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保脾治疗外伤性脾破裂42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保脾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年11月至2010年10月对4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保脾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中,非手术治疗31例,11例行保留脾手术,其中单纯脾动脉结扎4例,脾部分切除6例,行介入栓塞脾动脉止血保留脾脏1例,无相应并发症.结论 外伤性脾破裂行保脾治疗,很...  相似文献   

2.
规则性部分脾切除治疗脾外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保存外伤性脾破裂的脾脏对感染及肿瘤的免疫功能的方法。对13例外伤性脾破裂(SchackfordⅠ~Ⅳ级)施行了部分脾切除。通过术中解剖脾门血管和复习国人解剖资料,认为规则性脾切除具有简便、安全、适应证广的优点,是脾外伤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28例行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同期开展的27例行PSE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行对比分析.结果 行开腹脾切除术治疗组28例均痊愈.行PSE治疗组27例中,26例顺利完成选择性出血血管栓塞,其中1次栓塞成功25例,再次栓塞成功1例,无继发出血及开腹手术病例;1例栓塞过程中发现脾动脉主干受损,行脾动脉主干栓塞控制出血后立即中转开腹行手术处理;均痊愈出院.结论 PSE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一种有效、微创的方法,且保留了脾脏功能.  相似文献   

4.
脾外伤脾部分切除术中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采用脾部分切除治疗脾外伤时的安全有效而方便的方法。方法 对 1 6例GallⅢ级外伤性脾破裂病人采用脾动脉干束带式阻断、锐性楔形离断法行脾部分切除术。结果 脾动脉干阻断至脾部分切除结束时间为 30~ 40min ,保留脾脏颜色正常 ,保留原脾的 1 /3~ 2 /3体积 ,术后无继发性出血 ,1 6例均治愈。结论 在行脾部分切除时采用脾动脉干束带式阻断、锐性楔形离断法具有控制出血彻底、不损伤胰尾、操作方便、手术简单、时间短、术后无继发性出血等优点 ;尤其是伤及脾门处的损伤较手控法或钳夹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脾外伤保脾治疗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的临床经验,探讨保脾治疗的适应证及方法. 方法 31例外伤性脾破裂采用保脾治疗,其中非手术保脾21例,手术保脾10例(8例行脾破裂修补或脾部分切除,2例行脾切除加自体脾组织移植). 结果 非手术保脾组19例成功,2例中转行脾切除术治愈,无并发症;手术保脾组10例均治愈,其中2例出现脾血肿、膈下感染. 结论 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的原则,合理选择适应证与方法,保脾治疗是安全可行的,非手术治疗在保脾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32例体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总结外伤性脾破裂 32例保脾手术的经验。方法 对我院 1990年~ 2 0 0 0年外伤性脾破裂 32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纯脾修补术 12例 ,不规则脾部分切除术 16例 ,规则性脾部分切除术 4例 ,均获得成功。结论 保脾应遵循“抢救生命第一 ,保留脾脏第二”的原则 ,对无合并伤的Ⅲ级以内的脾破裂行选择性保脾手术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  相似文献   

