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引信离心钢球自毁时间精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提高引信度心钢球式自毁机构的自毁时间精度,在分析离心钢球机构自毁运动的基础上,得出了自毁临界角速度表达式,对此表达式进行全微分并结合计算弹丸外弹道自转角速度衰减规律的斯列斯金公式,得到了机构参数变化对自毁时间影响程度和自毁时间散布的表达式,相应给出了应用实例。对于引信离心钢球式自毁机构的自毁时间散布,弹道参数变化的影响大于机构参数变化的影响。在机构参数中,自毁簧刚度、离心钢球与自毁斜面之间的摩擦系数,离心钢球离心半径和自毁斜面斜的散布对引信离心自毁时间精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引信离心自毁时间性能与设计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合理确定离心自毁引信自毁时间的战术技术指标,以23mm高炮榴弹引信为例,通过大量外弹道计算和对火药定时自毁方式与离心定转速自毁方式的对比分析,论证了离心自毁引信自毁时间的战术技术指标。原23mm高炮榴弹引信мг-25自毁时间5~11s的下限偏短。即使是从战术使用角度来看离心定转速自毁方式也明显优于火药定时自毁方式。对引信离心自毁性能也可以且应该利用旋转试验机进行实验室检测。而以射击方式考核引信离心自毁时间性能时应对射角做出明确规定,最好还应同时对气象条件也做出限定,并探讨将验收试验中所测定的引信自毁时间相对标准条件进行标准化处理的可行性。西方国家引信离心自毁时间散布范围也是相对于某一特定射角的。我国的引信离心自毁时间精度并不一定比西方国家的低。而单从离心自毁时间的战术技术要求角度来看,小口径引信如果不对某些设计参数作修改而完全通用于不同弹道环境的弹炮同时又不损失对目标的毁伤概率,几乎是不可能的。与高炮和舰炮相比,航炮引信离心自毁机构设计与其战术技术指标的确定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则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引信离心钢珠自毁时间精度,借助斯列斯金公式通过微分分析了弹丸和身管结构参量以及弹丸膛口速度对引信离心钢珠自毁时间精度的影响。在不考虑身管磨损、弹丸章动、射角跳动、气象条件变化,也不考虑弹带切槽及其它弹丸表面凹槽或横孔的前提下,弹丸极转动惯量的散布是影响引信自毁时间精度的主要因素,弹丸膛口速度的散布是次要因素,而其它参量的影响则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引信离心钢珠自毁时间精度,借助斯列斯金公式通过微分分析了弹丸和身管结构参量以及弹丸膛口速度对引信离心钢珠自毁时间精度的影响。在不考虑身管磨损、弹丸章动、射角跳动、气象条件变化,也不考虑弹带切槽及其它弹丸表面凹槽或横孔的前提下,弹丸极转动惯量的散布是影响引信自毁时间精度的主要因素,弹丸膛口速度的散布是次要因素,而其它参量的影响则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5.
针对生产误差影响引信自毁时间的问题,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引信自毁时间靶场验收试验数据对自毁时间的生产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建立了自毁时间的生产变化规律预测模型。通过对离心自毁和火药自毁共4型引信自毁时间的分析表明,随着生产历史的增长,引信自毁时间可能会发生漂移,散布区间也可能会改变,为避免自毁时间不能满足性能指标,在生产过程中应该对此予以关注。利用4型引信自毁时间试验数据对建立的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模型进行检验,拟合效果良好。4种引信自毁时间实测值和预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都小于10%,B型引信和C型引信的平均绝对误差小于3%。  相似文献   

6.
