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初三学生心理辅导前后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初三学生心理辅导前后比较分析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林勇强丛志军汕头市飞厦中学陈克文林世盛李薇君本文对初三学生采用心理辅导方式观察其前后变化,以探讨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有效性。对象和方法对象随机选出汕头市飞厦中学初三年级(属全市中上水平)两个班(分别为58和...  相似文献   

2.
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一年级的两个班,一个为团体心理辅导班46人,进行为期30课时,共15次的团体辅导,另一个班为对照班(50人),不进行团体辅导。团体辅导前后采用SCL-90分别对两个班的学生施测,团体辅导班学生另自评课程内容和教学效果。结果:团体辅导班与对照班相比,团体辅导后学生的SCL-90总分及除恐怖、躯体化因子外的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班,有统计学显著意义(t=2.14-4.38,P<0.01),其SCL-90总分降低值(24.47±7.23)大于对照班的总分降低值(13.35±2.49,t=6.24,P<0.01)。除学习辅导、生涯规划外,团体辅导班有93.4%(43/46)的人认为专题辅导对自己有不同程度的帮助,学生满意的专题与活动排在前三位的是小组成立、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结论:团体辅导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创造性地展开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对话,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男同学小江,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特别聪明,成绩—直不错,也没有任何违纪的情况。初二下学期开始,因为玩游戏,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成绩下滑明显。我刚担任这个学生的班主任一周,想了解—下情况,下面是我们的沟通交流过程,结合这个案例,介绍十种常见的心理辅导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城市、农村重点中学各1所,在2所学校各随机抽取初一年级4个班,共8个班,分别随机分为干预组4个班(城、乡各2个班),对照组4个班(城、乡各2个班).对干预组进行为期3年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为空白对照.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进行效果...  相似文献   

5.
不同培养方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自考班与普通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效地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共测有效样本192人。结果自考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25%)高于普通班学生(11.2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特别关注,是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小学生孤独状况的影响。方法使用儿童孤独量表问卷(CLS)对宁波市某小学三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两个班选出量表总分前30名的学生作为被试团体,将这30名学生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对实验组给予8次团体心理辅导,并在辅导后再次使用儿童孤独量表问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当前小学生孤独状况比较严重。②实验组在干预前后的孤独状况有显著差异(t=5.209,P0.01)。③干预后,两组小学生孤独状况存在显著差异(t=-2.853,P0.05)。结论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孤独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职业高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职高一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班。在对被试初测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并实施7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最后分析比较前后测结果。结果:1职高学生学习适应性偏低,学习适应性测验(AAT)总分标准分和"学习态度、学习技巧、学习环境"3个分量表标准分均小于45分;2实验班学习适应性测验总分前后测差异显著(t=2.88,P0.01);3实验班在学习适应性的"学习态度(t=2.48,P0.05)"、"学习环境(t=3.02,P0.01)"、"心身健康(t=2.16,P0.05)"3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有利于提高并保持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弹性的效果。方法依据认知行为治疗理论,设计团体辅导方案,对招募的7名大学生进行为期4周的辅导。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团体辅导后的心理弹性显著高于辅导之前(19.91±3.07/18.67±3.33,P〈0.001),3个月后追踪结果显著高于辅导之前(19.63±2.44/18.67±3.33,P〈0.05),追踪结果与辅导后没有显著差异;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心理弹性下的掌控感以及情绪反应维度均有良好的干预效果,但是对于关系感的干预效果不明显。结论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是一个可行且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职高生对心理辅导评价与期望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在中学进行心理辅导与教育已成为教育者的共识,但针对“双差生”较多的职业中学的心理辅导工作,在国内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研究也较少。我系受重庆中华职教社的委托,以大学生社区援助的方式,在重庆北碚对三所职业高中的几百名学生进行了一学期心理辅导。为了解学生对心理辅导效果的评价及对今后心理辅导的期望,发现心理辅导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1 研究方法1.1 被试的选取 取自重庆北碚水土电子职中三个班学生,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37份,男生82人,女生55人。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班级生涯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某高校2个平行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将2个班随机分为实验班(N=32)和对照班(N=28)。对实验班进行为期3个月、共10个单元的"班级生涯心理辅导"课程,对照班不做干预。用班级生涯心理辅导效果评估表,对实验班学生在第5单元(中期评估)和第10单元(末期评估)结束时分别进行测试。辅导结束3个半月后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追踪访谈。结果:经过3个月的班级生涯心理辅导,实验班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信心和能力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如职业生涯规划的信心反馈"有很大提高",由中期评估的8.3%提高到末期评估的33.3%)。追踪访谈表明,实验班学生明确了自己的生涯定向,制订出各自的生涯规划方案,有了较清楚的生涯发展目标。结论:班级生涯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研究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特点。