7.
探讨外伤性牌破裂腹腔镜下保脾诊治经验。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2年8月腹腔镜保脾治疗25例外伤性脾脏破裂经过。20例完全运用腹腔镜探查治疗处理成功保脾;5例中转开腹,其中3例成功保脾,2例行脾脏切除加脾片移植。23例保脾成功的患者术后3~12个月内复查,CT或B超示保留脾脏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外伤性破裂的治疗方法与经验。方法对我院1995~2004年12月外伤性脾破裂43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患者进行剖腹探查,术中行脾修补术13例,脾部分切除术9例,全脾切除13例,脾切除加自体脾脏移植术5例,3例在严密观察下行保守治疗。结果2例脾破裂患者术后因合并颅脑损伤和严重复合伤死亡,41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的原则,根据脾损伤伤情及病人的全身情况去选择手术方式,分别施行脾修补术,部分脾切除术,全脾切除术,全脾切除术加自体脾片移植术。如果伤情允许术中尽量保留器官,对不能保脾的伤者可行脾片移植术以保术后病人有良好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脏是腹部脏器中最容易受损的器官,外伤性脾破裂病人病情危重,通常采用手术治疗切除破裂的脾脏,但随着免疫学和临床医学的深入研究,对脾脏的功能有了更新的认识,使传统的治疗方法(脾切除术)受到冲击,保留脾脏越来越受到重视。我科2000年2月~2005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63例,其中24例采取了非手术治疗,20例保脾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外伤性破裂的治疗方法与经验。方法 对我院1995-2004年12月外伤性脾破裂43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患者进行剖腹探查,术中行脾修补术13例,脾部分切除术9例,全脾切除13例,脾切除加自体脾脏移植术5例.3例在严密观察下行保守治疗。结果 2例脾破裂患者术后因合并颅脑损伤和严重复合伤死亡,41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的原则,根据脾损伤伤情及病人的全身情况去选择手术方式,分别施行脾修补术,部分脾切除术,全脾切除术,全脾切除术加自体脾片移植术。如果伤情允许术中尽量保留器官,对不能保脾的伤者可行脾片移植术以保术后病人有良好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脾动脉结扎联合脾修补术选择性治疗外伤性脾破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选择性保脾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疗效。方法本文总结190年2月~2000年2月采用脾动脉结扎联合脾修补术选择性治疗外伤性脾破裂108例,男97例,女11例。结果本组105例疗效好,优良率97.3%,死亡1例,占0.92%,死亡原因是合并门静脉高压,另外3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发热23例。结论脾动脉结扎联合脾修补术选择性治疗Ⅰ~Ⅲ级外伤性脾破裂是安全可靠的,远期效果好,并发症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2.
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在外伤性脾脏破裂出血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在处理外伤性脾脏破裂出血中的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把导管放至脾动脉后造影,显示脾脏出血部位,然后把微导管放至出血(叶、段)血管,注入PVA、明胶海绵颗粒等栓塞剂进行止血。结果44例脾动脉造影显示脾外伤(夏氏分级)Ⅱ级23例,Ⅲ级19例,Ⅳ级2例。44例均顺利完成选择性出血血管栓塞,其中脾叶动脉血管栓塞13例,脾段动脉血管栓塞31例;1次栓塞成功35例,再次栓塞成功9例。无继发出血及开腹手术病例,无死亡病例。术后1周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恢复正常。44例随访0.5~1年,无再出血、严重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脾动脉出血血管栓塞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出血的一种有效、简便、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of splenic trauma is now well established; however, the role of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in spontaneous splenic rupture is undetermined. The leading cause of spontaneous splenic rupture is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We report on the management of four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rupture, in association with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Three patients eventually required splenectomy, and one was successfully managed non-operatively. The comparative risks of operative and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We believe that when splenic rupture complicates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early splenectomy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xperience of treating 128 patients with splenic trauma over a 10 year period. All patients were aged under 16 years and all except one had sustained non-penetrating abdominal injuries. The diagnosis was established at operation or by spleen scan or by angiography but the decision to operate was made on clinical grounds. Patients who were stable on admission or after initial resuscitation were managed expectantly. In patients requiring surgery for massive bleeding or for other injuries the spleen was repaired whenever possible. Only 29% of patients required operation and in three quarters of these patients the spleen was able to be preserved. Delayed rupture of the spleen did not occur in the non-operative group and septic complications have not been observed in any survivors. There were 14 deaths in the series, 11 from severe head injury and three from massive haemorrhag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脾切除术(1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3月因外伤性脾破裂行急诊Ls2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脾蒂的不同类型,18例用Endo.GIA施行一级脾蒂离断,2例用Hem-o-lok施行二级脾蒂离断。结果20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80-180min,平均110min,术中腹腔内有出血约700-1,2500ml,平均1300ml。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20例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10天基本恢复正常生活,15—45天恢复正常工作,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急诊Ls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可行。  相似文献   

16.
脾脏占位病变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目前脾脏占位病变的疾病谱并探讨相应的诊断治疗措施。方法收集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近10年来收治的脾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治所有脾脏占位病变患者126例,其中良性病变89例(72.4%),良性疾病中以脾囊肿,血管瘤和结核最常见,恶性肿瘤中以淋巴瘤和转移性肿瘤常见。脾切除术仍然是治疗脾脏占位病变的主要措施,对大部分病人的治疗效果理想。结论对人群的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脾脏占位病变的有效手段,脾切除术可使大多数脾脏占位患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至2017年8月63例外伤性脾破裂行LS术临床资料,术中采用先结扎脾动脉,再用圈套器套扎脾蒂切除脾脏48例,采用二级脾蒂离断法逐根结扎切断进入脾脏血管切除脾脏15例。结果 60例顺利完成LS术,3例因脾脏出血或粘连严重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0~17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100~800 m L,平均400 m L。术后无大出血、胰漏、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外伤性脾破裂行LS术采用先结扎脾动脉,再用圈套器套扎脾蒂切除脾脏或二级脾蒂离断法逐根结扎切断进入脾脏血管切除脾脏是安全和可行的,效果满意,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既能控制伤脾出血、保留脾脏,又能保证脾脏生理功能的手术方式。方法对72例外伤性脾破裂采用脾动脉结扎及大网膜填塞脾破裂口缝合修补治疗。结果保脾组均获得成功,术后均未出现再出血,其中42例经1~5年随访,B超、CT扫描脾解剖形态未见异常。结论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满意,是较理想的保脾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在基层医院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治和提高疗效。方法对1995年至2005年10年间收治的72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治疗64例,非手术治疗8例,全部治愈出院,术后无并发症。本组资料伤后到手术时间,与文献报道无明显差异;无死亡病例,全部治愈。结论根据脾损伤伤情,分别实施不同的脾手术方式,术中尽量保留脾脏及其功能。在掌握适应征的前提下行保守治疗也是治疗脾外伤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