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凝析油气藏在开采后期,由于地层压力自然递减加快,开采难度加大,而后期的工业及民用天然气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凝析气藏产气量逐年缩减与天然用量逐步增多的矛盾日益明显。为缓解这一矛盾,考虑将不能输送的放空低压气进行技术增压,达到输送压力后,进入输送管道,从而增加天然气输送量,减少天然气放空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塔中油田为解决油气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放空尾气给油田节能环保工作带来的压力,采用移动撬装天然气处理装置回收放空尾气技术。大量放空尾气经脱硫、脱水、脱烃、增压后,再利用CNG罐车拉运至尾气回收站回收利用。尾气回收利用技术的实施节约了大量天然气,降低了油气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天然气处理站节能减排措施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81~#天然气处理站为解决天然气放空所造成的能源浪费及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对原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改造。文章介绍该处理站各套装置运行特点,分析了天然气放空的几种原因,并通过两个增压站停机检修期间流程改造、罐区天然气放空线改造、检修期间2套浅冷装置的流程优化等针对性措施,全年累计减少天然气放空3000×10~4Nm~3左右,增加经济效益约3000万元,同时减少H_2S排放约524 kg。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陆梁油田在开发过程中采用油气混输技术、天然气发电机橇技术、锅炉烧湿气等技术,将伴生气回收率提高至92.10%;油气混输技术能够实现边缘区块油气全密闭输送;集中处理站锅炉燃烧湿气技术可增加处理站天然气外输气量,降低运行成本;小型活动天然气发电机橇的应用,可以充分利用富裕天然气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减少富裕天然气火炬放空燃烧量,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低碳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放空天然气带来的资源浪费与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日益成为气田节能减排的关注重点之一。文章结合气田放空天然气排放特点,着重探讨国内外回收利用现状,在分析西南油气田减排技术需求的基础上提出适宜的减排技术建议,包括:开发井口放空气撬装式回收装置,开展增压机放空天然气减排技术研究,开展火炬气减排技术研究。通过对此类技术群的继续开发与应用,为气田下一步减排行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油田零散井放空天然气CNG回收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偏远零散单井伴生气放空问题。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通过反复调研和论证,采取CNG技术回收放空的天然气,不仅实现了节能减排,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李晶  杨建明  贾勇  王磊 《四川环境》2012,(Z1):73-75
本文结合输气管理处输气管道放空模式及现状,根据管线放空的实际数据,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输气管道放空天然气回收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天然气净化厂放空废气对环境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气净化厂除正常生产有工艺废气排放外,传统装置检修开停产过程、供电或设备异常情况下,会有大量酸气、原料气通过放空火炬燃烧后排放。文章主要分析了天然气净化装置放空废气排放情况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阐述了异常放空、检修开停产过程原料气和酸气放空的控制措施及其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
气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减少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天然气的开发过程中,钻井会造成地层结构、地貌和植被(或农作物)的破坏,采气会使地层压力下降,地层压力平衡状态被打破。西南油气分公司通过生产实践,详细探讨了钻井对环境的影响;天然气开采对地层的影响;气田水对环境的影响;SO2对环境的影响;井下作业废液对环境的影响;降低气田开发对环境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气田富气回收工艺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以前,新疆油田公司气田装置所产生的富气均通过火炬放空燃烧,既增加了CO_2排放量,对环境产生污染,同时也造成资源浪费。文章介绍了分子筛脱水、增压分离处理两种回收工艺技术及其适应性,通过现场实践,实现富气的自用和作为商品气外输,年回收利用富气2442×10~4m~3,实现了零排放,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华油油田第一采油厂就低压套管气无法回收的问题自主研发低压套管气回收装置,利用抽油机游梁往复运动为动力,拉动增压抽气泵同步往复运动,将套管气从套管中抽出,导入输油管线,实现对套管气的回收。第一采油厂将此套管气回收装置逐步推广应用到全厂,单井日回收气量100 m~3以上,回收效果显著,解决了低压套管气回收难题。  相似文献   

12.
王国远 《四川环境》2001,20(3):51-53
用增压装置给天然气增压是四川各气田在挖潜增产过程中常采用的方法,如何有效治理增压装置的噪声是各气田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介绍了川西北气矿在增压装置噪声治理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及治理效果,对增压装置噪声的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天然气增压站噪声和振动治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天然气增压站噪声的主要来源,在阐述降噪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增压站所在地区实际情况,采用更换消声器、修建减振沟、修建降噪厂房、优化降噪厂房墙体等不同措施,结合治理前后噪声监测数据分析,对不同措施降噪减振的效果进行评价,同时综合了采取不同措施的合理性,为类似增压站噪声和振动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结合苏里格气田天然气处理厂的建设特点,通过定压放空、选用进口大口径球阀、设置合理的安全阀定压以及将闪蒸气引入燃料气系统等措施减小天然气的泄放量;利用厂址所在地日照量大的特点,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路灯,减少电能消耗;通过采用"压力斜管除油-粗滤-精滤"的不含醇污水处理工艺以及"储罐排泥及浓缩脱水"含甲醇污水预处理工艺,处理合格后的污水回注至同层储气层,污泥经焚烧炉焚烧后用于垫路或固化处理,实现了"三废"的零排放;利用微正压氮封技术对凝析油储罐进行保护,减少储存过程中闪蒸气排放。  相似文献   