方法:对104例中学生来访者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不同性别、年级、城乡及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走进心理咨询室的中学生MHT总量表分有明显心理障碍的检出率为9.62%,咨询问题以非医学问题为主共计73例(70.19%)。女生在恐怖倾向得分高于男生(t=-2.045;P0.05),初中生在身体症状及冲动倾向上高于高中生(t=2.066,2.660;P0.05),农村学生在学习焦虑上高于城市学生(t=-2.032;P0.05),独生子女在孤独倾向上高于非独生子女(t=2.230;P0.05),总分及其他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的中学生,性别、年级、城乡来源及是否独生子女,其心理健康状况呈现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在沪读书藏族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方法 采取个别心理咨询、集体心理咨询、生物反馈治疗对在沪读书藏族中学生中自我意识水平低的学生进行综合干预。结果 经过 3年的综合干预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焦虑因子及总分明显高于干预前 ,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的藏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综合干预对藏族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二学生班级环境的影响。方法:选择南通市某中学的初二(4)班为实验班、初二(6)班为对照班,对实验班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采用江光荣《我的班级》问卷进行测量。结果:团体心理辅导明显改善了实验班的师生关系(P<0.001)和同学关系(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实验班的班级环境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的水平和发展特点。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774名河南省农村留守和非留守初中生进行测验。结果:1农村留守初中生和非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总分存在显著差异,非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弹性得分显著高于留守初中生(t=2.37,P0.05);2农村留守初中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弹性总分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心理弹性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1.99,P0.05);3农村留守初中生3个年级之间的心理弹性总分之间差异不显著;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总分在父母单亲监护和非父母监护两种类型上差异不显著。结论: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弹性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初中生,农村留守初中女生的心理弹性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在年级和监护类型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中职卫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646名卫校新生,采取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和心理宣传等方式进行干预1学期,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比较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本组卫校新生第1学期末SCL-90评定,总分≥160、阳性项目数≥43、单项因子分≥3均显著低于入校时(χ~2=40.970,43.613,54.370;P均0.001),SCL-90各因子分(除精神病性因子外)和阳性项目数也显著低于入校时(t=18.333,16.307,12.809,23.609,20.064,43.270,10.142,3.454,21.642;P≤0.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卫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行为问题综合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索一套治疗小学生行为问题持续有效的方法。方法:抽取3-5年级有行为问题的学生85名,分成干预组(N=45名)和对照组(N=40名)。应用个体心理治疗、家庭、学校及教育等方法,集中进行持续二年的综合干预。结果:干预二年后,显效率达75.56%。CBCL评定,干预组男性的分裂样、交往不良、强迫性和体诉因子分,女性的抑郁和社交退缩因子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干预对小学生行为问题持续有效,是通过各干预方法的作用特点共同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职生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现状及其关系。方法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社交焦虑量表(IAS)调查了南京江宁中等专业学校392名中职生。结果中职生的社交焦虑得分为(43.52±8.40),高于常模,总体上较为严重;人际信任得分(80.79±8.28),中等偏上。其中中二年级的人际信任水平最高;中一年级的社交焦虑显著高于其他年级,中职女生、非班干部的社交焦虑情况相对严重。结论提高人际信任水平有助于缓解社交焦虑,而降低社交焦虑也能提高人际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18.
小学儿童的交友状况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调查小学儿童的交友状况及其与儿童对自身孤独感和同伴交往的认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改编的儿童孤独感问卷和班级戏剧问卷,考察136名小学儿童在3年级和5年级时的同伴交往状况和孤独感.结果:(1)儿童3年级和5年级时的交友提名不存在显著的重测效应,但3年级交友提名的性别差异显著;(2) 3年级的交友提名分与孤独感问卷各维度及总量表分均无显著相关,而5年级时的交友提名分与(纯)孤独感维度及总量表分呈显著正相关,与社会适应感和对交友的自我评价两个维度呈显著负相关;(3)学校、性别、3年级时的交友提名对儿童5年级时的交友提名均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孤独感问卷诸变量中,只有社会适应感变量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中生知觉的班级心理气氛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芜湖市及滁州市两所中学375名学生为被试,用学习投入量表、我的班级问卷进行调查。结果①高中生有中等程度的学习投入水平(M/Item=4.13),女生比男生学习更投入(t=2.09,P0.05),高二学生比高一学生学习更加投入(t=4.00,P0.001);②高中生知觉的班级心理气氛呈中等偏上水平(M/Item=2.70);③高中生对班级心理气氛的知觉与其学习投入总体上成正相关(r=0.322),高中生的师生关系和竞争是预测他们学习投入程度的重要变量。结论高中生知觉的班级心理气氛是影响其学习投入的重要情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因危机事件出现情绪交互感染学生应用团体心理干预技术前后的效果.方法 对六年级1班35名小学生放学路上目击1名同班同学突遇车祸身亡后出现哭泣、不安、悔恨、恐惧、焦虑和抑郁等情绪交互感染3天,一上课全班师生都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 C)对所有团体成员进行前测,团体心理干预治疗后,再用同一量表进行后测.结果 7名学生,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P<0.05).结论 团体心理干预技术,尤其是模拟情景剧等挫折体验疗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