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薄鑫涛 《热处理》2013,(6):73-73
硬度是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重要性能指标,它可理解为是材料抵抗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或破坏的能力,也可表达为材料抵抗残余变形和破坏的能力。硬度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概念,而是材料弹性、塑性、强度和韧性等力学性能的综合指标。金属材料的硬度值通过硬度试验得到,按施加试验力的速度可分为静力硬度试验,采用压入法,有布氏硬度法(测量压痕直径)、洛氏及表面洛氏硬度法(测量压痕深度)、  相似文献   

2.
《轻金属》2017,(1)
当前,6063铝合金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装饰和工业生产等领域,因此,对它的强度要求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生产的自动化和效率的提高,如何迅速、准确地对它的强度进行合理的判定,以利于为各相关生产厂家的生产过程和控制产品质量提供更好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指导作用,也就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硬度反映了金属材料在局部范围内对塑性变形的抗力,因此,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运用最小二乘法对6063铝合金的韦氏硬度值与抗拉强度值的关系展开研究,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较快地得出强度值。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大部分塑性金属材料的加工硬化性质呈线性变化。通过冷变形程度对试验金属的强度与硬度的影响的研究以及对参考资料的分析,发现强度与硬度同冷变形程度的关系曲线近似地为直线。由此,建立了一个强度与硬度的计算和换算公式。用公式计算产品的强度与硬度,可以免去拉力试验和硬度试验。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块体纳米晶金属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特点,讨论了块体纳米晶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塑性、热稳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分析了在纳米晶金属材料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变形机理,并探讨了纳米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铝合金是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但铝合金的强度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铝合金的应用范围.本研究利用多向锻造及时效处理技术加工变形铝合金.结果表明,试样组织显著细化且超细的第二相微粒弥散分布,抗拉强度和硬度大幅度增加且塑性良好,抗拉强度、硬度和伸长率分别为386.1 MPa、120 HV和11.02%;强度和硬度大幅度提高是由于组织显著细化和超细第二相微粒弥散分布;多次累积应变和时效处理能改善晶界状态,使锻件塑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金属材料是发展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必需的物质。金属材料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评价金属材料质量的好坏,可以从其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以及各种性能之间的配合情况来判断。硬度试验之所以成为力学性能试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因为硬度试验的结果能敏感地反映出材料在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加工变形程度和热处理工艺上的差别。由于硬度试验具有经济、可行、测试方便、迅速、不破坏试件等优点,因而  相似文献   

7.
电阻率对金属材料微观组织变化具有精确性和敏感性。近年来,随着微电阻测量精度的不断提高,基于电阻法的金属材料损伤表征研究开始大量出现。综述了不同金属材料试样在拉伸韧性损伤、高温时效损伤、高周疲劳损伤和蠕变损伤过程中弹性模量、拉伸强度、断裂韧性、硬度、时效时间和疲劳周次等参量与电阻参量的映射关系,探讨了损伤导致电阻变化的微观机理,指出了今后微电阻法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高亚伟  杨佩  杜媛媛  陈绪军 《贵金属》2018,39(S1):177-184
在保持黄金较高纯度的同时提高足金首饰的硬度以满足市场消费者和加工两方面需求,一直都是黄金首饰行业内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综述并借鉴了传统金属材料的强化机制,从组织、位错的角度,分析了目前足金硬化工艺所蕴含的硬化机制。同时为更好地对硬度性能进行表征,选用维氏硬度试验进行测量,并针对电铸硬金试样测试难度大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另外,还统计了目前市场中硬金产品的硬度值,并就工艺对其硬度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用有限元数值仿真结合仪器化压入实验的方法,选择Vickers压头和面角为172°的四棱锥压头用于金属材料塑性参数的仪器化识别,通过量纲分析和有限元数值仿真建立基于压入比功We/Wt的金属材料塑性参数仪器化压入识别方法和基于名义硬度Hn的金属材料塑性参数仪器化压入识别方法。根据识别方法的精度分析结果,确定条件屈服强度σ0.2和应变硬化指数n作为金属材料塑性参数识别的目标参数。6061铝合金、S45C碳钢、SS316不锈钢、SS304不锈钢和黄铜5种金属材料条件屈服强度σ0.2的识别误差为-17.5%~4%,基本满足工程需要,验证本研究中建立的金属材料塑性参数仪器化压入识别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拉伸试验、硬度测试、电导率测试和透射电镜分析等方法研究了Al-Zn-Mg-Cu-Zr合金型材在180℃回归再时效阶段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合金在回归处理开始阶段,大部分的GPI区和部分尺寸细小的η’相迅速回溶到基体,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值降低至最小值;随着回归时间的延长,晶内析出了高温稳定性更好的η’相和GPII区,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值升高;进一步延长回归处理时间,合金中部分的η’相开始转变为η相,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值略有下降。再时效阶段,合金在较低的温度继续析出GPI区和较小尺寸的η’相,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值小幅增大。  相似文献   