15.
<正>5月7日,中国石油管道二公司圆满完成中缅天然气管道(国内段)禄丰油气合建站站内动火连头施工。这也是中缅天然气管道(国内段)投运后首次进行的动火连头作业。中缅天然气管道(国内段)投产运行后,为防止其他放空管内可燃气体进入禄丰站排污罐,中国石油西南管道公司要求在禄丰站增加手动球阀。为此,中国石油管道二公司中缅项目部编制了"提前进行管沟开挖及工艺管道预制,最后以氮气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含油污泥颗粒的特征,探索含油污泥颗粒堵剂在油藏孔隙中的运移规律,可用于注水井调剖,封堵水流通道,扩大注水波及体积,实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物理模拟压裂裂缝实验结果表明,颗粒堵剂在运移过程中提高注入压力能够突破孔道向深部运动。选用不同粒径的石英砂填制人造岩心,渗透率级别300~500μm2,注入过程中注入压力先平稳上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突然下降,含油污泥在外力的推动下,逐步向地层深部运动,随着注入量的增加,含油污泥颗粒在地层孔隙中堆积,阻力增加,注入压力增加,这种现象说明含油污泥颗粒堵剂在孔隙中具有较好的运移性能,能够进入地层深部,实现深部封堵的目的。开展含油污泥与凝胶体系对比实验,含油污泥颗粒堵剂与常规应用调剖体系(0.2%聚合物+0.2%酚醛树脂交联剂)相比具有优势,颗粒堵剂的注入压力、提高采收率幅度优于凝胶体系,含油污泥堵剂注入压力达1.32 MPa,采收率达到50.9%,封堵强度对比提高了0.42 MPa(凝胶压力0.9 MPa,含油污泥堵剂压力1.32 MPa)。含油污泥颗粒堵剂在裂缝性油藏具有较好的注入性能,在油藏中能够实现深部运移,进入地层深部实现油...  相似文献   

17.
文章明确了挥发性油藏天然气回注井控的安全环保关键因素;量化了低渗挥发性油藏天然气回注注入能力,确定注入端各节点安全生产压力分布,攻关相关配套工艺设备,实现安全有效注入;开展室内实验和PVT相态拟合,分析注天然气后天然气和原油性质变化规律,创新非混相驱组分数值模拟参数优化方法,开展带人工压裂裂缝的组分数值模拟,精准确定压力场分布,降低计量及监测不准带来的安全隐患;明确注气井气窜影响因素,优化注采参数,抑制油井气窜,降低生产风险,实现井控安全情况下的天然气驱环保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8.
我国陆地油田开发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近年来又发现了一批大型油田,随着油田开发规模不断扩大,相应地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①不合理开采。有的油田伴生气含量很高,属挥发性油田,但为了急于采油,在天然气回收装置尚未及时配套前,就放空烧掉了大量天然气,既浪费了大量天然气资源,又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②管理差。某些油田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全年原油生产任务,而拼命采油,忽略了管理的重要性。油田钻  相似文献   

19.
针对部分油田站场因伴生气量低造成的燃烧排放或无效放空的生产现状,研制了一种基于双U型管气液分离、气体过滤、阀前调压稳压和止回阀的组合式回收装置。对组合式回收装置进行了功能测试,并在17座站场现场应用,供气系统压力平稳,加热炉正常运行,实现了低气油比站场伴生气100%回收利用,有利于油田安全环保、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20.
天然气从生产到外输采用管道输送,管道沿途环境地形复杂、部分区域人烟密集,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发生管道破损等情况时,管道阀室的开关执行状态关系到整个事故的有效控制。为此,提高天然气集输系统联动联锁安全控制水平,可有效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安全管控能力。文章在井、站、管道运行控制运行现状基础上,分析对管道沿途阀门、管道上下游集输站点以及管道所涉及的生产区域进行联动联锁控制必要性,并结合分散在集输过程各个区域控制器的特性,进行系统集中优化,完善控制原理,达到了联动联锁安全应急控制目标,并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提高了天然气安全集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