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痹症是临床常见的病证,而痛痹是痹证中常见之一。中医认为痹证乃由风、寒、湿、热等外邪趁虚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者屈伸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亦是针灸治疗疗效最显著的一种疾患。恢刺、齐刺、杨刺是《内经》十二刺法中三种治痹针法,在几年来的临床实践中逐渐探讨,先后应用各种方法治疗过痹证(以痛痹为主),观察比较后认为上述3种针法在治痛痹中的疗效是最显著的。  从1994年到现在,在此期间共诊治各类痛痹人数209人,其中有51人应用一般常规针法和相关穴位,发…  相似文献   

2.
"合谷刺"刺法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谷刺是《内经》五节刺中的刺法。《灵枢·官针》曰 :“凡刺有五 ,以应五脏……四曰合谷刺 ,合谷刺者 ,左右鸡足 ,针于分肉间 ,以取肌痹 ,此脾之应也”。全国中医药大学五版、六版统编教材《针法灸法学》就合谷刺的刺法释曰 :这种刺法是在肌肉比较丰厚处 ,当进针后 ,退至浅层又依次再向两旁斜刺 ,形如鸡爪的分叉 ,“肉之大会为谷” ,故称合谷刺。反观历代医家的论述 ,不难发现 ,合谷刺针法之谓 ,或曰一针多向刺法 ,或曰多针刺法 ,孰是孰非 ,无一定说。笔者今椐《内经》以来有关合谷刺的文献考证辨析 ,不揣简陋 ,以求正于同道。一针多向刺说…  相似文献   

3.
略谈缪刺与巨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禾昌  叶明柱 《中国针灸》2002,22(10):42-50
1 缪刺与巨刺的由来缪刺与巨刺均为《内经》中的刺法 ,缪刺出自《灵枢·终始》 ,巨刺出现自《灵枢·官针》。《灵枢》虽提到了这两种刺法 ,然而具体的应用 ,只在“官针”篇中简单的提了一下 :“巨刺者 ,左取右 ,右取左。”至于缪刺 ,虽有一些病症应用范例 ,如“厥病”中“耳鸣 ,取耳前动脉……取手中指爪甲上 ,左取右 ,右取左” ,却没有点明这就是缪刺法。《素问》中将散在《灵枢》“热病”、“厥病”、“杂病”等篇中的缪刺内容 ,予以整理、归纳、充实 ,写成了《缪刺论》。这是一篇专门论述缪刺及巨刺的文献 ,后世的针灸专著 ,凡提及缪刺 …  相似文献   

4.
略论"缪刺"与"巨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刺”与“巨刺”是古代针灸中的两种刺法,最早见于《素问》、《灵枢》,而后《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均有记载。笔者试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马占松 《河南中医》2003,23(9):70-70
巨刺、缪刺是针灸临床的变法 ,非常法。它建立在整体观念基础上 ,是调整虚实、平衡阴阳的捷法 ,是针灸治病的巧处。因此作为针灸工作者应该熟练掌握。本文想通过数则病例探讨该疗法的一般规律。1 面神经麻痹李某 ,女 ,4 0岁 ,农民 ,2 0 0 2年 11月 10日就诊。自觉右眼流泪 ,左眼酸困 0 .5月。在当地服药治疗未见效果 ,近日感觉较前加重。右眼湿润 ,闭合松弛 ,额部上举右侧无力 ,纹理变浅 ,闭嘴口角歪向左侧。寸口脉左盛右虚。诊断为右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据脉象针左侧睛明、丝竹孔、颧、颊车、地仓。深刺久留 ,每日 1次。治疗 1周告愈。…  相似文献   

6.
透刺法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针透两穴(或两穴以上)的一种针刺法,称透刺法,是刺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为针灸医师所习用。笔者浅析之,管窥之见,敬请斧正。1 溯本来源 早在《灵枢·官针》中就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等刺法,如“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大寒气之浅者也”;“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合谷刺者,左右鸡足,刺于分肉之间,以治肌痹”等隐见透刺法之义。宋·马丹阳《杂病歌》中提及担法(即透刺法)。金·窦汉卿著《针经指南》提及透刺法,惜佚于兵燹。元·王国瑞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歌》更注重透刺法应用,“偏正头风难医……沿皮向后透率谷”。明·杨继洲《针灸  相似文献   

7.
"缪刺"与"巨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刺”与“巨刺”是古代针灸中的两种刺法,最早见于《至少问》、《灵枢》,而后《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均有记载。两种刺法同是“左刺右,右刺左”的交叉刺法,都是为治疗经络病而设。二者在临床上应用相当广泛,但误用和应用不当者颇多。下面就两者的涵义、区别及临床应用做一简要的探讨和辨析。  相似文献   

8.
“缪刺”本应作“缭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刺”本应作“缭刺”李书田辽宁中医学院(沈阳110032)“缪刺”是中医学上的一个名词术语,讲的是一种针刺方法。它出自于《素问·缪刺论篇》。现在出版的中医辞典都已将它作为一个条目收入到里面。何谓“缪刺”?《简明中医辞典》云:“缪刺,古刺法。出《素问...  相似文献   

9.
"巨刺""缪刺"名义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巨刺、缪刺系针法名称,出<黄帝内经>,巨刺首出<灵枢·官针>,曰:"凡刺有九,以应九变……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素问·调经论>补充日:"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而<素问·谬刺论>则进一步解释日:"邪客于经,左盛者右病,右盛者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己,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  相似文献   

10.
《内经》中巨刺,缪刺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中巨刺、缪刺浅析130021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94级研究生朴元林《内经》首载巨刺、缪刺,均为机体一侧有病,于对侧选取经穴治疗的方法。《灵枢·官针》指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素问·缪刺论》中有这样的论述:“帝曰:愿闻缪刺,以左...  相似文献   

