于评估各种肝癌治疗方式的疗效和预测早期治疗反应,预测微血管侵犯情况和肿瘤复发,用于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于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肝储备功能的评价等。本文对肝脏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梁莉  梁艳  张宏 《武警医学》2008,19(1):65-67
肝转移癌是临床较常见的恶性病变之一,其发病率和恶性程度较高。超声声像图检查时对于不典型或合并肝弥漫性病变、原发性肝癌、肝内局灶性病变与肝内转移灶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超声造影技术在临床上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不同的超声造影剂在肝、肾、乳腺等器官中的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研究已有较多报道。随着新型超声造影剂及造影成像技术的发展,造影增强技术对肝转移癌的诊断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超声造影能有效增强肝脏的二维超声表现,反映出正常肝组织与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的不同,从而提高超声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本研究应用超声造影剂声诺维,以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匹配技术,观察肝脏转移癌的灌注时间、回声变化规律,并与常规超声及CT比较,探讨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CT灌注成像是一种在体评估活体组织器官血供情况的功能成像方式,为宫颈癌的诊断、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病理学特征和疗效评估等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主要对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扫描技术及其在宫颈癌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MRI具有多参数、多方向、无辐射、高软组织分辨力等优点,已成为乳腺成像的重要手段。PWI是一种可以反映组织或微血管病变分布和血流灌注效应的MRI技术,能够间接反映肿瘤血管的功能状态,对研究肿瘤血供具有极高的价值。其中,T_1灌注成像、T_2灌注成像、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及DWI均可以在体内无创评价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及灌注情况,提供血流动力学方面信息,为乳腺病变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现对乳腺MRI灌注成像的不同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7):1004-1004
定量动态增强 MRI 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研究;MRI T1 W-SPACE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快速 DTI 在急性颈髓损伤的临床应用;磁共振波谱在不同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MSCT 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不同频段低频振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下颌前牙唇舌侧骨壁厚度的锥形束 CT 研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诊断肺癌中的初步应用;MSCT 对肺内单发亚实性结节与支气管及血管关系探讨;MSCT 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廓清型乳腺纤维腺瘤的 MRI 诊断;乳腺 X线摄影、MRI、超声对乳腺非肿块强化病灶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CT 能谱成像定量评估胃癌 Lauren 分型的应用价值;ADC 值和 DCE-MRI 定量参数值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非上皮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 cm)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医源性肝包膜下胆汁瘤的临床及 CT 表现;CT 灌注成像对胃癌评估的临床应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 CT 表现;单源双能 CT 对膀胱血肿内膀胱癌病灶的检出价值;MRI 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宫颈癌的价值;3.0T MRI 高 b 值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分期中的应用;卵巢良性肿瘤病理结果与 MRI 影像特征的相关性;脊椎多发性骨髓瘤与溶骨性转移瘤的 CT 鉴别;背部弹力纤维瘤的多排螺旋 CT 诊断;肘部尺神经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参数优化的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在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中辐射剂量分析;儿童脊髓积水空洞症在原发脊髓栓系综合征的 MRI 表现及相关分析;儿童胶质母细胞瘤的 MRI 表现及文献复习;CT 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的相关因素分析;急诊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临床中的应用;炫速双源 CT 低剂量双能量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初探;计算机图形成像技术在肾结石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能谱 CT 冠状动脉成像中双低技术的应用研究;双源 CT ECG 管电流调制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颅内肿瘤中的临床应用进展;磁共振钆类对比剂对扩散加权成像的影响;Morel-Lavallée 损伤:磁共振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10.