11.
布氏硬度试验中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测量硬度不确定度的原理,并以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结果的不确定度的评定作为不确定度在理化检验中应用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2.
《塑性工程学报》2015,(3):12-22
针对Vickers压痕提出了一个独立的仪器化压入响应参数-Vickers压痕中边距与名义中边距之比d/dn,用于衡量Vickers压痕鼓凸/沉陷程度。基于量纲分析和有限元数值仿真,建立了Vickers压痕中边距与名义中边距之比d/dn、仪器化压入名义硬度Hn、仪器化压入比功We/Wt与金属材料弹塑性参数之间的无量纲函数关系式,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基于Vickers压痕的金属材料弹塑性参数仪器化压入识别方法。该方法仅利用单一Vickers压头仪器化压入金属材料所得载荷-位移曲线及Vickers压痕,即可确定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E、应变硬化指数n、条件屈服强度σ0.2和强度极限σb。并且,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对3003铝合金板材不同温度退火后,进行硬度、拉伸、杯突等力学性能检测,并通过EBSD观察其微观组织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和拉伸强度逐渐降低,伸长率和杯突值逐渐升高;480℃保温3 h退火,其强度、硬度和杯突深度趋于稳定,伸长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Berkovich压痕提出一个独立的仪器化压入响应参数-中边距与名义中边距之比d/dn,用于衡量压痕鼓凸/沉陷程度。基于量纲分析和有限元数值仿真,建立中边距与名义中边距之比d/dn、名义硬度Hn、比功We/Wt与金属材料弹塑形参数之间的无量纲函数关系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基于Berkovich压痕的金属材料弹塑形参数仪器化压入识别方法。该方法仅利用单一Berkovich压头仪器化压入金属材料所得载荷-位移曲线及Berkovich压痕即可确定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E、应变硬化指数n、条件屈服强度σ0.2及强度极限σb。4种常用金属结构材料弹塑性参数的仪器化压入识别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CE、Si/C值和壁厚对高Si/C值灰铸铁性能及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产过程中,对于不同壁厚的铸件,改变CE和Si/C值,试验了它们对灰铸铁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E一定,Si/C值由0.6~1.0之间变化时.所对应的强度和硬度是条相似的凸形抛物线,当Si/C值达到0.8左右时强度硬度出现峰值,当Si/C>0.9时强度硬度随Si/C值增加而急速下降.Si/C值一定,改变CE,强度硬度随Si/C值增加而下降.当CE>3.9%、Si/C>1.0或CE>4.0%、Si/C>0.9时铸件产生疏松倾向加剧,并伴有较多的铁素体产生,即使对壁厚小于10mm的薄壁件也产生铁素体.当Si/C>0.95时,铁液呈糊状凝固,流动性下降.  相似文献   

16.
高怡斐 《物理测试》2003,(5):1-3,10
仪器化压痕法是一种新兴的试验方法,不仅可以测量金属材料的硬度,还可以测定金属材料的其他参数。针对该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硬度和其他材料参数的测定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主设计的左螺纹圆柱形搅拌头对1060纯铝、5A06和7075铝合金进行同种及异种材料搅拌摩擦焊试验,研究了材料性能对搅拌摩擦焊焊缝成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材料性能不同,焊缝周边金属对焊缝塑性金属的约束状态不同,从而改变焊缝形貌。同种材料对接时,随着材料强度硬度的增加,焊缝周边金属对焊缝塑性金属的约束力增大,焊核直径和焊核面积逐渐减小。异种材料对接时,在焊接热输入相同的情况下,搅拌针表面螺纹与强度硬度低的金属材料过早地发生滑动摩擦导致驱动力不足,焊核宽度和面积更小,焊核中心向强度硬度高的材料一侧偏移。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应变时效使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升高冲击韧性下降,其中包括加工硬化和时效硬化作用。不同的拉伸应变量,不仅使试样的冷加工硬化程度不同,而且由于位错密度的增加还可能影响时效硬化的程度,因此应变量的变化是影响时效敏感性试验结果的重要因素。我们选择903钢板,进行拉伸应变量对时效冲击值α_(kus)的影响因素试验,目的在于找出拉伸应变量ε对α_(kus)的影响水平,以及ε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材料冶金类科技论文中常用的物理量,如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指标--强度、塑性和硬度,溶液组成的量名称 -- 浓度、分数和比,分离科学中的液固比、相比和粒度等,分析其物理意义;依据国家标准和规范,给出各物理量的规范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20.
铝及铝合金与其他金属材料一样,经塑性变形后,位错密度显著升高,同时发生加工硬化,强度和硬度大大提高。另外,由于滑移转动,晶体取向发生变化,晶粒也沿加工方向拉长,产生变形织构或加工织构。将这种材料加热到某一温度以上,随等温加热时间延长,强度和硬度渐下降,这就是软化过程,称之为回复。当变形程度超过某一临界值之后,加热保温时,在变形组织中产生新的晶粒,大量的晶核长大,吞食变形组织,使变形组织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最后变成晶粒组织。强度和硬度下降到最低值。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再结晶过程。使材料发生这一过程的处理称为再结晶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