针对火炮引信自毁时间散布和精度控制问题,提出了利用引信产品验收靶试数据和数理统计手段拟合其分布规律并利用得到的结果计算引信自毁时间的相关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对5型引信自毁时间数据针对17种常用分布类型进行检验,拟合结果表明,除A型引信自毁时间服从正态分布外,其余4种均不服从,离心自毁的A型引信和C型引信自毁时间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广义极值分布、Birnbaum-Saunders分布和反高斯分布,火药自毁的B型引信、D型引信和E型引信自毁时间共同服从Burr分布,其中D型引信和E型引信自毁时间均服从t Location-Scale分布,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得到的结果计算引信自毁时间的相关参数来判断是否满足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离心自毁引信自毁时间试验样本量少时无法反映出自毁时间散布的问题,研究初速、自毁转速和时间关系。利用泛函分析法对弹道模型的初速和自毁转速建立关于时间的关系,再根据欧拉-拉格朗日方程求解初速与自毁转速的相关参数,获得时间散布情况。仿真结果表明,泛函分析法能够确定初速和自毁转速的关系,通过假设检验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利用初速和自毁转速的联合分布求解自毁时间散布,从而获得战术技术指标的满足情况,为靶场性能鉴定试验提供更行之有效的方法,为部队训练安全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某35 mm口径引信生产交验靶试自毁时间数据进行了分析,采用不等次数重复试验双因素方差分析法得到了方差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引信经历振动、水平跌落、头向下跌落等勤务环境即技术状态的不同对离心钢球自毁时间无显著差异,而生产批次对自毁时间的分布有显著影响,引信勤务环境造成技术状态改变和生产批次交互作用对自毁时间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由一带离心自毁机构引信自毁时间出现偏短的试验结果出发,从引信结构参数和加工质量、射角、气.象条件、身管状态等方面人手,着重用方差分析法对身管状态进行显著性检验,探讨引起引信自毁时间异常的因素,在逐一排除了其他因素后,通过射击回收的方法发现弹带有异常飞边,找出了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引信自毁时间异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某小口径舰炮引信在射击中出现的自毁时间偏短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分析结果作了验证,指出了设计离心自毁机构实现引信自毁功能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孙同举  郝建春 《火工品》1995,(3):20-22,19
介绍了靶线法测雷管破片速度及其分布的试验方法,给出了破片速度的衰减曲线以及破片速度沿雷管轴向的分布曲线。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2.
采用LS-DYNA软件模拟空气炮测试冲击片雷管的加速度过载,观察冲击片雷管各个组件在高过载情况下的应力分布,得到冲击片雷管的失效位置,为耐高过载冲击片雷管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雷管激光编码中的防爆保护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德正 《火工品》2006,(3):46-49
分析了雷管激光编码过程中引起爆炸的主要原因:扫描系统误动作、激光功率过大、同一发雷管上的激光停留时间过长和计算机死机.设计了防爆保护系统,介绍了实现扫描系统误动作保护、激光功率过大保护、同一发雷管上的激光停留时间过长和计算机死机保护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针刺延期雷管延时作用可靠性的测试方法,通过试验得出针刺延期雷管在大戳击能量条件下,击针戳击深度是影响雷管延期时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在微机上对雷管起爆作用时间,采用变换法分布拟合,给出雷管起爆作用时间分布曲线和密度曲线。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雷管动态特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几种典型电子雷管简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星  徐栋  颜景龙 《火工品》2003,(4):35-38
介绍了近年来国外电子雷管技术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分析了电子雷管的基本原理,并初步探讨了电子雷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基于电子雷管相对于传统雷管的技术优势,指出电子雷管是雷管行业未来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文中给出了武器射弹落点截尾分布密度函数计算的数学模型,对某型多管火箭满管齐射的落点分布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了某型多管火箭齐射落点存在不对称截尾分布的现象,分析了不对称的原因;提出了多管火箭射击校正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雷管破片速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雷管破片速度的靶线测定及其分布的试验方法,给出了该测试条件下破片速度的衰减曲线以及沿雷管轴向的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19.
液氧泵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低温加注系统总体设计,采用离心泵加注液氧,本文介绍了该泵的设计和试验结果。该泵属于低比转速泵,在设计点工况下其效率不可能很高,但由于在水力设计上采用“加大流量”设计法,使该泵的效率达到了相同比转速泵的优等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