11.
李茜  张静莎 《国医论坛》2019,34(5):41-43
以临证典型病例为出发点,回溯《内经》原文的相类病案,深入分析讨论,探讨缪刺概念内涵的变迁;总结巨刺与缪刺的区别:巨刺刺经、缪刺刺络;巨刺病患者对侧有脉象变化,缪刺脉象没有明显变化;巨刺调气,缪刺理血;巨刺用毫针,缪刺用刺血针在反应点刺络放血。最后总结了临证过程中缪刺的具体应用条件和治疗疾病应存在次第,需明确缪刺和巨刺是不同的疾病层次。  相似文献   

12.
通过搜集整理古代针刺法相关文献及临床报道的基础上,结合导师的临床实践,探讨运用傍刺、合谷刺、齐刺配合电针治疗痹症疗效体会;古代针刺治疗一些特殊疾病在刺法上具有独特的优势,结合电针个体化使用特定参数有提高临床疗效的特点,提出古代针刺法配合电针增加疗效的这一治疗方式,进行了临床实践应用举隅分析,并对此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13.
“巨刺”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巨刺”出自《灵枢·官针》,其内容:“左取右,右取左”,系交叉针刺法,为《内经》刺法之一。对这一刺法为何用“巨”字命名,历来少见解释。上世纪80年代陈克勤,因其难以解释,就认为“巨”字是“互”字的误写[1],却又未提出任何佐证资料,显然只是一种臆测,于事无补。考“巨”字,最初的字义有二,其一,义大;其二,指曲尺。如《说文·工部》:“巨,规矩也。”什么意思呢?“规”是画圆的工具;“巨”乃曲尺,专门用来画方形的工具。《说文》还说“矩、巨,或从木、矢。”段玉裁注“按后人分别巨,大也;矩,法也、常也,与《说文》字异……《唐韵》作矩、…  相似文献   

14.
巨刺与缪刺在临床治疗中运用广泛,二者存在相同之处,却适用于不同的病证,为此易为人误用。应从理论上区别二者,以指导临床应用,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蛇丹"。其主要症状是在受侵犯的脊神经感受区内皮肤上出现成簇样水疱,痛如火燎且常伴受侵犯皮肤的痛觉过敏。笔者用围刺加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30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正>缪刺为《内经》刺法名,首见于《灵枢·终始》,《素问·缪刺论》对其作了具体的论述。然目前针灸界对其命名尚存有不同意见,以至于影响缪刺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笔者有鉴于此,仅就手头资料,述之于下,不当之处,还望诸位同道批评指正。《素问·缪刺论》一开始,就把病邪从外入侵人体的途径,至络至经的次第交代得清清楚楚。接下来又着重指出本论系探讨病邪客于络,而尚未"入于经"的问题。其具体情况是:"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  相似文献   

17.
“絮刺”解     
近代杨永璇先生将七星针叩刺出血后再拔罐的刺法称作“絮刺”。这一名称使很多人感到费解,为什么会用这个“絮”字作刺法名呢?考《针灸甲乙经·卷五·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中指出:“员针者,取法于絮针……锋针者,取法于絮针。”对《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的九针内容作了诠释。这些内容被后世针灸著作纷纷转载,如《针灸大成·四卷·九针式》亦照此转录。从中不难看出,我们现在使用的针灸针,有些原是从絮针发展而来的。七星针叩刺,从针刺的操作来看,如刺得轻就似员针“按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刺得重,则似锋针“写热出血,发泄…  相似文献   

18.
扬刺、排刺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颈椎病亦称颈椎综合征或颈肩臂综合征 ,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有逐渐增多 ,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在各型颈椎病中 ,其中以神经根型颈椎商发病率最高 ,约占总数的 70 %左右 ,笔者自 1 998年 6月以来 ,采用扬刺、排刺为主 ,配合穴位注射及温针灸治疗该病 60例 ,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 .1 本组病人均系门诊和住院病人 ,年龄最小者2 4岁 ,最大者 75岁 ,在 40~ 60岁之间最多 ,约占本组病人的 60 % ;病程最长者 1 1年 ,最短者 1个月 ;颈痛者 1 2例 ,患肢疼痛者 1 7例 ,麻木者 1 5例 ,麻痛并具者 1 6例 ;全部病人均经X线和CT确…  相似文献   

19.
刘金法 《四川中医》1997,15(6):14-15
《素问·刺要论》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人体不同组织的病变,所采用的针刺方法各不相同,《灵枢·官针》概括人体表、脉、肉、筋、骨五体的不同,分别论述了多种利皮、刺脉、刺肉、刺筋、刺骨的方法,系统掌握这些刺法将有利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现就《内经》中有关五体刺法的论述,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一、《内经》五体刺法的内容1.刺皮法:《灵枢·官针》中的毛刺、半刺、直针刺均属刺皮法。“毛刺者,刺浮痹于皮肤也”,即浅刺皮毛以治皮痹;“半刺者,浅内而疾发外,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即…  相似文献   

20.
日本刺络史可分为7个阶段:日本原始泻血疗法,中国医学的传入,日本刺络疗法的诞生,日本刺络疗法的形成,日本刺络疗法的兴盛,日本刺络疗法的黑暗,日本刺络疗法的曙光。日本的刺络疗法从古发展至今1 600余年,有传入学习,也有自我创新,在世界刺络疗法中占有一席之地。现代医学仍存在局限性,为刺络疗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同时,现代医学的进步,蛋白组学,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数据挖掘等技术日新月异,也为刺络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