CT灌注成像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总结螺旋CT灌注成像的原理和技术要求,评价其在肺部肿瘤影像诊断中所提供的肿瘤微循环状况、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它参数,从而显示CT灌注成像不但能显示肿瘤形态学方面的改变,还能了解其功能、代谢变化的信息,因而在肺部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生物学行为和严重度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拥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的CT灌注成像及其在灌注参数图像上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的CT灌注特征以及在各种灌注参数图像上的影像表现。方法对27例肝细胞癌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采用最大斜率法计算各自的灌注参数,应用改进后的图像重建方法重建出肝细胞癌的4种灌注参数图像。结果肝癌病灶、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的CT灌注表现基本一致,其时间-密度曲线(TDC)多数呈速升速降或速升缓降型,少数呈速升缓升型。各病变的全肝总灌注量(TLP)基本与周围肝实质一致,肝动脉灌注量(HAP)明显增加,门静脉灌注量(PVP)明显减低,与周围肝实质相比呈明显HAP、PVP倒置倾向,肝动脉灌注指数(HPI)明显升高,约在79%~99%之间,PPI明显降低,约在1%~21%之间。在HAP图像上,肝癌病灶、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呈明显高灌注,周围肝实质呈低灌注;在PVP图像上,各病变呈明显低灌注,周围肝实质呈高灌注;在HPI、PPI图像上各部位表现分别类似HAP、PVP。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能准确地反映肝细胞癌的血液动力学特征,灌注参数图像更直观显示病变血流动力学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多层CT灌注成像对脑肿瘤瘤周水肿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初步探讨多层CT灌注成像技术及脑肿瘤瘤周水肿区灌注参数在脑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已知有脑部肿瘤的患者行16层CT灌注成像扫描,其中脑胶质瘤3例,脑转移瘤9例,脑膜瘤6例。扫描图像应用Perfusion2软件进行灌注成像分析。结果脑膜瘤瘤周水肿区的PS值远大于胶质瘤和转移瘤。结论脑肿瘤瘤周水肿区的MSCT灌注成像有助于脑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肾透明细胞癌CT灌注成像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灌注成像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7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肿瘤生长部位均靠近肾门附近),术前均选择近肾门层面进行动态增强扫描,经过灌注软件处理分析分别获得肾癌组织及双侧肾皮质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组织通透性(PS)及时间密度曲线(TDC图)。结果:肾透明细胞癌肿瘤最高密度点血供丰富,但血流量较对侧正常皮质仍较低;肿瘤平均灌注较两侧皮质均低;肿瘤同侧肾脏皮质灌注较对侧低;肿瘤内不同密度点灌注特性不同;不同分级的肿瘤对静脉血流有不同的影响。结论:肾透明细胞癌CT灌注成像具有一定的特点,对其诊断及肾血流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成像技术在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43例脑肿瘤患者于术前1周及术后出院时行常规CT扫描、CT灌注成像及增强扫描。数据应用CT工作站Perfusion3软件分析,获得脑血流量(CBF)图、血容量(CBV)图、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图和表面渗透性(PS)图。结果所有灌注图像均可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与轮廓且能定量测定肿瘤组织的灌注状态。结论多层CT灌注成像为在体观察脑肿瘤血流状态及肿瘤血管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对研究脑肿瘤的生物学特性,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CT灌注扫描技术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受检者行双肾灌注扫描,观察TDC形态,记录各组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time,MTT)、表面渗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同一受检者两侧肾脏BF、BV和PS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肿瘤、肝硬化、高血压及正常组各组间BF、BV及P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能从多方面对肾功能进行评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颅内良恶性肿瘤多层螺旋CT各灌注参数的改变和肿瘤良恶性和脑内外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41例患者行脑血流的CT灌注扫描,其中脑内肿瘤26例(胶质瘤6例、脑脓肿2例、脑转移瘤17例、淋巴瘤1例),脑外肿瘤15例(颅骨转移瘤2例、垂体瘤7例、脑膜瘤2例、肉芽肿3例、蛛网膜囊肿1例)。应用去卷积算法模式计算相应病变区域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根据不同肿瘤的相关参数图来评价良恶性肿瘤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41例脑肿瘤患者中,脑外肿瘤的CBF、CBV和PS明显高于脑内肿瘤,脑内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其CBF和PS越高,而MTT值与良性肿瘤组织无显著差异。结论:灌注参数CBF、CBV和PS可有效的评价脑肿瘤的血流状态,在脑部良恶性病变及脑内外肿瘤的鉴别诊断上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着较高的准确性,但不能提供病变血管所支配心肌区域的微循环信息。而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能够同时提供冠状动脉的解剖学信息及生理学信息,其较传统单能量CT心肌灌注有一定的优势,且具有相应的临床应用潜力。综述负荷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影像学技术进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测量局部组织血流灌注,了解其血流动力学及功能变化,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复习多层螺旋CT成像方面的文献,就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和前景,特别是体部实质性器官的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