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60例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脑代谢、脑循环、控制血糖和血压及抗感染、营养神经药物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罗非班、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病情好转时间、神经功能改善时间、入院到出院时间;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 (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HISS评分、hs-CRP、IL-6及TNF-α水平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HISS评分、hs-CRP、IL-6及TNF-α水平分别为(8.56±1.21)分、(1.52±0.21)ng/ml、(7.12±1.01)mg/L、(61.22±2.21)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3.72±4.53)分、(2.45±0.22)ng/ml、(9.21±1.56)mg/L、(121.41±2.1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情好转时间、神经功能改善时间、入院到出院时间分别为(4.46±0.16)h、(6.67±0.31)d、(10.55±0.46)d,均短于对照组的(6.27±0.24)h、(8.62±0.48)d、(12.68±0.8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控制炎症水平,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清肿瘤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护理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实施替罗非班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康复训练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理应激指标[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生活质量、肢体运动能力、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MFV)]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Cor(241.47±21.41)nmol/L、E(68.26±4.45)ng/L、IL-6(94.36±4.44)ng/L、CRP(9.32±2.05)mg/L均低于对照组的(464.55±21.45)nmol/L、(85.53±4.43)ng/L、(105.06±4.45)ng/L、(12.18±2.0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14%高于对照组的77.14%...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序贯治疗不同类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OAST分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穿支动脉型,68例)和对照组(大动脉狭窄型, 56例)。所有患者均在双重抗血小板或静脉溶栓治疗后48 h内出现进展,进展后均及时给予替罗非班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进展时及治疗7、30、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治疗90 d的疗效,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时、进展时及治疗7、30、90 d的NIHSS评分分别为(13.78±5.05)、(12.31±3.76)、(5.65±2.72)、(4.43±2.24)、(1.85±2.22)分,对照组患者入院时、进展时及治疗7、30、90 d的NIHSS评分分别为(13.23±4.79)、(11.93±3.60)、(9.52±3.03)、(7.89±3.26)、(6.66±3.38)分。两组患者入院时、进展时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7、30、90 d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和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64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导管介入方法吸取血栓,介入配合替罗非班治疗33例,对照组31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64例下肢动脉急性栓塞患者均采用介入方法成功去除大部分栓子,开通主干动脉。替罗非班治疗组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率、截肢(趾)率、病死率均低于非替罗非班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无严重出血发生。结论替罗非班配合介入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疗效好,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田雨  胡晓 《中国医药》2021,(5):763-767
急性脑梗死是指因脑局部缺血缺氧所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抗血小板治疗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和二级预防中应用已达成共识.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如替罗非班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已得到大量临床研究认可.但对于替罗非班在急性脑梗死的应用仍存在争议,现将替罗非班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进展进行...  相似文献   

8.
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替罗非班组。观察15 d两组复合事件发生率(死亡、再梗死、心绞痛)和出血事件。结果替罗非班组心脏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出血事件主要发生在牙龈出血及皮下出血,未发生颅内出血等事件。结论替罗非班在ACS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许光艺 《北方药学》2023,(2):162-164+173
目的:围绕急性脑梗死患者(AIS)患者,采用阿替普酶与小剂量替罗非班相联合的方法来治疗,评定其效果,并分析其对血清细胞因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基于特定时间(2021年7月—2022年7月)、地点(本院)与对象(AIS患者),共选取50例,将其实施分组(共分成两组,所采用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每组皆为25例),A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B组以此为基础,加用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7(IL-17)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功能(NIHSS评分)、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RS)]、不良反应情况。结果:B组治疗后VEGF、IL-17、hs-CRP水平均较A组低(P<0.05)。B组治疗后NIHSS、mRS评分相比A组,均偏低(P<0.05),而MMSE评分较A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AIS患者,采用阿替普酶与小剂量替罗非班相联合的方案来治疗,能显...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介入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观察组术前给予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流复流情况、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TIMI分级3级血流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周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血严重出血。结论 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介入中的治疗效果显著,梗死相关动脉复流情况佳,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58例,遵循随机信封分组法分为实践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践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小板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分、炎性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践组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2.41%(χ2=6.444,P=0.011)。治疗后,2组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低于治疗前,且实践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QO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实践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白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实践组低于对照组(P<0.01)。实践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24%vs. 6.90%,χ2=0.650,P=0.420)。结论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效果确切,可显著调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抗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6%高于对照组的72.2%,冠状动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STEMI患者能明显改善心肌灌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我院110例老年ACS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55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替罗非班,55例),对照组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术后心功能变化.结果 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2周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功能指标术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ACS患者行PCI及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可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与替罗非班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首次发病的ACI患者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均为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对照组与研究组中各有5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措施治疗,对照组加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脑梗死支架取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支架取栓治疗,治疗组在支架取栓的同时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支架取栓操作次数、操作时间、美国国立卫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中冠脉内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颅内动脉支架置人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替罗非班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颅内动脉支架置人术影响,并随访主要脑血管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1周及1月mRS评分和BI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能改善支架置人术后预后,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PCI联合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行PCI术,治疗组应用PCI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介入治疗后,对照组患者LVEDd水平高于治疗组,P<0.05;对照组患者LVEF水平低于治疗组,P<0.05;介入治疗前,两组CK-MB、hs-c Tn T水平比较,P均>0.05,无统计学差异;介入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CK-MB、hs-c Tn T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P均<0.05;介入治疗后,对照组再发AMI、急性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死亡等发生率均高于治疗组,P均<0.05。结论 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AMI,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马欢 《中国实用医药》2022,(10):115-118
目的 分析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7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免疫功能、临床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8.38±7.13)ng/L、白细胞介素-8(IL-8)(6.23±2.14)ng/L、白细胞介素-6(IL-6)(55.95±16.98)ng/L、C反应蛋白(CRP)(9.41±3.35)mg/L均低于对照组的(21.63±6.95)ng/L、(13.68±6.20)ng/L、(95.62±9.24)ng/L、(16.51±4.11)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4+(35.51±5.20)%、CD4+/CD8+(1.85±0.47)均高于对照组的(29.91±4.36)%、(1.51±0.53), CD8+(21.51±2.23)%、补体C3(1.51±0.32)g/L、补体C4(0.28±0.06)g/L均低于对照组的(24.32±2.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